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高考何时成为所有考生的高考(杂文)

编辑推荐 【江南】高考何时成为所有考生的高考(杂文)


作者:浪里飞梭 秀才,175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5发表时间:2013-05-03 06:19:47
摘要:邓小平曾经做出过的超凡绝俗的决断言犹在耳,现在的领导人能否有总设计师的胆识和魄力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创建于195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是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文革中断10年后,恢复高考又将近35年。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解,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6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一九七七年八月四日至八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八月六日下午,会议讨论的重点转移到高校招生这个热点问题,在此之前,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仍然维持“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并刚刚将方案送出上报中央。这引起了与会者的反对,纷纷揭露这种办法的弊病,并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可推迟当年招生时间。这些意见得到邓小平的支持,他要求教育部立即把报送中央的报告追回来。邓小平的明快果断,当即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1977年冬季高考录取27万多人,1978年秋季高考录取42万人,虽然招生专业有限,招生比例较小,但这一举措无疑使上千万青年看到希望的曙光,尤其是那些因为所谓的出生几乎被判决永远离开高校的青年,不啻获得了新生。这样的高考因其历史性的转折,显然是最受广大学生和家长欢迎。
   可这样受欢迎的高考延续到今天却为什么成为社会诟病的焦点呢?主要是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社会是空前复杂的社会,社会上的各种群体对事物所秉持的观点大相径庭,社会上的各种力量对社会资源的诉求又不尽相同。这就造成对待相同的高考却有着完全不同看法,以致赞美之声和咒骂之声并起,公平看待和偏激诟病共存,保持现状和要求改革僵持。究竟什么样的高考是大众需要的?究竟高考应该如何改革?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怎么改革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喊声,主要是不同人的看法、要求不同所致。
   当然,改革不是为了某个势力集团的利益诉求而进行的,所以只要是符合大众意愿的改革就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符合择优录取学生标准的高考就应该是正确的,能够激发所有学生上进有为的高考就是最好的。依照这三条标准,反观现行的高考,发现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全国统一高考有利于弱势群体子弟获得选拔的机会,二是便于参照统一标准择优录取,三是国家能够统一学历标准、统一教材标准在全国推行各级各类教育。但如此大规模的考试制度,统一程度越高势必造成个性需求越被淡化,特殊人才越难以得到被选拔的机会。现行的几套辅助选拔方案对这样的缺点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收效甚微。这就给高考方案的制定者提出一个难题:如何在兼顾考生普遍利益的前提下,使得各种个性诉求获得必要的满足。
   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针对不同的要求有充分的相应的大学资源,二是给所有的考生提供个性的晋学的渠道,三是有符合各种青年所需要的有兴趣的岗位。就目前中国的条件来看,这能够做到吗?放眼世界各国,又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呢?所以一味地追求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绝不是可行的办法。只能根据不同时期所具有的条件在程度上不断改进,尽可能达到最佳的限度,这是高考改革的唯一向度。
   大学资源因其有限,就职岗位因其无法满足各种个性需求,只能在晋学渠道上做做文章,这也就是高考改革缓慢的原因所在。尽管条件所限,也不是无所作为。我们应该在方式上有一种全新的改变。
   同样是全国统一考试,但不再是统一时间,同一试题,统一选拔,而是变成随时申请考试,随机抽取试题,根据随机分数确定学生层次,再进入学校自主选拔阶段的灵活考试。
   具体操作过程为:一、全国各中等学校统一设置标准化随机考试间一百间,每个考试间设置相应的考试设施,如身份识别仪、语音识别仪、电脑、联网监控摄像头、纸质答卷扫描仪,各种书写绘图仪器等,网络内有随即试题库、自动判阅客观题试卷和上传主观试卷程序,自动问答语音对话系统,与答题过程同步保留的监控录像视频文件等等。二、考生在高二后高三结业前的一年内,随时申请考试,随时上传自己的考试结果,形成各自的考试信息,由不同层次、多次考试结果、各种考测数据组成的每位学生的考试信息,最终成为网络自动归类并划分考生层次的唯一依据。三、各级各类高校根据学校层次和考生层次,在网上随机筛选所需要的学生,经过有效联系方式联系自主选拔考试,择优录取。四、录取结果在网上公布,接受上到教育部下到每位考生的监督。这样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试制度,既便于考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又能激发学生缩短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也给高校具体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信息提供了平台。在考试标准间,可以考测文化知识的掌握度、各种思维的敏捷度、各种能力的有效度、各种观点的可信度。对全面衡量学生素质有便捷的渠道,也对是否具有歪才、怪才提供了高效的识别渠道。同时,有效监控视频资料的随时跟踪可以杜绝各种形式的作弊,使得考试更为公平。高校选拔由现在短短的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变为长达一年,更利于得到各自希望得到的学生,学生也可以有效监督,保证自己的权益的到公正对待。
   有了这样的想法,是否可行,是否有效?让我们比照以下几个国家的做法,做一权衡。
   美国其实并不施行统一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但是对中学生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学业能力评估考试”(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ACT)。ACT考试更像一种学科考试,强调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中国的“高考”有相似的地方。SAT考试每年要举行7次,考试内容有数学和语文各三个部分,时间为三个小时。虽然听上去也是“高考”的一种,但其实SAT考试的内容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试题类似于智力题,考试题目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由于考试内容天马行空,因此在美国一些初中生也常常进入SAT考场,用这些智力题“小试牛刀”。
   澳大利亚是以学生高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标准。这种录取制度不以一考定终身。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和作业,打消临时抱佛脚和碰运气的侥幸心理。这样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在澳大利亚,很多学生并不看重上大学。因为上不上大学生活水平相差不大。两个中学同班同学,一个上了大学,一个早早地工作了,到上大学的参加工作时,那没上大学的工资不比他少多少。读了本科的,研究生的,工资起点是要高些,提薪幅度也大些,但工资越高,所得税越高,去掉所得税,比那没有上大学的好不到哪里去,更何况还有那些专业不好,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呢。而且,念了大学的也好,没念大学的也好,只要失业,就可以坐享失业救济,按目前的标准,一个月的救济金大约相当于三四千元人民币,还有其他各种照顾,生活过得去,他费心劳神、拼死拼活考什么大学呢?
   巴西高等院校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由参加招生的各大学自行决定。报考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有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毕业证书。在考试的具体内容上,各高校和各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联邦和州立等公立大学实行免费教育,所以吸引众多考生。巴西高校一般采取走读方式,每年有效学习时间为180天。
   对加拿大来说,根本就没有“高考”这一概念,因为加拿大没有高考。加拿大中学生想要上大学,不用参加专门的入学考试。在每年6月份中国高中毕业生为高考而紧张而忙碌的时候,加拿大高中毕业生可能早已经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有些学生还会面对几所最好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为到底选哪一所而左右为难呢!加拿大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学生选拔制度。由于加拿大联邦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负责,这就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差别,加拿大的大学对各地学生的录取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高中二年级学生需要参加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即A-LEVEL考试。考试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经济等课程,与中国的高考十分相似。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必修科目之外,学生选修的课目也要考试。考试评分分为八挡,即A、B、C、D、E、F、G,最后一档零分用U表示。考生只有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在中国,学校往往是越临近考试对考生抓得越紧。但是在A-LEVEL考试的前两周,英国的学校都会放假,让学生回家自己复习,老师也不搞什么猜题或补课等活动。可谓是“鲤鱼跳龙门,全都在个人”。
   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获得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BAC)。原则上说,所有通过高中会考的考生,均可申请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及技术学院等除外。由于名额有限,这些院校和专业一般采取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为了让各高校提前掌握生源情况,法国高校招生实行预注册,即提前登记志愿。预注册一般在每年三四月间进行,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法国绝大多数学校均采用电话计算机的登记方式。
   以上这些教育较发达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人性化,多次定结果,而不是像我国现行的一考几乎定终身。
   看来建立专门的考试标准间和网络体系,一改现在各级政府每到高考时如临大敌的现状,给所有的考生提供更为公平、舒适、便捷、高效的晋学通道势在必行。
   邓小平曾经做出过的超凡绝俗的决断言犹在耳,现在的领导人能否有总设计师的胆识和魄力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共 41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文革后期恢复高考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并由此展开,引经据典,分析各种措施和方法的利与弊,分析高考改革方向的前景。作者视野广阔,从世界范围内各国对升学选材模式的利与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分析的全面、具体、可信,是一篇好文章,对高考这种有中国特色的选材育人方式的改革前进方向指出了一条道路,使人读罢受益匪浅,推荐共赏。【编辑:江城学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城学子        2013-05-03 06:20:26
  作者从文革后期恢复高考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并由此展开,引经据典,分析各种措施和方法的利与弊,分析高考改革方向的前景。作者视野广阔,从世界范围内各国对升学选材模式的利与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分析的全面、具体、可信,是一篇好文章,对高考这种有中国特色的选材育人方式的改革前进方向指出了一条道路,使人读罢受益匪浅,推荐共赏。【编辑:江城学子】
散文爱好者。
2 楼        文友:江城学子        2013-05-03 06:21:29
  问候作者,欢迎赐稿。
散文爱好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