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惟上惟己

编辑推荐 【文苑★散文】惟上惟己


作者:青纱 秀才,139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08发表时间:2013-04-01 19:53:56


  
  
  
   人类的历史,本就是忠臣与奸臣、君子和小人的斗争史,说白了,也就是好人和坏人的斗争史。历史的主流,推崇忠臣和君子,宣扬忠君与仁爱。然而,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却很少见到忠臣良将、仁义君子有好下场的,常常看到的是奸恶小人笑到了最后,这又是为什么呢?读《罗织经》能找到答案。
  
   《罗织经·察奸卷第八》开卷就说:“奸者祸国,忠者祸身。”为奸者,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以保全自身为出发点,那怕祸国殃民也在所不惜。而忠臣却总是为国为民,为了道义不惜牺牲自己。出发点不一样,结果已经注定不会相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
  
   然而,做奸臣是不是就很容易呢?答案是否定的。《罗织经》说:“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没有智慧是做不了奸臣的,还有一点点良知在心底也是做不了奸臣的。内心没有了良知,才能把智慧发挥到极致,所以奸臣的智,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智,是毫无顾忌的智。人无论干什么事,只要还心存顾忌,就干不彻底,结果只能功亏一篑。
  
   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讲的就是忠奸斗智的故事,包龙星被冤越狱回家之后,他爹临死之前对他说:“你不够他们奸诈。你知道吗?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坏人呢?”后来包龙星经过一番磨炼,终于学到了对敌斗争的本事,在公堂上嬉笑怒骂、偷奸耍滑,和酷吏们比奸诈、比无耻、比谁更能无赖到底,最终才战胜了一帮贪官污吏。
  
   李宗吾先生把历史总结成两个字“厚黑”,虽然有一点片面和偏激,但细想之下还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历史上越是有名的人物脸皮越厚心越黑,这一点是李宗吾先生遍读史书悟出来的:“一部二十四史,一言以蔽之,厚黑而已。”他的这一论断与《罗织经》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不谋而合,只不过他的道理是从书上总结出来的,而《罗织经》却是从实践中得到的,是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一套“害人技术指南”。
  
   害人靠什么?靠的就是李宗吾先生总结出来的两个字——“厚黑”。脸一抹、心一黑,“奸”字想给谁扣给谁扣,酷吏们害人不讲道理也不讲道德,他们只有四个字:“唯上唯己”——讨上面喜欢,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这就够了,除此之外的事情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人性、良智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阻碍他们前途的累赘,所以《罗织经.察奸卷第八》开篇就说了“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然而,为什么酷吏诬人为奸会那么容易呢?那是因为他们完全掌握了统治者的心理:“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在酷吏眼里,忠和奸是随着时势而变的,他们看一个人主要是看统治者的脸色的,上面说好,他就是忠臣,上面要是对谁有了看法,那肯定就会被打入奸臣贼子、卑鄙小人的行列。所以说人的忠奸说难分辨的话五千年历史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说好分辨的的话,就只用酷吏的一句话——“唯上堪恃耳”。
  
   那么统治者又是怎样分辨“忠奸”的呢?用的着的时候,不问出身,不问品行,更不问忠奸。越王用文种是这样,汉高祖用韩信也是这样。一旦天下平定,酷吏就该登台了,他们凭借着灵敏的嗅觉,很快就会嗅到不一样的味道,其实统治者对这些给他们打天下的功臣们已经不如像来那样感冒了,于是一张大网便在这些曾经出生出死的功臣们头上撒开。所以,不要以为兢兢业业的工作就会保平安,很多时候,上级的评价跟工作业绩一点关系也没有,《罗织经·事上卷第二》说:“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被孔圣人尊为圣人的周公尚且避免不了这样的规律,何况常人? 
  
   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好分辨的,一旦被“唯上唯己”的酷吏盯上了,不死也让你蜕掉一层皮。酷吏们因为又办好一件案子,成功一个任务,完成一个指标而得到了主子的奖赏,升官发财、飞黄腾达,鲜血染红了官帽,心变得越来越黑。
  
  

共 16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惟上惟己】这篇散文,从史学的《罗织经·察奸卷第八》说了开去,联系到了电影《九品芝麻官》、“厚黑”学,综述了奸臣与忠臣的特征、表现形式、最后结果,读后给人以很多启示,同时在忠于奸中去让人思考。俗语说以史为监,给予读者所要借鉴什么,作者应是有明确观点和态度的。感谢赐稿,期待佳作!【军警社团编辑:戈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