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散文】黄洋界上炮声隆重

精品 【心灵·散文】黄洋界上炮声隆重


作者:燃烧的火把 秀才,172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3发表时间:2013-02-24 14:31:51
摘要: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一九二八年八月,被毛泽东写入诗词的“黄洋界保卫战”爆发。这场战争规模并不大,但它的历史意义、军事意义是重大的,而且富有戏剧性。敌众我寡,敌攻我守,危急关头,正是丢在茅草堆里的那门山炮与三发炮弹中的唯一一发是救了红军,救了井冈山,也成就了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游览名山,瞻仰丰碑,缅怀先辈,我们不应忘记历史,忘记曾经的枪林弹雨。

有幸随一家杂志的朋友们一起,沿着毛主席他老人家一九六五年重上井冈山所走过的路,经茶陵过砻冈,登上中国革命的摇篮——雄伟的井冈山。
   井冈山,苍茫逶迤,雄伟壮阔。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永远是一方圣地。当年,饱经磨难的中国革命,从蒋介石血淋淋的屠刀下顽强地站了起来,带着一身伤痕,一头扑进你巨大的怀抱之中。从此,年幼的工农红军高举长矛梭标,挥动土枪大刀,凭着八里井冈的天然屏障,挡住了尾追而来的炮火硝烟。那漫山遍野燃烧的枫叶,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那崎岖陡峭的盘山小道,托起了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的艰难步履。险峰峻岭之上,高山密林之中,走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代名帅朱德、彭德怀、陈毅,走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井冈山,红色的,辉煌的山,天下第一山。
   站在主峰黄洋界上,放眼望去,千峰鹤立,奔涌起伏;绿海苍茫,林涛惊风,云遮雾绕下的万里山河尽收眼底。面对这横空出世的雄伟与壮阔,让人感受到自己也在一刹那之间,嚯嚯地长高了许多,更深刻了许多,已经走进了历史教科书中的遥远岁月,曾经炮火连天的战场,曾经摧枯拉朽的战况,又仿佛在眼前翻腾如昨。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从这里点燃并形成燎原之势。如今,茂密的绿树丛林,油油的遍地野草,掩映着红军昔日歼敌的战壕;悠长的蝉歌,飘香的山花,陪伴着英勇牺牲的红军英魂。井冈山,革命的山。
   山风,浩浩荡荡地在黄洋界上吹来吹去。明亮的阳光下,高耸入云的纪念碑,辉映着万里蓝天。站在碑前,读着毛主席龙飞凤舞的《西江月.井冈山》和朱老总那苍劲有力的题词,仿佛字里行间依旧燃烧着当年的熊熊烽火,依旧飘荡着当年的冲锋号角。摸一摸石碑,似乎还是那么炽热,那么滚烫,保卫黄洋界的隆隆炮声,犹在耳边回响震荡。同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许许多多排山倒海的大战相比,黄洋界保卫战不可同日而语。毛泽东、朱德一生多少次“横扫千军如卷席”,经历过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黄洋界之战”,在他们的心目中却非同凡响。
   毛泽东,这位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战略家、浪漫诗人于一身的世纪伟人;朱德,这位“浑如田舍翁”的“红军之父”,在枪如林弹如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枪声陪伴着他们的诗声朗朗长吟,写下几多描绘战争场面的不朽篇章。而在毛泽东呕歌革命战争的诗词里,开篇之作当属《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然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磅礴的气势,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斗志,壮烈的色彩,让我们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读来,依旧气宇轩昂,豪迈恢宏,仿佛看到年轻的毛泽东站在黄洋界上,面对尚未散去的战地硝烟高声朗吟。
   应该说,在井冈山时期,“黄洋界保卫战”也的不可以小视,值得军事家、史学家们浓墨重彩、大书特书。
   这次战役发生在一九二八年的八月下旬。当时,毛泽东、朱德已受命挥师下山,山上留守部队为数不多。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企图趁虚而入,一举端掉朱、毛“老巢”,斩断朱、毛归路,把他一直称之为“赤匪”并一直认为是“逃窜”进山的年轻工农红军,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朱毛”井冈山会师以来,第一次面临的生死关头。但是,雄伟的井冈山,不愧为英雄的山。她的巍巍峨峨,威武挺拔,原本就是在多少万年前刺破苍茫大海,分开排空海浪,喝退海水,而昂首云天的。
   岁月匆匆,沧涨桑田;寒暑几易,风雪交替。雄伟的井冈山,你始终一腔豪情,一身雄风。春天,杜鹃如火似霞;夏日,漫山莺飞草长;秋季,野菊流芳飘香;冬来,冰雪银光闪烁,饱览了天地间多少春风秋色,花草枯荣。如今,大敌当前,井冈山军民同仇敌忾,挖战壕,布陷井,埋竹签。为了迷惑敌人,还把一杆杆红旗绑在黄洋界上的一棵棵树梢上,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红旗招展,仿佛那密林树丛之中,隐蔽着红军的千军万马。但是,疑兵之计并没蒙住敌人,他们得到消息是准确的。
   八月十五日,敌人集中火力,向黄洋界发起了疯狂猛攻,一时间弹雨纷纷,飞沙走石,地动山摇。树木花草,飞禽走兽,都在血火中痛苦呻吟。
   黄洋界既是井冈山的主峰,更是红色堡垒的象征。但是,把守黄洋界的红军虽然号称一个营,其实兵力不过两百,武器只有土枪火铳和梭标大刀,无论在兵力上或火力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几乎不堪一击。但是,红军就是红军,没有被来势汹汹的敌人所吓倒,没有在强大的火力面前所畏缩。他们据高临险,凭借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然而,毕竟寡不敌众,悬殊太大,经不起敌人的轮番猛攻,不少战士带着伤痛,坚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带着一缕深深遗憾,倒在了血泊之中。
   随着时间推移,伤亡不断增加,战斗减员越来越多,弹药也纷纷告急。临近黄昏,敌人再一次发起猛攻,子弹像暴雨一样密集地朝着红军前沿阵地倾泄而来,溅起一团团尘土。黄洋界危在旦夕。就在这紧急关头,不知是谁突然想起在以前的一次战斗中,曾经缴获了敌人的一门山炮和三发炮弹,由于没有人会用,一直丢在柴草堆里无人问津。这可真是雪里送柴炭,喜从天上来呀!于是,大家急急忙忙从杂草堆里找了出来,拂去灰尘,手忙脚乱地推上前沿阵地,把一发炮弹装进了炮膛。
   在今天看来也许实在可笑,大家都知道大炮的巨大杀伤力,但谁也不懂得如何操作。一只咆哮一声地也动、山也摇的真老虎,此时却成了一只不会张嘴的死老虎。几个急得心跳如鼓的小战士,在炮身上下东按西扭,一如瞎子摸象,不料懵懵懂懂的无意之中,一道火光从炮口喷了出去,一发炮弹从炮口飞了出去。战士们竖起了耳朵,睁圆了双眼。时间一秒秒地过去了,却始终没有传来惊动地的怒吼巨响,始终没有升起喷火吐焰的愤怒火光。接着。他们把第二发炮弹推上膛,照样一番瞎按乱扭,炮弹打了出去,依旧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如果这炮弹一响,至少可以打跨敌人的嚣张气焰。而没有打响,反而给敌人壮了胆子。一时间,山下的敌人潮水般的纠在一起,蜂拥而上,向黄洋界发起了最后攻击。
   弹痕遍地,硝烟弥漫,黄洋界岌岌可危。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战士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第三发炮弹也推进了炮膛,管它能不打响,反正不是胜,就是败;不是输,就是赢,只有与黄洋界同生死共存亡了。
   奇迹出现了。山下一声巨响,敌军的阵脚立刻大乱,一片恐慌惊呼:“共军的主力回来啦!朱、毛回山啦!”一个个只顾仓皇逃命,掉头自动溃散。红军战士趁势跃出战壕,一如饿虎扑食,猛追猛打,顿时杀声震撼山谷。
   此时,已是夜幕降临,敌人分不清道路,蒙头乱窜,有的掉进了陷井,有的踩着了竹签,救命声、求饶声、呻吟声混成一片,在燃烧的阵地上此起彼伏。
   “黄洋界保卫战”在红军战士的欢笑声中胜利结束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又一次“围剿”再一次被粉碎了。他妄图一举端掉朱、毛“老巢”的梦想化为一缕轻烟,消散在苍茫巍峨的井冈山麓。
   战斗结束后,红军战士们在审讯俘虏时才知道,最后那一发炮弹响了,而且不偏不倚地落在山下敌人的前沿指挥所里,彻底瓦解了敌人的斗志。敌人断定这炮弹是红军主力打来的,由此确信朱、毛红军主力已回山增援,所以仓皇逃命。而黄洋界上的红军战士,由于前两发没有打响,对第三发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只是打完了事。当炮声响起时,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那是自己拓的第三发炮弹响了,他们从敌人的叫喊声中受到巨大鼓舞,同样认为是朱德、毛泽东带着主力回来了。在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配下,一个个跃出战壕,不顾一切冲向敌军。就在这戏剧性的变化中,红军战士夺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彻底胜利。而事实上,朱德、毛泽东以及他们率领地红军主力,此时远在宜章一带苦苦拼杀。
   几天以后,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们向他们汇报战争经过,他们听得如痴如醉,开怀哈哈大笑。毛泽东以诗人的浪漫情怀,站在硝烟散尽的黄洋界上,面对苍茫起伏的巍巍群山,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
   二十八年后,毛泽东故地重游,再一次站在黄洋界上,远去的烽火岁月奔来心底,再次挥笔写下了“久有了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的豪迈新词,热情地歌颂了井冈山“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变迁,抒发了他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六捉鳖”的英雄豪情。在他的心目中,井冈山永远是天下第一山,永远是革命的红色摇篮,永远是通向胜利的第一步。那入云的高峰,永远连接着万里神州,连接着中国革命的过去与未来的无穷岁月。
   今天,我有幸来到井冈山,有幸站在黄洋界上。作为后来人,我不能不为无数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而自豪,不能不为今天的和平岁月来之不易而感慨。我们是有幸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坐享其成,因为毕竟不会时时有炮火呼唤我们,不会时时面临生死考验。但是,我们不应当忘记当年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不应当忘记理应由我们这一代人来承担的和完成的历史使命。但愿“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井冈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
  

共 36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跟随作者一路来到井冈山,领略她昔日的风采和辉煌,一九二八年和敌人展开的“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以敌众我寡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次战役虽然不大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后来毛泽东主席率领主力回到了井冈山,站在硝烟散尽的黄洋界上,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井冈山,永远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井冈山永远是天下第一山,永远是通向胜利的第一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我们不应忘记历史,要时刻缅怀先烈,不忘他们洒过的鲜血,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此篇散文十分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刻地学习。【编辑:夕阳ann】【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224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夕阳ann        2013-02-24 14:35:08
  问好火把老师,学习您的佳作!元宵节快乐!
以文会友
2 楼        文友:夕阳ann        2013-02-24 14:37:36
  跟随老师去了一趟井冈山,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战争仿佛就出现在眼前,让我们对革命先烈有一种敬畏之心和缅怀之情。
以文会友
回复2 楼        文友:燃烧的火把        2013-02-24 18:28:47
  谢谢文友。请多指教。元宵快乐。
3 楼        文友:草根        2013-02-25 11:42:38
  一篇气势磅礴的佳作,让读者仿佛看见了红旗飘飘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听到了前辈们高亢的呐喊,真正地感动人心!
   欣赏学习,恭喜美文成精,心约因您而精彩,遥祝蛇年大吉,佳作连连!
至少,无愧于文字。
4 楼        文友:晚枫        2013-02-26 12:39:07
  赏读。永远的黄洋界,永远的毛泽东!问候火把,祝福!
诗,生命揉搓出来的悲欢离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