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散文】凤凰山上唱凤至

精品 【心灵·散文】凤凰山上唱凤至


作者:燃烧的火把 秀才,172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6发表时间:2013-03-25 09:24:39
摘要:于凤至,由张作霖亲自选定的张学良的原配妻子。表现张学良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但出剧中陪伴张学良的都是赵四小姐,于凤至几乎被人遗忘。1938 年张学良囚于沅陵凤凰山,于凤至自美国归来陪伴丈夫。张深为感动,挥笔写下《卿名凤至不一般》一诗,表达他寻妻子的深情厚谊。事实上,张学良能够的子承父业,成为“少帅”,于凤至功不可没。在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远在北京的危难之际,于凤至统揽帅府,稳定军心,不给日本人以可趁之机,表现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非凡能力。她知书达礼,深明大义。张学良与赵四出双入对,赵四尽得风光,于凤至在家抚儿养女,远离光环。而在张落难之时不计个人安危,不计丈夫移情别恋,陪伴丈夫,表现了崇高的人品境界。

湖南湘西门户沅陵有一座凤凰山,它位于沅江南岸,与沅陵县城隔江相望。山并不高大,更没有奇峰异石。但是,它临江而起,陡峭如削。千里沅江滚滚滔滔,碧波绿浪拍山流淌,滋润着山上的参天古木和一年四季的苍苍葱绿。与之并肩而立的古老宝塔,从绿海中挺身而起,气宇轩昂地昂首蓝天。山项,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凤凰寺保存完好,香客至今络绎不绝,旺盛的香火让凤凰山佛光飘渺,颇有灵气。由于系一方佛地,山虽不大不高,不奇不险,却也有了几分神圣,有了几分名山情调。1938年10月,因“西安事变”开罪蒋介石的爱国将领张学良羁押囚禁此山,直到第二年的12月押往别处。这里成为了张学良将军众多落难地之一。正是有了这样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小小的凤凰山成了大山、名山,声播远近。
   踏一片绿荫,徒步小路,拾级而上。在寺院大庙西厢的一间小木房里,面对将军当年曾经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仿佛那已经远去的昏色岁月,一如滔滔沅江,蜿蜒奔流而至。张学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一个燃烧着爱国情怀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赴汤蹈火,冒天下之大不韪。一部沉闷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因他而多了几分悲壮,添了几许亮色。历史,将永远铭刻他的伟大功绩与天大不幸。
   近些年来,表现张学良当年吒咤风云的影视作品以及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多了起来。后人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当年这位曾经雄姿英发的东北“少帅”,了解这位与杨虎成将军一起,在国难当头之际拍案而起,发动“西安事变”,公开向蒋委员长叫板的风云人物。“西安事变”促成了国民党以及蒋介石本人,不得不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得以形成。由于“西安事变”实行的兵谏老蒋,迫使老蒋不得不承认共产党的抗战主张,不得不作出妥协与让步,暂时改张易弦,这不仅让蒋介石丢了脸面,而且有苦难言。而张学良由此失去了人生自由,一生都在蒋介石的严密控制之下,恍若笼中囚徒。但在几乎所有的影视与文学作品中,或许是为了让这位风云人物的艺术形像高大、完美并富有个性,在表现他雄才大略的同时,总是忘不了浓墨重彩地展示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即儿女情长,正所谓的剑胆琴心,英雄美女,过多的耀眼光环,聚焦在赵四小姐身上。于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爱国加爱赵四小姐等于张学良。这似乎已经成为公式,好象离开了美人相伴,英雄就少了几分英雄气,英雄的艺术形像就会显得单调苍白;似乎只有有美人陪伴的英雄,才是珠联璧合、完美无瑕的英雄,而且天经地义。这样一来,将军的发妻于凤至就被凉到一边去了,大有被世人、被历史遗忘之势。我实在有些弄不明白,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不管英雄也好,草民也好,难闻道美在结发妻子身上就体现不出来吗?难道只有“新人”才美吗?只有在“新人”身上才能挖掘出艺术的美感和美感的艺术吗?才有生活的美与美的生活吗?也难怪在古时文文雅雅的称谓里,称妻子是“内人”“拙荆”,甚至是“糟糠”。将军的发妻似乎也未逃脱这样的厄运。
   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实乃名门闺秀,知书达礼,一位内外皆秀的奇女、贤女、才女、美女。他们是真正的门当户对,龙凤相配。而赵四小姐,假若用现在的眼光看待当年,她起初只不过是将军身边一个年轻貌美的女秘书,若再推而论之,似乎或多或少带有“公关小姐”的某些色彩。至于后来英雄美人,海盟山誓,以身相许,那是他们感情升华的必然。在以后漫长的动荡岁月里,赵四小姐曾长期在没有名份的情况下,伴随将军铁窗囚牢,春去秋来,这份爱心也足以感天动地。但是,于凤至这位明媒正娶的将军夫人,毕生心血也同样因将军的罹难沉浮而无私挥洒,夫妻之情深似大海,炽若烈火。
   于凤至之所以能够成为将军的发妻,首先源于父辈的情同意合。于的父亲于文斗,本系将军父亲张作霖心腹,效命于张的马前马后。在传统的婚姻模式中,上一辈人的深厚交情,有时往往要延伸、演变成为下一辈人的婚姻。将军与于凤至这门亲事,张作霖亲自提起并一锤定音。张作霖本系绿林响马出身,凭着过人胆识,招兵买马,扯旗揭竿,在东北三省呼风唤雨,并最终成为了事实上的土皇帝,称雄一时,称霸一方,人称“大帅”。他亲自选定儿媳,除了报答当年自己羽毛未丰遭人追杀,于文斗帮助他脱险的救命之恩之外,于凤至本人的人品、才学,更是决定性的因素。堂堂“大帅”的六公子,不可能随便娶一村女民妇为妻,也不可能随意找一个只配作绣花枕头的女子为伴。这女子必有才有貌,品高质丽。而于凤至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聪明贤惠,温文尔雅,秀外慧中。日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得血肉横飞,一命归天。此时,远在北京的张学良一无所知。日本人一方面严密封锁消息,另一方面既挥舞大棒又抛橄榄枝,欲趁“大帅”治丧“少帅”未归此群龙无首之际,迫使东北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府,从而实现吞并整个东北。而在张的内部,欲取张而代之者不仅大有人在,甚至已蠢蠢欲动。“帅府”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可能天翻地覆。危难之际,于以一女流之辈,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她一方面压丧不发,含悲不露;另一方面暗中派人,通知张学良火速返回奉天,硬是平平稳稳地渡过了危难之际,真有临大事稳如泰山、静如大海的大家胸襟与大将风范。这,绝不是一个只称得上秀女、美女的女人能够做得到的,由此足见于凤至的过人胆魄与足智多谋。如果没有此时的于凤至,能否有日后的张学良,都难以断定了。但由于影视作品中的赵四小姐太过于艳光照人,太过于完美无瑕,始终与将军形影不离,这就难免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将军有了赵四就忘了凤至,有了新欢忘了旧爱。也许,这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的艺术需要,但绝不是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的真实。事实上,将军与发妻于凤至感情笃深。
   将军被转到凤凰山囚禁之后,此时远在美国的于凤至不远万里归来,赶到凤凰山陪伴身陷囚笼、凶吉未卜的丈夫。落难夫妻以沫相濡,这才叫患难夫妻,这才是患难见真情。这份生死不渝的夫妻之情,这种义无反顾的烈女壮举,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的。更况且,将军早已与赵四小姐形影不离,过起了不是夫妻的夫妻生活,平日里跟随将军身前身后,抛头露面,占尽风光,几乎都是这位后来人,于凤至无怨无悔,退居一隅,远离光环,把爱的天空让给了赵四。这种云水般的胸怀与大海一样的度量,一般女子能做得到的吗!就是堂堂男儿,也未必能如此豁达与坦荡。由此也足以证明,张作霖当年的选择是何等地正确!
   自己春风得意之时,发妻甘居幕后,于无声处理家教子,远离风光;自己沦为囚徒,发妻不顾安危远道而来,甘愿与自己一起赴汤蹈火,身陷囹圄。过去的万般恩爱,尔后的天各一方,赵四小姐陪伴将军东征西讨,戎马关山,凤至独守家园,抚儿养女。此时见到发妻风尘仆仆海外归来,过去的万般恩爱,尔后的天各一方,将军深深为之感动。或许,发妻的一往深情让他心有愧疚;报国之志未能化着战场上的冲杀呐喊,反而遭此坎坷凌辱让他痛心疾首。悲愤交加,愧疚难当,万般感慨,一齐涌上心来,发而为诗:“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名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短短四句,凝聚着对发妻的歉意与深情,对自身遭遇的愤怒与无奈,对荒唐世道的诅咒与失望,全都倾注在字里行间。开头两句,表达了对妻子的由衷赞美。在自己受屈落难、身处险境之际,发妻不惧艰难困苦,不顾个人安危,不在乎自己“停妻另娶”的既成事实,甘愿卷入这场说不清也道不白的政治漩涡之中,而且凶多吉少,甚至还可能成为无辜。这是一般夫妻之情能做到的吗?只有心心相映、生死相依的烈女贤妻才能如此,才会如此。于凤至做到了。何等的崇高呀!她就是大诗人郭沫若笔下那只火国的凤凰,面对熊熊烈火,翩翩起舞,纵情高歌。后二句字面上描绘的是此时此地的险恶环境与苦涩心境,实则曲折地表现了将军心中的极度愤怒。将军是从战火中过来的人,回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今耳畔只有晨钟暮鼓,鸦噪斜阳;眼前只有孤山荒草,雨打门窗。这样的落差,真不亚于天上地下。这后二句既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客观描述,也是含而不露地道出了心中的抑郁与无奈,更是表达了对重返疆场杀敌的深深渴望,对讨回公道而不能的强烈愤慨,同时也是含蓄地提醒妻子,这里虎狼出没,监备森严,跟在他前后左右的都是些凶神恶煞,他们“东窗”之下掏捣鬼有术,所以要有所防范。在这一层下面,还有面对发妻埋藏在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因环境的险恶而不能言。用“多梵语”“非人间”安慰妻子,多少愤怒,万般情怀,知心话,相思意,都欲吐不能,只能欲语还休。想赫赫东北军的“少帅”,堂堂的国军将领,同妻子坦坦荡荡说说话的自由都没有了,这还是“人间”吗?封笔二句,容千言万语,要说的,想说的,能说的,该说的,不能说的,一字不说,却又尽在其中,语虽未出,意却尽出。一字一行,都是对妻子火一样的炽爱,海一样的深情,更是对黑暗现实的诅咒,对天道不公的控诉。这就是作为于凤至丈夫的张学良。
   于凤至陪伴张学良的时间并不太长,由于身体原因,在张学良从凤凰山押往贵州囚禁时,她不得不再一次赴外国治病,并且从此一去不复。三十多年后,于凤至再一次表现出贤妻良母的大家风范,主动与丈夫解除婚约,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给了赵四应有的名份。
   徘徊于凤凰山的蜿蜒小径,品味着将军写给妻子的这首小诗,让我们从影视作品的描绘中走了出来,看到了张学良与原配妻子的夫妻深情。于凤至、赵四都不愧为贤淑多情女子,将军也不是喜新厌旧之人,历史造就了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在张学良将军传奇式的人生道路上,本应是情敌的两位女子,却相得益彰地陪伴着曾经的风流少帅与尔后的落难英雄。写于凤凰山的这首小诗,是将军的囚笼恋歌,是献给爱妻的一缕心香,更是后人理解将军与发妻丰富情感世界的一把钥匙。在崇拜张学良将军为了民族前途、为了国家存亡而英勇献身的同时,对于先后成为他的妻子的于凤至与赵四小姐,人们有理由这样认为:假若没有当年的于凤至,很难说有日后的张学良,而没有日后的张学良,也就谈不上有赵四小姐了。
   凤凰山是有幸的,见证、珍藏了这一段人间佳话。

共 40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从沅陵凤凰山谈起,给我们讲述了一代爱囯名将张学良和他的结发妻子于凤至之间的情感佳话。于凤至“一位内外皆秀的奇女、贤女、才女、美女”,她在“大帅”被日寇杀害,“帅府”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可能天翻地覆。危难之际,“于以一女流之辈,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使张学良渡过了危难之际。张学良将军因西安事变而成了历史英雄,因此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一生都在蒋介石的严密控制之下。在自己的丈夫身陷囹圄的时刻,关押在凤凰山时刻,将军的结发妻子于凤至毅然来到丈夫身边,患难之中见之真情,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不得不放弃陪伴在丈夫身边,“主动与丈夫解除婚约,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给了赵四应有的名份。”再一次表现出贤妻良母的大家风范。于凤至不愧为一个女中豪杰,一个贤妻良母,她的足智多谋,她的坦荡与豁达,她与将军之间深厚的感情,她对将军深深的爱和将军对她的敬佩,让人感动。正像文章最后所说的“假若没有当年的于凤至,很难说有日后的张学良,而没有日后的张学良,也就谈不上有赵四小姐了。”散文用真挚的语言,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讲述了张学良和心爱的女人之间的爱情佳话,评古论今,插叙历史背景,让人解惑,内涵丰富,大气不失细腻的文字,读来绰有余味。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25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3-25 09:25:35
  问候火把老师,写作快乐,春天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3-25 09:33:12
  友情、爱情、文情皆蕴其中,深刻刻画了一代名将张学良将军的爱情佳话,一位让人敬佩的奇女子,读后让人感动。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3-25 09:34:11
  祝福火把老师,祝老师创作丰收,佳作不断,精品连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夕阳ann        2013-03-25 13:18:50
  由凤凰山引出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一段佳话,使人对赵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她的深明大义和不离不弃让人敬佩,张学良能有这样的知己此生足矣。问好火把老师,写作快乐!
以文会友
5 楼        文友:草根        2013-03-25 17:05:38
  欣赏火把兄的佳作,让读者认识了张学良身后的一位奇女子,并感受到了他们的浓浓真情!
   恭喜美文成精,心约因您而精彩,遥祝春安,笔祺!
至少,无愧于文字。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