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聊聊聊城

编辑推荐 聊聊聊城


作者:聊城阿正 白丁,4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72发表时间:2013-04-20 20:39:34

去年春天,我应相熟编辑之邀,去南方某市参加笔会。会后闲聊时,一位常州籍作家起身说:“咱们来自天南海北,今朝聚在一起实属不易,我出个赞美家乡的上联,大家对个下联如何?”见大家点头称好,他脱口吟道:“览淹城赏天目名士足迹常常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常州,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且不谈淹城遗址的厚重,天目湖水的清湛,单凭联中“名士”二字,就显露出了“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卓尔不群。众人听罢,虽不甘常州独秀,却又难有“常常常州”的精妙所在,纷纷拱手认输。我略一思索,忽感家乡予我的别样魅力,朗声对道:“登光岳游东昌圣贤落座聊聊聊城。”
   光岳楼是聊城的历史文化象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水波荡漾的东昌湖,更是缔造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独特景观。“从古圣贤皆寂莫,是真名士自风流”,风流名士恰逊于寂寞圣贤,聊城虽比不过常州的名气,却着实有几位落座的圣贤。譬如,生于阿鄄之间的兵圣孙膑、义薄云天的丐圣武训、抗日英雄张自忠、国学大师傅斯年及季羡林等等。蚩尤,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上古始祖的首级冢,就坐落在阳谷县十五里元镇,宝殿气势恢弘,塑像威武霸气,高大的陵墓迎接着四方来客的朝拜。
   如果说历史名人熏陶了聊城的人文风貌,那么文物古迹则沉淀着聊城的厚重岁月。高耸古城中央的光岳楼,原本是古代将领用作“窥敌望远”的更鼓楼,伫立其上,似乎仍能感受到元末明初的历史硝烟;东昌三宝之一的金代铁塔,浮雕精妙,塔身挺拔,冷峻的外表之下,蕴藏着近千年前的佛家光华;名列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青砖灰瓦的单檐歇山式建筑,百年藏书历尽世事沧桑,正如胡乔木所题“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
   穿过阳谷县城的紫石街,从狮子楼上拾阶而下,行走在石壁斑驳的博济桥上,抚摸着站立了四百余年的石栏杆,尤闻牝牛与牛犊别离时的声声哀鸣。笪一顺,这个狠心的县丞,这位“车去留犊”的明代官员,把“清廉”二字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也成就了博济桥“中国第一廉桥”的称誉。
   常州籍作家听完下联,鼓掌以示满意,我对他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先生可否也对我一联?”他点头答应了。我吟道:“随聊之旅聊之旅聊聊聊之旅。”怕大家听不明白,我又解释说:“第一个‘聊之旅’是聊城的一家知名旅行社;第二个是去聊城旅行;第三个是指谈论旅途见闻。串起来讲,即随聊之旅旅行社去聊城旅游,途中相互分享着聊城旅游的乐趣。”良久,众人沉思默然,无有应者,常州籍作家叹而笑道:“对的出,或对不出,下联就在那里,不离不弃。无论下联如何,咱们倒是非得聊之旅一回不可吆!”“好吧,江北水城欢迎你!”我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共 11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聊聊聊城》,看题目就可以约略知道这是一篇介绍城市文化的散文,但文章入笔却从参加笔会对对联说起,这样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就成了聊城的参照物,虽无对比却又对比,虽不烘云却有托月之效,足见作者对家乡城市的厚爱。文章简介了聊城的历史文化象征光岳楼,还有东昌湖、铁塔、海源阁藏书楼、博济桥,并提及聊城的历史名人,虽言语简练,但颇可见历史掌故和城市特色。文章以对对联开始,又以对对联收束全文,这样,读来意兴盎然。欣赏,敬茶,推荐。【编辑:北国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3-04-20 22:23:04
  文章一一种逸趣.欣赏.
铁禾
2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4-21 06:52:53
  《聊聊聊城》,这个题目一下子就吸引了人的眼球,可不是嘛,“聊城”,自然是要“聊”的,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聊城的风土和历史,让人大长见识,聊得真是好。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2 楼        文友:聊城阿正        2013-04-21 21:03:28
  谢谢您。
3 楼        文友:快乐如风        2013-04-21 07:59:57
  我离常州只有2小时车程,读了这篇散文,有一种大开眼界之感,美哉,聊城。问候作者,写得很精妙,遥祝,拥抱!
回复3 楼        文友:聊城阿正        2013-04-21 21:03:42
  多谢。
4 楼        文友:北国风        2013-04-21 21:43:15
  怎么回事,记得昨晚写评论了,怎么没有了呢?
   《聊聊聊城》,没有对家乡的热爱,没有对家乡的熟悉,没有语言的机智,是不行的。文章简约生动,难得,结尾出的对联,真见功夫;但个人觉得,开头对的下联里“圣贤落座”和上联“名士足迹”没有对好,一个主谓结构,一个偏正结构。如有不当,海涵。远握。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