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灵魂先锋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魂】简朴生活的样本

精品 【魂】简朴生活的样本 ——?——《瓦尔登湖》掠影


作者:虫X 秀才,229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4发表时间:2008-10-11 01:00:13
摘要:活在十九世纪美国康科德城的文化巨匠亨利•戴维•梭罗在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记录了他于1845-1847年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所度过的时光。他在这两年中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堪称是“简朴生活”的样本,而他本人更是与爱默生、富勒被同称为“简朴生活”的宗师。

【魂】简朴生活的样本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以及人类物欲扩张等问题也不断加剧。在这种时候,梭罗的《瓦尔登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诸多关注。
   ??生活在十九世纪美国康科德城的文化巨匠亨利•戴维•梭罗在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记录了他于1845-1847年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所度过的时光。他在这两年中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堪称是“简朴生活”的样本,而他本人更是与爱默生、富勒被同称为“简朴生活”的宗师。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瓦尔登湖》刚出版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直至今日已是倍受推崇。《瓦尔登湖》由一开始的鲜为人知到如今成为世界文学经典,这自然与其本身优美淡定的语言风格以及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刻生活体验和哲学道德思考定然是分不开的。但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即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人们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
   ??梭罗生于1817年,正好是美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到他逝世的1862年,美国工业革命刚好大概完成。可以说梭罗的一生是和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同步的。如果他不是“简朴生活”的倡导者,而是一个对技术改革推崇倍至的人,到是可以将他称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代言人。但偏偏,他并不喜欢工业文明的膨胀式发展。正在美国社会依靠其国内外的各项优势使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大多数人为技术进步给生产生活各方面带来的便利而欢呼的时候,梭罗看到的却和别人所看到的表面上的欣欣向荣不同。他以一个近乎先知的角色觉察到了工业发展带给人们便利的背后同时产生的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工业繁荣带来的剥削问题。于是乎,他从沉醉于驾御自然的人们中走了出来,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子,走向了恬静的瓦尔登湖畔,开始了他所向往的一种亲近自然远离尘嚣安逸自在的生活。
   ??事实上,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并没有吸引到很多人的眼球(与现代的作秀炒所引发的后果作有着天壤之别,当然,梭罗的“简朴生活”不是作秀或炒作)。没有什么人对他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也没有人天天潜伏在他辛辛苦苦用双手建造的小木屋后边窥探他的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更没有人去追究他在说着“肉食不洁净”的时候自己的食物中是否加入了什么动物的肢体。其原因就在于,那个时候的人们还处于一个思想意识正在开化的时期,技术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副作用还没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人们只看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生活上的那些改变。而且,在瓦尔登湖畔生活得贫苦的人不在少数,梭罗并不是特例,所以人们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穷邻居,即使是知道他的目的所在的人,也不会有太多的惊讶——简朴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何况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进步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快速。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然而,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改善而提高,反倒有下降趋势。日渐精巧而不仅仅只限于“生活必需”的衣物所包裹的的是日渐膨胀无法填满的人心。人类对自然的驾御能力急速提高,但同时又被技术驾御着。整个人类,无论是美国人英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都变得浮躁不安。人们在物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将不少精神上的东西遗失,一些人失去了本来的纯真同时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少人为了金钱出卖朋友亲人甚至自己;从路边的乞丐旁边走过可以心安理得视而不见(当然很有可能是因为假乞丐太多了所致);对孩子的教育重点也放在了孩子们是否可以得到比自己拥有的更多的物质。人们就这样冷漠的做着物质的奴隶!在这样的时代,一些有思想的人,感受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多糟糕。他们意识到了危机,厌倦了野兽般的残酷争夺。于是,当他们回过头,看到了梭罗,看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用28.125美元建成的小木屋(这于当今社会而言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理念(而不是生活方式!)。于是,梭罗和他的思想开始更加广泛的被传播和推崇。不少在生活的压力下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将阅读《瓦尔登湖》当作了净化心灵的方式,在那个遥不可及的世界里寻找一丝慰藉。
   ??那么,到底梭罗的“简朴生活”在现代社会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呢?
   ??现在要一个人拿出28.125美元,大概无论那个人是谁都不是件有难度的事情。但是,要那个人拿着那28.125美元到某个地方去建造一所房子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首先,我们不可能买到那样廉价的材料,即使我们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了所需材料也不可能自己亲手慢慢将房子搭起来。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个技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了那份耐性和自己动手的欲望——可以说,人们在对技术的依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很多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写到的那样去生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简朴生活”就没有必要存在。我们需要的是那样一种精神,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他的生活方式。梭罗自己也不赞同人们依葫芦画瓢,他提倡多种多样的可能性的生活方式,他自己亦尝试过不少的不同生活方式。而且现实证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梭罗式的彻悟主义者。许多时候,我们只要能够在生活中,偶尔记得他的生活理念便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纯净不少。当我们把对生活的要求降低至满足对生活必需品的拥有,贫穷就永远的远离我们了;当我们把学习放在生活之中而不是一定要去接受高等学府的教育之时,就不再有人为支付不了昂贵的学费而苦恼了;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追求更多的智慧之时,那些仅可用来打发空闲时间的低级趣味的读物就不再能浪费谁的生命了;当我们毫无畏惧的去面对生活之时,那么生活中将不再有什么能击倒我们。停下脚步,看看四周,现在的社会在物质上确实已经发达到了一个很能令人满意的程度了。我们如今所拥有的许多东西,对于梭罗所处的19世纪的人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谈。但是,真正看到了我们所拥有的有多少的人却是少数。人们似乎永远都在追求着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并为了那些东西而耗尽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等到他到了生命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没有得到。在这样的时候,梭罗的智慧闪耀着吸引人的光芒。人们从《瓦尔登湖》中寻得了安宁。节制欲望,不去过多地追求对物质的拥有,满足于安定淡然的生活,多吃素食……梭罗在几百年以前,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便已经把这些智慧书写下来,留给我们后人一份心灵的清粥。
   ??不少人会把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陶潜的桃花源联想到一块儿。两者也确实是有一些相似之处。东晋文人陶潜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和梭罗最相似的一个学者。他隐居山野之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写出了《桃花源记》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灾荒没有饥饿的理想境界,他给了当时处与战乱中的困苦人民的一个生活样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同样也是一个理想世界,一个脱离了现实摆脱了物质困扰的世界。但二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桃花源只是陶潜的一个美丽构想,并没有切身实践过,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则是真实存在过的,《瓦尔登湖》是梭罗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成的。并且,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人生,对理想,对学习与做人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解读。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梭罗的生活方式是简朴生活的样本,他的思想则是“简朴生活”的思想范本。他是用切身行动去对“简朴生活”进行实践探索。而陶潜则更倾向于仅仅是创造一个精神家园供人神仰。当然,这并不能说陶潜就比不上梭罗,从他所处的时代和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同样也是一个伟大的人,只不过梭罗为我们解决了更多现实实际问题。
   ??当然,也并非每个人都会赞同梭罗的观点,这是十分正常的,只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不安而言,我们确实需要“简朴生活”。在生活上简朴,对生活所需品之外的物质减低要求,摆脱物质对我们的驾御同时也放弃我们驾御自然的欲望或许才是人类更好地长久地存活下去的有力保障!

共 3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比较严肃的一篇书评,给人以思考的空间。但是看上去并没有很独特的观点,有些随众了。应该是可以评述地更加深一些的。(编辑:灵魂独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尘京洛        2008-10-11 10:04:58
  孩子他娘,啥时候整个关于偶的特写出来撒.那么有才华一女子。...
2 楼        文友:艾束勇        2015-09-12 17:26:56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