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我于菊后笑霜天

精品 我于菊后笑霜天 ——浅析浅明一夫《菊我情》


作者:依山观水 进士,1196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48发表时间:2013-02-26 15:57:44

我于菊后笑霜天 菊我情
  
   菊开九月一花妍,我与此花心意绵。
   菊纵我情呈丽色,我拈菊韵赋佳篇。
   菊迎旭日幽香放,我沐斜晖绮梦圆。
   菊我同欢风雨里,我于菊后笑霜天。
  
   ——浅明一夫
  
   这首七律,是浅明一夫前辈在重阳节赏菊花后,分得“一先”韵部而成的咏菊诗,这首诗咏菊言情,表达出大气闲适的文字情怀和高雅的生活情操,拟人恰当,句句有“菊”,句句有“我”,有意识的重字,既加重了语气,也增强了渲染的力度,使得意境跌岩起伏,咏物寄情无穿凿之痕迹,咏物而不囿于物,抒情而不离开菊,是首托物言志的好诗。
   自古以来,菊花被人们认为是高洁的象征,因为它经历过严霜之后,仍然香韵盈满荡人心扉,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贞不屈的意志。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写出了菊的傲寒精神和高洁的品质。
   唐朝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是因为菊花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诗人才对菊花情有独钟。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把菊的内秀和内蕴都写出来了。此诗不假雕琢,自然朴实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体,寄予了陶渊明的耿介操守和不凡志趣,展示了高洁的人格魅力,更是他受到后人崇仰的重要因由。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写出了秋菊傲寒的精神,以菊自喻,抒发出雄心壮志。
   可见,无论是哪个朝代,人们对菊的共性认识都是一样的,都把它当着高洁品质的象征。与这些诗相比,一夫前辈的《菊我情》,除了有以上的特点外,更显得风韵犹存,已到心融于菊,菊融于心的境界。
   首联:“菊开九月一花妍,我与此花心意绵。”意思是九月只有菊花还在开放,我对菊花有着无限的深情。诗人口语化入诗,看菊感兴,正面点题。点名特定的时间——九月,特定的物体——菊花,特定的人物——我,特定的心情——共缠绵,达到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这样更容易感染读者。
   上联“菊开九月一花妍”是白描取象,在古诗词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作者要写的是菊花,读者可以随着诗人的思绪而拓开想象,诗人为啥要写菊花?九月了,只有这一种花还在开放,句子中的“一”,有两种含义:一种显示出自然的菊花开在九月,无花可比,一种亮出这是心田之花,为下句抒情埋下了伏笔。这菊花究竟开的咋样?诗人只用一个“妍”字,就写出了菊花的形态,首先给人一种触手可及的美,在读者的眼前勾勒出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面,这美丽的菊花就在眼前,阵阵清香和新鲜扑面而来。这样的开头,往往能吸引读者,紧扣题面。
   下联“我与此花心意绵”,这是写的心情,写出诗人对菊花的感情,这一句话颇见功底,表现在语言组织的娴熟上,一个“此”字,既写出特定的事物,也承接了上句的“一”字,而且含蓄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形中灵动了诗的意境,使得两者的相融程度跃然纸上,又为下文奠定了基础。这样层层铺设,诗的结构就显得环环相连,浑然一体。
   第一句是咏物,第二句是抒情,构成情因物兴,物我交融的境界,显而易见,第一句和第二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为因果。菊开触发人情,抒情凭藉菊妍,两者紧密相连天衣无缝。诗显得轻快明畅,开了一个好头,全诗以“菊”起兴,以“我”为意脉,生发开去,其余诸联着重写菊花已溶于诗人的生活,集中体现出“菊我情”的主题。
   颌联:“菊纵我情呈丽色,我拈菊韵赋佳篇。”意思是菊花被我的深情所感动,在我面前呈现出最美的姿态,我也被菊花的情韵所吸引,处处想为它写出最美的诗赋来。此联与首联紧密相连,打个比方说,如果首联是山的话,那么这联就是绕着山流动的水,起到纽带承接的作用。一句写菊,一句写情,借菊对人的影响,显示出人对菊的深情。铺开意境,慢慢地糅合进主题,达到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
   上联“菊纵我情呈丽色”,此句虚实相生,清代画家及诗人方薰说过:“古人用笔,妙有虚实。”何为虚?一般来说,意念上的不可触感到的事物为虚,如人的主观所思所想,而客观存在的外物,可感可触的东西为实,如一切自然界的事物,就诗的创作而言,情为虚,景为实,意理为虚,物象为实。此句诗人的情怀是虚,菊花的娇艳是实,全句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种意境来,诗人的深情已经融入菊的心底,所以菊在诗人面前显得格外的娇艳,全句的表现手法含蓄,一个“纵”字,用得大气开拓,既写出了菊对诗人的欢欣程度,也衬托出诗人对菊用情的深度,一种温馨的氛围跃然纸上。
   下联“我拈菊韵赋佳篇”,这句是实写,是对上句的承接,诗人和菊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它的面前,怎能不诗情荡漾,怎能不去为它歌赋,彰显诗人对菊的情怀已至臻,句子中连续运用了两个动宾词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感情推向高潮。达到要表述的目的。也是对上一句抒情的回环往复,笔法细腻精微,而且使菊和人更加紧密地糅合起来,为后面转合创造了条件,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两句,从虚到实逐步进行,从点染到烘托,显得更有情趣,也更灵动,是并列的关系,菊感我情,我赋菊篇,两者的感情升华到一定的境界,达到抒情的目的,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颈联:“菊迎旭日幽香放,我沐斜晖绮梦圆。”意思是菊花迎着朝阳散发出阵阵幽香,我也沐浴着这温暖的太阳,编织着美丽的梦境。这一联和上一联正好相反,是从实写到虚。顺延上句的意境,来个转折,就好像是一条山路的拐弯口,前面的意境已经铺展,后面的意境还在山那边,给读者来个悬念,引发出读者的阅读欲望。
   上联“菊迎旭日幽香放”,以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创造美好的意境,增强了感染力,人们写花,大都是写花被旭日照着,而诗人却打破这个缺口,写菊迎着旭日散发幽香,这无意中增强了诗作的立体感和形象感,这就体现出语言的张力,在正面的描写中设彩赠辉。一个“迎”字,有几种意味深含其中,一种展示出菊花的英姿,可以读出无限的生机,一种展示出菊花的心境,可以读出菊花的欢欣。使得整个句子有了层次感,体现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底,展示出了菊花的魅力,从而达到抒情的效果。
   下联“我沐斜晖绮梦圆”,由菊花写到人,由人写到心情,彰显出丰满的朝气,表现手法婉转含蓄,全句没有一个写感情的字,但是却读出诗人的感情已近巅峰,从实到虚,在平静祥和的氛围中,紧紧扣住主题,一个“绮”,一个“圆”,写出了梦的斑斓和丰满,这是写诗的一种间接表现方式,就是借助于对梦的描述,抒发内心的感情,给人柳暗花明的含蓄美和婉约美。
   这两句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由菊及人,进而亦菊亦人并列进行恰到好处,开合有度,环环相扣,脱离了那种单纯写菊的艳词,只是含蓄而巧妙借助诗句的内涵去荡起读者想象的飞舟,可谓“含而不露”
   尾联“菊我同欢风雨里,我于菊后笑霜天”,意思是说我和菊花在风雨中一起开心快乐,何惧霜天的到来。这一联是全诗感情的高潮。如果说前面的意境是山和水的话,那这一联就是托起山水的大地了,让山水的境界相容,以达到极致的状态。这两句妙不可言,体现在语言的情趣美和明畅美,显示出大气的开拓的心境。
   上联“菊我同欢风雨里”,此句仍然是拟人的手法,只是更灵动和形象,贵在诗词的精准运用上,一个“同”,道出了感情的深度和亲密度,一个“欢”字,读出心境的温馨和明畅,给人在意象的领域里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你可以想象出菊花开出了笑脸,诗人荡漾着欢情的那种温馨场景,这里的风雨不是实指,是借代的手法,借指岁月,借指逝水流年。全诗的感情升华到极致,真正达到了菊我同欢的精神境界。
   下联“我于菊后笑霜天”,俗话说“织箩编篓,全在收口”,这句话用来形容《菊我情》结句的艺术魅力最恰当不过的了。好的结句,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叫人时时回味。让诗插上腾飞的翅膀,显得飘逸脱俗致远。句中的“于菊后”充满了情趣,亦或是真的漫步在菊花丛中,亦或是诗人那种充满感情色彩的浪漫意象,留给人无尽的思考余地。
   尾联是诗人胸臆抒发的点睛之笔,也将全诗的感情高潮推向极致,在感情洪流的奔泻之中,引起心灵的共鸣,语言浅近,言少意丰,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感染力。
   纵观这篇《菊我情》,是咏菊的好诗,却不局限于咏菊,借助菊的高洁乐观,来讴歌人生秋天的美好,全诗富有层次变化,构思巧妙而新奇,看上去即是诗,想象中是画,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精心刻画出菊的内涵来。全诗打破格律诗的戒律,在相同的位置,全部重复“菊”“我”二字,这是一种有创意的格式,也更加重语气和感情的表述,达到渲染意境的目的。全诗在流畅的韵律中,给人一种流动的美和回味。
   这首诗的美还在于诗人别具匠心地给读者多种思考和解读的角度,如果你把菊花看着是一个女子的话,那就是一首情深意重的爱情诗,如果你把菊花看着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的话,那这首诗就写出了不老的情怀,如果你把菊花就当着自然的风景来看,这首诗就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咋样去理解这首诗,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欣赏角度。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很受人喜爱的咏物言情诗。只是我的水平有限,解说得不够到位,请浅明一夫老师谅解。遥祝老师愉快。

共 37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漂亮的古诗赏析文章,首先是作者的结构安排非常典范,开篇总析,结尾总析,但是“总”的角度不一样。开篇总说,揭示了该诗总的艺术特征,结尾总说揭示出了该诗意象的多义性和丰富性,把该诗的另一妙处自然揭示出来,首位呼应,赏文结构典范。第二,是作者类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在赏析《菊我情》中,把白居易、元稹、陶渊明、陈毅等大家的咏菊诗展示出来,简明赏析,让读者把它们与《菊我情》进行类比,既丰富了赏析的内容,又开阔了读者思维。分说部分,作者对每联每句诗逐一解读,有诗歌意境的诠释,有诗人写法的揭示,有作者感悟的展示,这种解读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仅让我们品味到了《菊我情》的妙处,而且让我们受到诗歌技法的熏陶。好文,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2264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2-26 15:58:53
  看作者的这篇赏析文章,收获到的不仅是对诗的感悟,而且还有写作技法的领悟。谢谢作者!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6 16:28:02
  谢谢春雨老师的细致的分析,按语写的很到得力,给拙作增色了。
3 楼        文友:云之梦        2013-02-26 16:31:30
  欣赏学习!问好作者!祝创作快乐!春天快乐!
云之梦
回复3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6 16:44:06
  谢谢朋友来访,遥祝愉快
4 楼        文友:烟雨A        2013-02-26 16:47:49
  "水平有限,解说不够到位",我们如烟咋就那么谦虚呢,整篇文章解析的那么细腻精准,实实令我等感叹不已啊!
回复4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6 16:50:47
  呵呵,你这家伙就喜欢拔高我。
5 楼        文友:烟雨A        2013-02-26 16:54:55
  呵呵,你本来就不低,何须人拔?加油啊,期待新作!
回复5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6 17:02:18
  谢谢烟雨,愉快
6 楼        文友:人生如梦        2013-02-26 17:00:08
  确是好文,欣赏加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6 17:02:37
  谢谢朋友来访,遥祝愉快
7 楼        文友:一叶障目        2013-02-26 17:29:34
  诗人爱借菊花抒发自已的思想感情,很美的一首诗,在作者细致的解读下,不仅亮了眼睛而且明了心境。
回复7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6 18:06:49
  好美的语言呀,很有诗味,谢谢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遥祝愉快。
8 楼        文友:大傻        2013-02-27 09:16:51
  就差我了吧,这几天感冒,连消息都闭塞了。
回复8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7 09:54:45
  其实你不傻,感冒还想着我,够朋友。问好。
9 楼        文友:大傻        2013-02-27 17:49:24
  那是,俺想好了,你是俺崇拜的偶像,俺会一直追随你的。O(∩_∩)O~
回复9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7 18:34:18
  好的,追吧
10 楼        文友:大傻        2013-02-27 17:50:24
  在你不嫌弃俺的情况下,呵呵!
回复10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3-02-27 18:34:50
  看你那美眉样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