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饶浩成的博语(十一)(十二)

编辑推荐 饶浩成的博语(十一)(十二)


作者:成功在望 举人,478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63发表时间:2013-01-30 12:49:52
摘要:艺术的表演一旦进入状态,就要始终保持住,什么也别想,完全进入状态中,直到表演结束。

(十一)
   1.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同一门艺术间的不同门派(派别),也各有其特点。
   2.各类艺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靠训练成为一种习惯,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3.文学艺术家都是用心灵去感受生活,都是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歌唱生活。
   4.人活一世,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面貌,身体健康是产生良好精神面貌之精神支柱,没有良好身体就没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会影响到精神面貌之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需同步发展,因为,良好的身体会产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顽强的精神面貌也可以促进身体之健康发展。
   5.精神的膨胀需要物质作保证,物质支撑着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反过来又催生物质的快速生长。
   6.据十二生肖传说,鼠牛虎蛇马狗猪之天性中邪恶的成分较大,免龙羊猴鸡次之。
   7.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进步,教育需要帮助每个人进步,在未来,重要的是,教育要帮助每个人,向着共产主义方向前进,并一起而努力奋斗!
   8.教育之方法主要有:1.孔子圣贤之方法。2.自然教育发展之路,精神(人性)之传达方法。3.封建教育之方法。4.近代教育之方法。5.达到各门类学科,一通百通之效果。6.佛教艺术之方法。7.教学之方法。8.人文及艺术之方法。9.西方教育之经验和方法。10.自我教育之经验和方法。11.早期教育与启蒙,启发式教学之必要性。12.道德教育之方法。
   9.教师要把教育成果之高峰期记录下来,好的感受,经验和方法等能交流与人,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比如教学节奏,思想与情感等怎样把握得更好,比如什么是最科学的心理教学法与爱心怎样传递等等。
   10.教授学生自我教育之方法,教师与学生,每一个人都要经常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自己先自我教育好了,才能教授他人更好地自我教育,早期教育应当十分重视,并且需要科学之系统体系来促进,启发式教学同样重要,须更加引起重视。
   11.教师职责之一,是要向所有人启发和传达一种积极向上之精神,培养出这种精神来,从而使人们方向明确,道路坚定,比如,现在有些人,开口闭口只谈钱与权,不注重孩子之服务大众思想和品质修养,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上学,为的是将来钱多权大地位广,仿佛唯有如此,人生才有价值,我们教育与教学之目的,就是改变这种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怎样去找到与具备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12.教学需要有爱心,真诚和正规的态度,唯有如此方可教育好他人,对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应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对待大学生则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13.怎样做到发现,鼓励,长养与成就孩子的善呢?靠的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的爱心,真诚和正规的态度,有了这样认识,加上只抓住一点之坚定方法与方向,迟早能成功,比如,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启发或开发他的一个点,把这一点做好,做彻底就有所成就,具体做法是,当发现孩子有可启发鼓励的一面时,就抓住这一点坚定地启发鼓励下去,当发现孩子有可长养或成就的一面时,也抓住这一点坚定地长养或成就下去(而不要胡子眉毛一起抓,抓得太多将得不偿失),再结合性格,爱好,特长和身体素质等综合因素,选定坚定的信仰与事业等方向,最终取得成就。
   14.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养成正确思考与学习的方法是多么重要,至少,我们应该灌输孩子,只要快乐,干什么工作都一样之和谐理念,使其心态平和健康。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具备,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等圣贤理念,我们还要教会他们一种能够在现在或将来能够找到,这种通往圣贤之路的好方法,至少,让他们具备一种圣贤智慧。
   15.人生下来是一粒种子,一种潜力,教育帮助发展种子中的形态,教育是种子与开花、潜力与成熟之间的桥梁。让种子成长的关键是"整土"而不是"整苗",只要松土、浇水、施肥,给孩子一个信任、宽松、温馨、充满爱、充满精神和心灵营养的环境,只要不破坏、不扭曲、不压制、不拔苗助长,孩子自然会茁壮成长。
   1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之崇教传统,我们先祖克服千难万难,把崇教基因世世代代遗留下来了,人其实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和崇教之品质,使中华民族成为最伟大的民族之一,簇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处于巅峰位置。
   17.我们的祖先早已明确,教育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这一点是不能用经济手段来代理的,两者须统筹兼顾起来。
   18.古语曰:“我们怎样教育,老百姓就会怎样仿效”。又曰:“智慧象源泉一样永不枯竭,行为又可为人师表之人,可以做人的老师”。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说明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不可太随意性,教师与学生共同来遵守规矩,皆成方园。
   19.由近及远,深入浅出,教学应因人而并,因材施教,宜因势利导;教育人应善于启发,使学者能自求自得;教育一定要按道理和道义行事,对孩子应一视同仁,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20.从古今之教育方法可以看出,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应当发展他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在于长扬其好的方面,帮助克服不足之处。讲出来的学问要使人心悦诚服,阴怪论是终不能服人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回答问题,事大则答之详,事小则答之略,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21.面对当今世界文化潮流,面对这种文化潮流之发展方向,我们的文化战略要采用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相兼顾之策略,一边全拿来,为我用为我不用,一边全送去,劝其大用,劝其大行,面对当今世界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也要采用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相兼顾之战术,来促进汉文化迅速渗透入多元文化中去,加快同一化进程.
   22.面对未来,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有大批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担当此任,他们是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的人;他们是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的人;他们是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人;他们是最崇高的人。
   23.我们不但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还要开发人的自我和谐能力,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及荣辱,唯如此才能真正和谐起来。
   24.我们既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与世界的趋势,努力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25.缺乏修养之人,就是缺少教育之人,结果自然有很大区别,不一定年龄小修养就差,小小年龄表现出很好之修养,是受了良好教育之结果,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培养孩子这种自制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育界始终是件重要的事情,此乃是培养品学兼优人才之基础,是我们培养品学兼优人才坚定的方向,品学兼优是未来人才必须要求,必须要求品在前,学在后,以品取材。
   26.我们生存与学习的志向是什么?是为出将入相,荣华富贵,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出生入死,那么,教育的大责任与小责任,是教育学生怎样笃行大爱与小爱,大义与小义,大舍与小舍,大仁与小仁,大美与小美等之崇高信仰与坚定信念。是教育学生怎样正确处理好,这些传统优良文化之核心价值观,使人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做一个对人类有价值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的价值。是尽可能地授出更多圣贤学生,既是成不了圣贤,授成君子也不错,至少,要把人引导成一个好人,不犯法之平凡善良之人,一个人,只要不做违法乱纪之勾当,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反之,就是一个罪人。
   27.怎样尽可能地授出更多圣贤学生,或授出更多君子,古代圣贤之教导与教育方法很多,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没用在实处,没更多地体现在老百姓身上,我们应该重新注重圣贤之教导与教育方法,大力推广实践,逐渐复兴传统优良文化,
   28.古代圣贤教导与教育之方法分为:一.教学方法大致分,崇教,教术,贵学,勤学,善学,专致,思问,躬行和读书等。二.行为制约大致分,慎行,道德和制欲等。
   圣贤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育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智慧象源泉一样永不枯竭,行为又可为人师表的人,可以做人的老师”,表达了圣贤对教育的要求。
   29.圣贤曰:“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不可太随意性”。“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教育学生方法很多,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育别人应善于启发,使学生能自求自得”。“教育一定要按道理和道义行事,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亲近或有权威的人施教,易见成效”。“由近及远,深入浅出才是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要一视同仁,阴怪论不能服人”。“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教育人,应当发展他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教学相长”。“回答问题,因事大答之详,事水答之略”,表达了圣贤对教学的要求。
   30.圣贤曰:“没有坚定的志向就不能搞好学习”。“学习对人的精神,感情等方面有重要的陶冶作用”。“学习能修身养性,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品质修养,使人品德高尚”。“修养高,学识深,才会卓有成就”,表达了圣贤对学习的要求。
   31.圣贤曰:“人应好学,对一切知识,都应有所了解”。“圣贤是用功之结果,不肯用功即为庸人”。“学无早晚,必须勤奋刻苦,才会有所成就,切不可始勤终随,最后放任”。“做学问不能满足,这样才会不断长进”,表达了圣贤对成功的要求。
   32.圣贤曰:“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表达了圣贤对学习态度的要求。
   33.圣贤曰:“三月不知肉味”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学习精神的要求。比如思问,圣贤曰:“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表达了圣贤对好学的要求。
   34.圣贤曰:“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力学而得之,必充广而行之”。“学以致用最重要”。“必须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不可只强调一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达了圣贤对学以致用的要求。
   35.圣贤曰:“读书应当专精,才于事业有益,而贪多无厌,于事无补,徒耗光阴”。“非读书不能作文,非熟读不能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读书方法,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读书,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懂得为人处事的大道理”,表达了圣贤对读书的要求。
   36.圣贤曰:“贪图享受,爱慕功名利禄容易使人堕落”。“待人接物应当谨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必须为善,切忌为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君子不匕入私害公”。“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人应当具有高度的品质修养”,表达了圣贤对品行的要求。
   37.圣贤曰:“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人生在世,就要有益于世人,做世人的楷模”。“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品质修养,就会存有偏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达了圣贤对道德的要求。
   38.圣贤曰:“不加强学习,把物质享受当作崇高的东西,这是庸俗的人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表达了圣贤对修养的要求。
   39.圣贤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寸寸山河寸寸金”。“中夜四五叹,常为国家忧”。“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圣贤对忧国的要求。
   40.圣贤曰:“一身如可赎,万死又何辞”。“万家有乐,我心何忧”。“不忧一家贫,只忧四海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圣贤对忧民的要求。
   41.几千年来,无数圣贤挺直脊梁,不畏风雨,不怕牺牲,撑起了不朽的民族丰碑,一代一代传承下,奋斗不息,勇往直前,博大精深,忧国忧民的民族灵魂,如果我们的学习与学问不去忧国忧民,不能为人类分担忧愁,不愿为社会肩负责任,一心只为一己之私而追逐,那么,我们的学习与学问又有何用呢?四川汶川大地震,部分人连善款都不愿捐一点,既使很有学问,又有何用?如此一味专门利己,极度超现实,如自欲自遣之兽类无异!
   42.子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看来,圣人孔夫子之教学教育方法较多,方法也独到之处,故能培养出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

共 20103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此组文字,综合了作者各个方面的生活积累,是对于生活和世界热爱的执着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涉及时事、政治、环保,富有道理,囊括颇多,警醒于人。充分展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世事、社会强烈的责任感。读之受益,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01-30 12:51:11
  包罗万象的博语,内容丰富,意蕴深厚,读之受益,欣赏!问候作者!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