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吉凶无常 智者少祸

编辑推荐 【文苑★散文】吉凶无常 智者少祸


作者:青纱 秀才,139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9发表时间:2013-01-14 08:10:16

我们学会了辨别敌友,就能高枕无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为人处事还要时时刻刻地保持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一些生活小节上得罪人,更不要因为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功,获得了荣誉、地位而产生轻视别人的心理。因为“荣所众羡,亦引众怨”,荣誉、地位、金钱这些东西本来就会招人嫉妒,如果再不谨言慎行、低调做人的话,招来的恐怕就是怨恨和仇恨了。要时刻牢记荣华富贵不是命中注定,吉凶二字也不会是永远的定势,只有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谋划,才有可能保全自己,不会招来无妄之灾。这便是《罗织经.固荣卷第六》告诉我们的:“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
   “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罗织经》告诉我们“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奸邪要害的人都是那些有德行、讲仁义的好人,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出名,或者说你虽然是个洁身自好、讲求仁德的好人,但是你也不要总是拿这些东西来炫耀,低调一些,奸邪之人就不会视你为心腹大患。
   然而正所谓正邪不两立,无论站在那一方的阵营里,终究会有一天会面对斗争的,要想在斗争中保全性命,保护家人,《罗织经》总结出了一套在为人处世中怎样明哲保身的方法。
   《罗织经》也是讲道理的,它有很多明哲保身的道理也是平日生活中用得着的。不要以为明哲保身不丈夫,不光明正大,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被太多的圣贤之道洗了脑。看看历史,有多少大人物不是靠明哲保身才保住了性命、躲过了灾难,不是靠谨慎、低调、谋划、厚黑才登上高位,掌上了重权的?
   《罗织经》不仅教人安身保命的道理,还教人升官晋身的办法,这一点上与李宗吾先生的《厚黑经》有一比,而且还要比《厚黑经》更高明些,因为《厚黑经》偏重于理论,而《罗织经》则理讲求实际,可以作为行动指南来研究。
   李宗吾先生说历史上的大人物其实都掌握了一套升官发财的不传之秘,那就是《厚黑经》。其实依我看,《罗织经》也好,《厚黑经》也罢,它们两者都是后人从先辈们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只是形成了更加完整和严密的理论而已。
   按照李宗吾先生的说法,最早掌握厚黑学的是上古的圣贤们,他们披着圣贤的外衣,骨子里却是以厚黑学来行事,所以他们能蒙蔽天下众生,甚至于蒙蔽了历史,当上千古圣贤。而真正把厚黑学发扬到极致的,是三国时期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几个重要人物。
   这一套学问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巩固和发展,逐渐演化成了一套官场、职场的行为规范,终于被来、万二人去繁化简,总结成了一部《罗织经》。所以说《罗织经》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完全是创造性的,而是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加以锤炼而成的。它的根源其实还是圣人之学,只不过是圣人们做过而没有说过的一套东西罢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同样学习《罗织经》不是学了就去做酷吏害人,也可以当作反面教材来看,最起码一点,让我们知道了这世上原来有这么多害人的方法,从而加倍小心,尽量不给小人害人的机会,如果这样,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共 12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本名叫《罗织经》的书,对于这本书,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熟悉,所以,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这部书主要是讲哪些内容的。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这是一个学问,而对于如何在官场、职场上如鱼得水,来、万二人总结出了《罗织经》。当然,作者告诉我们,学习《罗织经》的目的,可不是学着去害人,而是当作反面教材来看。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理充沛,值得一读。【军警社团编辑:施云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1-14 08:11:20
  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感谢赐稿军警文学社团,祝创作愉快。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2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1-14 08:11:47
  这本书,我还真是没有看过,看来,也应该适当学习一下了,您的见识真是很广博。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