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流年】鸟洲今古奇闻记(中篇小说)

精品 【流年】鸟洲今古奇闻记(中篇小说)


作者:青蓝之梦 秀才,2093.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48发表时间:2013-04-30 23:03:57

【流年】鸟洲今古奇闻记(中篇小说) 在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的耒水河里,自古就存在着两个沙洲,沙洲经过几千年的冲积,越变越大,形成了一大一小的两个岛,大的叫陈家洲,小的叫龙家洲。这两个岛上树林茂密,草长莺飞,植被盖住了整个岛的土地。由于植被繁盛,渐渐引来了很多鸟类和野生动物。千百年来,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到了1982年,有两个记者来到了这里,看到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幽静和优美,又发现了成千上万只鸟集居在岛上,引起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在媒体上发了一则消息,消息立即被新华社转发,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极大关注。1983年,这里被确定为湖南省鸟类种数最多的地方,占全省鸟类种数的48.5℅,而且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20多种,全岛的鸟数超过10万只。于是,这里很快被确立为湖南省的自然环境(鸟类)保护区,由衡阳市直接管理,命名为“江口鸟洲”。后来在鸟洲附近的江口镇建立了“鸟洲管理所”,千年无人管理的原始自然区开始纳入了人的管理范围。这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鸟洲及周边地区耒水一带,千百年来就流传着很多的神话和民间传说。这些神话和传说都表达了当地人民热爱家乡,除暴安良、惩恶扬善、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我在1985年就曾经采访、记录、整理了这些优美而神秘的故事。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化部收集民间故事,搞“三个集成”(即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三个集成)的时候,这里的民间传说有一部分被编入故事集成(按省市县建立分卷),这是一份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现将这份文化遗产中一些未编入书的部分与已入书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集,向读者推出,希望读者只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趣谈与笑料,千万不要把传说当做历史来考证,不要把神话当做了现实。文中的人名仅是一个符号而已,不要对号入座,即使是历史上曾有其人,也未必真有其事。地名倒是真有其地,因为民间故事和神话都带有特殊的地域性,如果没有特殊的地域,故事就失去了原汁原味了。下面就开始把我们的故事讲下去吧——
   一、马口潭真神地也
   到过衡南县江口鸟岛参观考察的人,坐船都要经过耒水河江口段的马口潭。马口潭距离鸟岛只有一里,它如一堵天然的屏风,是进入鸟岛的“门户”。
   马口潭是一段类似长江三峡的河面,只不过没有三峡那么长,约150米左右。到过长江三峡的人大概都读过李白的一首七绝诗和郦道元的传世佳作《水经注.三峡》,假如你见过那“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急流,听过那“猿声不断”“舟过万重”的森肃气氛,见过那“若非停午夜分,不见羲月”的险峡峻岭,你的感情也一定会如江涛奔涌,大发诗兴吧!然而,马口潭因不在千里奔泻的长江之上,名不见经传,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在宛然曲折的湘江支流耒水河上,浏览了一番景致之后,才会感觉到它与三峡风光比起来毫不逊色。
   我是一个当地居民,坐船经过马口潭不知多少次了,但次次过马口潭,都要走出船舱来观赏,都有一番新的感受。对于那些初次坐船由耒水下游逆水而上,经过马口潭进入鸟洲参观的人,当他们到达马口潭时,想必会有惊异的发现吧?
   首先闯入眼帘的是这里极短的一段河面上的两岸山峰。这两座山峰巍然屹立,在很远就能看到,陡峭如壁,直刺青天。山的形状如两座蹲着的天生的巍巍雄狮,把守着只有30米宽的水口,狮子脚下伸入河底,“狮身”毛发直竖,威风凛凛,“狮面”怒容森严,睁目张口,欲向你而来,南北两岸“狮子”对恃而立,把上半身互相挤拢来,一场凶险的狮兽之斗就好像要在这“水口”发生,乍一看准要伸出舌头来。关于狮子岭,真有好多讲不完的故事呢!
   据测量,狮子岭河面是整个耒水河最窄的地方,由于两岸狮子岭成对,高耸水面,河流在这里形成了一段短短的、如纽约华尔街高楼之下的街道,因此水流特别湍急。船过了狮子岭,就是一个河面稍宽的深潭,名叫马口潭。马口潭水势凶猛,激浪拍岸,阴风啸啸,漩涡千层。船到此处,须特别小心,生怕翻沉。在这里世世代代留下了不少惊险的传说。
   闯过马口潭,上游接近江口镇一段,河面突然开阔十倍,这里又是整个耒水河最宽的地方。上宽下窄,为喇叭形,古时候根本没有喇叭,古人不能预见设想。它们能自然很快地联想得起的就是战马,马口一张开,外宽内窄,这段河面酷似马口,开阔面就像战马张开的外口,狮子岭最窄,则是马的咽喉。而狮子岭附近又有深潭,因此就得了一个“马口潭”的名称。
   在马口潭放眼望去,河上游开阔,浮在耒水河面的陈家洲、龙家洲、江口洲三座绿洲把滔滔碧浪裁截成数股,河水向马口潭汹涌奔泻而下,好不壮观!陈家洲、江口洲如两只鳄鱼直卧水面,形象栩栩如生。两洲都分别长达一里多,洲上绿树蓊郁,洲水相接,百鸟集翔,鸟语花香。江口洲的北侧还有一个为参观者不大注意的小洲,叫龙家洲,因为这个洲上没有鸟,游人足迹罕见。然而龙家洲虽小,却挡在沙河入耒河之口,沙河与耒河交汇口的上游之内200米有两座石拱桥,一大一小,那里也有一些动人的传说。
   耒河江口段这三个绿洲,浮在沙耒河交汇口之侧,在耒河别开生面,构成天然奇观。真是“碧波浮翡翠,鸟歌动人寰。鳄鱼卧江心,绿丛掩白帆”。啊,好一幅天工雕饰的山水油画!马口潭北岸是衡南,南岸是耒阳,为了方便两岸人民来往,这里自古以来就设有过渡码头,供生产生活不时之需,我们常常在马口潭闯浪摆渡。如果坐在无篷无遮的小船里,在江心放眼望耒河上下和两岸的奇观美景,真是心旷神怡,茅塞顿开,每次都要激起诗的灵感。最近我为深入采集民间传说,又闯了一回马口潭,在江心船上随便吟了这么一首诗:
   “我骑鲸波过马潭,狮岭把守水口关。千顷碧波浮绿洲,远望白帆成绿帆。”
   这真是一个诗一样的地方啊!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途经此地,曾留下多少动人的诗篇对联。现在这些名人的诗联已流传在民间口头,刻在人们的心里了。让我们随便选两个诗联“掌故”说给大家听听吧。
   1、御史题联
   话说明朝神宗朱翊钧当皇帝,年号万历,那时候,忠臣受谤,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东林党人四处迫害志士仁人。那时候有一个左副都御史叫胡宗宪,他也是魏忠贤同党,参加了弹欬锦衣卫的活动。后来这件事被人告发了皇帝,迁怒了明神宗朱翊钧。锦衣卫是京内保卫皇帝的戍兵首领,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皇帝认为胡宗宪馋言沈炼,等于伤折了他的手臂,于是一怒之下将胡宗宪贬到云南当地方小官。御史胡宗宪由京城南下时,途经衡州。由于他心情苦闷,便想在衡州多呆几天,一方面写信呈给皇上,慷慨陈述他对皇上的一片忠心,又上诉案情的原由,说明馋害沈炼并非他本人之意,实乃受人所迫,迫不得已,他与沈炼平素并无怨仇,何必加害于他呢?想以上呈来表白他的心迹,求得皇上的宽赦,好让他回京复职。另一方面,衡州是去云南要冲之地,为果真就此前往,想起那边塞荒凉之景,文化落后,交通闭塞,人性野蛮,再加人地生疏,受贬之官在那里实在是难以立足,不觉心里凉了半截。去还是不去呢?他不免犹豫彷徨了。在万般悲苦之时,他“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放舟耒河,打算到衡州乡下去游览几天,观赏一下自然风光,采访一些乡间隐士,散散忧心,出出胸内的郁结之气。在逗游期间,也许能等到皇帝回旨,开恩赦免。他招呼随从租来一只小船,由衡州湘江草桥附近的耒河口逆流而上,开始短期“旅游”。胡宗宪是一位大官僚,也是一位诗人,琴棋书画、诗书礼乐,黯熟于心。忆往昔深居宫墙之内,虽也有观花尝景之时,但总想到宫墙好像隔断了外界的新鲜空气,好像花无生气,枝无滴翠,不觉沉闷寂廖,久居深宫,好像思想也呆痴迟钝了,养尊处优,百无聊赖,纵能出口成章,呤成的诗也不免雕琢造揉,并无血气生色。但迁贬南下之后,沿途略知民间疾苦,巡视民间风物,顿觉一扫寂寞。特别是沿耒水河两岸观览,更感耳目一新。但所过之处,岸柳成行,田野平畴,划船而过,久处其间,也难免有单调之感。
   某日,他行船来到马口潭附近,老远就站在船头上眺望,看见两座高峻的狮子岭在河两岸对峙而立,如活狮隔河相斗,凌空相对,虎视眈眈,神气活现。船过马口潭,湍流奔腾,浪打船头,三进两退,艰难而行。一过马口潭“窄口”,闯过漩涡,又见上游无比开阔,二洲卧波,历历在目。岛上百鸟啁啾,漫江笙歌,在向他致欢迎词呢!再极目远眺,耒水河与沙河口有两座拱桥,似一主一仆,结伴相随。呀,好景致!这是多年来不曾见过的美丽风光啊!原来高山僻壤,还有此等奇异风光,怪哉,怪哉!
   御史目力所击,心旷神怡,迁贬之怨,寂闷之苦,好像一扫而光了。他想,这恐怕是耒水河最好的风景了,还往前走什么呢?不如在此上岸,好好观赏一番吧。于是,他在马口潭附近登船上了岸。这时马口潭狮子岭水岸已建有一座宝塔,塔身高10米,呈八角形,塔顶的雕塑飞龙欲腾空而去。宝塔之上,北岸狮子岭山颠,还有一座专供和尚念经的寺庵,那时刚刚新建落成,叫观音庵。漫山柴高树密,荆棘挂衣,上山颠庵寺,只有扒开茅蓬蜿蜒而上。
   古时候,庵堂寺院落成之后都要呤诗题联,以示典雅。御史胡宗宪在马口潭一上岸,立即就被庵寺的和尚知道了,他拜请京内御史,见面作揖下跪,磕头再三。胡宗宪一时慌了手脚,赶忙将他扶起,问道:“吾乃受贬之人,方丈见面为何下跪?快快起来”。方丈道:“大官在上,小人谢恩。今观音庵新建落成,得知御史此地一游,真是恩德无量,小人谢恩。小人岂敢不跪?吾乃专程特请大官人为观音庵挥毫题联,以流传后世作永久纪念”。御史道:“吾乃被皇上发配边官之穷吏,却无高才,岂敢挥毫?”方丈又作揖三拱,苦苦央求道:“堂堂京都御史,才高北斗,学载五车,不必过谦。君为我留下一联,出家人世代不忘,此联将与观音庵共存亡。”御史胡宗宪见方丈确系诚心相请,来此地一游,诗兴勃发,正想挥毫抒怀呢!然而,他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境迁,牢骚万不可发。他想了一想,好,就写马口潭这奇丽的风光吧,于是他叫书童磨墨铺纸,把毛笔在砚池边荡了几荡,兴事所至,挥笔疾书,然后把笔一掷,将题联捧给方丈。那方丈接联,恭恭敬敬,双手合十,不断打拱,待展开那纸来看时,却是:
   霜桥拱绿洲浮此处乃江口胜地
   马潭深狮岭峻其间有仙竺禅风
   好一付天成绝对!看那字行书带草,笔力刚中有柔,神志潇洒自然,活脱脱如飞禽,翠生生似玉花,真个是大家手笔,方丈连连称赞:“妙绝,妙绝!谢恩!谢恩!”方丈卷起题联,再三鞠躬,笑迷迷地去了。
   这联中的马潭就是马口潭,狮岭就是马口潭两岸的狮子岭,霜桥就是沙河与耒河在江口会合之处的一座石拱桥,这桥还有一个优美的神话,你在后面就可以看到。绿洲当然就是我们今天的鸟洲了。御史的这付对联把江口的几处景点都概括进去了,真是画龙点睛啊!
   据说,后来观音庵请来艺术雕匠,把这一付题联雕嵌在黑底镶花边的木匾上,黑底金字,闪闪发光,高挂于庵寺正堂两边,凡来庵烧香拜佛者无不肃立巡视良久,这付对联挂了好几百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土地改革时,观音庵被拆除,这幅金字题联被一位农友劈为柴火烧了。但是这付对联的原文却世代流传,刻在一些文化人的心里了。
   我去马口潭采集传说时,一位年迈六旬的民间私塾老先生袁毅把这幅对联的原文写给了我们。他遗憾地说,可惜这付对联的真迹毁了,如果还在,它将要成为鸟岛的珍贵文物了。曾到过江口鸟洲即兴呤诗作对的古代学者还有一些,让我们再听一个“点地呤诗”的故事吧。
   2、点地吟诗
   远在唐太宗当政时代,贞观之治,天下太平,那时候,朝廷比较重视保护自然风光,曾派一些旅行家到各地巡游,发现奇山异水,登记造册,呈报朝廷,并填上地图。当然,那时候发现奇山异水,只不过是发现就完了,根本不会采取什么保护和建设措施。有一个旅行家叫阳灸平,是衡南花桥人,他借巡游回到了家乡。他首先发现了家乡巨麓峰的风景不错,看那山层层叠叠,峰峰相连,如飞龙腾跃,如青蛇滚动,山峰矗立如剑,深涧水流有声。特别是那个主峰,林木苍翠,四季花开,立于峰巅,四面云山,尽收眼底,山间神风肃肃,顿有拂灵之感。他慨叹:这真是一块神仙宝地呀,皇上天子百年之后如葬在此地,也会感到永生不死,与奇山神风共得其乐呀。因为皇上赐予了他取地名的权利,于是就把这座主峰取名为“天子坟”,意思这是天子葬坟之地,任何人不得侵占破坏,这个取名的办法倒灵,附近的人们以为这是阳灸平为天子看的地,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后来人民就把这个耸人听闻的地名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直到现在,这地方仍然叫“天子坟”。其实,没有一个天子葬到这里来。
   阳灸平考察了“天子坟”以后,又到衡州府,他想沿耒河考察衡南东乡风物,衡南毕竟是他的家乡。于是他乘船在耒河口溯流而上。船行三日,一路平平,他不禁发出了喟叹:“唉,耒河上可能再也没有好地方了,此地财不上百万,官不上一品,真没意思!”正当他要打发艄公摆渡回还时,遥望远处河岸,奇峰对峙,水流湍急。呀,那不是一个好地方吗?且慢,待我前去看看再回,于是又扬帆上行。船到马口潭一看,真个风光不凡,大开眼界,不禁啧啧称赞,并埋怨自己道:

共 32741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有味道的系列传奇故事,非常有意思。作者从马口潭真神地也、马口潭的神话传说(含狮神与锁练的传说、卖布老头的传说、神仙石与艄公的故事等)、秦桧在江口一带的活动传说(含秦改贺,不为错、花园庵的故事、习武书院与演马皂的故事、剑与龙舟的传说、金银岛的传说等)、江口胜地遗址上的英雄传说(含“仙家桥”与“媳妇桥”的故事、伍文贵之墓等)、鸟洲产生的传说等系列,把鸟洲及周边地区耒水一带千百年来就流传着的很多神话和民间传说一一向读者展现出来,令人爱不释手,开卷有益。这些神话和传说都表达了当地人民热爱家乡,除暴安良、惩恶扬善、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向往,有着不可估量的正能量。从这洋洋洒洒的有温度的文字里读者不难读出,文字里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描述,语言隽秀柔美,流畅通透,生动传神,彰显了对丑恶的鞭鞑,对善良的歌颂,对美好的追求,非常感染人,温暖人,打动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厚爱之情,赞誉之情。非常好的文字,推荐阅读!谢谢作者赐稿流年!问安!【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2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04-30 23:06:01
  一篇有意义的文字,颇能感染人,教化人!读着,美不胜收……
回复1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1 11:32:43
  谢谢编辑评论,祝五一节快乐!
2 楼        文友:泪花集        2013-05-01 01:13:55
  非常有意境而优雅的文字,欣赏佳作,问好友友,祝你五一节日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1 11:33:34
  问好,祝五一节快乐!
3 楼        文友:知和        2013-05-01 07:19:55
  领略风土人情,笑看趣闻轶事,鸟洲真是个好地方。
   妙笔展画卷,春光好灿烂。欣赏美文,问好作者,祝节日快乐!
求知无境,谐和有方。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回复3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1 11:34:19
  你好,祝五一节快乐!
4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1 12:06:12
  这是一个中篇传说故事,也属于小说,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写这篇东西是在1985年,距离现在已有28年了,这篇文字给我在当地文坛带来很大的影响,也给我带来过厄运。这故事曾经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大系的湖南卷。我写的是我们家乡江口鸟洲的系列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应该是意识形态大范畴中的文学作品,与正史完全是两码事,因为这个故事中曾提到了一个历史人物——南宋的秦桧,讲了他曾经在谋害岳飞以后,为了躲避当时朝廷忠臣的追责,而躲到了江口这个地方,改名换姓,隐居民间,并且把江口这一带的秦姓人家全部改姓贺,这就是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秦改贺,不为错》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就是流传在民间口头的故事,也被称为当地贺氏家族姓氏的渊源。可是到了2000年,当地的一些贺氏长老,要修族谱,有人却无中生有,故意挑动是非,说我写的这个故事是污蔑了贺氏的先祖是奸臣,他们要我向贺氏家族几万人道歉,并且要在他们的族谱上写一个道歉声明,我反复向他们解释,这是民间故事,而且是当地民间口口相传的,不是我的编造,文学不是正史,根本扯不上边,何谈污蔑之词?他们不肯就此罢休,于是在2000年4月将我和县文化局及故事口述者都告上了法庭,那是县里的政法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都是江口贺氏家族的人,他们竟然支持他们上告,那时候新闻媒体知道了这件事,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都赶到县法院来听开庭,看他们怎样把这场闹剧演下去,县法院没有当场宣判,拖了三个多月,我还是败诉,结果我又上诉到中级法院,最后才胜诉,是由于媒体的干预,出于新闻的压力,他们才把这场闹剧收场。我准备把这个案件写成长篇,这是政法界的一桩丑闻和闹剧,能发人深思。
退休教师,民间诗人, 作协会员,热爱生活, 关注现实,重在人格。
5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3-05-02 12:46:18
  照这么说,我若是骂严嵩,严姓后裔有资格告我?我若是骂秦桧,秦桧后人有资格告我?他们咋不去告《明史》和《宋史》的作者?历史就是历史,就算是当地贺姓先祖是秦桧,就算是我骂他先祖了,他就要我道歉?更何况是民间传说。要我看啊,这些当地少数贺姓后人,冥顽不灵,食古不化,行事乖张,是非不分,还真的有可能是秦桧的后代,我就骂了,他怎么着?哈哈!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5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2 16:35:36
  农村里就有一些根本不懂道理。不通人情、胡搅蛮缠的宗族遗老,他们把文学上写的事当做历史事实来告作者,告当地的文化局,只能说他们的素质太低,最可恼的还是他们那些同宗族的县委书记、县政法委书记、县法院院长竟然支持这一伙无聊的取闹者,难怪当时的省电视台和一些政法媒体要出来干预了,我那个官司在一年内在新闻界炒得很红火,我有时要经常接受采访,电视台做了一个50分钟的专题节目,在这样闹腾了一阵后,市里的中级法院不得不倒向了正义一边,我终于胜诉。想起这段经历,我还记忆犹新啊!
6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02 16:10: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6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2 16:36:28
  谢谢点评,问好,辛苦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