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碧海散文】山村琐记

精品 【碧海散文】山村琐记


作者:太行风 举人,326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6发表时间:2013-04-17 13:25:44
摘要:村里那些人和事。

新编捉放曹
   山村古朴如厚厚藏书,让我痴迷。乡风淳厚似陈年老酒,令我沉醉。然而并非都是光明面的,不乏一些摆不上台面亮不到人前的人与事,碍于乡亲情分,轻易不愿拿出来晒。但细品细思他们的一些事,竟也如嚼橄榄,不能释怀,故斗胆记之。
   串门,是乡野之地常用名词之一,究其含义却有两个:一是本意的,即邻里之间相互走动、聊天之意;二是引申义的,专指乡间男女云雨际会的风流韵事。
   我那小村是过去逃荒来的河南移民集聚的特色村,人们至今仍顽固地保留了河南老家的遗风传俗:男人都像石头一样皮实,脾气却一个比一个倔巴,说话嘎嘣利脆,问事的说“中不中”,答话的说“中”或“不中”,绝不婆婆妈妈拖泥带水。女人则不大爱涂脂抹粉头顶身上地打扮自己,却能肩锄荷担,母马般摆动了肥臀在崎岖山道上健走疾行。男女之间关系要严肃得多,男人有事到别人家去,在门外喊有人没有,如果这家男的不在,女人隔门就撂出话来,没人。来人就知是说男人不在,绝不会挑礼反问你不是人吗?可邻村那些本土人就委实不敢恭维了,男的要浮浪好多,论做活计抹皮划痒,卖嘴的功夫却一个强似一个,司空见惯的是冬天一圈人叉了一笼火夏季窝在树荫、门楼下胡吹海喷。女的多娇生惯养,不但少做重体力活,而且能穿会戴,巧于打扮,眉眼滑溜心眼更活络,自然于风情一事要谙熟好多。这般男女性情,理所当然就生出一些风流事来,从老辈手口口相传的一首乡野小调中便可窥一斑:
   我正在房中烙油馍(语气助词省掉),
   从墙外蹦进一个野小伙,
   一把就搂住了我……
   要吃油馍你自下手,
   要干其他事你等等我,
   等我烙完了馍……
   ……
   再后的词儿记不大真切了,大概是女人因手忙脚乱越忙越有错,结果“火不着,馍不中,活活急死我……”
   本土男女关系虽然开放了许多,但并未到了一家两口子都不在乎对方在外边都干了什么事的地步。于是就常因涉足桃色新闻而爆发夫妻之间的战争,犯事的女人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亦常有女人因花心男人拈花折柳闹到了不可调和的离婚地步。当然,对感情入侵的“第三者”而爆发男人之间、女人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尤其是心性刚猛的男人们,对有戏妻之辱、夺妻之恨的对手,难保不会大打出手甚或动刀子玩命。
   可凡事均没有绝对,就有凤毛麟角的高人因处事风格与众不同而凸显出来,因少而奇,因奇而达人听闻,被广泛流传于乡间,被普遍认可为大智大仁之人。
   我村耿家老弟兄几个都养了两个以上的男孩,到叔伯弟兄的这一辈,保留了中原大汉基因的十几条汉子个个孔武高大,而且都传承了上辈人的打铁技艺,在同铁与火的渗透中吸纳了铁的禀赋与火的性情,就烈性得和杨家将七郎八虎一样。这在“山高皇帝远,拳头底下是知县”的山野之地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遇到磕磕碰碰拌嘴生气的事,往往就是看谁家弟兄多谁的拳头硬,于是耿氏弟兄横眉立眼赳赳武夫地往那里一戳,就是王法就是理,没有几个吃了豹子胆的敢硬撞墙壁触霉头。
   可偏偏就有不要命的牛人敢捅老耿家的肋条骨。细细推敲,也是色胆包天所使然。
   此君是邻村的一个三十有余四十不到的人,被送诨号“大扯秧”,意思是做人斜歪,善于忽悠,办事多不在谱上。可大集体那会偏偏就是这号能说会道的人吃香,就让“大扯秧”人模狗样的混了个村小队长。这人就更不知姓啥名谁了,每天人物似的披件棉的或单的外衣,一顶蓝帽子下边腆着一张浑圆的肉脸,一只手卡在腰间,再是农闲时节也要满村游走,一张嘴走到哪嘞嘞到那,好像村里大小的事离了他肯定会塌天。一旦看不见他的人影了,用不着问,一定是瞅见谁家的男人不在,钻人家屋里去吊眉眼抗膀子去了,还真就有经不住诱惑的媳妇家被他勾上手。男人的色胆是练出来的,且得陇望蜀,永无满足。越来越胆大的“大扯秧”串门就从邻村串到了我村老耿的家里,三来二去,还真和排行老七的耿七媳妇樱桃成了相好的。
   耿七那时已打熬至三十大几,身材停当,剑眉入鬓,眼眸流转间一股精明剽悍之气,较之弟兄们少了几许鲁莽之气,多出几分机智决断,于是成为弟兄们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也由于这个缘故,竟然把邻村头号靓女的樱桃娶进门来。
   大凡越是漂亮的女子就越有风流的本钱。樱桃由姑娘升格为媳妇时,还顺着我村的村俗,田头厨下表现不俗。可随着忙里忙外生子养老有了些资本,亦因耿七常常到外地支炉打铁,一去半月十天回不来,就有些耐不住寂寞了。恰恰“大扯秧”常去上边开会或办事,我村是必经之路,正好又从樱桃家门口路过,“大扯秧”就难免常进去歇歇脚喝口水,语言挑逗间俩人就有了猫腻,外边也渐渐有了传闻。
   耿七是得到村人的巧妙暗示觉察此事的。可他没有立刻就怒火中烧,风雷乍起,逼讯于樱桃,或者找“大扯秧”算账,而是不动声色地选择了属于精明人才会有的迂回策略。这天他明明告诉樱桃是去离家十几里外的村子打铁,可晚间却突然杀了回马枪,把正在与樱桃幽会的“大扯秧”堵在了家里。
   屋里的这两个男女肯定是被吓坏了,捉奸成双古来就是特别重大特别严重的事体,往往主人很气愤,后果很严重。于是樱桃给耿七打开门的时间肯定不会短了,因为她与“大扯秧”得穿衣着装,捂盖住光溜溜的身体,消除了行苟且之事的一切行迹,尤其是必须得把已绝无逃逸可能的“大扯秧”藏匿起来,不能秃子头上虱子一样明摆着。俩人惊慌失措的好一阵,终于选择了最佳藏身之所的大木床,让“大扯秧”钻于下边。
   待一切停当打开门后,应声进来的耿七仍无任何异样,只快速扫视了屋里一圈,便一屁股墩在大木床上,两腿叉开,垂放于木床之中,把“大扯秧”严严实实堵在下面。然后朗声吩咐女人说,回来得急,还他娘的没吃饭呢,肚里蛤蟆叫了,赶紧给弄几口吃的去。然后,摸出烟来哧溜哧溜地吞云吐雾。樱桃肚里揣着鬼,唯唯诺诺地问要吃点啥,耿七说就面条吧。那时粮食不过关,白面的面条是顶尖品级的饭食,除逢年过节和招待年节走动的亲戚外,平时很少享用。可诚惶诚恐的樱桃怎敢不遵命,马上就顺溜溜就去捅火座了锅,从面缸里挖面。耿七瞭了一眼面瓢说少,今天老实有点饿了,多和一点,樱桃迟疑一下,不知耿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乖乖照办。
   我不知道此时床下的“大扯秧”是不是失魂落魄度日如年,做饭的樱桃是不是如芒在背坐立不安,只能让我这个听人讲述的故事按部就班的进入到下一个情节来。
   饭作好,樱桃捞了一碗面条端了过来。耿七眼皮都没抬说,搁那儿,稍等等,还有个贵客要来,你再去弄一碗来。樱桃两眼幽幽地看着耿七,不知他是何用意,却又不敢多问,就赶紧又去拉面下面,煮好了端来。耿七把嘴上的烟火一掐,投于地下,用脚踢了踢床腿说,出来吃你娘吧,还叫请你呀?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是傻子也知道窗户纸已被捅破,再也没有遮掩的余地。“大扯秧”战战兢兢从床底下爬出来,脸憋涨成大紫茄子,嘴上哼哼唧唧地嗫嚅着,身子筛糠般就要爬下去磕头。樱桃则身子一扭,捂了脸咿咿呜呜就哭。耿七脸色一凛,星目如剑,盯住“大扯秧”说,这是干啥,我说你啥了?这一晚上也够辛苦你了,赶紧坐这儿吃上一碗滚回家去睡他娘的觉去吧!然后又对樱桃说,以后“大扯秧”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不管啥时候来了,你都要给我好好招待,饭食标准,就今天晚上这个样,一点也不能次了,记住了没有?樱桃不知该怎样应答,只是捂了脸呜呜咽咽哭。
   在耿七的催迫下,“大扯秧”还真把那碗面条吃了。只是吃得太艰难了,如果此时有一碗面条一碗毒药让他选择,他宁愿去吃毒药。搁下碗后,又是在耿七的催迫下,让他出了家门,走进了黑暗无边笼罩的夜色里。总之一切都是那么宽松,耿七绝没有丝毫为难于他,更没有任何耍粗动武的举动。对樱桃,耿七也同样没有大气呵一声,更没有采取男人们惯用的极端手段,只是对着那张梨花带雨楚楚怜人的脸低吼了一声,别他娘叽叽呜呜唱了,老子累了,睡觉!而后径自倒头去睡。事情的过程、事情的结尾就这么简单,我真的是如实记录了这件事的全过程,半点假话没说。
   不过,打此之后,“大扯秧”再没登过樱桃的门,再没听说樱桃有染桃色新闻的事。
   奇婚
   故事的主人公现在均已故去,安寝于山地的黄土陇下。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已久远,足足超过了半个世纪。但由于它的奇特属凤毛麟角,便镌刻于村里人的心头,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风化剥蚀。
   第一次听人讲起他们的故事时,我心里犹如巨石击水,心澜大作,继而涟漪阵阵,经久不绝。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时中国两党两军的大对决呈你死我活之态,我们这里作为太行山老解放区,源源不断将大批披红挂花的青年输送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列里去,以补充兵员的大量消耗,并满足兵力迅速扩展的需要。于是,男主人公一号的“秋”也名列参军人员之中。
   那时皮实憨厚的秋正新婚燕尔,用现在的话说蜜月尚未过去,却就接受了动员走进了解放军行列。新婚妻子的“花”与家人把骑大马戴红花的秋送到乡公所,在敲锣打鼓非常隆重的欢送地匆匆而别。花抽抽泣泣,涕泗双流,眼看着秋和一起参军的伙伴们急如星火被拉往了生死难卜的前线。
   从此秋便没有了消息,既没有信件寄来,也没有任何的口信捎来,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而家人除了他所在部队军一级的番号以外,其余一概不知。而在那个时代的通讯条件下,对于老实巴交的山旮旯农民来说,要打听清这个因大规模作战而流动性极大的军的所在地,简直比登天还难。
   花是一个表面木讷的农村女子,但她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能不知新婚的甜蜜与丈夫别离的伤痛?于是不管她于人前怎样装出一副心如古井微波不兴的模样,可还是难以掩饰白天的形单影只,楚楚怜人,更不能禁绝黑夜的辗转反侧,珠泪暗抛。就有大妈婶的与同龄的媳妇们,常常来和她拉扯家常,以此慰藉她心境的寂寞,独处的艰难。
   日子一天天一月月过去,一个年头又一个年头过去,秋依然杳无音信。于是就有人悄悄猜测,秋肯定是“光荣”在战场上了,否则的话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一猜测越来越被一村的人所相信,到后来干脆没有任何人再持有异议。尤其听说邻村有同期入伍挂彩致残而退伍的人返回,花同家人急急一起前去探问,可仍没得到秋的丝毫消息。仅仅得知,他们一起出去后不久就分在了各团营连,随着部队的快速运动,好多老乡就失去了联系。在一起的人中,“光荣”在战场上的太多了,好些人今天刚顶上去,第二天就列入了阵亡名单。花一家和全村人就更确信无疑地相信,秋已死在了炮火连天的战场,闹不好尸体都没有着落,部队也就不好通知下来。也由于没有正式通知的缘故,花一家也没能申办烈属。
   至此,万千年来司空见惯的两个字眼深深锲入花的心头——“寡妇”,而且作为一种身份也得到一村人的认同。也就在这个时候,本故事的主人公男二号走入我们的视线之中。
   “水”是本村一个弟兄多家庭的老小,二十出头便于苦难中打熬成一个力量型的棒小伙。在春种秋收夏季田间管理的农忙时节,常被村里抽出来拥军优属,并绑定在了花家。出力和实在是庄稼人的本分,长了两胳膊腱子肉的水在这两个方面显得更为优秀。他虽比花小了三两岁,可都在血热情茂的年龄,一个就看上了对方的老实勤快,一个则深怜对方的年轻寡居,一来二去就走到了一块。大家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出格事,于是经人说合,水便正式招赘到花的家里,说好了必须为秋留一传后之人。就这样,水便名正言顺成为花的第二个男人。
   现在的人好说时事难料,造化弄人,战争的年代这样的事似乎更多一些。——时隔四年之后,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也像从地下冒出来,秋突然在地方有关部门来人的陪同下又回来了!他不但命还在,而且连胳膊腿儿也没少了一条,一身军装佩戴了几枚立功奖章,活生生地站在了村人面前。
   事情来得太突兀了。已生了一个孩子的花一下傻在那里,当了爹的水也一下傻在那里,花和秋两家的人以及一村的人都傻了眼。
   ——这事咋整?!
   秋知道了他走后女人发生的这些变故,像挨了一闷棍一样闷哼了一声,大喘粗气蹲在地下。花哇的一声嚎啕大哭,扑过去就在秋的后背上一下一下狠劲地捶:“你真是个活死鬼,活死鬼啊!你一去就是四年多,咋就一点点口信也不给我捎?现在你叫我咋办,叫我咋办呀?”秋闷头蹲了半天,才嘟嘟囔囔说,部队天天行军打仗,行进的速度太快,一直打到了靠大海的最南边。不动的时候就在炮火里泡着,今天说不清明天是死还是活,于是就光想着怎样打死敌人而不被敌人打死,哪有往家写信捎话的工夫?再说自己也不识字,回乡的熟人连半个也没有,部队也根本无法建立起精确的书信来往反馈系统,当然也就想不起来写信。再后来,因抗美援朝部队整体入朝作战,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叉在阎王殿门槛,就更写不了信了……

共 86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罢,掩卷深思,想村里那些人和事。原本,大山赋予了古朴的乡风,憨厚的乡民。他们来往着一种质朴,交流着一份善良,面对一些常人无法面对的事情时,他们却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总能给每一个故事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游走于刀光剑影之中,却化干戈为玉帛。从耿七的沉稳;花,水和秋的情感包容;三孩娘的不急不缓中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而又纯朴的品格,感叹他们的处事不惊,感动他们包容的心胸!跟着作者的幽幽思绪,走进村子,走进故事,走近邻里乡亲,感怀一些过往,沉淀一些记忆!叹罢,对与错皆?释怀,缘于他们的善良,缘于他们不灭的良知!文章朴实无华,脉络清晰,语言精湛,文字驾驭的恰到好处!不失为一篇大气而朴实的上乘之作,好文不多评,隆重推阅,力荐精华!感谢赐稿碧海,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橄榄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17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橄榄色        2013-04-17 13:32:47
  太行老师好,您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真的值得学生学习,每次读到您的文章,总是感慨很多,也总想说些什么,可又担心说不好,辜负了您的佳作,所以每次起落笔时还是有些犹豫的,也许缘于对您文字的崇拜吧。写的不好您也不怪学生吧?问好太行老师,向您致敬!
2 楼        文友:冷欣茹        2013-04-17 15:00:16
  先问老师好!好茶敬上!有事先下了,回来学。
回复2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7:28:46
  期待冷欣茹的批评。
回复2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7:29:24
  冷欣茹老师,掉字了,请原谅!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4-17 15:50:31
  欣赏佳作,问好太行风老师,送去祝福,橄榄辛苦,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7:30:08
  感谢叶子社长临读!
4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4-17 16:26:39
  《捉放曹》里主要人物曹操是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有两个三国演义的典故一: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至中牟被擒。县令陈宫为曹操的忠心所感动,弃官与曹操同行。行至成皋地方,投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弟兄吕伯奢家。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骑驴到西村去沽酒。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与陈宫潜入草堂后窃听,听到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疑心是要杀他和陈宫二人,便先下了手,杀了吕家男女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要杀。陈宫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二人急出庄上马而行。在路上遇见吕伯奢沽酒回来,曹操又把他杀了。陈宫大惊说:“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曹操说:“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罢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人夜行数里,在一客店投宿。陈宫知道自己是看错了人,原先认为曹操是个好人,原来是个狠心之徒。便乘曹操正睡时,离开了他,自投东郡去了。
  
   二:关于关羽在华容道捉放曹操的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联手抗曹。在赤壁用计火攻曹操。赤壁之战曹军大败,只剩300余人在曹操的带领下撤退,行至华容道,曹操忽然仰天大笑,说:“别人都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看他也是无能之辈,如果他在这里埋伏一支队伍,今天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话音未落,只听得一声炮响,关羽率一支人马拦住去路。曹操见状懊丧不已,只得请求关羽放一条生路。关羽是个很讲义气的人,想到当年自己过关斩将,倘没有曹操关照,也是性命难保,遂让路与曹操。
回复4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7:31:16
  谢谢如故普及历史知识!
5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7:27:22
  谢谢橄榄色老师高度概括、指点精要的美按。乡村人事,好像总和愚昧落后连在一起,但身在期间,细细品味他们的事,竟然感觉也有大奇大美。当然,乡村是五彩的,我尽量比较原色地奉上,与大家共赏。
独抒性灵,拒绝合唱。
6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4-17 17:55:34
  细品老师的捉放曹,嗯!不能单单当个故事看乡村的那些人和事了。老师惯于在故事里讲个道理,彰显正气。如故是很倾向三国里第二个典故——关于关羽捉放曹的典故。再看这些乡村里的男男女女就有了关云长的义薄云天(因为老师在文章中提到逃荒的河南人,嘿嘿,亲切之情油然而生啊!俺河南的男男女女啊!就是中!够爷们!懂情深意长!)再赞橄榄的按语——精准!如故胡说几句为这篇文章添点花絮。
   新编捉放曹:山村古朴、乡风醇厚。男人性格像石头皮实,脾气倔巴,女人勤劳、质朴。当然一些拿不到桌面的故事也在淡然然演绎着。大集体的时代,出现了不靠谱爱串门的“大扯秧”勾搭上了不甘寂寞漂亮的樱桃,机智决断的耿七(为了孩子及家庭稳定,不动声色地用一碗当时来说金贵的面条教育了“大扯秧‘红杏出墙的樱桃)如故最欣赏耿七的那番话:以后”大扯秧“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不管啥时候来,你都要好好给我招待,伙食标准,就是今晚这个样,一点也不能次了......(嘎嘣脆!不亚于无声处响雷!)但凡有点家庭意识、责任感的女人和要点脸面的男人就会戛然止步。(耿七——大气、宽容,男人中的极品,值得赞扬!)
   奇婚:看了这个离奇的故事,我也和作者一样,犹如巨石击水,心澜大作,继而涟漪不绝,经久难平。花和秋新婚燕尔,秋生死不明,离家数年,村人及花都以为”光荣“了,为了生活和生存,又嫁了水。有了孩子,秋喜剧性地出现了。两人男人和一个女人的艰难抉择,俩个男人都在为对方考虑,善良重情义的花,一个也不舍,结果就组成了奇特的一女二夫的离奇家庭。我认为真正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不会感觉奇怪,不会觉得有违伦理。任何不合理的事物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这里的男人和女人没人会去指责,那时代的人们思想单纯、洁净。至于死后的安排,呵呵,我个人觉得他们三人是不会计较的,因为感恩对方的真情真意他们已经演绎了。
   超级模仿秀:这篇最让我感动。想起了很多词汇——以德报怨、五十步笑百步。常年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玉狗就犯了忌讳。自己因为出了事故,感觉以前耻笑过三娃,无脸见村人及三娃娘。他及村人都以为三娃娘会落井下石奚落自己,结果三娃娘附耳却是,让玉狗头越来越低,感动的抽泣,继而仰脸大声说:”婶,你的话我记下了。“这个三娃娘肯定是鼓励玉狗坚强而热心窝的话语。如故揣测——是这么个意思,谁没个三灾四难的,身体残缺不打紧,你还有聪明的头脑。头永远比脚高!......应该是经常鼓励三娃的话。
   问好老师,老师的文章总是很耐看,很耐思品。
回复6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9:35:44
  非常感动如故老乡如此细致读我的丑文。本来,本系列还有《一斤糕点》、《铁蛋和毛蛋》、《人世间的事》、《临终心事》等,单个发了,所以只有这三篇了。以后得空,再接着写。祝老乡愉快!
7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4-17 19:46:22
  哈!哈!哈!......⊙﹏⊙b汗!太行风老师!太行风道长!太行风老顽童!如故像关老爷般大笑三声(气虚!)哎呀!羞臊如故尽可以称呼如故老师哈!(我这个是~(@^_^@)~胡说八道帖子老是!)哈哈哈......
   等着看老师、老乡的精彩!
回复7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20:18:40
  严肃点,笑得岔了气咋整?
8 楼        文友:溪洋        2013-04-17 20:23:50
  好文欣赏,问好太行风老师,祝福吉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8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20:31:08
  能不能变个调子,这话好听,可一直听这样的话腻歪了,就文字说点啥吧!
9 楼        文友:溪洋        2013-04-17 20:36:13
  哈哈,节约时间,太行风老师,我还在加班呢,我上班好忙啊。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9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21:04:03
  天天给同样的话,吃腻了!
10 楼        文友:冷欣茹        2013-04-18 14:28:52
  回复2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7:28:46期待冷欣茹的批评。 回复2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7 17:29:24冷欣茹老师,掉字了,请原谅!
   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你这个人,追在屁股后边要批评,不说你几句真是对不住你的执着。那好,我今天就正儿八经地批评你一顿,听好了哈:先给我立正!挺起胸,抬起头,支起耳朵,好好听着:以后不逮着人就喊老师,老师是随便叫的吗?再叫,罚你永远站着!
回复10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15:40:12
  不是老师,我叫错了,是老老师,(*^__^*) 嘻嘻……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