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母亲(散文)

精品 【流年】母亲(散文)


作者:在水一一方 童生,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9发表时间:2013-05-02 13:39:47

【流年】母亲(散文) 春天里的一天下午,我正忙于帮母亲整理房间。
   忽然,一张发了黄的老照片,从一本书中悄然滑落。我弯腰俯身拣起,慢慢仔细端详起来。
   多么熟悉的黑白照呀!那是我少年时常记得的一幅画面,那是1969年春夏,我们家“上山下乡”去江苏苏北前,父母在无锡“蠡园”长堤上的合影。照片中,湖风轻轻吹拂着柳丝,波光映印着母亲的笑脸,父亲殷勤地说笑着什么,他们手挽着手,父亲还一手正指点着前方说着什么……突然,一阵鼻酸,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起来……
   正可谓风雨人生啊。目前,父母均已风烛残年!残年的母亲,拖着疼痛的身子,正天天黙默伺候着瘫痪在床的更残年的父亲……母亲今年已85岁,属蛇,比父亲小4岁,是上海柳林路新民坊,奶奶家对面“张自忠”路街坊邻居——“大姨妈”家的妹妹。母亲出生于江苏无锡玉祁镇,1951年夏毕业于无锡中华高级会计学校大专班,分配到无锡市税务局,并长期担仼税务稽察审计工作。“文革”中,因“上山下乡”运动,中途离开过市税务局八年。
   生活中,母亲彬彬有礼、接人待物十分谦和。工作起來,母亲也很认真踏实、兢兢业业,一生侦察偷税漏税、贪污腐化浪费案无数。适逢风华正茂,五十年代末,其业绩已斐然,人气也很红,—度曾被定为市局重点发展培养对象。然而,毕竟功亏一篑,后因家庭配偶种种等因素而悄然搁浅。
   母亲与父亲的相识是经别人介绍的,母亲深深被父亲的学识、帅气所折服而一见钟情。母亲生肖属蛇,父亲属牛,以中国古文化阴阳五行观点分析,他们是牛蛇鸡“三合局”,是有姻缘局的。民间也俗称:蛇是根绳子,绳子牵住牛鼻子,“绳牛配”。
   父亲也的确很“牛”,个性很倔犟,曾自学好高中课程,连续考取四五所国内名牌大学,目中容不得砂子。母亲为了讨要他应出的生活费,时常不得不化费好些口舌,有时也脸红脖子粗。不过,争吵常以母亲让步而告终。母亲忍让了他一辈子,真是忍辱负重、厚以载德大地“坤”的典范。
   也许因为从事了税务侦察审计工作久了,母亲很重感情,正义感强,自尊心强,却不看重财物。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父亲跟母亲一个样,也很重家庭兄弟妻儿之感情,视财物如“空气”。这或许因他长期在钱庄、银行工作,整天与成堆成捆钞票抄交道之故吧。就连结婚时,他对小家庭物质基础也很漠然置之,以致母亲不得不从娘家带来小家庭的绝大部份家俱用品。母亲家的人,为此很郁闷很生气,不时为母亲打抱不平,老是嘀嘀咕咕,在母亲面前道:“鲜花插在牛粪上!”、“明明他妈妈生前曾为光新结婚准备了几大块费用,光新他们就是不肯向他哥要回”。母亲听后,常一笑了之道:“量大福大、量小福小、‘铁公鸡’没有气量还要气死拉倒”。父亲也常附和道:“金山银山不看见,自已针线不浪费”。
   父母婚后不久,眼里容不得感情背叛的父亲,获悉前女友正要结婚,就背着母亲,乘他们闹新房之间,狠狠闹了他们一番。气是撒了,但这时正好有一去大西北下放的名额,单位里硬是逼着父亲去了大西北,一去就是六年。终因母亲正好抓贪污立功受奖、工资提一级之间,经过申请,组织同意,才将父亲从大西北调回。
   母亲的工作十分繁重而忙碌。当时的审计不同于现在,首先没有现在那样分工明确细致,其次没有电脑计算机,全凭手工或算盘操作,并且税务、财政、银行合并一起,合称:“财税贸业系统”。母亲还要常常下基层蹲点查帐什么的,一忙就是深更半夜,这样就苦了我姐姐。那时父亲正好下放大西北,母亲一个人拖着正在吃奶的姐姐,这日子真是不知如何过下去了。外婆那时也已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带了一阵子后,也很感吃力。
   母亲的姐姐,上海“大姨妈”,便劝说母亲:“去我那儿!我没工作比较空,还有我女儿胖胖可以陪陪她带带她!”这样,母亲才总算松了一口气,转而集中精力主攻繁重的财税审计工作,最终,在工作中屡创佳绩,实属不易。母亲对父亲很恼火,为了让上海伯父承担家族内应尽的扶养义务,据说曾以“离婚”相威胁,结果遭冷遇而无果而终。或许男孩他们肯接受,但可惜的是头胎男孩早已被夭折了。
   好在上海“大姨妈”心最善良、最慈祥,尽管那时还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姨妈”仍省吃俭用,艰难地为母亲共同分担了养育姐姐的重大困难。的确,我们欠“大姨妈”的恩情实在太多太多,我们“宁波砌街李氏”欠母亲的恩情更多更多。
   父亲从大西北回来后,我家便出现了转机。在这以后,自从家里又多了一个我后,母亲又繁忙而欢乐了。
   不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继而不久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以及革命干部“上山下乡”反修防修运动。母亲不减当年“三反”、“五反”、“四清”时的激情,主动要求去“上山下乡”、去“苏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敲锣打鼓地注销城市户口,带了上级300元的经济补助,在1969年12月搭机帆船,毅然率全家踏上了“下乡”的征程。那真是一腔热血呀,就是决心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一辈子扎根农村炼红心。
   那时我已完全记事。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先坐船行了数天,上岸后,搭上一辆大牛车,就是常用三四头牛一起拉的那种车,用篷一罩,上了路。不知啥时,天已渐渐黑了下来,我睡了醒、醒了睡,终于在深夜停了下来。见一灯光处,说是某街电话站,我高兴地下了车,直朝一男子高喊:“向你们贫下中农学习!”对方毫无反应。我又听大人们说,还有三里地,才能到我们应该到的那地方,于是我们又“咕噜、咕噜”继续在黑夜前进。
   后来,稍长大一点后,我才知道我们要去的生产大队是一海防最前线之一。我们去前的一二年,党的“十大”副主席、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同志就在那儿下放蹲点过,在他刚刚回北京不久后,我们便又去接了他的班!李德生司令员在下放蹲点临海公社奤套大队时,非常平易近人、常与群众心贴心,曾认认真真地抓好了民兵军民联防建设,赢得射阳县奤套老百姓的极好口碑。
   母亲更是信心百倍,决心以李德生为榜样,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扎根农村一辈子。平时,开始认真订阅《上山下乡通讯》和《参考消息》等报纸期刊来。
   母亲在对农村工作象夏天火热的同时,也始终不忘教育我们,常常每月买一二本小人书给我们看。时至今日,我依然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如,《焦裕禄》、《雷锋》、《龙江颂》、《虎门销烟》、《红灯记》以及《金训华》和反映上海崇明知青生活的《青春火花》等等百余册。我么,也学着给书编号,将那些书籍分门别类起来。
   在母亲的带领下,我们也开始跟着贫下中农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起来,凡是别人家孩子会干的,我们都学着干着,也都能做。我们及时养鸡、养鸭、养狗、养猫、养羊;种桃树、种梨树、种柳树、种花生玉米山芋、小麦水稻油菜……
   真如陶渊明所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心态决定一切”嘛,不过当时还没这种说法。那时常说“下决定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心态很重要,那时,每一生产小队分配一“下放户”。当时全奤套大队,仅我家一户能很快适应当时生活,并且基本能与当地人民和谐融合相处,而其他下放户基本不能与当地贫下中农相融合。因为,他们大多是标准的城巿里人。
   母亲少年时则是标准的江南农村人,农活对她来说是熟门熟路的事。不知不觉中,母亲将江南先进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带到贫瘠的苏北盐碱地去了。如,在牛犁地翻地时,她时常将人们全用于烧火煮饭的油菜杆铺田、用炸油后剩下的豆饼块铺田,结果这些种种措施都较好地改良了土壤,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她在不知不觉中,却又成了改造盐碱地的女“焦裕禄”了。
   那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现在想来,那时的人,真不可思议,现在的人再来看彼时彼事,甚为有趣,但那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
   有趣的事,的确有很多。
   我们下去落户的生产队很穷很落后,母亲是带薪下放的国家税务干部,每月可领国家39.9元工资,于是母亲拿出上级补贴给我们家300元人民币,给了生产队去买了二头母猪,用以发展畜牧业。以实际行动,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艰苦奋斗,积极发展农、林、牧、副、渔,努力改变奤套大队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由于母亲是税务审计会计专业,所以不久母亲就被当地临海公社,作为某次运动主办人员,去查帐审计了一段时间。
   由于家中常备一只闹钟,时钟在当地十分稀罕,所以,母亲又被生产队聘为义务“工分记工员”以及每日上工落工之升旗手和吹哨手。
   由于那时教育落后、缺少有资质的公办小学教师以及扫盲班老师,所以母亲还曾担任了识文断字、加加减减、乘乘除除的义务“民办”乡村教师一段时间。
   由于家中常备红药水、止痛药、土霉素等,而且当地又缺医少药、迷信愚昧,所以母亲又曾被公社借用担任起公社东片医疗卫生巡视指导员,早出夜归,骑着一辆全公社唯一的女式自行车,风雨兼程地奔走于各乡间小路上,负责诸如,查血丝虫、发疟疾预防药、宣传计划生育、卫生普及知识甚至防震抗震知识等等工作。
   那时母亲的年龄,恰如现在我此时的年龄。人生最美、精力最充沛的黄金岁月献给了那一片黄海盐碱地,献给了年轻尚不富裕之共和国的贫下中农!这正好恰如,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年轻时那样,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青春无悔!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母亲在给那时当地驻军某部三连,作“上山下乡”活学活用“讲用”报告时,常常引用的一句话。
   由于当时无锡财税局急需税务人才,母亲与我们一家人,于1977年夏,提前结束了“上山下乡”生活,重新回到了阔别八年之久的无锡。
   现在,回味这段时光与经历,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又感到弥足珍贵。遗感的是,那时母亲没能种上苹果树等,嫁接的苹果鸭梨树倒是种了好多棵。几年后,这些果树所结之果仅形似苹果而己。真正吃上苹果,是回城多年后的事了,那是上了高中后才有缘尝上了一口。那正是《上甘岭》上众多志愿军将士仅可闻闻香味而舍不得咬的那种神圣苹果!的确,这些对于上海那些整天吃惯天鹅肉的人们,早已是不配给他们吃的东西了。所幸的是,由于我们是在黄海边生活,所以是听着海潮声、吃着时鲜土产、海鱼、海虾渐渐长大的。黄海影,黄土情,断续愜意断续景,踏碎海浪情难尽,海风海鲜涛声依旧到天明……
   湿润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已风干。母亲与父亲在无锡“蠡园”长堤上的合影,终于又重见光明,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年轻、是那样的美丽。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转眼间已是四十五年过去了。目前,父母均已风烛残年!父亲已中风在床三年,瘦弱的母亲,拖着沉重的身子,仍时时刻刻守候父亲的身边。
   在九泉之下的奶奶应该微笑了,您的三儿子正享受着其妻子和子女们的精心护理与爱心关怀。您若愿意,不妨来人间一趟,给个机会也来让我母亲和我们像照顾现在的父亲一样来照顾您奶奶。
   我悄悄地收起这张发了黄的老照片,又重新帮母亲整理起房间来。

共 4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张已然泛黄的旧照片,黑白的胶片上映照出父母昔年相依的身影,一个玉树临风、一个笑靥如花。就是这样的一张老照片,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于一米阳光之下掀动起无尽的情愫。关于母亲的种种记忆,关于父亲与母亲一路所承受的人生风雨,一桩桩、一件件在这篇散文中都有详尽的描述。这篇散文,文风质朴,语言平实晓畅,作者所描写的都是与母亲有关的点滴往事,每一次起笔落字,都深含着对母亲的爱与敬重,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相夫教子,数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守候在丈夫身边,这种相濡以沫,令人动容。真情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3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05-02 13:42:50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感动于你的真情之作,问候,安顺。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02 14:43:20
  感谢“纷飞的雪”社长您的辛勤审阅与热情点评!
   上次参加你们“不老”征文时我的首篇文章,也是您审阅的。谢谢!
2 楼        文友:梦魇        2013-05-02 17:58:29
  一张老照片引申的回忆,关于母亲那个年代的故事。作者的文笔很老练,虽然都是一些琐事,却能很好的将父亲母亲重情义等特点描写出来,非常不错的一篇散文。
   问好在水一一方,感谢赐稿流年。
   梦魇拜读,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02 21:09:59
  感谢梦魇评论部的点评与支持。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03 07:24: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08 12:25:21
  谢谢逝水流年老师!
4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3-05-06 19:12:48
  您的母亲可敬,您家的经历不凡,太能影射时代的特征了。欣赏。学习。建议您写小说。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回复4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06 23:13:40
   感谢南山竟然也有菊朋友的一路支持与热情鼓励!
   正好“五一”休息在家,稍有一些空隙,终于了一口气完成了一次对母亲的激情回忆。谢谢您!
   学生尚在向您学习中,对珍贵历史事实先如实记下,待水平有所提高时,或退休空闲较多时,再尝试写写小说了。
   谢谢南山菊,晚安!
5 楼        文友:杏林听音        2013-05-21 10:08:30
  以一张老照片联想的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令人心酸,令人感动,以照片开头以照片结尾,前后相互接应。美文,学习了。
我是个平凡的人,简单的人,闲瑕时喜欢涂鸦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21 10:24:18
  感谢杏林听音老师的支持与热情点评。谢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