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故乡串串烧

  故乡串串烧


作者:木子生火 榜眼,3020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3发表时间:2008-10-10 12:07:25

故乡在咸宁(现咸安),离我单位不远,约一百多里路程。每年我都要回家,家看我老爸老妈;同时,也看我故乡的模样在改变。今年国庆节,我又回了故乡一趟,心中有诗为证:
  
   坐车观望窗外景,窗外景色分外美;
   沿途乡村胜过市,田园风光无伦比;
   工业农业新气象,萧条冷落成旧影;
   繁荣富裕山水好,西装革履人俊丽。
  
   2008.10.2
  
   一、故乡的印象
  
   1978年我离开故乡,出远门读书;屈指算来,已有30年整。故乡在我的印象中,依稀是天上的星星还没有闭眼,晨雾之中就有老人拾粪的身影;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雷打冰霜,故乡的大礼堂总有谈天说地的年轻人。戴着草帽扛着锄头的老农总在田野里走来走去,期盼着土地能长出金或银。太阳下山的时候,乡村的小道上是晚归的放学娃和暮归的耕者在唱着山歌赶路。鸡和鸭也咕咕地在唱着欢乐的歌。
   故乡的夜晚是一片灯火通明,都在谈论着天南地北富裕了的故事,电视也在无休止地讲述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乡,在我的印象中是欢乐的天地。
  
   二、中秋月圆
  
   故乡的明月是那样的圆,故乡的母亲是那样的安然;故乡的亲爹是那样的胡茬笑脸;故乡的小妹是那样的心甜;故乡的兄嫂是那样的男耕女织;故乡的模样总是那样的改变。望明月,思故乡,故乡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圆!
  
   三、故乡的牵挂
  
   小时候,我是风筝,母亲是撑风筝的人,风筝线是母亲的牵挂。上学了,我是寄读生,母亲是农家妇,针和线是母亲的牵挂。长大了,我是不孝子,母亲是婆妈,我的生活是母亲的牵挂。工作了,我是上班族,母亲是乡间人,我的表现是母亲的牵挂。结婚了,我当了爸爸,妈妈做了奶奶,我的孩子是母亲的牵挂。到现在,母亲老了,双眼都瞎了,爸爸也老态龙钟了,父母对我一生付出得太多太多,我有许多心里话要对父母说,这辈子我也说不完。
  
   四、故乡的童年
  
   1962年我出生在湖北农村贺胜桥地处,两三岁时母亲就教我识字,读那时最流行的毛主席语录。
   有位邻居太太到我家串门,看到我在读:“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时,赞不绝口地夸奖我说:“这孩子真不错,这么小就晓得读毛主席语录,那将来长在了还了得。”我母亲随即说:“这要随您的话来就好!”
   小学时,启蒙老师写了满黑板的生字,密密麻麻,让班上同学都来认识,结果教室里没一个敢举手的,我不胆怯举起了右手,老师同意后,我一口气就把整个生字给念完了。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我,启蒙老师也伸出大拇指连连说:“好!好!”
   还是那年的暑假,我到邻居太太家玩,老太太正在摇三个摇篮,一个人忙不过来,看见我来,便要我帮她摇一个;我答应了!摇着、摇着,我突发奇思妙想:要把三个摇窝连在一起中间用细绳连起来,这样只需摇一个摇窝,其它摇窝就被带动起来。老太太依照我的想法去做,结果串起来后效果很好,老太太也合不拢嘴地笑着说:“这孩子真聪明,为我可省了好多事,你真乖真好!”
   人都有犯傻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一个大热天,我的堂兄对我们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子说:“谁敢在这大热天,把大棉衣穿在身上,我就佩服他。”话音刚落,我就跑回家,把我父亲的大棉衣穿在身上,一出来大家看见我便一齐哄笑起来,妈妈知道了,把我拉回家,对我就是一顿竹鞭子,说我太傻了。其实,每个人做点聪明事不必骄傲,做了愚蠢事也不必懊恼。谁一生不犯错误呢?人啊都是在做愚蠢事中变得聪明起来的,再愚蠢的人也有智慧的时候;再智慧的人也有愚蠢的时候。我们只要用平常心对待它就可以了。就这样,我的童年和我以后的人生都是快乐的。
  
   五、故乡的少年
  
   一到春天和秋天,就成了放风筝的最佳时节,那是我少年时代的快乐时光!我小时候放风筝,是用几根竹条子把旧报纸颁平,再用浆糊把它糊好,然后系根细线,“偷偷”地把风筝放飞上了蓝天、飞出山外。一些过路人还不时地停下来好奇地把我瞧睢,再把风筝睢睢。这时,我便得了个“天才”、“娇子”的美名。
   风筝是利用空气中的气流把它送上蓝天的,很多人都玩过,我经常把风筝写上自己或其它小伙伴的名字,再写些祝福语把它送上蓝天,表示对其它伙伴有祝福的意思。所以,我的风筝往往成了天使,每当有人看到了我的风筝飘落在他的跟前,他就会浮想联翩,产生一些好奇,甚至有怀遇的感觉。
   现在,我在城里,经常看见孩子们都在放风筝,她们通常都有自家的大人陪着,真是很幸福啊!我在农村时(包括现在)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不仅没有大人陪,反而有被大人发现后视为不务正业,是要被轻视的。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凡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放风筝有许多好处。他能锻炼人的意志,强壮人的身体,陶冶人的情操,挖掘人的智力。农村的孩子条件差,风筝的格式单调粗糙,不怎么好看,但只要把风筝送上了蓝天,还是一样的很高兴。
   不过,在此,我还是要呼吁一下:那些农村的大人们要多给点自己的孩子放风筝的时间和空间,要让他们也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六、中学时代(话说读书人)
  
   1975年我不满十三岁,小学便毕业了,由于家庭出身有问题,我没有资格继续上学。回家后大哭了一场。真是应证了那句“有书读的时候烦读书;无书读的时候想读书!”风趣话。
   没有书读,我大哥便多次晚上上大队革委会干部家为我说情,但都被当时不能培养"黑五类"的子弟当接班人的“帽子”给挡了回来。在这年的冬春之交,我还随大人们参加了地方的良田改造和绕山修渠的劳作,真正体会到了没有书读的难熬。在工地上,除了跟大人们飞舞锄头、铁锹外,还喜欢挨着老农听他们讲故事、唱山歌。就这样,我非常喜欢老农,特别喜欢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农,喜欢听他们的故事,喜欢他们唱的山歌,象那首“我一又没当权,二呀没当家,拉里个扯,扯里个拉;我哪来的钱来买麻花哟!”的小媳妇回娘家的唱段,我还记忆犹新。我羡慕老农的快乐,我羡慕老农侃侃而谈时激情演绎的状态,还有他们知识丰富的一面。
   在这里我特别提出一人,他吃饭、休息的时候总是孤孤单单、闷闷不乐,从不跟其他人一块奏热闹,还不时地用眼睛望着我,他那双深邃的大眼睛总是充满了同情和爱意,我心里明白,他怜悯我。他有着花白的头发,寡白的脸;总是一付忧虑的表情。上身穿着一件老旧的中山服,下身穿着一条破烂的旧棉裤,只有在吸烟时神情显得很自若,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天如此。我见了忍不住拉了拉我妈妈的衣角,问我妈妈:"那人怎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呀?"
   妈妈说:"他是个读书人!"
   我说:"读书人就不和我们一起玩吗?"
   妈妈说:"读书人是要干大事的人,当然不和普通人一起玩。"
   我说:"那我将来也要成为一个读书人!干大事!"
   妈妈忧伤地说:"好啊!孩子!"
   当时我脑海里考虑的问题虽然很多,但我还是听得出妈妈的口气,她对我的理想和将来还是很悲观失望的,但我从那时起就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象读书人那样将来一定干点大事业。当然,自己当时最渴望的还是能够继续上学读书啊!
   1976年10月打倒了"四人帮",我重新回到了中学学堂。我学着读书人的自尊,在校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时还模仿老一辈读书人的性格,少言寡语,完全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很快!我的学习成绩由班上的倒数第一便进入了班上的前五。到了初二后,我的学习成绩则在全校名列前茅了,到了高中后我也是班上成绩的佼佼者。
   1980年高考,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长江水利水电学校。很快!我就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村里人也从那时起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每年都有中专、大专生出现。之后,我每每回家,也自觉充当我侄子们的校外辅导员。这时我家便有了"秀才"生产专业户之称,侄子们个个赶上或超过了我,同时,我则以读书人自居了。
   我是读书人,有空就拿起书来看看,真是开卷有益。如今,我被单位聘为工程师。在"读书就是升官"、"升官就是发财"的世俗路上,我没有“升官”也没有发财,只是在"读书就是最好的投资"上,不断资助自家的"希望工程",时刻牢记自己是个读书人,遵纪守法、自律向上、勤奋学习、乐于工作,不断开拓进取,永保读书人的良好本色,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读书人争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
   每每回家,乡亲们都称呼我:"读书人回来了!"这时,我就感到自豪;在单位里,我每每有点成绩,同事们都说:"他是读书人!",我就感到骄傲。
   读书人是普天下人对有知识人的尊称,读书人要以通情达理为典范,以廉政、勤政为己责,以开拓、奉献为己任。在工作中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知识的海洋里要充当探险家的角色,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么?读书人要求自己要比一般人严格,比普遍人更高,不断为社会作贡献。愿普天下读书人都做个被社会尊敬的读书人,愿普天下的读书人喜欢读书。
  
   七、故乡的水库
  
   故乡有座大水库,依山而建,始于1959年,成于1973年,如今它已风景秀丽、水质碧清、山峦叠影、景色宜人,它包涵有灌溉发电、养殖饮用等功能。在故乡它是最得拢的了,它资源最丰富,旅游开发最好利用,故乡人如今饮它、用它全靠它,真是我故乡的聚宝盆。
   我故乡的水库主要是在山洪瀑发时它是调节器;在农田干旱时它是滋润源。故乡人的日常用电它是新能源基地;我故乡人吃、饮、用全靠它,因而我的故乡也得了个“鱼米之乡”的美名。
   我做人就应该学故乡的水库。学它有着那宽阔的胸怀;学它有可人的外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它见人、见物一脸笑容;学它那里需要就往那里流;时时刻刻让自己很充实又很饱满。
  
   八、故乡的洗衣台
  
   阔别故乡的洗衣台已有近三十年了,虽然中间回过故乡,但都没有去过洗衣台。因为,自从我上高中和长江水校后,再回家,家里人已把我当作客人了,像洗衣之类的事就基本没干过;更不说上洗衣台。
   过去的洗衣台,在我的记忆中依稀是塘水清清,上洗衣台洗衣服的人就跟冬天的塘水一样,也冷冷清清。
   让我惊奇的是07年的"十•一",我带我丫头回家。不一会,我的丫头便跟着她的伙伴们出去玩,到吃中饭了还没回,我四处找她,在故乡的的塘边,我看见了她在那里和伙伴们玩得开心。那里好不热闹,只见洗衣台上,站着的、蹲着的、坐着的男女老少不下二十来个;坐着的都揉衣服,蹲着的全是甩衣服,站着的则拧衣服,其它的如:洗鸡、洗鸭、洗鱼、洗肉的都有,其中一个说:"永栋哥的二姑娘真漂亮,将来一定能落个好婆家。"另一个说:"咳!听说敢锋的大姑娘到深圳打工,成了一家外资厂的女总管,上回一次就寄回家6万元。"又一个说:"怪不得那天我到他家,他正在到处邀人,要跟他一起凑热闹呢!"还有一个说:"老队长的二娃子搞蜂窝煤厂也可以,成了没有?"
   "成是成了,不一定来菜;不像李智办的大米加工厂,一天可收上千元的纯利。"……听了这些,我不禁暗暗地伸了伸舌头,好家伙!我一个月的工资才千把块钱,如今他李智一天就能挣它千把块,真神了。我轻轻地走到洗衣台的旁边,向她们打着招呼说:"大叔!大婶!您们都洗衣服呀!这里好热闹啊!"
   "啊!是平宝回来了,这是你的丫头,都这么高了!真能说,真聪明,跟你一样,将来肯定有出息!"
   "谢谢大婶子的夸奖,随您的话来就好。我要带她回去吃上饭,好!您们慢点忙。"说完,我拉着我丫头的手,就要回家,可我丫头歪着脑袋对我说:"爸爸!您平时在家总喜欢说顺口溜,今天也来一个!"
   我想了想,说:"好!来就来一个:
   洗衣台上服色浓,父老乡亲样样有;
   女人对擂丰收鼓,男人互吹富裕牛。"
   说得大叔、大婶和嫂子们都笑了起来。
  
   九、新编“咸宁人之歌”
  
   最爱说的话我娘辛苦了
   最爱穿的衣我娘做的青布衣
   最爱穿的鞋我娘纳的千层底
   最爱做的事跟着共产党走
   咸宁人啊爱咸宁
   在家图个百事顺
   出门能够遇贵人
   事业期望飞腾达
   做人常想步青云
   最爱唱的歌《社会主义好》
   最要感谢的人是共产党人
   最骄傲的是自己儿女前程似锦
   最爱做的事是自己田园经济
   咸宁人啊爱咸宁
   山山水水总关情
   经济建设创意新
   年年月月赚金银
   最爱说的话我娘辛苦了
   最爱穿的衣我娘做的青布衣
   最爱穿的鞋我娘纳的千层底
   最爱做的事跟着共产党走
   咸宁人啊爱咸宁
   行行业业出英贤
   党恩党德铭记心
   敬岗爱业悦后人

共 49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于故乡点点滴滴的追忆,亲切,自然,真实。还可以就每一个具体的事件再细致饱满一些。【编辑:邬海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洁        2008-10-11 09:45:44
  行云流水般地记录了成长历程也记录了社会变迁。问好!
2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08-10-14 10:36:26
  谢谢编辑。辛苦了!问好。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3 楼        文友:鲁迅        2015-09-12 15:44:35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姜铲早        2015-09-12 17:25:42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