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海蓝·赏析】苍凉刚劲的《登幽州台歌》

编辑推荐 【海蓝·赏析】苍凉刚劲的《登幽州台歌》


作者:暗香浮动w 秀才,1551.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1发表时间:2013-01-14 20:07:18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蓟门。故址在今北京市北部,因唐代属幽州,故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年少时,好“任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后“慨然立志”,发奋攻读,终于有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为武则天所赏识,先任麟台正字,后擢右拾遗。直言敢谏,切中时弊。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任参谋。圣历元年(698年)武攸宜进军不利,陈子昂屡次进谏不被采纳,心情苦闷。陈子昂遂以父老为由,上表辞官归养,武则天特许带官。回家后不久,为武三思指使的当地县令段简所诬陷,冤死狱中。陈子昂有宏大的政治抱负,“原其政理,察其兴亡”(《全唐文?谏政理书》)始终是他思考的中心。史称武则天召见他,“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时,他提出了八条纲领性的意见,即:“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新唐书?陈子昂传》)。但是,他“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陈子昂反对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擅长五言,题材广阔丰富,风格质朴刚健,以《感遇三十八首》为代表。陈子昂的诗在内容上给盛唐诗人开辟了道路,有《陈伯玉集》。对陈子昂的历史功绩,时人给予高度评价,说陈子昂“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文质一变”(《全唐文·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后来韩愈也说“国朝文章盛,子昂始高蹈”(《荐士》)。
   古人:这里指古代圣人贤士。来者:指后世贤能有为的人。
   怆然:悲伤失意的样子。
   【赏析】
   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载: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陈子昂怀着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愿望,随军参谋。武攸宜轻率无将略,次年出征失利,举军震恐。陈子昂慨然进言,且请求分兵万人以为前驱,不允。他基于忠义,“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结果触怒了武攸宜,被降职为军曹。于是登幽州台,怀古伤今,挥泪而作此诗。
   诗人登台远眺,独立苍茫,仰天长啸,慷慨悲歌,抒发了理想破灭、负剑空叹的郁闷和痛苦,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有抱负的士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和孤寂情怀,具有深刻意义。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诗人没有对收入视野的景色进行具体描绘,也无意于主观感情的曲折倾诉,而是着力于传达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岁月已逝而功业难就的深沉、强烈的情绪,与一般登临之作不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写时间悠长。“念天地之悠悠”写空间辽阔。“独怆然而涕下”写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这首诗用词造句上受楚辞影响,但意境更加苍凉刚劲。句式上打破了五、七言的规律,长短交错,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共 13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这篇赏析文章,作者对此诗进行了注释和深刻的解析,让读者全面了解了原文字义、时代、历史、社会及背景,而产生同情之感,并对此诗的社会意义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嫣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嫣儿        2013-01-14 20:08:17
  欣赏,问好作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