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家国沧桑一百年>《家国沧桑一百年》第五章(4)

《家国沧桑一百年》第五章(4)

作品名称:家国沧桑一百年      作者:甄远东      发布时间:2013-03-01 11:33:32      字数:3031

  仪园老夫人刘氏义女林淑卿,嫁给慈利人孙道信,他们有一女名安安。刘氏不仅钟爱林淑卿又推及其女安安。因安安与陈天锡长子陈为成年岁相差无几,刘氏属意安安为孙媳。陈天锡回湘后,老夫人刘氏立即将此意告知,并说眼下两小,婚娶时间尚远,可以先订婚书。陈天锡夫妇仰体母意,向孙家提亲。孙道信、林淑卿夫妇欣然同意,两家为子女写下子女婚书。
  凤仪园老夫人刘氏祖籍虽是福州,但娘家人始终在广州。其先父刘玉衡为广州名幕,其大兄刘子蕃一直慕馆两广总督张人骏,后随张人骏慕馆两江总督府,逝于南京。刘氏家中其他亲人现在都在广东,香港做事。陈家老大陈天章时在广东财政厅任职,其长子陈为政已经娶妻生子。
  广东护法军政府锐意民主革命,生机勃勃。北方民国政府则人人争权夺利,陷入枪杆子当家的“成为王,败为寇”封建覆辙。刘氏审时度势,建议六子陈天锡南下广东,另谋出路。
  陈天锡在离开夔州前曾与邱于寄话别,邱于寄当时就积极怂恿其去粤发展,说孙中山现在是全国革命领袖,天下有志之士从者如云。其中林子超、廖仲恺、叶敬生诸先生都是出类拔萃人物,他都熟悉,可以为陈天锡写信引见。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和民主博爱思想,陈天锡早就景仰倾向。今慈母刘氏这么一指点,陈天锡豁然明朗,欣然离湘,由汉口至上海,南下广州。
  陈天锡一到广州,先去财政厅找到大哥陈天章,然后由兄长带领,分别拜望在广州的诸位舅舅、姨母,探望众位表兄弟、表姐妹。一应亲戚拜会完毕,陈天锡便拿着邱于寄的介绍信,分别面见林子超、廖仲恺、叶敬生三先生求职。但两广巡阅使、实权派陆荣廷当时不愿意与孙中山合作,军政府在直接行政方面开展困难,三位先生均表示,须等待时机再作安排。
  十一月中旬,陈天锡在香港的五舅刘子平,被广东省长李耀汉委任署理三水县长,刘子平约请陈天锡为三水县民政建设三课课长。老十陈天材此时也到广东,随陈天锡一起在三水共事。
  虽然北政府段祺瑞军人派系多次对南用兵失利,但消灭南方军政府的之心不死,依然频繁对南用兵。中原战火四起,军阀纷争地盘。奉天张作霖率部入关,兵临京畿城下,一面声援段祺瑞,一面胁逼冯国璋。冯氏无奈,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直系军人则因不满段祺瑞偏心皖系,酝酿倒阁。段祺瑞先后授地方军阀吴佩孚、曹锟、张怀芝等以高位,以收买为之出力,终无效果。八月,北方政府以安福系(安福系是中国北洋军阀时期依附于皖系军阀的官僚政客集团。因其成立及活动地点在北京宣武门内安福胡同,故名。)议员为主体的新国会成立,徐世昌当选总统,钱能训为国务总理。
  新国会成立后,南北罢战议和,段祺瑞武力征服南方政府的政策至成梦幻。斯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亦告结束。
  而南方军政府继续高举护法大旗,通告呼吁国际社会维护和平正义,承认本军政府,不要承认北方政府单方面的选举组阁。南方军政府希望得到国际支持,为此组建外交部,由林子超任外交总长,负责向国际友邦驻华公使递交此项公告。
  林子超到任外交部时,适逢邱于寄来粤,他向林子超介绍陈天锡,林子超正愁身边缺少笔杆,遂即请大元帅颁发任命,任其为秘书,意甚殷切。
  任命下达后,陈天锡辞去三水县公务,以陈天骥之名受任外交部秘书。
  外交部在广州大元帅府二楼,只有一个办公室。匆匆组建,人很少,规格却很高。外交总长为林子超、次长戴季陶、政务司司长李锦纶、秘书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连新任秘书陈天骥在内,一共只五人,同室办公。
  陈天锡居住在三水县,他每日五时起床,由三水县坐火车到石围塘,改乘轮渡到西濠口,再雇人力车到东提,乘艇渡至对岸大元帅府,刚好在八时上班时间赶到。早餐在途中吃中午在部里吃饭,下午由原路车船转回三水县,每天路途都在六小时之多。外交部文牍繁多,不能及时料理之件,陈天锡就在车船上,或带回住所连夜加班完成。他的这种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林子超和戴季陶留下极深印象。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五月,广州南方军政府的国会非常会议,改组军政府为会议制。改元帅为总裁,选举孙中山为七总裁之一。岑春煊被推选为军政府主席总裁,孙中山不甘冷落,离广州去上海。外交部随之解散,陈天锡依旧复职三水。
  由于军政府外交部为期甚短,故林子超曾任军政府外交总长一事少有人知。在外交部解散后,林子超就任广州军政府议长。
  陈天锡先生在外交部任职仅两月余,但勤奋、艰苦、精干,已为人识。不仅林森先生欣赏,临别时戴季陶亦对陈天锡恳言:我们“将来当还有共事机会。”
  陈天锡的五舅刘子平署理三水,尽职尽责,政声雀起。但此时省政为军人操纵,他们以县官职务为酬酢品,官员调动提拔,并不问政声政绩,只看关系和背景。刘子平懒于周旋巴结当局,未到一年,即被免职。
  老十陈天材则幸得台山李海云潮桥运举荐,去潮桥运当了科员。
  清康熙广东便设盐院,掌管全省盐政。后改设两广都转盐运使司,简称运司,驻广州。在潮州设置盐运司,简称运司,分管潮桥盐务,称潮桥运。清代后期与民初,潮桥运沿袭此制,管辖全省盐场栅,属于肥缺。
  而陈天锡在广州无所事事,正好这时老大陈天章已经离开广州,回到故乡福州。陈天锡遂决定乘此时机,回故乡福州探亲。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一月,巴黎和会开幕。
  巴黎和会,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代表团在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山东主权。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要求,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承认此项丧权辱国决定,激起国人强烈反对。
  此一消息传到天津,立即掀起民众反对签订巴黎和约、抵制日货高潮。学生们更是积极举行游行,请愿,反对签约和抵制日货。
  一月二十三日,天津有奸商勾结日本人,殴打抵制日货的学生,激起公愤。但天津当局非但没有惩办肇事店主和日本人,反而逮捕了二十余名学生,查封了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天津学联。
  天津当局这种奴颜媚骨,更加激起人们的愤慨。南开大学学生周恩来是天津学联执行科长,在他策划下,一月二十九日天津二十多所学校,一千多名学生前往直隶公署请愿。周恩来和他的同学郭隆真、于兰渚、张若茗四代表遭到当局囚禁。公署外学生则遭到军警殴打,五十余名学生被打成重伤,酿成“一二九”惨案。
  直隶公署还要法院将周恩来、郭隆真、于兰渚、张若茗四位学生代表,治罪判刑。天津学联自然不会坐视,他们素闻北京刘崇佑大律师坚持真理,不畏强暴,便请刘崇佑代为辩护。
  刘崇佑,字厚诚,号菘生,福建侯官县(今福州闽侯)人。一八七七年生,十七岁中举人,后东渡日本学习法律,毕业于明治法政学堂,人称“双榜举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零八年),刘崇佑任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他倾向民主革命,投入反清运动。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与林长民联合创办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该校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三所私立法政大学之一,刘崇佑任董事长。
  辛亥革命后,北京国会成立,刘崇佑任众议院议员。鉴于国事日非,于曹锟贿选前辞职,退出政界,专任律师。兼任《北京晨报》和中国银行总行法律顾问。与李大钊、梁启超、沈钧儒、邹韬奋、陈叔通等过从甚密。
  天津学联到北京请刘崇佑为周恩来、郭隆真、于兰渚、张若茗四位学生辩护,刘崇佑义不容辞,赶至天津义务为学生担当辩护律师。
  在审判周恩来等学生代表时,刘崇佑据理力争,依法辩护,驳斥了天津当局荒谬起诉。法官不得巳,最后以所谓“妨碍安全”罪名,判处周恩来等有期徒刑两个月。实际上是走过场,挽面子,以掩饰满盘皆输。因实际羁押期已经大大超过刑期,故当场释放周恩来等四人。
  天津各界爱国人士闻言扬眉吐气,分乘九辆彩车前往欢迎。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