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迎接新生命的天使(散文) 

精品 『流年』迎接新生命的天使(散文)  ——母亲三十年接生生涯掠影 


作者:燕剪春光 进士,108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44发表时间:2012-12-31 20:41:36


   清晨,西边天幕上最后一颗星辰坠落,深秋的田野雾霭渐渐消褪,宁静的山村从沉睡中醒来,家家户户的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太阳即将升起,从地平线上射出万道金光。
   这时,从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急匆匆地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背挎印有红十字的工具箱,身披绚丽的朝霞,端庄而疲惫的脸庞染上了一抹胭红,辉映出一片圣洁的光芒。
   她,就是我的母亲,一位乡村接生员。
   昨夜,她又是一宿未合眼,为邻村的一位妇女接生,将又一个新的生命迎接到人间。
   带着主人的殷殷致谢,没有片刻的歇息休整,她便赶回家来。她要为上学的孩子们做早餐,将一家人的衣服浆洗晾晒,然后,她还要和所有的社员一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二
   母亲生于1928年2月,出生才几个月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她没有上过一天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1949年解放以后,母亲凭借她的聪明能干,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有机会经常去外面开会,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
   1956年,经一位大队干部推荐,母亲到乡镇卫生院学习新法接生。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母亲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接生技术,通过了结业考试。
   “我当时能够将一本书倒背如流。结业考试考了第一名。”母亲颇为骄傲地对我说。
   “你不认识字,怎么背啊?又怎么考试呢?”我感到不可思议。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下课后在心里默念,忘记了就问老师。这样反反复复,不就记熟了?考试又不用写字,回答问题就可以了。”
   我不禁对母亲肃然起敬。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凭她的天资聪颖,刻苦钻研,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妇产科专家。
   其实,母亲曾经是一名专业的助产士。
   1960年,乡镇医院在接生员里招聘助产士,母亲有幸被选上。在医院工作的一年中,勤奋好学的母亲从专业医护人员那里学到了不少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她后来的接生工作大有裨益。
   1961年,在大下放运动中,母亲回到了原籍,一边参加生产队劳动,一边兼职做接生员。
   后来有很多次,医院希望母亲再回去做助产士,母亲以要照顾家庭为由拒绝了。
   三
   母亲说,在普及新法接生之前,当地的妇女生孩子,都是请“老娘”接生。“老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没有基本的卫生常识,很容易造成妇婴的死亡。
   老法接生产妇都是坐在椅子上生孩子,为了不压迫婴儿,只能后半边屁股坐着。这种姿势无疑会给产妇带来更大的痛苦。母亲生大姐大哥,就是坐着生的。
   新法接生首先改变的就是分娩的姿势。刚开始的时候,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许多人还不能接受躺在床上生孩子。事有凑巧,母亲学接生的时候,正好怀着我小哥哥。小哥哥出生的时候,母亲现身说法,请来村里几个有声望的叔婆、婶娘现场观看,终于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新法接生深入人心。
   母亲学会了新法接生,成了一名有资质的接生员,附近的几个村庄便划为她的势力范围。无论谁家生孩子,理所当然地来请她。整整三十年,她走村串户,风里来雨里去。只要产妇的家属来请,母亲便二话不说,背起她的小木箱,一路小跑赶到产妇的身旁。
   母亲的小木箱是奶白色的,四四方方,小巧玲珑,上面有一个醒目的红十字,还有“新法接生”几个鲜红的大字。箱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腰子型的白色瓷盆,是用来放胎盘的,另外还有听筒、钳子、剪刀、绑带、纱布、碘酒、酒精、紫药水等。
   母亲就是利用小木箱里这些简单的器械和药物,还有她的爱心和智慧,为近五百名产妇送去关怀和温暖,将近五百个新生命平安地迎接到人间,并且,没有出现过一起事故。
   四
   母亲第一次接生,产妇是本村一位军人的家属。丈夫参加志愿军,一去几年未归。谁都知道她怀的是私生子,丈夫家里自然是无人问津。
   1956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一群妇女在一起收稻子。有人不怀好意地说:“猪婆娘好像要下崽,让她多干点,下起来轻松点。”
   母亲看在眼里,心生怜悯,走到她身边,以妇女队长的身份轻声对她说:“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先回家休息吧。”
   下工后,母亲主动来到她家。她躺在床上痛得浑身大汗淋漓,却极力压抑着不叫出声。
   母亲叫来两位她家族的叔婆帮忙,按照培训时老师所教的程序,开始了她生平第一次接生。
   从来没有过临床经验,母亲不仅不害怕,反而胸有成竹。只见她不慌不忙,从容闲定,一会儿用听筒听胎心音,一会儿在产妇肚子上轻轻地按摩,一会儿观察产门情况……每一步都那么认真仔细,那么干脆利索,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接生员。
   后半夜,孩子落地了,是一个健健康康的男孩。母亲疲乏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处理好后续的一切,将孩子交给了产妇,天已经蒙蒙亮。她顾不上自己又饥又乏,又和一位叔婆一起,将一大桶污秽的衣物拿到河塘里去清洗。
   “第一次接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紧张。你为什么那么自信?”我不解地问母亲。
   “女人生孩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不出现难产,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时,我自己已经生过二胎,产妇也是第二胎。我按照老师所教的一步一步去做,心里很有把握。”
   所谓艺高人胆大。母亲虽然是第一次接生,但她有过二次生孩子的经历,还有烂熟于心的专业技能。她不害怕,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五
   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正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母亲一骨碌爬起来,披着衣服就去开门。母亲打开门,跟一个男人讲了几句话后又关门走进房里,一边悉悉索索穿衣服,一边对我说:“村东头的梅婶肚子痛,可能要生了,我要赶快过去。你也穿好衣服,我带你去婶婶家。”
   那时候,我奶奶已经去世,父亲在外做工,两个哥哥在学校寄宿,只有我和母亲在家。每次母亲要去接生,把我临时寄放到婶婶家里。
   梅婶是生初胎,生了两天两夜,孩子才落地。在整个产程中,母亲始终陪伴在她身边。实在困了,就坐在床边打个盹。一听到梅婶的呻吟声,母亲就睡意全消。她仔细观察梅婶的情况,用尽各种办法减轻她的痛苦。她柔声细语地陪她说话,分散她对疼痛的注意力。当她疼痛难忍,歇斯底里叫喊着“我不生了!我要死了!”母亲依然镇定地托住她的腰部,引导她“深呼吸、放松、用力!”
   生命的诞生是漫长而艰难的,一次次的阵痛,一次次的努力,第三天凌晨,一个男婴终于冲出生命之门。随着孩子一声清亮的啼哭,母亲的精神瞬间松弛了下来,腿一软,倒地睡了过去。
   母亲,她实在是太累了!在几十年的接生生涯中,她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个晚上通宵未眠;有多少次孩子一落地,她便沉沉地睡去。
   六
   本村有一个智障妇女,男人老实木讷。可想而知,这样两个人组成的家庭,该有多么贫寒,多么脏乱。
   可生儿育女却是人的天性。因她是智障妇女,政府没有让她上环、结扎,她一连生了四胎,都是母亲为她接生。
   一般人家,对接生员都奉为上宾,好吃好喝地招待。可在这家,连口热水也难喝到。母亲不仅毫不介意,反而更加尽心尽意。
   一般人家生孩子,脐带没有脱落之前,母亲会隔天一次上门换药。可这位妇女每次生了孩子,母亲却天天上门,有时候一天去两次。不仅给婴儿脐带换药,重新包扎,还手把手指导产妇和她的男人给婴儿洗澡、穿衣。尤其是生第一胎的时候,母亲耐心细致地教产妇怎样喂奶,怎样带孩子睡觉;教他的男人如何照顾产妇,照顾婴儿。总之,事无巨细,母亲都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示范、嘱咐。
   母亲说:“越是可怜的人我越是用心,因为她没有别人帮忙。”
   母亲就是这样,宅心仁厚,有一副菩萨心肠。
   值得母亲欣慰的是,经她接生的这四个孩子,智力都很正常,现在的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七
   农村有句俗语:“子奔生,娘奔死,两命都是阎王手里捏着的纸。”母亲接生三十年,虽然没有出过意外事故,但也经历过不少险情。
   有一天,母亲正在生产队挑塘泥,当时的大队主任心急如焚地找来了,母亲拔腿就跟着去了他家。
   原来他老婆正在生产,负责他们村接生的是一个“老娘”,用的是老法接生。已经痛了一天一夜了,由于用力过猛,产妇下身多处破裂,痛不欲生,可孩子还没有出来的迹象。
   见此情景,母亲心中十分忐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她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一只手抱住产妇的腰部,一只手在她的肚子上用暗力推了几下。
   这时候,产妇说她要解小便,母亲牵扶她来到尿桶边。没想到,就在产妇拉尿的时候,孩子也被“拉”了出来,落在了尿桶边。产妇惨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一次,一位下放在邻村的罗姓妇女流产,孩子胚胎出来后很久,胎盘还没有出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生孩子一般都是婴儿出来后胎盘随后就脱离母体。假如婴儿落地好一阵,胎盘还没出来,这种情况就是九死一生,非常危险。
   医院里的医生来了,表示无能为力,叫送县医院。可那时交通不便,等送到县医院,恐怕已经太晚了。
   这时有人想到了母亲,说:“她是一位很好的接生员,也许她会有办法。”
   母亲到了那里,仔细地观察了情况,发现产妇产门外有一根像白丝线样的东西,母亲知道,那就是连接胎盘的脐带。可那脐带太细了,一拉可能就会断裂。
   按照教科书上的规定,接生员的手不能进入产妇的会阴。可是人命关天,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母亲将手进行了彻底的消毒,然后顺着那根细细的线,小心翼翼地伸手进去摸。一会儿功夫,一个灯盏般大小的胎盘被取了出来。在场的人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连声夸赞母亲胆大心细。罗姓妇女和家属更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称赞母亲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后来不管在哪里看到母亲,都对她热情有加。罗姓妇女调回县城工作之后,母亲还去她家里做过客呢。
   还有一次,一个个子瘦小的产妇生初胎。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一个七斤重的男孩总算呱呱落地。就在他的家人兴高采烈之时,母亲发现孩子的脸色越来越不对劲,越来越紫。不好,可能是由于在产门受到挤压太久,出现了窒息。母亲接受培训时学过人工呼吸法,情急之下,她根本顾不得婴儿嘴上的羊水和血污,果断地采取措施。一阵口对口呼吸,终于将孩子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
   有些孩子出生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头部变形,有的手脚发育不健全。母亲都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孩子先天有身体上的缺陷。
   我们村有一个男孩,现在已经四十出头了,身板硬朗,脚底生风。一次碰见他之后,母亲轻声对我说:他出生的时候,一只手和一只脚都软软地耷拉着,还没有发育完全。我帮他用绑带固定了一个星期才长好。不然,说不定会留下残疾。
   “妈,你真了不起!”我由衷地赞叹,母亲饱经沧桑的脸上笑开了花。
   八
   1986年,母亲将近六十岁,身体大不如从前,她再不能风雨无阻地出行,再也不能没日没夜地不睡觉,手脚也没有以前那么灵活、麻利。
   1986年12月,小哥哥家的侄子出生了,这是母亲平生最后一次接生。从那以后,她便自动退位。
   附近的乡亲早已把母亲当做送子的观世音,救命的活菩萨。谁家有媳妇生孩子,还是第一个想到她,一次又一次地来请求她。
   母亲说:“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年岁不饶人,精力不够。要知道,接生员的一双手,直接关系到大人和孩子的安危,来不得半点马虎。我是怕我担负不起这么重的责任啊!”
   九
   迎接新生命是神圣又艰巨的任务,报酬却微不足道。母亲告诉我,从1956年她学习接生开始到八十年代初,她每接生一胎,可得到一元五角的劳务费。她退休之前,才涨到了五元。
   这一元五角钱,还不是每次都能兑现。碰上家境好的,大方的,孩子一落地,便悉数奉上;家境差一些的,要拖欠一些时日才给;还有些人家,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对这些菲薄的报酬,母亲非但没有怨言,还很自豪。
   “你别看这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它的作用还不小呢。那时候大家都在生产队赚工分,一年到头难见现钱面。一般人家,连油盐也没钱买,而我家的油盐钱基本不用愁。差不多没有了,又有人生孩子。那时我们家的一些零用钱,就指望它了。”
   从网上看到,现在有些地方,对有十年以上接生经历,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接生员有养老补助。我母亲已年届八十五了,至今未得到来自政府的一分钱补贴。
   当我把这些告诉母亲时,母亲说:“嗨,我才不稀罕那一点补贴。我接生整整三十年,民间把我传得神乎其神,说明老百姓心里承认了我。这就够了!”
   “这就够了。”母亲说得多好啊!
   十
   1991年12月,我的儿子在县医院出生。因为是剖腹产,住院一星期,母亲一直在那里照顾我和孩子。妇产科的医生和护士听说我母亲是一位老接生员,每到晚上人手不够的时候便喊母亲去帮忙。
   母亲回来对我说:“在医院里生孩子的妇女真是太可怜了,根本不是自然生产的。进去了就要打催产针,痛得死去活来也没人来睬你,直到羊水破了,才上手术台。到了手术台上,医生护士恨不得你即刻就生出来,一边野蛮地挤压肚子,一边毫无表情地大声催促“用力!快用力!”如果孩子头部临门而没有马上出来,她们就毫不犹豫地用剪刀剪破会阴。唉,我接了三十年生,每一孩子都是瓜熟蒂落,哪像这里像催命鬼似地催生。”
   “人家医院一天有多少孩子出生?哪能像你们一样,一个要守好几天。”
   如今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生孩子都是去医院生,接生员的使命已经终结,接生员这个职业也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是,历史不应该忘记,在国家医疗事业极其不发达的时代,在广阔的农村,一大批乡村接生员,她们经过短暂的培训,凭借着经验和爱心,曾经为千千万万临产妇女减轻了痛苦,将一个个新生命迎接到人间,给家庭带来了欢乐,给社会带来了希望。
   人们常常对医院的医生护士不吝赞美之词,称他们为“美丽的白衣天使”,而像母亲这样的乡村接生员,她们没有文化,更不懂多少医学理论,书章典籍里找不到她们的身影,但她们同样是新生命的托起者!是迎接新生命的天使!
   让我将这篇浅陋的文字,敬献给从事接生工作三十年的母亲!献给那些默默无闻的乡村接生员!

共 55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接生员,她用爱心和智慧,用汗水和辛苦为近五百个产妇送去关怀和温暖,将近五百个新生命平安地迎接到人间,并且,从未出现过一起事故。她并不识字,但是却能将专业技能烂熟于心,遇到危机情况从容镇定,艺高胆大,化险为夷。她本着一颗善良之心对所有的产妇一视同仁,不管是精神上被人歧视的人还是智力上有残疾的人,她都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去对待,而且关心更甚。三十年的接生生涯中,她不知道有多少个晚上通宵未眠;三十年的风来雨往,她不知从死神手中抢救了多少个孩子!尽管,今天这一职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年已八十五岁的老人她也没有得到一分她该有的来自政府的补贴,但她无怨无悔,因为她得到了最高的奖励——老百姓的承认,宅心仁厚的她被百姓称为“送子的观世音”,“救命的活菩萨”。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者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精神崇高、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她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在共和国医疗条件尚不发达的岁月里,凭一颗爱心洒无数汗水让无数急需救助的百姓获得了帮助,她和很多和她一样的人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是新生命的托起者!是迎接新生命的天使!在此文中,作者以质朴感人的文字为这些没有穿白衣的天使唱出了一曲深情动人的赞歌,读着,令人肃然起敬。祝福老人,幸福安康!感人文字,倾情推荐。【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101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12-31 20:57:40
  姐姐,你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言谈举止也造就了姐姐善良美好的品格,所以,你才会在自己也不是富人的情形下捐助贫穷的人。姐姐,为你有这样的母亲骄傲,问好她老人家,祝福她!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1-01 10:53:09
  谢谢风的精心编按!辛苦了!发一大把棒棒糖,祝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幸福平安!
   关于母亲接生的记忆,大部分都很模糊,幸好母亲依然头脑清醒,记忆犹新。
   为了写这篇文字,我打了三次电话给她,每次她都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述那些远去的故事。
   八十五岁的人了,记忆力还那么好,我真是自愧不如。
2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2-12-31 21:45:55
  看得心一跳一跳的,生孩子原来有这样的危险事啊。母亲真是位可敬的好接生员。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1-01 10:56:52
  谢谢如玉来读这粗鄙的文字。
   生命的诞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因笔力所限,无法描摹出那种场面。
   祝妹妹新年快乐!幸福如意!
3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1-01 07:18:03
  让人肃然起敬的一位伟大的女性,祝福您的母亲,希望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1-01 10:58:00
  谢谢云南才女来访!祝你新年快乐!文安笔祺!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1-01 12:41:0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1-02 15:28:50
  流年,2013,一起加油!
5 楼        文友:溪洋        2013-01-01 15:29:27
  佳作欣赏,问好并送去祝福,新年快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5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1-02 15:29:30
  谢谢朋友!祝新年快乐!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01-02 19:38:10
  乡村接生员,是一个特定时代朴实而崇高的职业!
   姐姐用质朴的语言,几个经典细节,活化了一位尽心尽力、不求回报且艺高人胆大的优秀接生员。
   乡村接生员,她们是新生命的托起者!是迎接新生命的天使!
   祝福伯母平安幸福,安享晚年!
   小说还通过对比手法,借主人公之口,指出了现代化背景下的接生现实——毫无怜悯和人性的催产术,发人深省。
   读着品着,不由得想起了莫言的《娃》,平心而论,还是更喜欢姐姐质朴而干净的文风!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6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1-02 21:25:42
  谢谢妹妹的仔细阅读和精心点评!只是文字粗糙,没有妹妹说得那么好。
7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3-01-04 13:20:11
  读完这篇作品的时候,我想说,我差点错过了一篇好作品。几日前,知道姐姐有发文,只是匆匆瞥了一眼,然后忙于手头的事情,就去了。直到昨晚,闲暇,我用手机打开网页,细细读来,读完后,我沉默了好久。编者按里面,把母亲的种种事宜已经列举的很是详尽,所以我不赘述。我要说的是这篇文的构架,这是我喜欢的思绪游离式的作品。这篇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纯熟,而且其内容也是质朴厚重的,正是我喜欢的类型。
   这种创作的方式很奇特,我是懂的,所以我欣赏。燕子姐姐,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的作品,是我非常喜欢的,希望以后能得到姐姐的指教。
   同时为姐姐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问好姐姐,新年快乐,文安笔祺。相伴流年。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7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1-04 17:59:37
  小娴的点评总是这么认真、细致、贴心。
   谢谢妹妹喜欢老姐这粗糙的文字。
   妹妹的文字优美灵动,姐姐也很喜欢。
   让我们携手走在文字的路上,永远!
8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0-05 07:21:29
  《迎接新生命的天使》吟出了一曲特定时代一位农村接生员的人道主义精神咏叹调。一字不识的接生员,用爱心和智慧,用汗水和辛苦,迎接了五百个新生命,并为产妇送去关怀和温暖。干净的文字,经典的细节,勾勒出一位尽心尽力、不求回报且艺高人胆大的优秀接生员。同时,借用对比手法,指出现代高科技背景下的接生现实——毫无怜悯和人性的催产术,发人深省。殊不知,这位接生员的素材,就是跟作者一起朝夕相依的母亲。写至情之人,作者却能以不疾不徐地冷静笔调如实道来,不拔高,不降低,接生员的朴实和高尚却栩栩如在眼前,真实可信,感人肺腑。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