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山无棱(散文)

精品 【江南】山无棱(散文)


作者:残剑 秀才,15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5发表时间:2013-05-01 11:24:33

莽莽群山,依着蜿蜒的白练,绵延起伏,自然舒展,主峰巍然,被簇拥在绵软碧透的峰峦之间,恰似一朵睡莲镶嵌在白莲河畔,俯瞰山城,呵护着山坳处错落的山村。家乡的莲花山,一身的墨绿遮掩了岁月的沧桑。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对于山,总有一种入眼即入心的眷恋。山的绵软或者险峻,绵延或者雄伟,只有身在山中,才能感受那份包容;身在山顶,才能感受那份厚重。
   【1】
   一直,跟父亲生活在一起。但对于父亲的往事,极少酒后父亲才会跟我说起。一些记忆,来自母亲,来自乡邻,来自我目睹父亲衰老的双眼,以及年少时起不能泯灭的记忆。
   父亲好酒,乡邻的传说里,那时父亲三十出头,一把渔网,一叶扁舟,白莲河里张网捕鱼。那时还是大集体,算作大队组织的集体副业。一起的有二十多条小渔船,四五十条汉子。
   某天,捕鱼归来。八毛一瓶的劣质白酒从乡邻的兜里拿出来,父亲来了精神,却被人们起哄:一口喝下那瓶酒,每人一块钱。1、2、3、4……13,十三个人,父亲一口咬掉瓶盖,仰脖,一瓶白酒毫不停留地淌进那时魁壮的身体。
   很多年后,我成人了。乡邻有事,我就代替父亲赴宴,背了许多年的黑锅:你老子喝酒无敌,你不会喝酒?
   五岁到八岁,从家里进城必须过一条大河。洪水季节,浊浪滚滚的河面,一叶扁舟,一双船桨,一父一子,惊涛骇浪里安然进城。那会儿,父亲淡然面对那些波涛的身影烙刻成我永久的记忆。
   【2】
   其实自从懂事开始,我的叛逆天性里就埋下对父亲些许怨恨的种子。
   哥哥比我大三岁,一直到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消退对于哥哥的嫉恨。那时我才读三年级,哥哥开始上初中。哥哥开学那天,父亲扛着家里一张单人木床,哥哥背着被子,我拎着一只新买的塑料桶,装着一些日用品,费力地跟着父亲的步伐,步行十几里路,把哥哥送到学校寄宿读书。再往后的三年里,每个星期三,我放学回家,就得遵照父亲的意思,从母亲手里接过一只网兜,一个人沿着那条路,给哥哥送去腌菜或者炒黄豆。记得很多个回来的路上,天,越走越黑,怕得要命,不得不一路小跑回家。
   与哥哥相比,我曾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父亲亲生。在哥哥去读高中,而我去了哥哥那所初中的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十八块钱,一叠皱巴巴的毛票。然后我自己背着被子行礼,起早摸黑,在那吃了三年腌菜。报名那天,多余五毛钱,我揣在兜里整整半个月。三年,父亲不知道我的教室是哪一间。夏秋季节,气温很高,每每到了周三周四,从家里带来的腌菜都会长上一层薄薄的白毛,是发霉了。吃饭的时候,只能用勺子扒拉开那层白毛吃着。以致很多年后,读初中的儿子在某一天放学回家的时候,很累很不爽的样子,我问他怎么了。儿子很有学问地说:不都怨你啊?自己这么矮,害我为了长高不停运动打篮球?
   哥哥师范毕业,我进了高中。家族里唯一在外的小叔回乡,把哥哥带到了遥远的异乡,安置在自己身边。于是理所当然,在我大学毕业的那年,父亲只给我两个选择:回家,或者不再认父母,当他没养我这个儿子。我回家了。那会儿,父亲年逾五十,白发日渐多起来,额头的皱纹总让我想起门前的园子里那一畦畦菜地间有序整齐的排水沟。
   在哥哥眼里,我永远都只是个小弟弟。但实际上,他自己的坎坷让他总感觉我的幸福。叔叔调离到更远的地方,哥哥只能依靠自己,在侄女出世那年,离职去读研究生,一如年少,他给父亲的信里说的是希望父亲还能支持他。那封信我没有给父亲,只是在之后每次收到哥哥的来信后,在晚饭桌上给父亲报告一些好的消息,看着劳累一天的父亲开心而充满憧憬地多喝下半杯劣质白酒。而后的几天,我会折腾着在未婚妻、在同学、在同事间拼凑,给哥哥寄去有限的生活费。父亲,在乡人面前以哥哥为傲。那时,我上班三年,工资每月二百二十七块五。
   哥哥很少回家,那些我至今没去过的发达地区的新鲜物事,理念每次拿回家里,除了我的默然无语,父亲总是天书一般听着。于是父亲更喜欢看新闻节目,我专门给父亲配的一台29寸彩电,每天哥哥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成为父亲必看。及至现在,父亲开始有些耳背,家里总会给人电影院的感觉。家里的电话传来哥哥的声音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父亲笑颜的时候。我与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朝夕相处。
   【3】
   父亲的倔强似乎是爷爷坚强的延续。幼年的记忆里,住在山里的父亲却从没带我上过山,起早摸黑,那些零散在山边的地块儿,那些山脚下的田野,是父亲的全部。很小的时候生过一次病,父亲背我去医院。夏天很热,父亲光着脊梁,趴伏在父亲的背上,我竟然从父亲古铜的背部找到一个指头大小的痣,伸手去抚摸,很柔软。就那么抚摸着转移了自己对于病痛的注意力,很安然,踏实的感觉一直让我回味了很多年。
   清明节,十六岁离家的二伯回乡祭祖。每每这时,父亲总是最柔和,最温情,言语最多的时候。父亲之于二伯,似乎除了兄弟情分更有一些感恩的成分。二伯十六岁招工离家到异乡,一个一双皮鞋穿了二十三年,一辆老旧自行车骑了十八年的老工人。其实父亲每每提起,那时他也是可以走出这片大山的,只是缘于爷爷的固执,家园需要有人守望,父亲才继承了这份祖业。后来在我们年幼的那个年代,二伯托人带回的包裹总会让一家人欣喜好些日子,那包裹里,会有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旧鞋子,还总会有一些家庭常用药品,一些我们那会少见的点心。这对供着我们姐弟三人读书的父亲母亲来说,一直都解决着很大的问题。
   照例,陪二伯抵足而眠。家里的人和事,城里的日子,与城里回来的二伯聊天,竟总是对比起木讷无言的父亲,于是对着二伯的诉说如此亲近,温暖。说起离家的日子,年逾七旬,苍老的二伯叹息了几次,故园,总是斩不断的根,兄弟,总是断不了的情。家里,因了父亲的坚守,给了他益发眷恋的归宿感。
   爷爷就躺在祖屋后山。是父亲请来风水匠挑选的地儿,地势平缓,连接绵延莲花山,俯视一辈子守望的家园。陪着二伯、父亲燃香、烧纸钱、放鞭炮,虔诚地磕头。听着二伯、父亲絮絮叨叨讲述着当年的往事,满眼青山,瓣瓣相连,竟在这个明亮的季节多了一份厚重。
  
  
  

共 24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乎着亲情的文字,一位沧桑的父亲,一个沉默的儿子,在岁月的长河里,默然的面对,坚强的行走,山无棱,地无角,盘亘辗转。异乡独自飘零的哥哥,那份浓浓的手足情深,老父亲的笑颜里,是朝夕相处的温馨,也有思念的感伤。还有异乡的二伯,因为父亲和我的固守,才能在故乡找到那份斩不断的根,断不了的情。文章以此来诠释山无棱这个主题,显然是比较切合的,漫漫人生里,只要有情在,山便无棱,就算是在沉默里的父母兄弟,就算远在天涯的亲情无声,何惧这山高水长路迢迢。欣赏,推荐阅读。——哪里天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2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3-05-01 11:25:39
  问好残剑,感谢投稿江南社团,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3-05-01 11:28:10
  期待更多佳作,让江南因你而更加精彩!
哪里天涯
3 楼        文友:芈蜜        2013-05-01 11:57:49
  啧啧,这个同题,真心不错的哈。支持了
4 楼        文友:月缺儿        2013-05-01 12:22:06
  朴实无华,尽显厚重!
用我虔诚的心灵,触摸圣洁的华夏
5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3-05-01 16:09:11
  情如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