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学联盟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联盟★散文』江南风情

精品 『联盟★散文』江南风情


作者:青青杨柳岸 秀才,112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1发表时间:2013-03-11 18:32:07

▲迷失秦淮河
  
   秦淮河,梦中的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唐诗宋词里的秦淮河,在千年的等待之后,还能重睹你往日迷人的妩媚和醉人的浪漫风情吗?
   正是人间四月天,当抵达虎踞龙盘、六朝金粉的古都南京时,暮色早已笼罩了一切,但夜泊秦淮不也正暗合了当年杜牧的诗意吗?同行五人中大多太累,不想随和我的意见去夜游秦淮河,我只好一人独自前去。从中山东路至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只有十三元的车程,但一路让人眼花缭乱的繁华却让人看得迷失了方向,不知西东了。
   车到夫子庙附近的街口,出租车司机说,下车后往前走右边就是夫子庙,再往前直走就是秦淮河了。但下车后,只看到了横跨街道两边的四角飞檐、琉璃瓦覆顶、华丽高大、流光溢彩的巨大牌坊,上写着“夫子庙”三个金字,很多游人在此拍照留念。周围全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的繁华商店,如同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人流如潮。从街头报亭中急购了一份南京市地图,按图索骥,两脚生风,穿越漫长的商业一条街,终于来到了秦淮河岸边,来到了梦中的秦淮河了。
   今晚没有了旧时的月光,也许夜还不够深,月还未过女墙来,但各色的花灯、彩灯、霓虹灯齐放,已把秦淮河两岸照的五彩缤纷,如同白夜。对岸连片的霓虹勾勒出“古秦淮河”字样,倒映于河水之中,形成一条流淌着万紫千红的彩练。河岸石壁上阳刻着明清时南京八艳的图像,她们依次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她们曾是秦淮河边青楼里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的“绝色”,曾经是演绎过凄婉爱情故事的主人公,曾经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之人,如血溅桃花扇的李香君等。她们的艳丽不仅令凡俗之人动心,更令许多英雄才子为之神魂颠倒,乃至历史随之改变,让今人至此也不得不肃然起敬,浮想联翩。河边停泊着一条条金碧辉煌的霓虹彩船,在静静地等待着游人的登临,但售票处贴出的每人每次六十元的高价显然把一些游客挡在了船外。河中偶尔会飘来几只装饰着彩灯的游船,静静地,无声地在泛着金光的水面上向着远方驶去,向着上边跑着急驰的车流的桥洞驶去,消逝在人们的视线里。显然,这些画舫游船并没有诗意中的船娘在撑船划桨,全是些机动船;船中亦无琵琶女之类的女子在吟哦《后庭花》之类的丽词怨曲,就算浅斟低唱的话,也早已淹没在秦淮河两岸的躁杂鼎沸的人声之中了。
   在秦淮桥上看秦淮河倒是不错的地方,但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桥的两边全是些南来北往至此观景的游人和拍照留念的情侣,想找一处插足的空隙也是难上加难。此刻,不禁让人想起了卞之琳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是,此时没有明月,没有伊人,只有乱乱的游人,只有乱乱的心情,找不到诗人的如诗如画的美妙意境了。
   秦淮河的河面并不是太宽,桥与桥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太远。于是,决定往另一桥上去看看。从河边是走不过去的,只好从热闹非凡的两边充斥着琳琅满目商品的街市上度过。但是这里依然是繁华的街道和商铺,沿岸依然是长长的一家一家的小吃店,好象几百年没有吃过东西的游人、市民在这里找回了自己的食欲,找到了可以果腹的食物,正一个个或大快朵颐,一番痛饮;或依红儇翠,放声说笑。这里的旧时明月、六朝风华已难寻遗迹,留下的只是一个偌大的购物场、吃喝场。
   星转斗移,世事沧桑。就象人不可能重活一回一样,逝去了也就永远不可能再来。但是,我依然一路低吟着“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深夜里走过秦淮河;依然痴迷着“潮长波平岸,乌啼月满街。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的美好梦境,想象着“几度功名,几番成败,浑似鸥飞。”“楼台一望凄迷。算到底、空争是非。”“今夜潮生,明朝风顺,且送船归。”的深远意境,打的回归始发地。
   回到中山东路的南总招待所时,已近深夜十一点,太累,不知此时秦淮河上空的明月已升起否?
  
  
   ▲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江都芒稻河畔吃过早茶,前来送行的朋友们说:到扬州瘦西湖可去看看二十四桥吧,那里风光最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是出美女的地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出生在这里,十年一觉杨州梦的杜牧曾在此流连忘返,却赢得了一个薄幸之名,演绎出了一幕幕凄婉哀叹的悲喜剧。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曾经豪情万丈,举全国之力开挖成功京杭大运河,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不世财富的杨广,却最终沉沦在这如云美女之中,客死在温柔富贵之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扬州也由当时的全国第三大城市,而渐渐沦落为地区级城市。但是,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唐人名句,却让世上永远记住了扬州,记住了这个曾经无比繁华,现在依然繁华的美丽城市。
   走进瘦西湖东门,见人便问二十四桥在哪里,虽然不能在月明之夜细细欣赏美丽的扬州,但只要能尽快亲眼见到梦中诗词中的二十四桥,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二十四桥,并不是二十四座小桥,如果古人果真用简单的数字来记录扬州的二十四座桥,也太小看了古人的智商和修养了。
   《扬州鼓词》中说,当年隋炀帝杨广在月明之夜于吴家砖桥上与二十四位扬州美女宴饮嬉乐,酒醉之后,高兴之余,就指着该桥说,自此,这桥就叫二十四桥吧。二十四桥自此因美女美事而得其名。历代诗人、词人来此,也依此说,更附会出很多精妙故事。我也以为,此说可信度最高,也最能激发起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瘦西湖果真太瘦。瘦的就像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河,处处都是别俱一格的小桥连接两岸,有木制的虹桥,砖砌的板桥,汉白玉的石拱桥、九曲桥,廊桥等等,岸边杨柳依依,奇花竞放,倒映河中,柔情万种。如果有船娘驾轻舟画舫,歌于湖水之上,此情此景当醉倒游人。瘦西湖之美,佳于天下。如果把她与水色一天、浩渺无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相比的话,那她就是一位杨柳楚腰、轻歌漫舞、风姿独绝的扬州美女。
   当我们一路曲径通幽、度桥过溪,因不知哪个是二十四桥,不得不一一辩认确证不是之后,终于来到了梦中的二十四桥前。桥前是曲曲折折的略出水面的九曲桥相通,岸边有吹箫亭相伴,是当年杜牧的朋友扬州判官韩绰在月明之夜于此教众位美女吹箫的地方吗?二十四桥为单孔石拱玉带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侧有二十四根汉白玉栏杆相护,桥下碧波荡漾,可供船只来往。站在桥上,往右边望去,但见水光敛滟、一碧万顷、红药盛开,杨柳如烟;左前方岸边碧波之上是尖顶高耸、飞檐斗拱的熙春台,是当年供皇帝赏月与美女同乐的地方。过桥去,上有一额曰:孤棹落帆。是指来往帆船至此要落下长帆才能通过此桥吧。
   徘徊流连于二十四桥畔,遥想当年杜牧与从诗友与众歌妓们在二十四桥之上笙歌慢舞,对酒当歌,同赏明月,同饮美酒,同赋新词的浪漫诗境,禁不住吟咏起了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梦中的二十四桥,仿佛依然还在梦中。
  
  
   ▲沈园寻梦
  
   沈园的梦境永远是新鲜的,到绍兴不去沈园,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故事中的主人虽然早已远去,但它并没有苍老在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那个惆怅的春天里。沈园,其实是个平平常常的园子,如果不是因为上演过一幕凄婉的爱情悲剧,也许它早已淹没在时光的烟水之中了。在这里爱是一道永恒的风景,它毕竟比时光更长久。
   穿过木莲桥的洋河弄,那处苍凉的园子便跌跌撞撞向你扑来,那连接着葫芦池的石板小桥,那水井、那假山、那水榭不是昔时的旧物吗?我问一声:放翁先生,当年你曾在哪一面墙下折梅?驻足诗壁前,那一阙《钗头凤》,让你平生出多少感叹: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漫漫几百年,一阙《钗头凤》,使词以事传,事因词显,沈园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痴情男女的泪水,洗刷的光彩烁烁。绍兴二十一年的春天,“禹日”为人们带来了一个阳光很好的天气,二十七岁的陆游,在这里邂逅他的前妻唐婉——这个他一生中最珍爱的女人。此时,目光已成为唯一的语言,他们互相重读着对方,只有他们心里珍藏着彼此每一个过往的记忆。偏偏是这个梅花落尽,夭桃含苞时节,偏偏是这座繁华不再、逝水已东的故园,一双离人,四只泪眼,最难将息。
   尽管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自宋以降,一直被一些笔记小说穿凿附会,多有歧义,但至少有一点共同的——那就是陆游与唐婉的分手是既定的宿命。一个最容易说得清楚,却永远也说不清楚的原因,成为这场悲剧的结局。
   所有见诸文字的描述,都是陆游的高堂怕儿子荒疏了学业,在温柔乡里沉溺,而失去世代簪缨的功名,才棒打鸳鸯,刀劈连理,使这一对燕乐情侣饱受了终生分离之苦。
   美丽聪颖的唐婉,当然最能理解陆游的心思,她对陆游信笔在沈园壁上那首《钗头凤》的答词,读来亦让人锥心泣血: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然而,万种心思又岂只是“瞒!瞒!瞒!”三字了得。
   一连串个人命运的扭曲,其实是一个病态社会的扭曲。而被扭曲的又何止一个陆游!被放逐的,又何止一个唐婉!
   沈园的梅花开了又落,沈园的桃花白了又红,那别时深情的一瞥,永远植根在了陆游的心土,直到晚年,且念念不忘沈园之会。八十二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在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雨沧桑之后,又一次来到那熟识而又陌生的沈园,怀想起当年的那一次偶遇,仍忍不住老泪纵横。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的每一朵桃花,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梦境,每一条柳丝,都在牵动着一缕莫名的情绪,而遗落在时光背后的那个梦境,不是所有的梦者都能拣拾到的。

共 41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辑了作者的许多文章,最大的感觉有两点,一是去的地方多,各类名胜古迹、山川河岳,二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及中国古典的传说故事、历史有着非常广泛的了解。所以编者在阅读作者的文章中也学到了许多,领略到了许多,在此是要对作者致以谢意的!而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江南的三个景点,秦淮河、瘦西湖、沈园。这几个景点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有着丰富而动情的故事传说,然而它们流传到今天,无论是传说,抑或景点本身都发生了许多改变,引起游者的无限思怀。作者用着深情的笔调去抒写着它们,也抒写着自己的感情。问候!【曷聿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12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璘        2013-03-11 21:38:25
  江南好风景。
寒冰在近,孤寂无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