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那些知青那些事

编辑推荐 那些知青那些事


作者:陈洪文 布衣,43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9发表时间:2013-04-24 22:46:30

女知青A到隔壁庄上访友,晚上蹭了个小半饱,肚子还咕咕响着就上了床。第二天,天光大亮了,没人喊吃早饭,她先忍着。8点多了,还是没人叫,只好自己起身,转了一圈,屋里屋外都没人。厚着脸皮进厨房,拿只碗想盛早饭,揭开锅盖,锅比狗舔得都干净,摸摸灶膛,冷冰冰的。小A气不打一处来,走出厨房,把碗朝屋外的小河一扔:妈拉个巴子,不吃了。
   其实,那个时候就是地主家肯定也没余粮(如果有地主的话),因为连公家的仓库都是“假大空”。
   男知青B是个典型的书呆子,瓶底厚的眼镜就知道靠着书本,你问他什么都是啊,啊了半天才知道你问的什么,全然不顾他放的鸭子。好在知识青年只要别把鸭子放丢了就行。
   一日,镇上老师和大队支部书记找到他,原来是有道题目难住了老师,都到县上去问了,没有会的。
   因了大队支部书记在场,这题目有了政治任务的味道,他把题目靠到眼镜上眼看了看,然后拿起笔,刷刷刷,半支烟功夫不到,写完,转头又眼镜靠书本了。把个老师佩服得不行,慢慢地越传越神。
   其实再怎么神也不为过分,因为很多年后大家都知道了原来人家是大学教授。
   女知青C是我上幼儿班时的老师,姓戴。戴老师太让我们羡慕加尊敬了,原因如下:1、年轻漂亮衣服穿得好;2、普通话说得好,跟广播里一样;3、会唱好听的歌,比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记得戴老师有次让我帮她买半斤盐,她只让我去,而没叫其他人去。她这么看重我,让我激动了整整一个星期。
   后来,戴老师和庄上一个退伍军人好上了,退伍军人根红苗正是不用说的,更是大队的培养对象,又生得一表人才。这可真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许多人都这样认为。
   可是,没过多久,戴老师到镇上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了,穿上了工作服,拿上了工资,成了货真价实的工人阶级。又过了一年,戴老师结婚了,新郎是同厂的工人,乖乖,双职工,多好呀。乡亲们没骂过戴老师是陈世美,羡慕还羡慕不过来呢。
   现在戴老师下岗了,据说在镇上的饭店打短工。退伍军人按部就班地从小队长干起,慢慢地到了公社,现在成了公务员。不知道公务员到戴老师打工的饭店里吃饭的时候,双方偶然见面会是怎样的感觉?
   能有怎样的感觉呢?物不是,人亦非吧?
   男知青D,一直让乡亲们瞧不起,年纪轻轻,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也就罢了,还就懒得没法说,由于他干活不出力,分配的时候得到的粮食、柴草就很少。
   还有,分了点肉他和米一起下锅煮,分了点鱼他也和米一起下锅煮。美其名曰:吃到肚子里不一样搅在一起么。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胃就搅动得厉害,不知当时看到的人会是怎样的感觉,更不知道那时的D怎么就吃了下去。
   就他这样的人,也不是没人喜欢,他就在庄上交了个朋友。那朋友跟他年岁相仿,不知怎么就跟他混在一起,好得很。
   好在有政策,知青们因政策下乡,也因政策返城。临走那天,朋友落了泪,他却还是邋遢样,无所谓得很。不知道他从哪里搞到了宣纸、毛笔、墨汁。铺开来,一挥而就,四个大字,每个字都有一尺见方,龙飞凤舞,还落了款,盖了章。看的人都说好,就是不知道写的什么。几年后,有懂书法的看了好久,想高价买。这朋友打死也不卖,还问了写的是什么,那人说:上善若水。
   再过了些年,这位朋友到城里拜访D,D还是邋遢样,但是天天有人请吃,也就天天大醉而归,回家哥嫂就把他当亲老子来伺候。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人还有人请,因为D没工作、没房子,单身,住在哥哥嫂子家。还奇怪的就是这个没有工作,一吃碗一推,油瓶倒了不扶、寄人篱下的人竟然让哥哥嫂子死心塌地地伺候他,谁见都不服气。
   朋友和他谈起这事,他只回了一句:我每年还写两幅字给他们呢。
   原来他曾师从书法大家,回城几年后就成了书法名家。他的字是论个卖钱的,在没有出现百元大钞前,他写的“大块头”的字就字字值千金了。但更多的时候,钱捧在手里也求不到他的字。
   那天D很高兴,亲自到菜场买菜,亲自下厨。乡下来的朋友心里有点埋怨:你天天吃饭店,怎么就在家里招待我。席间哥嫂的一句话替他消了气:这些年来,你是他最看重的一个人,因为他亲自张罗,在家招待你。
   可惜,他40几岁就因病故去。可能跟他平时不注意爱护自己有关吧。
   转眼间,当年那些还是毛头小子,黄花大姑娘的知青大都做了爷爷奶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离开了当初插队的地方,有的还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带不走的是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以及乡亲们对他们的念叨。
   因为,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那里。

共 18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度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是我们国家特定时代的特殊风景,但也曾产生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悲欢离合。看了文章,好似悠悠岁月忽然一下子就倒退了几十年。文章中的A、B、C、D四人都是典型人物,分别代表有点懒因而被饿肚子的知青、知识分子型的书呆子知青、漂亮时髦当初生活较好后来很糟的知青、不修边幅而心怀美玉富有才华的知青。很多知青已经随着时代风雨离开了舞台,但因为这样的文字,我们还可以略窥其面,并流传后人,这就是作者的功绩。欣赏。敬茶,推荐。【编辑:北国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3-04-24 22:50:50
  也曾听过几个知青的故事,但都没有第四个知青的故事鲜活有彩,这种历史的记忆,必将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宝贵财富。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2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3-04-25 09:42:55
  主编点评意见:很生动的人物素描。攫取任务最闪光或者最引人记忆的那些生活细节,用节录式的手法,集中了生活元素和精练的语言,任务就跃然纸上,也就活泼生动给人以深刻影响。推荐到江山散文交流群阅读。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3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4-25 14:33:03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知识青年的故事,很耐人寻味的感觉啊。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那里,很感人。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4 楼        文友:琳璃        2013-04-28 10:33:03
  知青----对琳璃来说,除了好奇,还是好奇。因为错过了那个时代。有幸今天品读了此文,对知青有了更多的了解。欣赏,学习了。问候作者!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