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由《与秋絮语》所想到的

精品 由《与秋絮语》所想到的


作者:依山观水 进士,1196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51发表时间:2013-02-14 20:42:47

由《与秋絮语》所想到的 浅明一夫老师的佳作《与秋絮语》被江山绝品组推选为绝品,这给古韵栏目平添一抹重彩。十五首七绝,首首都有新的创意,在读者面前勾勒了栩栩如生的秋的画面,诗人把思想的创新、语言的新颖、表现手法的别致、意象的灵动以及意境的开拓融为一体,使得这篇文章拥有开朗崭新的格调,凸显淡雅闲适的情致。在大气的架构与细腻的感情组合中,有种言尽而意无穷的味儿,让诗的整体效果上升到极致的状态。下面对诗作中的这几个方面,说说我的浅薄理解和对诗词创作的一些感悟。
   一、思想的创新。一首好的诗词,首先反应在思想的与众不同上,即表现在作品的立意方面,新颖独到的主题、深沉的内涵,总给人清新悦目之感,一夫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是比较完美的,这来源于老师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洞察,猎取其精华,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再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提炼,生产出全新的诗作来。看《归燕》这一首,自古写燕子的文章真的很多,而诗人却走出了单一言春喻春的古老胡同,给予其新的生命力,从新的角度,展示出与燕子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来。“觅巢不畏路途长,飞至从前老地方。王谢旧居今有变,寻常百姓砌楼房。”诗人借燕子的感官,看到了栖息地方的变化,借燕子的心境,写出不远万里回归的急切心情,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一幅祥和画面,赋予鲜明的主题,从而讴歌新生活、颂扬改革开放,真正达到了咏物寄情的表达效果,让人在怀古中忽然心境开阔,一股新鲜的活力跃然纸上。再如《郎女新话》一首,牛郎织女的古老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体现了向往美好爱情的主题,诗人却突破传统的爱情主题,另开途径,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写出了更深的含义。诗作的开头简洁地介绍了他们的生活环境,“牛郎织女住‘天宫’”,天宫一词用引号,内涵不言而喻。紧接着以他们的辛勤劳作等一系列的行动,创造出天上人间的和谐美和自然美来。通过起承转合的妙用,对今天开拓新生活的建设者的纯洁爱情和奉献精神予以高度的赞美,从而升华了诗的境界,使之主题更加明朗深刻,不落俗套。独到巧妙的构思,是诗人想象力丰富新颖的体现。
   人们常说,诗歌没有创新,就没有活路,就失去了它熠熠闪光的本色,而这种创新来源于诗人的生活态度,这两首诗既写事物,又写心情,既写现实,又写意象,是诗人完美人格和诗格的组合,更是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糅合的佳作,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怎一个“新”字了得。
   二、语言上的新颖。一夫的诗作注重口语化,而不是用一些生涩的字眼让人费解,显得浅显易懂,口感流畅,清新别致的语言,能引发人们的阅读欲望,在无声的交融中,走进诗人的思想境界。《老有所乐》一首,“泼墨涂鸦未得闲,童心与我少年还。求知若渴今尤甚,忘却遐龄鬓角斑。”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二十八个字一目了然,再朴实不过了,却字字体现出闲适的文字情怀和童真的心境,更深化了老有所乐的主题,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读后有种清新悦目之美感,显得亲切自然,更耐人掩卷沉思。一步步一层层将感情深化、明朗,在欢畅明快的节奏中,如涓涓溪水流进读者的心田,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味。这是诗歌的成熟之处,也是诗人热爱生活的感情结晶。
   诗作语言表现出的另一种特色,是诗人把生活中得来的感悟,通过恰当的修辞手法的加工,产生一定的内涵和外延的膨胀力,使之更具有趣味性和张扬气势。例如《秋蝉》中的“断续残音向晚风,一枝独抱志难穷”,上联从蝉的叫声中,可以读出越来越浓的秋凉之意,是听觉和视角的组合,下句不说蝉如何的凄凉,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蝉的神态和情怀,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把事物抽象化,给人无尽的灵动感。再如《秋风》一首中的“古今肆扰多为害,曾卷少陵房顶茅”,一句,在拟人的基础上,又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产生独特的效力,让风残酷的本性展露无遗,此联的另一特点就是典故的运用,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具有新颖独到的艺术效果。让事物有呼之欲出的鲜活感。
   语言的新颖,会如早春的花蕾,给你的诗词增添无限的色彩,诗人在酝酿的过程中,打破常规,但没有一味地脱离现实的准绳,而是把握适度,游刃有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三、表现手法的别致。所谓表现手法,就是习作在展示意境的过程中的运转形式,它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多重组合行进,也可以是单枪独马挺进。这得根据作品的题材和内容需要而选择,也是诗人构思能力的体现,好的表现手法,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意境提高到更极致的状态中,诗作《重阳》中“茱萸插遍知兄弟,把酒东篱效老陶”一句,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借用古人情怀,来表达出重阳节登高的心境,从而展示出一种闲适淡然的文字倾向。借用的目的是在间接的表述中,引导读者进入柳暗花明的艺术状态中,隐隐约约地让人领会诗人细微的心理活动,丰富的感情内涵,形成独特的深幽的艺术特色来适应现代的审美要求和时代精神的需要。《秋萤》中的“光透窗纱堪作烛,不须凿壁读诗经”一联,也是在对古人“凿壁偷光”的联想中,让萤火虫的生命更具特色,使得情、景、理融为一体,达到新颖别致的表达效果。让诗作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的新颖别致,会给诗作添上腾飞的翅膀,让诗作飘逸俊秀,展示出无限的魅力。
   四、意象上的灵动。意象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物像,需要现实中的景物作为衬托,来创造出一种形象的灵动的美来,这是诗人提炼生活中的美的过程,它集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合理的布局为一体,从而达到美化事物的目的。一夫老师的《秋雁》中这样说道:“一阵排空人字齐,唳声过后白云低。”一个“齐”一个“低”字用得很是传神,把大雁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凌空的气势展示得淋漓尽致,把动态感和形象感进行糅合,构成无比优美的意象,拓宽了想象的空间。《秋露》中的“点点珍珠芳草缀,枚枚粉絮泪盈腮”,也是以独特的感受来构建独特的意象,创造出一种晶莹纯净,安详圣洁的美来,让人有触手可及的清新感。以上两例都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来完成对意象的创造,展示出诗人那种特殊的心里感受,具有生活情趣的鲜活美。“夜来多少黄花瘦,此刻无声胜有声”,语言中带有凄清的柔致美,显得婉约缠绵,把黄花的凋谢的过程予以人的神态来刻画,使一丝幽怨的心境表现得那么水乳交融,而又低婉温馨,让韵味飘进读者的心田。渲染了氛围,充分体现了意象中独特的美。
   意象上的灵动,来源于诗人对美的创造,在这创造的过程中,需要诗人对生活的图景加以着色,让其更多姿多彩,在这样的氛围中表现的主题,一定是深沉蕴藉,浑厚无比。
   五、意境的开拓。意境是作品中情景交融所达到的和谐的完美的艺术境界,是自然与主题的高度统一,它需要诗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意境的美,主要取决于景,也就是诗词创作中经常提到的“感物而动”的至理。诗人只有不断地开拓思想的领域,才能情有所依,境界出新。“欲鸣天下炎凉事,更待明年六月中。”这是一夫老师写秋蝉的两句话,一般人写秋蝉无非寄予哀婉的情怀,可是一夫的这句诗中,却从独特的感受出发,以大我的情怀,通过对秋蝉心境的夸张渲染,烘托出它生命不息的心境,这是别的写手难以想象出的平常中见奇崛的手笔,正是有了这两句话,整首诗得到了升华,在平淡中见深邃,把深沉的感情隐藏在平淡的描绘中,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再如“关山此去程千里,春暖归来百鸟啼”“阶前翠竹清如洗,滴泪黄花色更妍”等等彩句,都以独特的感受写出完美全新的境界,诗人曾对我说过,如果没有生活感受,你就创作不出与众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来。
   由此看来,在意境的展示运转中,需要写手们有感情体验的深度,有感悟的强度,有取象的灵度,更有语言表现的力度,只有这样,你创造出的意境才能有品位,有魅力,有生活的气息。
   一夫老师的《与秋絮语》,给我们初写诗词的人以启迪,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创作诗词的源泉,我们只有热爱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点滴,不断地积累艺术细胞,不断地加快思维血液的新陈代谢,才能写出更好的诗作来,反应更全新的思想和意境,让自己的诗词在自然中生出一种流动的美。
  
   原作链接: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48568.html

共 33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值得我们品味的书评。作者以一夫老师的绝品古韵作为解读对象,在作者的文字解读里,我们品味到了一夫老师这组古韵从立意到语言,再到表现技法和意象运用,意境创造等方面的创新,品味到了这些因素构成的这组古韵的独特魅力。书评值得我们品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文章语言的朴实和解读角度的清晰。文章对一夫老师这组古韵的解读,不是首首解读,而是提炼出古韵表现出的特点,以特点为线索,逐一解读,使文章条理清晰,解读具体。每一个方面的解读,有作者总的看法,有一夫老师的诗句作为具体的支撑,每一篇都是总分总的结构,有规律的解读,有诗语的解析,使文章行文有一种规范感。好文,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215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2-14 20:44:22
  这篇书评值得我们琢磨学习,从文章的结构、解读角度、解读知识的专业性,都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06:32:44
  谢谢春雨老师编辑,您的按语精简而到位,学习了,我很少写这样的文章,不知道如何下笔,以后多多学习老师的习作,也望老师多多指教。遥祝新年快乐,笔丰。
3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3-02-15 08:59:24
  这是一种别致有蕴涵的语言,字字珠玑,句句闪光,令我大开眼界,文章分析的有声有色,活色生香。结构剪裁也得当,情感饱满,是一篇非常专业的欣赏水平和充满智慧而值得大家学习的佳作!佩服山水姐姐的文字功底,恭贺精品!再献上火热的玫瑰一束,遥祝快乐无限,创作丰收。。
回复3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09:01:44
  被你夸张的不好意思啦,只是尝试着写的,以后会写的更好的
4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3-02-15 09:02:15
  再次欣赏了一夫老师的绝品佳作!好喜欢!
回复4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09:08:39
  好文章人人都喜欢欣赏啦,谢谢微笑来访
5 楼        文友:天晴文学        2013-02-15 09:15:43
  拜读了老乡对一夫老师诗作的评析,真的如编按所说的那样,朴实而透彻,如果没有专业的功底,是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的吗,诗词评析难度较大,不仅要熟读全文,还要进入作者的写作境界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评析准确,山水对一夫老师的诗作,可以说是读到家了。借此机会,也拜读了一夫的原作,无愧于绝品的称号,激赏。
如此神秘的殿堂,像我这样的凡人也能进来了。
回复5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09:40:02
  一夫老师的诗作却是情韵俱佳,蕴藉着深远的主题,早就想写篇赏析,一直拖到现在才下决心兑现诺言,写的有点急促,不足之处很多,谢谢天晴老师鼓励,山水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6 楼        文友:天晴文学        2013-02-15 09:16:54
  山水习作的不足之处是,语言和形式有点呆板,个见
如此神秘的殿堂,像我这样的凡人也能进来了。
回复6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09:41:25
  是的,我一直写诗词,很少写这样的文章的,以后一定多多练习,谢谢老师指点。遥祝笔丰。
7 楼        文友:昨日诗人        2013-02-15 11:25:29
  如烟赏析的真够透彻,也很专业,从中可见两位老师深厚的古韵功底,问好。
回复7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12:41:09
  谢谢诗人来访,遥祝愉快
8 楼        文友:冰影        2013-02-15 14:16:05
  真能写呀,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底,真真令人倾服!
回复8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15:16:40
  谢谢朋友来访,遥祝愉快
9 楼        文友:烟雨A        2013-02-15 15:10:36
  从古韵一路跟来,使眼睛一亮,一篇绘声绘色的文章评析,把人也带到浅明一夫老师那秋意浓浓的意境中,美呀,赞了!
回复9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15:17:21
  谢谢赞赏,遥祝愉快
10 楼        文友:烟雨A        2013-02-15 15:12:21
  继续努力哈,加油!
回复10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15 15:17:40
  会的,谢谢鼓励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