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碧海杂文】万紫千红才是春

编辑推荐 【碧海杂文】万紫千红才是春 ————读诗的困惑


作者:一啸长歌 童生,76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0发表时间:2013-03-09 10:11:16

万紫千红才是春
   ——读诗的困惑
   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接触诗歌。现在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背古诗,真是“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可见,诗,深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灵魄。
   诗为什么这样受重视呢?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很重视诗的国度,从远的讲春秋之时,就有了《诗三百》,一直到近代,都没有中断过诗的香火。历史中,那怕是战乱纷争、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更不用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稳定的盛世,成就了诗歌灿烂辉煌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诗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历史的更迭演变,就是一个诗的发展史。
   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诗于当下更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现在的诗作者很多,诗也是异彩纷呈。最为流行而又火爆的,就是“后现代朦胧诗”。作者动辄一组长长的组诗,或者就是一首诗,也是好几百字。诗句更是晦涩难懂,迷茫不清,读之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多读几首,就头痛眼花,阅读过后也不能记住什么好句子,或者好意境,留下的只是一头雾水。
   更有甚者,诗坠入了魔道,荒唐污秽之句,充斥其中。读之,不但毫无美感,甚至恶心。这样的诗作者,简直就是对诗的亵渎。
   而这样的诗作,却被一些人热捧,通俗易懂的好诗,却成了肤浅的代名词,真是令我辈茫然。此,未之解也。
   遥想古人作诗,何尝不是呕心沥血,寻求精彩地呈现出自己的学养、情怀和感悟。“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不正是作者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
   诗贵真情,不限词藻之华美。有句云:“唤船船不应,水应两三声”,人称天簌。更有某人,不甚识字,而强学词曲,《哭母》一词,“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如何娘不应?”词虽俚俗,闻者动容。
   “思君如流水”,“明月照积雪”,“清泉石上流”等清新流畅之诗,读来朗朗上口,几近白描,而诗意隽永。又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童稚之趣,不言而喻。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亦为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至于李杜,于诗人辈出的唐代,更是其中的翘楚,名篇佳作,不可胜数。早已充溢于历史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后学。
   现代诗中,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放号》,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林徵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梁宗岱的《晚祷》,余光中的《乡愁》,《等你,在雨中》等等,不一而足。具有形式简洁而内涵丰富之美。语言洗练,少作修饰,却有着震撼人心的美感。只要略知诗中三味之人,何尝不会吟诵几句。这些佳作名篇,被人们传诵,不知激励了多少人。
   再来想想现今的诗,又有几篇让人们记住了,并传诵着呢?我们的诗人们是否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乡愁》舒婷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此诗作者虽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又何曾有半点晦涩之感。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诗的语言风格,就是大白话,哪来半点文采,通俗易懂可谓发挥到了极至。我看小学生也能读懂。但如若现在发来网络,能否被人看好,可能还成疑问。
  
   汪国真的诗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汪国真)
  
   汪国真此诗,如果是现在发到网络,不知编辑是否能审核通过,说不定还会退稿。理由也许是,词白意浅,没有内涵。
   诗,写出来总要有人看,才能称为好诗。如果仅仅是自娱自乐,耗费的精力,投入的情感,仅是被朋友们吹捧一番,好象得不偿失。已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可能有些夜郎自大。正如有朋友笑称,现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都是圈子内的人在相互吹捧,这难道不是诗的悲哀,不是诗的末路?
   一枝独秀难为景,万紫千红才是春。过去一些如《阿诗玛》,《王贵与李香香》等民歌之类的诗,现今早就销声匿迹,再难看到民歌的身影。至于国外一些名诗人,如歌德、海涅、波德莱尔、拜伦、莱蒙托夫、裴多菲、雨果、普希金、勃朗宁夫人等,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诗。过去,如果有谁人生失意,人们总会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来安慰和激励朋友;莱蒙托夫的“帆”和“祖国”又使多少青年热血沸腾,奔赴前线,保家卫国。“让语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单凭此句就让中国人记住了他这个诗人。现在却因顾城和海子的万丈光茫,而暗然失色。可能80后,就很少甚或没有看过这些诗人的诗集,整天陶醉于这些“后现代朦胧诗”,若干年后,只怕连这些诗人们也一起“朦胧”了。
   唐代的书法家李邕,以行写楷,为当时所重,学者无数,蔚为风气。他当时就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现在诗坛令人窒息的气息,如果顾城、海子地下有知,也不会原谅他们自己给世人带来的恶果。真是“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我总是想,好诗要如好歌。一首名诗,被世人传诵,就如一首好歌,世人尽在传唱。“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妇孺皆知,那才是真正的好诗。精彩的意境,精妙的句子,成为引用的经典,这首诗才是真正的修成正果了。
   多才的诗人们,希望你们放眼历史,展望未来。多读一切优秀的诗作,品味生活的滋味,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得江山之助,横槊以歌,用饱满的激情,讴歌生活;陈诗展胸臆,长歌骋壮怀,书写你们诗意的精彩。
   晓月当帘挂玉弓,勤奋的诗人们,别栽伪体亲风雅,听唱新翻杨柳枝,用多样的形式,去谱写你生命的颂歌。让诗坛里百花齐放,迎来一个万紫千红诗歌的春天。
  
  

共 25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很重视诗的国度,从远的讲春秋之时,就有了《诗三百》,一直到近代,都没有中断过诗的香火”。作者通过自己对诗歌众多问题的看法,表达出困惑,并详实举例几位近代名家的作品作为有力的佐证,文笔贴实有力,一张一眼,颇为读者受用,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可以被人传诵,这也是现代诗人们不断思考和质问的命题。毕竟诗歌不需要矫情,而是给与读者获取更多的感悟。但是对于诗歌的发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在这里说一点自己的看法,也许不一定对,就算是和着一啸长歌老师的思路,抛砖引玉,展开讨论:一方面诗歌的出路到底在哪,明天的写作形式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再一个就是诗歌由内而外而表现出来的延伸话题,也就是思考的意义有没有值得度量的地方和价值。我们不是为了写而写,必须有清泉水上流的清新淡雅,还要有水滴石穿的淋漓气势,既有文字的表述,又要有思维命题和思索的延伸,这才是完整的一篇作品,作者讲到语言的问题,我觉得很好,我们不需要华丽,也不要一味的东拼西凑,晦涩难懂,最重要表达出文本实意,不然就失去了文字的价值和宣扬的载体力度。说句题外话,一个杂文作家,能够发现自己题材之外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值得敬佩!让我们这些为诗歌而努力的人们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笔下的文字,到底该怎样谱写明天的写作天地?借用作者最后一句话:勤奋的诗人们,别栽伪体亲风雅,听唱新翻杨柳枝,用多样的形式,去谱写你生命的颂歌。让诗坛里百花齐放,迎来一个万紫千红诗歌的春天!问好老师,一同感悟心灵之作!【编辑:一片叶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3-09 10:15:53
  问好一啸长歌老师,很受用的一篇文章,读后,让我们这些初入写诗的人如坐针毡,但是我想,这篇文章的所传承的思索还是给与了读者更多的写作动力,我想这才是您所要表达的观点所在!问好,感谢您的支持,望多多指教!
回复1 楼        文友:一啸长歌        2013-03-09 12:51:18
  谢谢一片叶子社长热情洋溢,细致精彩的点评。我不是作家,只能算是一个地道的草根作者;我不是诗人,只能说是诗的票友;我不会写诗,却痴迷于诗,喜欢阅读。对诗的困惑如果令诗人们如坐针毡,我以为可作如下认识:拙文如对诗人有些刺激,就当是激励;如对诗人有点自尊心方面的伤害,请谅解。反正一句话,在诗的擂台上,我不会也无能和诗人去一比高下,只是说了一点对诗的困惑,盼望一个万紫千红诗的春天。祝福您!
2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3-09 12:23:53
  天!长歌来了啊!欢迎!欢迎!欢迎啊!这篇文章在私下我曾看过几遍,现在重新再看,感觉仍然有耳目一新、神清气爽的文字魅力。很感动长歌老师的认真、谦虚好学的精神。(我曝点内幕:长歌老师的这篇文章最少改动了四次,我有幸看到过前几篇。我能感受到作者用心、用情写下的文字里有追求完美的诚意。这种孜孜不倦、力求完美的精神是我所缺乏的,长歌老师用这种无声的语言给我作善意的提醒,很感动。)
   看来感动的不止是我啊,叶子社长强大的按,就是欢迎长歌老师的最好表达方式,美文、美按同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一啸长歌        2013-03-09 12:58:42
  呵呵,谢谢如故的热情接待。曝我的写作内幕,令我汗颜,多次修改,只能是说明文思的迟钝,笔法的拙劣。一笑。是的,初登宝地,就感受到如春的暖风。谢谢各位的不弃,只有长揖以谢了。
3 楼        文友:彤彤子枫        2013-03-09 12:27:32
  好文好评,欢迎长歌赐稿碧海。
回复3 楼        文友:一啸长歌        2013-03-09 13:03:40
  谢谢彤彤的热情关注,我也是听如故的介绍碧海多高手,才子如流,才来登门求教的,还望各位多多指导。问好!
4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3-09 12:42:40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如何生活。
   忧愁时,就写首诗;
   快乐时,就唱首歌;无论天上掉下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借汪国真的诗,应个景。因为我不懂诗歌,只知道让我看懂的、有所感悟的应该算好诗歌。再次问候长歌老师!祝福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一啸长歌        2013-03-09 13:09:21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将会醉倒在碧海的春风里,看来万紫千红诗的春天,脚步声已经临近了。谢谢!
5 楼        文友:溪洋        2013-03-10 06:27:47
  佳作欣赏!问好长歌,碧海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欢迎常来碧海!祝福吉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5 楼        文友:一啸长歌        2013-03-10 10:39:22
  谢谢溪洋的热情关怀,好的。碧海也是藏龙卧虎之地,早有耳闻,还请多多指导,以利提高,这才是以文会友的最终目地。问好溪洋,祝常沐春风!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