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散文】那一碗杂烩菜(外二篇)

精品 【家园散文】那一碗杂烩菜(外二篇)


作者:关中赤子 秀才,1358.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5发表时间:2013-02-25 17:30:08

1.那一碗杂烩菜
  
   岁月匆匆。马上步入不惑的行列,但那一碗杂烩菜,至今留香于口,留情于心,不时勾起我孩童时的记忆。
   我出生于渭北一个有名的小镇。说是有名,实在并不过分。小镇位于三县的交通要冲,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一次有名的战役——壶梯山战役。胡宗南在这里惨败之时,就是保卫延安胜利之日。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天小镇上车站都有一趟到省城的班车,早上准时发车,下午按时返回。来来往往的车辆成就了小镇当年的繁华,司机们都知道那是一个过往的必经之地。
   那时,周日镇上逢集,是孩子们向往的幸福时刻。街上的小吃很多,现在看来无非是些油糕、油条、豆腐脑、包子、面皮、饸饹、水煎包之类。最让人眼馋、嘴馋的是供销社食堂里冒出来的热气、香气,每次路过腿脚都不太听使唤了。我经常想让父亲带我去上一次食堂。
   父亲被我纠缠不过,终于有一天领着我第一次进了小镇上唯一的食堂。
   那一年,我七八岁的样子。印象中那一切仿佛昨天。
   天下着小雨,灰蒙蒙的,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
   走近食堂,我先一个独自跑了进去。光亮的水泥地面,亲切地照着我。父亲进来来到售票窗口,着白色大褂的漂亮的售票员大声地问我们要点什么,父亲说:“就来一碗大杂烩,四个馍吧。”“一共六毛钱,八两粮票。”大杂烩是四毛钱,馍一个五分钱,二两粮票。
   父亲拿着开好的票,来到领饭窗口,我也踮着脚尖往里面张望。只见几个人不停地来回忙碌。一个中等个、胖胖的,头上戴着一个高高的白帽子的师傅,接过了票,说:“坐那里等一下,马上就好。”父亲就回身拣了个座位坐下。我却待在窗口没有走,直到菜端到窗口,不等胖胖的师傅开口,我忙喊父亲:“大,(方言:爸爸)菜好了。”父亲小心翼翼地端着那冒着热气的杂烩菜,坐到原来的位置上,我急忙自顾自地抽了一双筷子,抓起一个圆圆的白蒸馍,开始了狼吞虎咽……
   说真的,现在看来,那无非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带一点荤腥的大烩菜而已,那时我却觉得非常香,心里感觉非常甜。而且至今留香于口,留情于心,不能自已。杂烩菜盛在一个广口、浅底、蓝花边的粗瓷碗中,里面有烧豆腐、白菜、粉条、白萝卜片、红萝卜片、丸子、小肉片、菠菜,上面漂着红红的渭北特色的辣椒油,让人真的非常有胃口。量并不多,那汤却异常鲜美,想必是有荤腥的缘故吧!哦,一碗四毛钱的杂烩菜。
   一晃三十多年已过去了,父亲依然终年劳作,经常去赶集。
   我偶尔回家,也不忘割点肉、买点烟带给父亲,也曾试图自己也做一碗那样的杂烩菜,但终未如愿,怎么也做不出那样的口味来。
   那一碗杂烩菜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香甜地荡漾着,现在怎么也吃不出记忆中的那个味!
   哦!那一碗杂烩菜!
  
   2.我的祖母
  
   其实早该写一点东西给祖母了,我却固执地一直不愿。
   直到第二次看博文《追忆我的奶奶》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由自主地勾起了我记忆深处不愿打开的闸门。
   我与祖母阴阳相隔已快二十年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她没有离开我们。一直活在我的心底里。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祖母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医治无效,走完了自己七十一岁的人生历程,永远地离我们而去。时间是1994年阴历2月13日。
   记得当时我代表全家起草的悼词首句就是:群山呜咽,壶梯含悲。祖母就生活在这一片群山环绕的壶梯山脚下。
   那时家里八口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还有以我为首的兄妹四人。一家老小的吃吃喝喝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祖母是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小脚女人。虽没进过学堂,却不能说她缺乏智慧。虽然脚小,却一天到晚操持家务,井井有条。
   说她的智慧吧,不能不说几个小故事。六七十年代,农村办扫盲班,祖母也去参加了。蒋介石是浙江奉化县人,老人们口音耳音差,等到给我念出来就成了“凤凰”县,令人忍俊不禁。一次在干活中,队长让全村妇女派代表出来背毛主席语录,竞无人敢出来。祖母当即上场,活用了一句,抓革命,促生产,革命活儿干不完,队上苜蓿早偷完,同伴欢呼雀跃。还有就是那时讨饭的人多,天天都有,她都一一给予馍馍打发。在本不宽裕的口粮中,慈善地施舍着。遇到贪心一点嫌给的少的,也都好言相劝,说小心我那几个小伙子娃娃们回来了,你还吃不到嘴里了,他们跟狼娃子差不多。
   粮不多,但她粗细搭配,餐餐美味;油不多,但她细水长流,顿顿有油。
   这就是她生活的大智慧。
   我是随了祖母学了些做饭技巧的,发面、蒸馍、搓麻食、炒菜、摊煎饼,竞一通百通,现在俨然一厨师,逢年过节,来人待客,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辙了。
   说她井井有条吧,那是颇有几分华罗庚的统筹学在里面。家务活,包括起床后,睡觉前,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从来不乱,巧计划,会安排,井井有序。可谓忙而不乱,游刃有余。
   因了祖母的勤俭持家,从小我家几乎没有受过多大的纠结,平平稳稳过度到改革开放以后。
  
  
   3.小院
  
   小院是城里租住的小院。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那年春,我工作调动,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环境过多的波动,便来住在了现在的小院。
   小院是离学校不远的城里的小院。她所在的小区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桃园小区,我就住在这诗意的小区里的小院了。小院周围除了距离学校、剧团近,剧院也不远。因了这诗意的名字和这浓郁的氛围,我便不肯搬去别处,至今儿子上初三了,仍蜗居在小院里的一间房子。
   小院的住客搬了一茬又一茬,来了一拨又一拨,我们依然岿然不动,妻便成天叨叨购房的事了。我无心恋战,便自在欣赏起别人的小院来。
   小院的主人,是一对已退休的老职工。儿女均已参加工作。女主人退休前在医院工作,为人谦和善良,极富爱心,大度有男人风范;男主人在城建系统工作,今年刚退,酷爱戏曲,常练不辍,别无他求。因了这样的主人,小院便增色不少,住客常满。另小院墙壁上白下黄,门红窗绿,更是喜庆,真是雅而不俗,素淡相宜。
   小院占地三分盈余,主体上下结构。下为单元式,上为三单间式,全封闭阳台。余便蜗居于上层中间一屋耳。小院外置式楼梯以南,几间平房缠绕而过,朝南留一出入之门,便是小院建筑之全部了。
   小院树不多,但郁郁葱葱;花不艳,但吐绿播芳,引人暇思。
   春来,阳光灿烂,小鸟欢歌,草木嫩绿;夏至,烈日当空,葡萄叶蔓蔽日,遂不觉酷暑之气;秋临,天高云淡,凉风习习,果实累累,几多美妙,独留心间。
   倘若冬到,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孩子们便在小院里堆起了雪人,玩起了晶莹的雪。我便暂时沉醉在这冰天雪地但一片洁净的世界里了。

共 29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高明的三篇散文记叙了往昔困难时期的故事,烩菜、祖母、小院、以不同的风格记录了不同的事、人和物,语言朴实,平易近人。将一个贫苦年代的生活完美的展现在了读者面前,留给人记忆中一种忆苦思甜的怀恋,语言精湛、行文自然,值得一读。【编辑:陈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226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雁过无痕        2013-02-25 20:08:20
  接了地气的文字,让人看了倍感亲切。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回复1 楼        文友:关中赤子        2013-02-25 20:20:05
  谢谢点评!
2 楼        文友:三生石上        2013-02-26 18:00:08
  熟悉的场景和体验!
回复2 楼        文友:关中赤子        2013-02-26 20:02:55
  熟悉更容易产生共鸣,谢谢!
3 楼        文友:秦渭渔樵        2014-05-17 17:09:57
  文笔练达,功夫久长!
随性文字!欢迎批评!
回复3 楼        文友:关中赤子        2014-05-17 20:56:11
  谢谢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