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时评】无言的感慨

精品 【春秋·时评】无言的感慨


作者:北极主人 秀才,22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07发表时间:2013-03-19 14:11:45

贫困女研究生带母求学求助学校未果自缢身亡
  
   导读:2个多月里,杨元元与母亲共同挤在宿舍的小床上。学校最终没有为其母亲安排住宿,要求她在校外租房,并“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找房没有着落,杨元元5天5夜没合眼,精神彻底崩溃,惨剧发生。
   杨元元生前多次向学校申请让母陪住。
   汉网消息9日,网上各大论坛热传几近相同的帖子,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杀身亡,矛头指向海事大学校方。
   9日晚11点30分左右,上海海事大学宣传部在官方网站连夜挂出相关情况说明,披露了事发当日的情况。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称,死者已逝,为表尊重,大家不应再评论死者,也希望生者尤其是出身贫寒的人坚强生活,自强不息。
   从9日开始,各大论坛像泉涌一般,流传一则几乎相同的帖子,帖子以“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自杀”等为关键词,很快引起网民的注意和议论,一时间成为网上最热门的帖子。
   发帖人称:“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2009级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以杨元元口气向学校递交的一份申请来看,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弟弟尚不满四岁。多年来,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姐弟俩拉扯成人。1998年,杨元元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其弟也考取了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在弟弟考上大学后不久,母亲所在的工厂面临搬迁,必须自己出钱在新厂所在地购买房屋。但当时杨元元学费尚未凑够,弟弟也是贷款读书,家里无力购房。失去了住所,母亲只得到武汉大学与杨元元住在一起。武大经管院领导体谅其家庭特殊情况,予以照顾,并让她缓缴学费。在随后的日子里,杨元元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其弟弟也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读博。
   大学毕业后,杨元元在武汉找了几份工作,虽然不是很稳定,但也慢慢还清了债务,并有了一点积蓄,这时,她萌生了继续读书的念头,并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海商法公费研究生。
   此时,杨元元的母亲也年近花甲,需要照顾,她再次带着母亲踏上求学之路。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地处偏僻,租房不易,杨元元也无多余的钱款可供租房,她再次萌生让母亲借宿学校多余宿舍床位的想法。她多次向学校申请,说明情况,请求学校能让母亲暂住,但始终未果。
   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元元与母亲共同挤在宿舍的小床上。但学校最终没有为其母亲安排住宿,要求她在校外租房,并“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找房没有着落,杨元元5天5夜没有合眼,精神彻底崩溃,于是发生了11月26日早上的惨剧。”发帖人说。
   事发当天母亲发现女儿
   据发帖人称,11月26日早上,杨元元母亲觉得心神不宁,担心女儿会出事,于是早上7点30分左右到达其宿舍楼下,央求宿管人员上楼查看,但被宿管人员拒绝。
   其母担心女儿,遂到女儿常去的地方寻找,遍寻不获,又于8点40分左右电话联系杨元元的同学,请求对方帮忙去宿舍查看情况。随后,杨母接到一个同学电话,对方只说了一句“阿姨你快来”就挂断。杨母赶紧再赶到宿舍,在另一名宿管人员的带领下上楼查看。
   开门后,杨母通过卫生间门的栅格看到杨元元的腿,此时是9点左右,杨元元尚有心跳,大家赶紧拨打120,但最终回天乏术。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化名)昨日透露,11月25日晚,就在杨元元自杀前的一个晚上,姐弟俩曾互通短信,短信中说起母亲的住处问题。不过那个夜晚,杨平平并未觉察出姐姐的精神状况异常。“26日在紧张准备毕业论文的我,接到我表妹的电话才得知这个噩耗,我母亲都不愿告诉我。”杨平平在网上发帖时这么说。
   据弟弟杨平平描述,杨元元在本科所学非法学相关专业,但通过努力考上了海商法专业。在入学之初,她心态积极,认为自己还是挺有用的,所以以后要更用功。但此后,姐姐向校方提出为母亲安排住宿以及寻找工作的申请,始终未落到实处。
   这让杨元元在入学后,第一次产生了挫折感。而随后,杨元元向校方申请学校安排母亲住宿遭拒后,挫折感加深。
   在杨平平看来,有一名高姓的宿管员表现出“冷漠态度”,给姐姐在信心上造成打击。
   “11月21日,这名宿管员向母女俩发出‘通牒’,令杨母在次日8点30分前搬出寝室,”杨平平认为,“为人子女的,肯定心里会很难过。”
   此外,杨平平认为,母女俩并未得到来自校方有力帮助,即便后来居住在校外的出租房内,由于生活设施的匮乏,母亲只能在水泥地面上铺着被子睡,这可能也让姐姐感到无助和无望。
   对此,杨平平表示,在姐姐的死因上,有自然条件、校方工作方式、未能及时得到组织的帮助等因素,但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姐姐“性格好强,有什么事都自己扛着,不愿意告诉别人”。
   为何事发半月后发帖?
   “学校善后态度太冷漠。”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在读博士,他强调说,发帖者是杨元元表妹的朋友,目前在国外。
   而这位表妹也是国内某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杨平平表示,在11月底和12月初,他们曾二度想发帖,“但都被我制止了”。
   杨平平解释,考虑到姐姐的死是其个人原因,不想给校方增添麻烦,因此曾两度改变了发帖的打算。
   但在姐姐轻生后,校方在善后工作中,反复“推卸责任”让家属感到“异常冷漠”,这使得他们无法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前一天采访中,校方称绝没有冷漠对待这对母女。
   杨平平称,发帖有助于让大家了解事情真相。至于帖子内容与校方的表述存在出入,杨平平认为,这肯定会有差异,但对于事实本身的描述,他敢接受测谎仪的测试。
   为何本科毕业7年却没积蓄租房?
   “她工作一直漂泊不定”
   2002年9月,杨元元自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但杨元元自武大毕业已7年,为何没有积蓄,无力支付房租?
   杨平平说,姐姐的积蓄很少。杨元元自2002年9月毕业后,至2004年9月在武汉一家英语培训中心任教,此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1年。据其简历显示,此后的4年,杨元元的工作一直“漂泊不定”。
   杨平平描述,杨元元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2005年至2009年那4年间,曾在报社担任过编辑,也做过衣帽等小商品生意,但基本上不赚也不赔。而“门面房较贵,所以屡次投资未果。”
   读吧看完,不知道该怎么想,想什么,是悲伤是愤怒是震惊是感叹。
   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不知道该说什么,也没有什么说的。看看大家的评论,说什么的都有:有同情的,有怜悯的,有义愤的,有怨天的有尤人的,有怨死者不去做工养母而上学的,有怨穷人被照顾惯了,成毛病的……
   虽然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还是有些出乎意料。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可敬的始皇帝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位朋友说看了落泪,感动在这个对上不了场面的父母,唯恐避之不及的年代,还能对母亲这样,为社会对她的回报而伤心,也为看了这个无动于衷的人们不理解。
   这位朋友无疑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但也是赶不上时髦的。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了,人们多忙啊,韩流要赶,明星们穿什么新式衣服要看,花边新闻要知道,开心农场里自己的菜收,别人的要偷……
   这等芥蒂小事,何足挂齿,怎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啊!
   这个杨元元是很不合事宜的人,没有钱上什么学呢?现在那些榨取了工人剩余价值(其中也有打了糖衣炮弹)的“纳税人”们正在为他们的有财而无才的富二代呼吁,政府出钱来特别培养他们,富人的后代才应该上好学校,学本领。没钱人来捣什么乱!虽然王侯将相无有种乎?但富人庸人要留种。
   只是上学也还罢了,偏偏带什么母亲啊!不要看搞什么演讲的,让孩子去抱一下家长,说一些感恩家长的话,就弄的大家、泪水涟涟;不要听那些大师们提倡国学大讲孝道,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去学二十四孝,卧冰求鱼。中国的有些事是可说不可做的,这样的事要是做宣传材料是可以的,真做了就是大逆不道了,学校乃是圣人立说之地,岂容一女子携以老妪来尽孝心,即使是人之常情也不可坏了规矩,要是富一代,富二代还情有可原。
   做研究生的目的也一定不时髦,无非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一番自己的事业,赚些钱反哺含辛茹苦的母亲,远不如那位得意洋洋的坐在洋老头的腿上拍了照,以一纸研究生的证书换了生育证的,为年过古稀的爷爷辈的洋老头生了儿子的,复旦女大学生来得现实啊!虽然种子过于老化,但毕竟是人种的杂交,有一定的优势可补不足,犹如袁隆平的高产水稻,就是杂交品种。袁隆平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她也一定做的是不平凡的事了。适者生存嘛!
   那些把含辛茹苦供上学的父母,说成是邻里乡党的聪明人,不还可以做大师,还居庙堂之高吗,因为他们是合时宜的。
   国家富强了,能建造什么亚洲第一的大佛,高塔,甚至弘扬文化的大木雕的男根,对有才能而贫困的学生做了多少呢?
   我常常想一个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探求的问题—日本与中国一样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国门,为什么半个世纪后就跃居列强的行列?有一点是日本人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胜过中国人对赵公元帅的崇拜!
   中国不缺人才,缺它们成长的环境,如果要是“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变成了“学校门冲西开,有才无财莫进来”,那么就危险了,危言耸听地说就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当年的始皇帝坑杀了不少人,其中有不少是敢于直言的,但少坑了一些为私利搞权术,形式主义,扼杀人才,对百姓冷漠无情的人,以至留下了根!

共 38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的死众说纷纭。她的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其困境的漠视态度导致其精神崩溃,一个高材生就这样香消玉殒。泱泱大国,缺少的不是人才,缺少的是他们成长的环境,作者一语道破天机。犀利的笔触,由衷的发出质问:“国家富强了,能建造什么亚洲第一的大佛,高塔,甚至弘扬文化的大木雕的男根,对有才能而贫困的学生做了多少呢?”作者以调侃的语气讽刺了学校的官僚和教条:即使人之常情也不可坏了学校的规矩,让人对如今的某些制度由衷地感到无奈以至心酸的感觉。此篇时评,除了对杨元元的死发出惋惜之外,于无形中抨击了当今很多的社会弊病,耐人寻味。推荐欣赏。【编辑:永铭家珍】【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2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3-03-19 14:21:04
  无言胜有言,文字犀利,直捣时弊。拜读学习。
永铭家珍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