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年轻一代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专栏作品】没有哪一位学生是差生,只是没有把他放到适合他的位置

编辑推荐 【专栏作品】没有哪一位学生是差生,只是没有把他放到适合他的位置


作者:两岸春 举人,459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0发表时间:2013-04-13 19:22:27

【专栏作品】没有哪一位学生是差生,只是没有把他放到适合他的位置 一些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选择了人生最高的目标学历,却不知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业是他们最终的落脚点。
   ——京东人力资源总监
  
   纵观这几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家很容易发现,很多大学生就业不了,究竟是他们的能力不够,还是他们真的就是别人说的那种高不成低不就呢?为此专家经过调研探讨发现。
   一些学生之所以就业不了,一方面的确是个人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本身存在很大的个人问题。据调查发现原来这些学生都是普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他们学习的全部是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的社会实践基础,一些用人单位再给他们提供岗位的时候,他们却摆着一副高校名牌考生的脸。但是用人单位不需要这张没有用的“脸”,需要的是可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素养。
   每一次应聘一开口总是我是某某大学毕业的学生,但是没有人愿意听这些。把自己的牌子挂的越高,意味着掉下去的时候将会掉的更深,摔得更惨。甚至有的高校毕业生,一开口就是满嘴土话,这样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土人”,在现在大企业要求这么严格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入选呢?
   有的毕业生把自己看的太高,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对自身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造成高校毕业生没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效果好。时间一长,臭名远扬,有的企业一听到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不愿意发邀请函,宁愿选择一个没学历的有经验的普通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反,这些学生思维非常的活跃,人情世故处理的非常到位,赢得一些企业用人单位的美赞。
   正是这样,造成每年清华、北大的考生宁愿到香港中文大学就读,也不愿意在国内就读所谓的“中国名牌”,不仅仅折射出了我们国内当前教育体制的落后,同时反映出了当前普通高校教育的弊端。
   所谓“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是有道理的,书本上走出的博士,未必就是社会中的万事通,他们拥有的总是书页里的加减乘除,却不知道社会大学蕴藏的神奇奥妙。
   一些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迫于家里的因素,励志一定要考一个好的大学,拿一个可以家里长脸的名校毕业证,在自己身边的朋友面前炫耀。为此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寒窗十八载,结果成了范进中举,人间悲剧又一次呈现。有的学生,没有成为范进,很早就近入了高校,在理论的教学下,埋头苦干,让自身的潜力逐渐的淡化,最后只剩下一个会读书写字的肉体,大学毕业后,面对失业。当亲朋问起的时候,又说不是自己不就业,为时尚早,虚伪的说我还要考研,殊不知自欺欺人中造成的不是一个人的疼痛,而是老父亲压弯了脊梁供出来的却是一个就不了业的高校“宠物”。老父亲老了,还能图你什么呢,难道还要让你向他一样含辛茹苦的工作吗?仅有的一点心愿,也带着心酸带入了风尘中的黄土。
   有的学生走入大学,井底青蛙没有见过天,被那世外的繁华扰乱了心境,完全放纵,不知道所以然,信马由缰,结果走上了歧路,毕业后什么也不会。结果曾经的英明成了毕业后伤痛的结局,面对失业,成了社会中的“浪儿”。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高中的时候,被扼杀了进取性,成绩不好成了班级最后排的卧底“金刚”,冷落的墙角,成了最终一个人的孤寂,但是很多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们正是从这个墙角里走出来的,因为冷漠的眼,嘲笑的脸,给了他动力,一定要出人头地,结果很多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走向了成功。而所谓的前排状元郎,在腐败的教育体制里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论今天的您是多么的出类拔萃还是一沓涂地,都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大浪淘沙中被抛弃。大浪之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成沙粒,要么成金石,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变为金石的机会呢?
   温总理明确提出,要转变教育职能,向职业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因为就业问题已经上演为当前高校就业学生的通病。
   全国政协委员郑广台呼吁:应重视职业教育。明确指出:“大陆的大学教育应该反思,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综合大学?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普通的大学教育,许多有其他爱好的孩子能否通过更好的职业教育得到培训?这是目前国内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台湾的学生如果希望学做糕点,可以在职业大学学习四年的本科,有的职业教育专业甚至有博士研究生。这种延伸职业教育的理念值得我们大陆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和思考”,进一步显现出了当前国内教育的弊端,可能这也正是中国没有“诺贝尔”的另一层原因,智慧全部被扼杀在摇篮里面。
   莫言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国人的关注,成了大家眼中的红人。但是在颁奖的时候,莫言却说:“诺贝尔奖不是国家的,代表的而是个人”,一些人又有了新的质疑,却不知道莫言是在维护我们国家的名誉。如果说是国家的那岂不是再打我们自己的脸,我们有几个呢?相反,说成是个人的似乎更好一点。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评价,人们对教育议论纷纷,却有束手无策。一些好的观念,也在猜测中泯灭。究竟教育该向何处发展,成了国人又一个热议的话题,但是就在这种间又有多少的学生要面临当前教育体制的扼杀。与其等待新的国策,不如放手开来,似乎更好一点。
   要知道,没有哪一位学生是差生,只是没有把他放到适合他的位置。如果我们因材施教,面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实现创业教育岂不是更好呢?何必总要等待,问题出现,才来商讨呢?要知道,问题出现在想解决的办法,那种代价永远是残酷的,给人的印象也是不可磨灭的!
  
  

共 22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教育是不平衡的,这个不平衡是没能因材施教,没能各尽其职,教与学没能相辅相成下来,因此尽管你是浙大清华你读的书也仅仅限于课本,没有实际的广泛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中国式教育的弊端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同时也使企业招聘在某中程度上陷入泥潭,企业在评估个人能力与实践经验之间摇摆为难着,这就需要国家在教育体质上做大的改革并下大决心。然而,很多时候仅仅依靠国家政策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总是后事之师,中国的政策往往是在问题到达白热化时才会去孕育的,那么我们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的失业率,我们每年数千万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该何去何从呢?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呼吁不要那种残酷的代价,管理层和领导层应该有真知灼见亦或是远见。从作者题目可见没有哪一位学生是差生,而下一句就是整篇文章的论点,这个论点是“因材施教”,作者引经据典从多方面道出未能因材施教的原因,其中有学生本身的有学校管理的还有教育体制的等等,凡此种种根本还是国策难以改革,但最后作者期望不要因为我们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就坐井观天应该放开手来试改试行似乎更好一些。作者开篇引论提出问题,论点明确,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总结概述,文中论证周密独到逻辑性强,看是一篇实施评述实际是一篇很好的教育论文,希望更多的读者看到此文引起共鸣。欣赏作者严谨的文风!推进阅读!问好作者!【编辑:明天过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天过后        2013-04-13 19:35:02
  很强的现实意义!欣赏作者的文笔!
人生没绯闻, 生活真郁闷!
2 楼        文友:宝玉        2013-04-13 19:41:24
  受益了,感谢作者。
以文字点醒人生,以真情拯救心灵。
3 楼        文友:年轻一代        2013-04-13 23:15:40
  写得好!!!
“创年轻家园,立一代骄雄!”一代热枕欢迎各位方家到访,让我们携手一起在这神幻年轻的家园品名赏艺,诗写梅花月!
4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4-27 14:39:48
  中国的教育是很成问题的,八零后,九零后已经来实习了,问一些人:“一斤有几两?”,很认真地回答道:“二两!”
5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11-15 22:02:42
  因材施教,教和学相辅相成,我们一直在这么说,但我们一直在忽略。每一株小树都会在风雨之中长成参天大树,尽管他们曾经被折弯过,曾经被虫子咬过,曾经被细菌腐蚀过,但我们一定要抱着他们是小树的原则,去精心地浇灌,还给他们一片蓝天,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沃土上,春暖花开。
哪里天涯
6 楼        文友:丁香(树)        2014-12-02 22:43:28
  说的太对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