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图绘蓝天志存高远 渊学博识苦耕诗田(散文)

精品 【流年】图绘蓝天志存高远 渊学博识苦耕诗田(散文) ——记全球汉诗总会秘书长陈图渊


作者:青蓝之梦 秀才,2093.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22发表时间:2013-05-02 15:58:15
摘要:一个将近80岁的老人,担任了全球汉诗总会的秘书长20多年,呕心沥血,辛苦操劳,不要一分钱报酬,为纯文学纯诗歌做出了卓越贡献。

【流年】图绘蓝天志存高远 渊学博识苦耕诗田(散文)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曾是深圳艺术学院的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就是陈图渊,笔名韩江柳。他是全球汉诗总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总会成立20年,他在这个国际诗词民间组织当了近20年的秘书长。我于2009年参加全球汉诗总会与他初交,2010年在龙虎山会议上又与他相识。初次见他,人虽高瘦,但精神矍铄,眼睛炯炯有神,说话爽快,也很幽默。他见我是本份人,不会玩手腕,一心钻研学问,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一致,对我有了好感,后来他把诗词、文章寄给我看,我写了一篇读后感,还斗胆指出了书中几个校对上的错误,但他很谦卑,更对我有了兴趣。
   对真心做学问的老师,我一向是崇敬有加,但我对某些教授也不敢苟同,唯独对他却非常崇拜,因为他不但是一位学者,教授和诗人,而且是当今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知识分子中,为数很少有独立见解、有忧国忧民意识的文人。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商品社会的大环境下,他没有去为自己、为家庭的私利而奔走,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四处奔波,甚至还为了总会自费跑到了西半球的美国,我真为这种高尚的精神而感动,于是想为他写一篇文章。笨拙的笔无法呼风唤雨,我想,毛毛细雨也许能滋润浮躁者焦灼的心灵。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在广东潮州,那里有一条当年韩愈治鳄的大江,叫做韩江。江边柳树成荫,柳丝低垂吻地,根系发达,扎土很深,它不择地而生长;柳丝不想出人头地,不想高高在上?陈先生的人品、性格、文风、诗风正是这柳树的风格,因此他取了这个笔名。韩江柳已经出了好几本诗集、文集,而且闻名海内外,他不但是全球华人诗人组织的秘书长,还是国内外几十个诗词组织的顾问或主编,但他却依然故我,默默无闻,埋头写作,勤奋工作,不敢有丝毫的骄傲,甘于做一个平凡的人。
   韩江柳的风格,首先体现在做人上,其次才是在作品中。他在庐山国际诗词研讨会上代表总会大声疾呼,人品重于诗品。做学问的人,第一要堂堂正正做人,如果人品不好,作品就值得怀疑了。我读过陈先生的很多诗文,都是真知灼见,品格独具,几乎看不到粉饰和应酬之作。即使是受邀写序,也没有逢迎之词。湖南一位著名诗人出专辑请他作序,他用《他从靶场把汉诗接回来》作标题,根据怀化实际情况,用犀利的笔法,揭露了这个地区原来由于“左”的干扰,扼杀诗词学会成立的种种卑劣手段,淋漓尽致。
   韩江柳的文章从不无病呻吟,也不说套话,最易引起读者共鸣,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洗礼。有一回在闲谈中,我问陈先生,“您作为汉诗总会的负责人,我发现您的诗词作品并不多,我好像更喜欢读您的文章,酣畅淋漓。”他笑了,半开玩笑地说:“你说对了,搞诗词,我是被张济川召募来的,从93年起我就在总会工作,那时我的稿子要经过他看后才可以发表,后来虽然不用他改,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准我随便发表诗词作品,要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他换了一种语气说,“其实我觉得诗词的局限性太大,含量太小,没有写文章那样自由,不合乎我的个性,特别是当代社会,简直是个万花筒,想说的话太多了。”
   他告诉我,他的专业本来是当代文学。这里有一段和刘绍棠交往的故事。
   1982年中国作协文研所在青岛召开全国当代文学研讨会。出席大会的除了张炯,还有峻青、吴奔星、郭志刚、邾瑢、高晓声等。陈先生和刘绍棠神交已久,这回很想目睹这位神童的风彩。当时中国作协的领导都住在青岛汇泉宾馆,唯独刘绍棠坚持要和大家一起住青岛师专招待所。8月4号,青岛刮台风,大家都去栈桥看热闹,高晓声胆子大,跑到海滩去,差点给海浪带走,结果一只凉鞋给冲走了,哭笑不得。这时我和湖南几个作家王信泰他们约好去看刘绍棠,路上碰上他一家三口来308房找我们。1.83米的个头,配上北师大附中1.55米的物理老师夫人,旁边镶着一位儒雅美丽的女中学生,一看,这是一个经过风吹雨打的幸福家庭。大家一见如故,话题说到改革开放这三年,新鲜空气和“苍蝇”一起飞进来。刘绍棠笑着说,其实,崇洋媚外由来已久,但是我现在仍然坚持“越土越洋”。
   就这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文学创作思维和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从青岛回来后,《教师报》发表了我的“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当时在很多省的语文教师中真起轰动效用,我还收到很多同行的来信。
   最难忘的是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全球建筑大学生设计比赛,主题是《区域的理想,建筑的现实( Communitybream.?Buibingrealily)》当时我的二儿女陈一丹是重庆建筑大学四年级学生,她决定參加设计比赛。假期回家和我商量设计方案,我给孩子两句鼓励的话,第一句设计指导思想要扣住主题,不要崇洋媚外,要记住“越土越洋”;第二句是“參赛就一定要得奖”,要立志为祖国增光。
   家里的人都笑起来,全球80万大学生參加,谈何容易?
   不久孩子背着行李和另一个同学,到大西北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到在60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上竟有100万人住在黄土建筑中。孩子一住就是几个月,在那里设计出了《窑洞的住宅》,解决了长期以来当地没法解决的通风设备等八大难题。
   方案寄出快一年了,我们几乎忘了这件事,一天突然接到联合国第八名得奖的通知。全家人高兴得跳起来。那些女皇的别墅,多工能咖啡厅没一个得奖的。这就是越土越洋的逆向思维创作指导思想的效用。陈先生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们思考。
   陈先生出生在一个罕见的三百多口人的大家庭,他是第二个母亲生的。共有兄弟十二人,他排行老十,还有六个姊妹,五、六岁从新加坡回国。父亲是一个华侨商人,母亲非常疼他。1951年,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那时刚16岁,正在读高三,他和一群从新、马、泰回来的侨生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哭别深爱的母亲时,午夜写下了少年的第一首诗:
   鸡鸣犬吠百家屯,别梦依依号角惊。
   慈母倚帏眠不得,晓窗寒影对孤灯。
   那时候,他在部队当文化教员,用“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教那些文盲半文盲的战士识字,这个识字班有85个战士,经过8个月的突击教学,人人成绩斐然,成为41军的先进班,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给他记大功1次,后来又记过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可就是这样一位立过三次功的优秀战士,在1952年6月,曾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的佛教徒、民族资本家兼地主的父亲却因他主办的“慈儿院”病死了一个孩子,便被定为有血债而被镇压了。消息传到了军营,还不准他哭,他也不敢哭。因为连部派了几个人对他轮流监视,看他是不是为父亲偷偷地流泪了,立场坚不坚定?他只有把泪无声地流到心窝里,他不能为死去的父亲哭泣,这是多么残忍的人性!(这历史的秘密是50年以后,当年的连指导员,转业在湘江无线电厂当厂长的郭柏勋说出来的)
   从此,因为父亲的问题,在政治上一直抬不起头,入不了党,提不了干。1954年转到了地方,本来是分配在湖南长沙市机关,临时又被另一个成份好的转业干部替换而对调到湘西,后来有幸进湖南师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就在湘西的几所重点中学当了很长时间的高中文史教师。
   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回广东老家一次。阔别30多年的家乡,房屋土改时已被没收了。家里什么也没有,亲人也离散了,他只能坐在韩江边,望着滔滔的江水,默默地把泪再一次流到心里。这是他当时坐在韩江堤岸上写的《听涛》:
   四十光阴如梦蝶,今朝做客故乡游。
   巍巍公庙春秋祭,滚滚韩江日夜流。
   老屋根基犹莫守,玉兰花树岂能留。
   仙堂巷尾回肠泪,报本堂前疚未休。
   仙堂巷是陈先生小时候读书背“三字经”的老屋,报本堂是老家祖居的宅院。睹物思人,人去楼空,这一切引起他童年的回忆,潸然泪下。他摸摸当年从玉兰花树上捉知了摔下来的头顶伤疤还在,花树却不知毁于何时。
   这是一首人生感情大起大落的里程碑式的诗,曾在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50周年研讨会上评为一等奖。
   1986年,陈先生在广州铁路局怀化铁路一中教书,当高三重点班班主任,那时学校把那些没有升学希望的同学提前毕业,开了一个家长会,散会时让家长把孩子一个个领回去。这样就减少了高考的报名人数的分母,提高了升学率。陈先生对这种追名逐利的搞法,非常气愤,指点班上团支部书记用实名写了一篇报道《我们不愿当移交品》,发表在《语文报》头版,这时铁中的校长,正是当年文革批斗陈先生的学生造反派头头。看到报纸,火冒三丈,说陈图渊居然胆敢不和学校保持一致?校广播室立即高音喇叭紧急通知:学生提前放学,教师紧急集合!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二天陈先生觉得实在呆不下去,便以30年教龄的老教师名义,直接向铁道部打报告,申请去西安临潼铁道部疗养院疗养。用他当时的话说,“惹不起我躲得起”。后来著名学者、语文报社社长陶本一教授还写信到临潼慰问陈先生。
   事情已经过去二十五年,当年的女团支部书记,现在是骨科专家在瑞士作访问学者,前不久打电话,还风趣地谈及这件事。
   在临潼疗养三个月,胜读十年书。这话倒是不假。看来老子说得好“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湘西的大山容不得人,秦岭北侧的烽火台倒是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女娲补天的老母殿,杨贵妃洗澡的温泉浴盆,这关中八景所呈现的秀丽多姿,不就是此刻手中捧着的历历在目的名著所载的吗!
   读名著,研究古典诗词,其乐无穷;他抚今追昔,大发感慨,诗潮如泉涌。临潼为他留下了一组不朽的诗篇。择其一首以共赏:
   凄风冷月雁南飞,望断乡关夙愿违。
   烽火骊山千古恨,今宵不寐更思归。
   这首诗曾被多家诗词选本刊用。诗是作者心灵的流动,它从现实出发,追寻历史的陈迹,发出深沉的慨叹,唤起平民的感悟,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奏。有民族的沧桑,人生的苦涩,强烈地扣响了读者的心弦;蕴含着时空的容度,历史的维度和生命的深度,赤裸裸地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陈先生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每一篇几乎都是深沉之作,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由衷情感的流露,他最讨厌浮泛之俗,虚妄之夸,阿腴之词,他的作品是不染尘的秋水,是醇厚清香的米酒,是朴实、真挚情感的流淌。有兴趣的读者建议可以研读他的诗集和《韩江柳文集》一、二、三等作品,绝对有不同于一般文章的深度感受。甚至只要你给他写信,他就可以赠书给你。
   历史毕竟是公正的。春风轻抚,气量大度,能容天下能容之人,可笑天下可笑之事。
   好文章毕竟是心血之作。大浪淘沙,泥沙流走之后,方知金子的可贵。
  
   【诗田苦耕数十载,韵律传播全球间】
   1994年,他从湘西来到深圳,开始了自己晚年的辉煌生涯。
   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造诣,他被深圳市艺术学院聘为诗词班教授,同时兼任长青老龄大学的古典诗词课,《深圳诗词》,期刊主编。
   1990年,全球汉诗总会在泰国曼谷成立,那时叫全球汉诗诗友联盟总会,会长是台北的王大任,次年王诚接棒。1992年王诚又因心脏病隐退,推荐张济川为会长,张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诗词系教授,广东潮安人,与陈先生同乡,从1993年起,张济川要陈先生协助总会工作,并聘为总会的副秘书长、秘书长。2002年1月10日,张济川先生仙逝,先后由张兼嘉、朱添寿接任总会长。从1993年起直到现在(2011),陈先生在总会工作已近20年。
   秘书长其实就是一个事务工作者,作为国际华人的诗词民间组织,它是松散型的民间社团,在新加坡注册,国内会员占多数,涵盖港、澳、台和各国华侨诗人。现有会员2800多人。这是一个“三无”团体:无经费来源;无办公地点;无专业编制人员。在开会期间,总会长和各地的副会长、联络主任、理事、会员代表聚集一下,商讨会务。平时,所有的事务工作都揽在秘书长身上:发展会员,寄登记表,填写会员证,发资料,收会员作品,审稿、改稿、编稿、校对、出版、发行,写信封,贴邮票,骑单车到邮局寄书……等等工作,事无巨细,一切包揽。陈先生就是这样从早到晚,埋头在这些琐碎的事务中,他的住房就是办公室,就是资料库,书库,又是接待室;电话、邮件、信函、稿件从四面八方雪片般飞来,一件件都要登记、回复处理。如果稍有不周,还要听到牢骚和遭埋怨。
   两三年一届的大会,是最忙碌了。很早就要做准备,选会议地址,联络当地诗词组织和接待单位,发开会通知,还要准备大会报告,文件,直到布置大会会场,安排接待人员,安排游览、联谊等一系列的琐事。有的人拿饭票也要找秘书长。2008年南京大会,要搞汉诗大会宣言,立汉诗丰碑,他要写碑文,梵膏继晷,数易其稿;向文化部报批,联系新加坡大使馆的贺电,他操尽了心,南京大会从2007年3月开始准备到2008年六月正式开会整整一年另三个月时间。这恐怕鲜有人知。谁能理解这个中一个70多岁老人的艰辛?

共 82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非常感动人心的一篇散文。这是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文字,读完令人十分感动和震撼。这样的文字有着真正的价值,真实地反映了全球汉诗总会秘书长陈图渊先生对全球汉诗总会的无私奉献精神。文字把一个正直、坦荡、率真,敢讲真话,敢斗邪恶,人品诗品都非常高尚的诗人展现在读者面前,带给读者的无限的正能量。向作者致敬,为这样的文字叫好!作为全球汉诗总会的秘书长陈图渊,是当代一个著名的诗人、教授。他任劳任怨近20年,承担着好多重要的担子,却是义务奉献,甚至自己垫付了大量的钱,还私费去美国为总会考察,让人敬佩不已!他的这种高尚品德、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体现吗?他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做着不平凡的事业。文温婉情深,大气厚重,读来栩栩生动,如品雅风,如沐春雨,如遇甘霖,让人全身暖暖的,直达心底!这是一篇歌颂正能量的文字,这是一篇弘扬中华精神的文字,这是一篇教化人启迪人的文字!特别感谢作者的倾情奉献,佳作,推荐赏阅!谢谢作者赐稿流年,遥握作者!【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3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05-02 16:01:47
  深深地被文章感动着!祝福作者!祝福陈图渊先生!祝福所有为中华事业无私奉献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2 17:08:41
  谢谢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2 17:06:40
  陈图渊先生确实是一位非常慈祥非常平易近人非常有责任心的老人,他担任全球汉诗总会的秘书长,并不是一个有俸禄的官衔,也不是有权势的职位,而是要做大量的琐碎的事务还要垫付大量的金钱的差事,比如要开会,他就要发通知,写报告,联系会址,安排会员的生活等等,要出刊,他就要看大量的来搞,改稿,印刷,校对,寄刊等等。做这些事,还没有任何报酬 ,因为国家不拨款,不支持,会员只交少量的会费,不够出刊和联络的费用。这个社团,会员是全球的华人诗人,而这些人也没有多少钱,因此这样的民间社团,总是要有热心人来担当责任,而且做的全是公益性质的事务。现在全国的诗词民间组织太多了,都是自生自灭,国家根本不扶植。唐朝的诗歌发展繁荣到到顶峰,那是因为皇帝亲自重视诗歌,也爱好诗歌,听说那时候诗歌的价值很高,而现在诗歌却不值钱,出诗集都要作者自己掏钱,出书还要买书号,文化人发展艰难,怎么能让文化事业真正繁荣发达起来呢?
退休教师,民间诗人, 作协会员,热爱生活, 关注现实,重在人格。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03 07:25: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3 11:18:55
  谢谢评论!问好!
4 楼        文友:柳村暮羊        2013-05-05 18:44:36
  大气厚重的好文字,问好青蓝老师!
生活里所有最重要的幻想和价值全都是美丽的圆形,圆得像宇宙,或像孩子第一次看到马戏表演时睁大的眼睛;因此,我喜欢圆形的童话。
回复4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5 21:04:43
  谢谢编辑的评论,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