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散文】魂牵雪后南飞雁(外一篇)

精品 【碧海散文】魂牵雪后南飞雁(外一篇)


作者:太行风 举人,326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76发表时间:2013-04-18 00:01:36

09年初冬,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雪袭击了北方数省,雪后突见一群晚于节令哀鸣南去的大雁,惊于心而感于笔……
   ——题记
   一群大雪后列阵南飞的大雁,翩飞盘桓于我的心头,其形也惶,其鸣也哀,挥之不去,昼去梦又来。
   前些时候降下的这场年度首场雪,被气象和媒体称为暴雪。其之所以被冠之以“暴”字,我想一是范围大,覆盖了北方东侧的7个省;二是持续时间长,筛面粉一样纷纷扬扬漫天飘洒,那架势非旷日持久而不能罢;三是降水量多,平地积雪足以没膝,窝雪的地方可以把人活埋了,举目处到处粉装玉砌,堪堪就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四是历史罕见,上的岁数的人说,只在51年(也有说58年的)才下过这样大的雪,堪称百年不遇!
   雪后初霁的那个傍晚,走在下班路上正欣赏落日余晖映照,地面皑皑白雪与天上悠悠白云均被染作绛红色,忽听头顶有鸿雁哀鸣。我当时心生诧异:节令已至大雪了,哪来的大雁,不会是幻听幻觉吧?急忙循声望时,果见一行整齐排列的雁队,正一只只努力向前探着脖子,整齐划一地煽动着羽翅,行色匆匆向东南方向飞行,不时把零零落落的凄凉鸣叫声抛于万里长空。心不由一阵悸动:我的天,你们怎么在此时此地出现,你们此行能安全抵达越冬之地吗?
   不是我杞人忧天,空自悲悯,实在是童年时听爷爷奶奶讲述的大雁迁徙途中的一路凶险,太让人刻骨铭心恻隐难忍了。
   爷奶说,大雁于千里迢迢的南行中,并非昼夜赶路,到一定时候,必须要过夜歇足和进食进水以补充体力。它们选择过夜的地方,往往在长满芦苇荡的滩头。在艰难觅食后,便会指定一只大雁站岗放哨,其余的则用翅膀抱了头拥挤在一起互相取暖睡觉。那些被指派放哨的大雁,往往是失去了配偶形单影只可怜的孤雁,平时备受歧视和欺凌。
   要说我们人类是非常霸道和贪得无厌的,不但垂涎飞禽走兽的美味,而且在扼取的手段上十分阴险狡诈。在“宁吃飞禽四两、不吃猪肉半斤”的美食经导引下,天鹅肉、大雁肉、飞龙肉、丹顶鹤肉,保不准还有凤凰肉,统统是猎食对象。就在疲惫不堪的大雁们歇息在芦苇荡边的时候,芦苇丛中早已埋伏好了觊觎它们的猎雁人,土枪火铳随时可喷发出杀伤力极强的火药、铁砂。然而这些猎雁人并不急于下手,他们十分谙熟大雁的习性,在精心实施着赶尽杀绝的诡计。他们点燃预先准备好的柴草,并故意弄出声响,负责放哨的大雁受惊理所当然地呱呱大叫以示警。可当大雁们惊醒察看时,猎人却将大火熄灭,藏匿行迹。大雁们以为放哨的大雁欺骗戏弄了它们,恼羞成怒之下对其群起而攻之,解气之后继续用翅膀捂了脑袋挤在一块睡觉。猎人故伎重演,再次燃起柴草弄出动静,放哨大雁为尽职责再次大叫示警,可当大雁们醒来,猎人却又将柴草熄灭躲将起来,放哨的大雁因此再次遭到围攻谴责。如此三番五次,大雁们因习以为常变得麻木不仁,任放哨的大雁拼命鸣叫再不予理会,兀自睡它们的大头觉。猎人们见时机已到,一扑而上,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整群的大雁生擒活捉,然后或到集市卖好价钱,或宰杀褪毛做肉喝汤大快朵颐。
   爷奶的讲述虽然不乏传奇色彩,但是猎杀迁徙候鸟以饱口福的事绝非虚言。君不见,电视报刊关于枪杀或架电网一类捕杀大雁、天鹅、丹顶鹤等珍稀候鸟的报道不绝于耳吗?我们人类是坐在食物链最顶端的庞大生物群,而且不乏饕餮之徒,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能吃尽吃。最典型的是某地人以敢吃闻名于世,“地上四条腿跑的只有板凳不吃,天上长翅膀飞的只有飞机不吃,水里游的只有潜艇不吃”,结果吃来吃去硬吃出个“SARS”来。细细盘算,只要是喘气的活物,还真没有几样是我们人类不敢吃的!
   我的忧念牵挂由此而更甚。
   美丽而善良的大雁哪,在我印象中,你们可是每至霜浓叶落秋老时便列阵南飞的,可今岁此时,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你们的行期?缘何到这天寒地冻大雪飞的时候才开始了你们的行程?是留恋你们在北方的栖息繁衍之所而迟迟没有离去吗?抑或是因小雁羽翼未丰不能胜任万里旅程而滞阻了你们的启程之日吗?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你们中途可有歇脚之地吗?你们的进食饮水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假如不能解决,长途举翅饥寒交迫,你们的体力如何支撑?还有,你们作为美丽象征的大雁,是毫无防御能力更无进攻能力的,在你们必经之路的水乡、湿地落脚处,会不会还有窥测你们的猎人?虽然现在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你们保驾撑腰,可是在利益驱动、美味勾魂之下,会不会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准备对你们施以暗算,痛下杀手?你们的这趟行程,到底安全系数有多大?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少时读《水浒传》燕青射雁引发宋江评说大雁一节。说的是宋江率军伐辽获胜,班师路上见天空一群大雁惊鸣不已,不依次序乱飞,又听到前方行军队伍中喝彩喧哗,派人一问,方知是只善弩射的燕青正在练习射箭,岂料箭箭不空,俱伤大雁,不一会已射下一二十只。宋江凄然,有了如此一番“雁论”:大雁乃仁义之禽,结伴而行中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因此对其冠之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进而解释曰,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约而来,此为信也。于是宋江感叹:如此五常足备之禽,岂忍害之?
   宋江的大雁之论,虽然有梁山兄弟从此开始损伤散失的宿命色彩,但其不失为一位古代动物保护主义者。其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执掌生杀大权、见惯腥风血雨的统军人物,尚能有这样的意识与悲悯情怀,我们作为现代文明濡养教化的人,岂能只顾口福和营养而肆意剥夺这“五常足备之禽”的性命?与宋江相比,不觉羞愧难当,枉为“现代文明人”吗?
   但愿这群雪后的大雁能一路顺利,安然无恙到达它们此趟行程的目的地。
   但愿来春花开时,再于湛蓝天际看见一行行大雁潇洒归来的美丽身影……
  
   《北方的冬天》
   一
   北方的冬天,风猛,雪大,寒冷。
   那风,要刮就刮个横扫千军,摧枯拉朽。那雪,要下就下个飞琼泻玉,天地皆白。那冷,要冷就冷个冰封三尺,地冻如铁。
   于是,大风是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赶来,一路狂奔着,怒吼着,像严厉考官检测着一切生物的生命耐力。
   于是,流动不流动的水全部冰冻起来,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滑冰,打冰陀螺,马车、汽车甚至坦克也可以从容通过。
   于是,大雪把山野捂盖得严严实实,到处白茫茫一片,千里万里地白成一个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
   风刮得不猛不狠,就不是北方。
   雪下得不大不厚,就不是北方。
   寒冷的程度不够味,就像老白干勾兑了水,就不是北方。
   二
   那年,一冬无雪,北方的男女老少、牛羊猪狗和一切有生命的活物,浑身都不自在,大瞪着眼睛望着晴朗朗的天,眼仁里闪烁出无数个问号:这是北方吗?这是北方的冬天吗?
   狂风、大雪、寒冷,是上苍对北方在这个季节里的承诺。天际有飘飘的大雪,地面有厚厚的积雪,并有狂风伴舞,有寒冷烘托,才是北方冬天的天性禀赋与本色。倘若上苍爽约,弄得一冬无雪,寒冬变为暖冬,就会使北方的冬天没了个性,没了魂魄,没了血性,没了滋味。失去了大雪的掩盖,北方的山野裸身露体,瘦骨伶仃。大片大片的树丫直愣愣戳向天际,枯槁、干硬而丑陋。枯草败叶与浮尘纸屑们却等到了开心一刻,随着溜溜的小风四处滚动。大田里的麦苗枯黄一片,暴露在干燥的寒风里,瑟瑟颤抖。一行晚于节令迁徙的大雁,走一千返八百,欲去仍徘徊。它们失去了季节特征的引导,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就是那年冬天,邻家张大爷早早起来便坐在院子边的石条上,忧心忡忡地抽烟,咳嗽。昨晚接到传信,他大女儿、小女儿的孩子,都因呼吸道疾病往进了医院,老伴一早便赶了过去。我劝张大爷说,别着急,不是都到医院去了吗,上午我替你去看看。到医院后我看到,病房里净是患呼吸道疾病的小孩子和老人。人们纷纷交换着一个看法:“这鬼天气,该冷不冷,该下不下,人不得病才怪!”
   冬者,藏也。冬天无雪,冬天不冷,阳气便不往下走,使得一切乱了套。于是越冬的作物和野草被旱死,而苍蝇、蚊子以及飘荡在空气里的病菌,却因此躲过严寒的绝杀,会在眼前或来春爆发,酿成侵害人畜的灾难。你这无雪的冬天,纵然是暖风如春,到底意难平!
   三
   北方的风雪,联系着百姓的生活基调与生命寄托,连接着中华厚重的历史,甚至与中华文化、人类文明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北方的雪不像南方的雪那样,落地即化。大雪漫天飞舞之时,会带给人们无穷的希望,所谓瑞雪兆丰年是也。别担心大雪会给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雪不挡道是也。即便大雪给人们的出入带来一些不便,兴许在雪地里行走还会冷不丁会吃一大屁股墩,但人们的心是安然坦然的,围在火苗跳动暖烘烘的火炉子旁边,喝着高度数的烧刀子老酒,说道着古往今来、家长里短的事,心情乐融融美滋滋。
   父亲儿时的冬天,是在大雪后与同龄的伙伴“溜狐子”。他们顺着狐狸留在雪地里的新鲜蹄印,穷追不舍地一路撵下去,直到把那狡猾的狐狸追得精疲力竭,在不知转了几百圈,拐了多少次弯后,终于沮丧地钻进了非常隐秘的墓葬窟窿里的窝。父亲他们收集来半湿不干的柴草,点着了,脱下外衣拼命往里煽浓烟。狐狸被呛熏得像人一样咔咔咔地咳嗽,却宁死也不肯出来,直到被熏死在里面。父亲他们挑一个瘦小的钻进墓葬窟窿里,把这个季节里毛色才最艳、毛质才最好的狐狸拖出来,胜利凯旋。当然也有找不到猎狐目标的时候,可是他们不会无功而返。他们会找到兔子、野鸡的蹄印,经过一番追赶围堵,将被大雪陷住腿、冻得半僵的猎物生擒活捉,带回家中。
   我儿时的冬天,则是和一群同学斜着身子在冰上打哧溜,看谁滑得更远。再不就去雪地里打雪仗,被握成团块的雪砣子来往横飞,击中对手后会啪的一声闷响,像手榴弹一样白烟绽放爆炸开来。当然也须付出被击中的代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古来征战皆如此。身上因此被弄得湿漉漉,头上脸上汗涔涔。互相看看,脸色无不是红彤彤的。当然也免不了干点缺德的事,在人们必经之路泼水成冰,而后均匀撒上雪掩盖起来,躲在暗处偷看女生甚至是老师脚下打滑,呯然倒地。我们乐得捂着嘴抖着肩膀咕咕咕地笑。当然老师不是吃素的,会把我们逐一查出来,责罚我们站在教室外挨冻,直冻得两脚麻木,脸颊火烫。
   大雪酿成了北方人形形色色的“雪文化”。除了各种冰雪上娱乐、运动项目之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北那圪垯属于庶民俗人的“二人转”。这一目前风靡全国的逗乐子表演形式,应该是在打发漫漫冬季长夜的无聊中,在跳大神、扭秧歌的基础上孕育滋生起来。北方的冬天,北方的风雪,是文化丰盈的灵根,是文化生长的风脉。
   再往前的古今贤者,面对漫天大雪、江山皆白的北国风光,把诗文吟成了千古绝唱。如果没漫天飞舞的大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佳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万丈豪情,从何而来?伟人那首气吞山河、令三皇五帝、各代君王失色的“沁园春”,也断难诞生。老人家是在霞色染遍高原之时,独自坐在陕北某一土塬的高端之上,用睨视天下的眼神,眺望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妖娆雪景的。那随着狂风奔驰打旋的“蜡象”,就是东北人所说的“炮儿烟”吧?从橘子洲头发问“谁主沉浮”,到一一历数历代帝王的执政败笔,断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胸中当有了再定中原、扭转乾坤的底气与霸气。
   穿越历史时空,我还看见,人类的祖先刚从丛林走出来时,还拱曲着腰脊。身体难以伸展挺直,原因之一应该是难抵严寒所致吧。是凛冽的寒风,狂泻的大雪,逼迫着他们发明了火种,借熊熊燃烧的篝火来取暖驱寒,同时抵御强悍食肉动物的进犯。却意外于火中发明了熟食,终将茹毛饮血的一页翻了过去,也使祖先们的大脑细胞变得发达起来。从此,人猿揖别,快速进化,从刀耕火种一直走进了现代文明。换言之,是北方寒冷的严酷生存环境,催发了火的发明运用,启动了文明机关。设若我们的地球四季温暖如春,没有风雪与严寒,我们人类极有可能还停留在猴子的状态。
   于是,我感恩北方的冬天,像朝圣一样期待北方的寒冷、北方的雪。
   四
   我所在的太行山这边,下了年内的第一场雪。老天没有爽约,没有悭啬不舍,第一次降雪便下了个酣畅淋漓,一醉方休。地面到处都是厚厚积雪,放眼处白雪皑皑,一派北国情调。
   只是季节还不是太冷,雪停放晴,太阳一照,冰雪便被融化,低洼处水汩汩流动,路面上水汽如白烟一般,袅袅升腾,融入蓝天,与白云汇合。
   那蒸蒸上升的水汽,是冰的精魂,是雪的升华。它们将自己交还给长空,还原于太虚。等些天,会再度聚集起精神,随着大风,伴着寒冷,狂蝶八千下瑶台,斜飞横舞掩河山,下成一场又一场痛快酣畅的北方雪!

共 51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每年的秋冬季节,大雁都成群结队地向南迁飞,而在暴雪后的冬季里的大雁南飞,真的是很少有,也许这是一群因留恋北方而迟飞的雁群,也许这是一群挑战寒冷的南飞雁。文章详述了大雁南飞的种种艰辛和艰险的同时,也展现出面对人类捕杀大雁的种种残忍之举。作者以一颗善良之心,为大雁此行的进食饮水和行程中的安全忧念牵挂。之后又描写了北方冬季的风之猛,雪之大,天之寒。把北方冬天的寒冷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在品读文字之时就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试想这群迟飞的大雁“走过冬天”谈何容易。文章通过描写冬天的寒冷来衬托大雁在冬季南飞的难度,进而把“雁叫声声心欲碎”、“其形也惶,其鸣也哀”的比喻诠释的更易于理解,使文章也更加完美。感谢赐稿。【编辑:紫气东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18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3-04-18 00:03:11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把雪花之大形容的让人难以置信。但是北方的雪真的很大,北方冬季的风真的很猛,北方的冬季真的很冷。问好太行风。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08:41:47
  再次感谢东方老师!
2 楼        文友:彤彤子枫        2013-04-18 07:40:30
  问候两位朋友,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08:38:45
  谢谢彤彤子枫老师!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4-18 08:00:28
  问好太行风老师,一篇散文并不显得零散,而是紧托冬天这个主题,给人想象的空间和余味,语言质感朴实,通透,东方辛苦!
回复3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08:39:21
  谢谢叶子社长临读,远握!
4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08:37:16
  师傅感谢东方老师精当按语。爱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社会的大主题,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独抒性灵,拒绝合唱。
回复4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08:37:45
  是“十分感谢”,打错字了。
5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4-18 10:19:02
  2009年的那一场雪,是多年来久违的一场雪,是比以往有雪的年份来得更早、来得更大的一场雪。上年纪的人也说是百年不遇的大雪。这篇文章是作者由一场罕见的大雪后听到空中大雁凄凉鸣叫而担心大雁是否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联想到自然、动物和人类相处的弊端,发出肺腑之言:保护自然保护动物迫在眉睫的声声呐喊。
   大雁在历代文人的眼里是有情有义的动物,杜牧、李商隐......李清照的诗词里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古人尚推崇大雁的情谊和情操高尚,霸道而贪婪的“现代文明人类”为了美味享受不惜一切手段掠夺残害大自然生物,导致生态失去平衡,甚至自取灭亡。这个真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人类的残忍,某些突发的病变已经是在警告贪婪的人类,但愿只顾眼前利益的人类能悬崖勒马。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是值得人类重视的现象,也预示着大自然的反常现象和人类的生存现状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也有人说,自然界的动植物是人类的伙伴、朋友。文章开头听见大雁的悲鸣到结尾:但愿这些美丽、毫无抵御能力的大雁能安然无恙的到达目的地;但愿年年春来花开能在湛蓝的天空如期看到大雁那美丽的倩影。是一种期望,美好的期望。
   大自然的脾气和规律越来越让人难以把握和适应了!--冬天不下雪、夏天不下雨;南方不下雨、北方不下雪;该有雨的地方遇上千年大旱,不缺水的地方偏遭洪涝水灾;本该冬眠时却绽放了红颜,本该勃发时却发生了颓萎。冬天的气候日益变暖了(作者笔触的北方的雪,是2002、2009年的雪或者是记忆中的场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父亲”小时候、“我”小时候的记忆片段吧?)我是北方人,对冬天大雪的记忆真是不多,诚如作者所说,雪是老天对北方的承诺,一冬无雪的北方,一切都会乱套:病菌肆虐;该南迁的大雁,走一千返八百,欲去还徘徊;医院里到处是因为空气干燥所引发的病人......无雪的北方还是北方么?两篇看似不相关的话题,其实就是就是一个道理: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对待北方的冬天;朝圣的姿态期待北方的寒冷、北方的雪;敬畏的情结融合大自然。
   这不是危言耸听,其实大自然是有脾气啊!人类只能去顺应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和人类同生共存的共同体!大自然和人类一样,是具有生命和灵性的!如果大自然遭到人为的永无休止的破坏,大自然在忍无可忍的状况下,也会以它特有的方式来表示和发泄愤怒的!一些反自然现象的出现,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问好老师!祝福顺心安逸!
回复5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10:32:21
  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如水之涛涛,一泻千里,似海之宽阔,烟波浩渺,兼以语言如火,情感灼烫,感动得我都颤巍巍不知说啥好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谢谢如故老乡!
6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4-18 11:00:39
  老师淡定!淡定哦!(*^__^*) 嘻嘻……偷偷告诉您,如故这是偷百度的知识。(*^__^*) 嘻嘻……不过还真是感谢老师的精彩文章,让如故普及了不少历史典故、历代文人字词的不足呢!老师写的文章真是包罗万象哦!长见识了。不过话说回来啊!老师您可给我扎实点,~(@^_^@)~别让如故这如火的语言烧着您;如炭的热情灼烫着您老人家哦!(您的健康是如故永久的祝福!)其实吧!嘿嘿!如故也是多虑,成名作家,对于粉丝的这点热忱还是能承受滴(*^__^*) 嘻嘻……
   祝福您安康再安康!
回复6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4-18 11:08:44
  谢谢如故!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