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流年』“白衣秀士”外传(小说)

精品 『流年』“白衣秀士”外传(小说)


作者:知和 秀才,157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00发表时间:2013-01-23 13:58:36

『流年』“白衣秀士”外传(小说)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车站码头,每每听到这首铿锵有力的《好汉歌》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那部脍炙人口的《水浒传》,想起书中的英雄人物,想起众豪杰聚义的水泊梁山。说到梁山,那里有太多的传奇太多的故事。当年象征权力中心的聚义厅,“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公明曾先后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三军,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下了一段段凄美动人的传说。他们的事迹妇孺皆知,他们的形象也早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了。然而,当再进一步提到水泊梁山的开山祖师,问道“白衣秀士”是谁?或许就有许多人不知晓了。
   “白衣秀士”者,本名王伦,北宋时人。因其屡试举人不第,遂厌倦仕途;又因其总习惯披一件白色长袍,以显示清高,故得此绰号。尽管施耐庵在原著中对他的详细情况交代不多,但他却是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是为何来到梁山的呢?
   据野史记载,早年的“白衣秀士”王伦,仪表堂堂气度不凡,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相。其为人谦逊低调藏而不露,倒有不少人缘。屡次受挫后,他对“科考”慢慢失去兴趣,便转而秉承祖业,苦修相术和医术,这也成了他早期的谋生手段。他经常游走于附近十里八乡之间,风霜雪月中,那件雪白的标志性的大衣格外显眼。他在浪迹江湖时,也为当地民众做了一点善事,并结交了不少绿林好汉。渐渐的,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慕名算卦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一年秋后,王伦应约到百里之外的一个官宦之家出诊。当事人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身患绝症奄奄一息,情况非常危急。王伦在把过脉之后,侧身冲旁边的主人摇了摇头。主人脸色凝重,万般焦急,苦求王伦救他母亲性命,并示意仆人端出了一盘白花花的银锭。王伦见状,心中窃喜,故意叹息道:“病已至此,小可尽力而为,能否起死回生,就看她的造化了。”言毕,他拿出一包随身携带的药丸,令人迅速给老人服下。继而又从怀中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色纸符,令人悬挂于屋门上方。然后,只见他轻舞拂尘在患者的床前来回走动,口中还不断煞有介事地念念有词。之后,王伦特意嘱咐主人要全家斋戒三天,要给病人按时喂药,便收了银两匆匆而去。
   出了小镇,夜渐渐暗了下来,王伦随即加快了脚步,脚下生风,匆匆向冒着炊烟的西南方向奔去。他要去投奔他的好友“摸着天”杜迁,准备到他庄上暂住一宿。头上的汗水渐渐糊了他的视线,他不由自主地脱下身上的外衣。
   第二天中午,酒足饭饱之后,王伦正欲起身告辞,忽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和喊叫声。
   “不、不好了,官府贴出了告示,要缉拿王先生呢。快、快、快躲起来吧。”一个小厮摸样的人喘着粗气说。
   “怎么回事?慌什么!有话慢慢说!”满面红光的杜迁声如洪钟,目似闪电,坐在那儿纹丝不动。
   “昨晚东城的老太太死了,他们家报了案,说是庸医害的,要抓王先生去坐牢呢。”小厮慢慢平静了下来。
   “大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杜迁盯着对面的王伦问道。
   “那根本就是个病入膏肓之人,已经不可救药,我去不去都是这样!既然事已至此,我还是去自首吧,免得连累了大家!”说着,王伦气呼呼地站了起来。
   “大哥息怒,这一家在当地势力很大,翻手是云覆手是雨,连县老爷都惧他们三分。到了衙门,你浑身是嘴都说不清,恐怕凶多吉少啊,你还是躲躲吧。”
   “躲能躲得了几时?”王伦满脸狐疑。
   “我给你介绍了地方,保你高枕无忧。他家有‘丹书铁券’保护,地方官吏奈何不了他。他仗义疏财,喜交天下英雄,他就是我的好友,江湖上人称‘小旋风’的柴进柴大官人。”
   “久仰大名,我正想会他一会。”
   “好吧,等天一黑,化好妆,我就把你送出去。”
   就这样,在杜迁的帮助下,王伦顺利地来到了柴进府上,暂时度过了难关。
   后来,不愿寄人篱下的王伦在柴大官人的资助下,来到了地势险峻的梁山,并不断招兵买马,安营扎寨,如愿成为了水泊梁山的开山祖师和第一任寨主。
   若干年后,一个冬天的早晨,“嗖”的一声,一枝响箭瞬间划破了山顶的寂静。不一会儿,山下浩瀚的湖面上荡起一条小船,船中央站立着一位头带红缨帽、手提长杆枪的好汉。他就是江湖人称“豹子头”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他正在投奔梁山的路上。
   沿着逶迤的山路,几经辗转,林冲终于来到了聚义厅。只见雄伟的殿堂内,兵士肃立两旁,前方高大的台阶之上,“白衣秀士”王伦端坐中央,左右分别是“摸着天”杜迁和“云里金刚”宋万。林冲快步向前,讲明来意,不料王伦却不愿收留他,并命人取来了数百两银子和丝绸,要打发他去别处安身。“旱地忽律”朱贵在一旁看不过,就来央求王伦,旁边众人也都纷纷好言相劝。王伦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林冲弄一个“投名状”,在三天内献一个人头来,方可接纳他。
   林冲下山去了,王伦暂时缓了一口气。王伦知道林冲的本事,对他又怕又恨,所以才故意给他出了这个难题。时辰已到了第三天下午,眼看期限已到,林冲还未回来,王伦坐在交椅上不由暗暗得意。
   “噼里啪啦”山下一阵激烈的打斗声,惊醒了歪在龙椅上打盹的王伦。他急忙召集杜迁、宋万,带了许多小喽罗来到山下,只见“豹子头”林冲正和“青面兽”杨志打得难解难分。他观察了一会儿,见对方实力不俗,随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很快便制止了他们的争斗,并将杨志也带上山来。他本想利用杨志牵制林冲,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无奈杨志坚决不肯入伙,王伦的奸计又一次落空了。
   林冲留在了山上,王伦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却像开了锅一样。他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挑战,自己的宝座受到了威胁。自此,他无心管理寨中事务,他苦苦思考着对付“敌人”的良策。终于有一天,他将自己的心腹“无尾鹌鹑”李甲叫到了密室,并开始面授机宜。于是,一个无形的网悄悄张开了。
   由于初来乍到,林冲有点水土不服,不幸染上了痢疾。他一连几天上吐下泻,感觉浑身无力,脸蜡黄蜡黄的打不起精神。王伦便差人给他送来了补药和煲汤,并嘱咐他好好保养。林冲是个精细之人,他对王伦也心存芥蒂,于是,使者走后,他便悄悄地将煲汤倒了一点端到窗外。结果,野猫喝下后立刻一命呜呼了,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将剩余的汤药统统倒掉了。之后,他更加警惕,通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再加上朱贵的无私照顾,他的病情也慢慢好转起来。
   有一次,林冲带队下山打家劫舍,碰到一个大户,收获了不少金银财宝。他们满载而归,王伦很是高兴,并在聚义厅设宴犒劳了众弟兄们。那天,诺大的厅堂内拥挤不堪,大大小小坐满了几百号人,他们推杯换盏,他们说说笑笑,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室内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晚上,林冲跌跌撞撞地来到自己的房间,一头栽到床上呼呼睡去。外面夜深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四周静悄悄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渐渐进入了梦乡。三更时分,忽然,一阵急促的锣声和叫喊声瞬间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失火了!失火了!快起来救火啊!”随着巡逻士兵的不断呐喊,东北角的某座营房内火势越来越大,黑云滚滚,火光照亮了半边天。人们都纷纷向那里跑去,其中还有人小声说:“那不是林教头的卧室吗?不知他起来了没有?”不一会儿,寨主王伦也匆匆赶了过来。“林教头在哪里?快出来呀!”他煞有介事,俨然一副十分焦急的样子。“我林冲在这里!”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个响亮的声音从人们背后传了过来,“半夜失火,这里面必有蹊跷!王寨主可要查个明白啊。”王伦慌忙回过身来,见林冲气宇轩昂毫发未损正微笑着看着自己,旁边陪他一同站立的是“旱地忽律”朱贵。“哈哈,虚惊一场,没事就好。大家以后要注意安全,要多加小心!”王伦勉强笑了笑,故作镇静地说道。
   几次较量,王伦都未占到便宜,他不禁暗暗叫苦。眼看林冲的威信越来越高,王伦急得如坐针毡。他感到莫明的恐惧,他发誓一定要将这个“心腹大患”铲除。“暗的不行,那就来明的。我要练好武功,我要和他比武,让他输得口服心服,再找机会把他杀掉。”王伦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妙计。他知道自己目前那三脚猫的功夫远不是林冲的对手,他要走捷径,他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武功。他明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还是尽快解决了他,否则后患无穷。于是,他以身体欠佳闭关休养为由,一面将寨内的大小事务暂时交给了杜迁打理,一面暗暗吩咐李甲盯紧林冲,有异常情况立刻向他汇报。然后,他悄悄躲进大山深处事先准备好的匡都洞内,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早年用重金收买的两本武林秘籍,照猫画虎,专心修炼起来。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眨眼已过去了一个月。王伦在匡都洞内起早贪黑勤学苦修,可功夫始终没有长进,反而感觉身体越来越虚弱,精神也逐渐恍惚了。“这是什么破古谱,真坑爹啊。”他又气又急禁不住嘟囔道。他那里知道,他修炼的《洗髓经》是少林寺的绝世奇学,比《易筋经》更深奥。这门绝技虽然能迅速提升内力,但非常人可为,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必须排除杂念,否则将会走火入魔。而另一种武林秘籍《七伤拳》,则是崆峒派的镇山之宝,同样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练成的,倘若内力不够勉强练习,结果只会损伤身体只能有百害而无一利。王伦心怀鬼胎居心叵测,况且根底浅薄,他怎么能修成正果呢?
   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李甲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匡都洞内。借着微弱的烛光,见到王伦面容憔悴有气无力的样子,不免多了几份担心。“寨主,你可要保重啊。练武这么苦,不如请人帮忙算了。”李甲好言相劝。“也罢,寨中还有许多重要事务需要我操心,那就依你吧。”王伦借坡下驴。“我听我的朋友说过,在黄河壶口南岸的黑风寨,有一帮名叫‘十三鹰’的职业杀手,他们个个心狠手辣身怀绝技,只要他们出手,任是十个林冲也是必死无疑。”李甲进一步说道。“好吧,给你千两黄金,快去请他们,越快越好!”王伦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打发李甲走后,王伦仿佛吃了定心丸,心情好多了,便顺势离开了山洞,重新又回到了那把在他眼中比生命还重要的宝座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肉中刺”未除,“眼中钉”接踵而至。这一天,山下人有报,“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等一行众人浩浩荡荡投奔梁山来了。王伦闻听,顿时吓得六神无主瘫倒在龙椅上。“身边的猛虎还未赶走,又来了一群恶狼,这可如何是好,李甲怎么还没回来呀?”王伦暗暗着急,“不行,我不能自乱阵脚,我要先把他们稳住,尽量争取时间,等援兵到了,我就有救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王伦做着“怀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美梦时,他哪里知道,此时,他的诡计早已被林冲他们识破,他的心腹李甲也被朱贵在半路截杀了。天网恢恢,作茧自缚,王伦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白衣秀士”王伦尽管机关算尽,最终还是落入了“豹子头”的手中,在断金亭葬送了自己可悲可叹的一生。扭曲的心理注定悲剧的人生,他的经历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而所有这些,或许就是为什么《水浒传》里那么多的英雄豪杰都被人津津乐道,几乎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但这个水泊梁山的开山祖师“白衣秀士”却似乎并不为人所称颂的原因吧。
   这正是:白衣秀士占梁山,嫉贤妒能惹祸端。量小岂能成大业,徒留笑柄天下传。
  

共 45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水泊梁山最初的首领是白衣秀士王伦,但施耐庵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对王伦着墨甚少,王伦在《水浒传》中只露了三回面:一回是林冲落魄投奔于他他百般刁难令其取“投名状”来,二是见林冲于杨志二人斗得难分难解,有心拉杨志上山以牵制林冲,三是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来梁山避难,王伦又起推脱之辞被林冲怒而杀死。作为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水泊梁山的开山祖师,这个人物还是让人比较好奇的,若身上没两把刷子,缘何当得起这开山祖师之名?既是开山之祖,缘何又不为人所称颂?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以红透半边天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开头,从野史入手,自然引出了对王伦身世志趣的评说。原来他本是个屡试不第的秀才,靠相术和医术谋生,因做过几件善事,故在江湖上也有点名声,一次医死了一个官宦人家的老太太,被逼逃到柴大官人庄上避难,后辗转过了梁山落草。由此可见,柴进对他是有恩的,他在想拒收林冲时顾虑的“柴大官人面皮上须不好看”可能也正因为此事。当了寨主的人本应心胸豁达才是,可这王伦是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之辈,把自己那把交椅看得比命还重,生怕别人夺了他的,所以林冲上山,他百般刁难,刁难不成又百般陷害。在《水浒》中,林冲将他揪住钢刀加顶之时曾喝骂“我上山之时你就百般刁难,百般陷害……”看来林冲此言不虚,王伦做事确实不地道。这样的一个心理扭曲、小肚鸡肠之人哪能当得起梁山之主的重任呢?所以被杀是他命中注定的结局,他被人所不齿、遗忘也是情理之中。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很好地还原了《水浒》中王伦的真面目。不失为一篇佳作。欣赏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124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3-01-23 14:07:54
  一篇很好看的小说,王伦这一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感谢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知和        2013-01-23 16:09:34
  可怜者必有可恨之处,唏嘘之余,“白衣秀士”的悲剧令人深思。衷心感谢素心如玉老师的辛苦审文和细心编辑,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天上雪        2013-01-23 15:11:14
  一个“外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看清了一个人的本质,读懂了许多的为人处事方式。作者总结得真好,“扭曲的心理注定悲剧的人生”,的确,如此小肚鸡肠之人哪能当得起梁山之主的重任?也正如编辑所言,被杀是他命中注定的结局,他被人所不齿、遗忘也是情理之中。王伦,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繁华的背后,是一个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嘴脸,有着其人性中最真实的弱点——心胸狭窄、妒贤嫉能,作者用笔对他作了细腻的勾勒,让一个几百年前的人物生动再现,语言简洁,故事凝炼,人物形象饱满,读之有趣,品之有味,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觉!喜欢!
流云本是天上雪
回复2 楼        文友:知和        2013-01-23 16:56:58
  其实,历史就是一面公正的镜子,它清晰地还原了人物的本来面目,它瞬间彰显了人性的优劣得失。有道是:“量小非君子,无度(毒)不丈夫。”度和毒,一字之差,内涵迥异,其结果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外了。“外传”只是一种戏说一种调侃,文章虽荒诞不经,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远的永恒的。常言道:“江湖规矩,义字当先。”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这不仅关乎你的名誉,甚至还关乎你的事业成败乃至身家性命,王伦悲催的经历就是一部很好的反面教材,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在此,笔者至诚感谢天上雪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3 楼        文友:知和        2013-01-23 17:46:35
  无题
  
   是谁在甘做绿叶
   是谁在画龙点睛
   是谁在成人之美
   是谁在润物无声
   感动,感动
   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逝水,流年
   那是希望的颜色
   那是春天的律动
   花无言鸟无语
   泪珠儿悄悄湿了
   侬的眼睛
求知无境,谐和有方。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回复3 楼        文友:知和        2013-01-23 20:30:31
  即兴之作,略表寸心。向辛勤的园丁学习,向默默耕耘者致敬!
4 楼        文友:风逝        2013-01-23 19:20:21
  小说借王伦的一生反映成事度量之重要,发人深思。感谢知和对流年的厚爱,愿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4 楼        文友:知和        2013-01-23 20:28:48
  呵呵,老乡来了,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啊,谢谢谢谢!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1-24 08:46: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5 楼        文友:知和        2013-01-24 09:35:26
  逝水流年,是一个纯净的团结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是一个严肃的高雅的充满魅力的社团。她是江山之巅的灯塔,她是我们广大文友心仪的精神家园。拜访流年,祝福流年,祝贵站志存高远、宏图大展!祝贵站全体工作人员幸福快乐每一天!
6 楼        文友:静听        2013-01-25 07:39:19
  呵呵,特开心的拜读知和老师的新作。虽然是外传,虽然是古人,虽然是古事,然篇章所呈现出来的人性的东西,却无论古今皆适用啊。遥握,奉上清晨最美的祝福。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6 楼        文友:知和        2013-01-25 08:16:20
  喜鹊枝头叫,贵人来到了。冬去春意浓,静听老师好。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得我暖意融融,惬意感动中......谢谢您亲切的问候与祝福!谢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也祝您冬祺文安,逍遥快乐似神仙!
7 楼        文友:未来属于你        2013-02-07 10:43:03
  好文!我来迟了。引用“天上雪”文友的留评:“作者用笔对他作了细腻的勾勒,让一个几百年前的人物生动再现,语言简洁,故事凝炼,人物形象饱满,读之有趣,品之有味,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觉!喜欢!”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回复7 楼        文友:知和        2013-02-07 13:11:39
  呵呵,祝福不分早晚,此心明月可鉴。感谢文友关注,愿您幸福永远!!!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