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海蓝】奶奶的眼睛闭上了(小说)

精品 【海蓝】奶奶的眼睛闭上了(小说)


作者:不语 举人,469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63发表时间:2013-05-10 10:06:20

张小翠把自己的剪纸参赛作品《爱》展现在大家面前时,一时间是没有声音的,且静得可怕,恍若大家围着一个即将离世的病人,稍有风吹草动,都会惊心动魄。
   张小翠,名字中带个小字,年龄却不小了,五十有八。别看张小翠五十多了,却拥有一副魔鬼身材,虽说肌肉不是很紧凑,曲线还是有的。如果从她的后面看,你还以为是个二八娇娘呢。张小翠总结说,什么魔鬼身材,只剩下“鬼”了,一身肚皮囊子。她还说了一句更让人忍俊不已的话语:从后面看,迷倒一片;从前面看,吓倒一个团。她说这就是对她最好的写照。
   这里是民俗文化馆的会议室,两扇明亮的大窗户,一扇开着。春天的风无孔不入,从开着的窗缝里钻进来,乳白色的冰丝窗帘随风动着。风动的时候,带着节奏,左右冲突也像东躲西藏。窗户外边两棵李子花,开得正旺,明亮的花瓣,光洁、透明。一只鸟在树上叫着,无人知道它在叫什么,也无人知道它在想什么,但它叫得非常高亢。
   风,在屋里兜了一圈,觉得没什么意思,就从窗缝里钻了出去。李子花在风的舞动中,掉落几片,一片飘上窗棂,又随风而去,带走了屋里暂时的安静。张小翠盯着李子花,入静了一般,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多少花在没有成为果之前,被飘零、掩埋、隐忍。从花瓣到果实的过程,就是黑暗到光明的过程。”她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这句话的,好像是一个诗人说的。
   由安静变为喧哗,让人一时适应不了,最适应不了的就是馆长秦秋岸,他本来是站着的,西服也笔挺挺的,这时他把身子旋转了45度角,脸朝着窗外,看似他转移了视角,实际上他并没有离开众人的视线。他告诉张小翠参加“母亲节剪纸”大赛的时候,离大赛的时间已经很近了。
   “馆长,参赛有什么要求吗?”
   “没什么具体的要求,只要能体现出母亲的品行、品德和品貌就行。最好是自己创作的作品。”秦秋岸在后面又加了一句。
   张小翠虽说没扛过枪,下过乡,也没吃过大学食堂,但是她十五岁接替父亲参加工作,下过车间,开过吊车,装过煤渣,拿过大学文凭,做过饭店老板,在社区挂过职,还荣任过樊城茅台酒的总代理,可以说荣誉集一身,酸甜苦辣集一身,用她自己的话说,喝过的墨水不多,生活的酒倒是饮下了不少。
   说到酒,张小翠真是海量。在酒桌上,一般的男人是扳不倒她的,历史上有个豆腐西施,她有个美丽的绰号:白酒西施。
   很多人都称呼张小翠女强人,张小翠对女强人这个称呼嗤之以鼻,说,什么女强人,再强的女人也需要男人的支持,没有男人的支持,女人也强不起来。
   张小翠从小就喜欢剪纸,你跟她交流剪纸常识,她的眼睛会像一只刚被擦去灰尘的灯泡一样,哇地就亮了。她的剪纸技艺受奶奶的影响。她奶奶可是一个民间剪纸大师,可在随心所欲的状态下,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只凭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天生的灵性,自然挥发出不受客观法则和空间限制的剪纸。在她“剪”下的窗花,生动逼真,可以全面窥到整个的物象,前景和后景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出现,互不遮挡、互不重叠,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据说到了年关,张小翠的奶奶忙得团团转,上门求窗花的,挤破了她家的门槛,很多人以求到她的窗花为荣,奶奶姓庄,人送“庄一剪”。
   当时,只有六岁的张小翠,就可以“执剪”替奶奶蒙混过关,因为奶奶根本忙不过来。张小翠善于创作,奶奶喜欢剪吉祥、瑞庆的动物和代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东西。她通过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和变形等的处理,让手中的剪纸具有生活强调和艺术氛围。奶奶还喜欢用锯齿形和月牙形的装饰纹样,直接在一些小动物的身上夸张成漩涡状,有时也直接在动物的身上添加图案,剪出的图案就更加的通透、形象。
   张小翠别看年龄小,却具有独特的创造。她用铅笔勾出疏朗的线条,然后将平衡、岑参、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就可以剪出怪诞的、趣味性的、率真至美的图案。她还摈弃了奶奶传统的装饰纹样,运用线描的手法,刚柔相间,黑白虚实,剪出的图案以形传神,呼之欲出。很多人,特别是孩子都喜欢张小翠的作品,都前去索取这种剔透雅致的图案,当时奶奶还不敢声张不是自己剪的,担心伤了邻里感情,自己还剪不出小翠这种别具一格的图案,至于小翠是怎么构思和下剪的,她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心里想的,“借心出花”了。
   所以,奶奶的“庄一剪”后来一半的荣誉是张小翠挣来的。奶奶时常调侃:庄一剪,都是“装”来的。
   张小翠一直有个愿望,就是给奶奶剪一幅画像,至于剪一幅什么样的画像,她一直没想好。以至于这个想法持续了五十多年。在她15岁那年,听父亲讲过奶奶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奶奶生下父亲也就八个月。一天晚上,她去场院里背草,在草垛边发现了一个昏迷的战士,奶奶就偷偷地把战士背到场院的白菜窖子里。战士依然昏迷不醒,奶奶又不敢告诉爷爷,也担心被别人知道走漏了消息,给战士带来杀身之祸。万般无奈之下,她就回家拿来一个粗瓷大碗,挤出奶汤喂这个战士。她还从家中带来大盐粒子,用热水化开,给战士擦洗伤口。家中根本没有好东西可吃,奶奶只能每天去白菜窖子里给战士喂奶。奶奶自己都吃不饱,奶水少,父亲饿得每天大哭,爷爷就怀疑奶奶每晚出去和野男人相会,没少打过奶奶。即使这样,奶奶也一点没泄露战士的消息,直到这个战士痊愈,回到自己的部队,奶奶才告诉爷爷真相。可是,疑虑的爷爷却怀疑了奶奶一辈子,动辄就揭奶奶的疮疤,说奶奶看上这个战士了,要不怎么还把自己的奶子给这个男人看,不仅看了,还吃了。每次爷爷和奶奶吵架,奶奶都一声不吭,只是闷头剪窗花,奶奶的目光在薄薄的纸条上无限地延伸,仿佛看到那个战士在战场上拼命地杀敌。
   这个吃过奶奶“奶水”的战士一直没有出现过,奶奶知道他一定是牺牲了。如果他活着,一定会来看她的,尽管他没对奶奶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但是从他的眼神里,奶奶早就读懂了。男人的眼睛会告诉女人一切的事情。一个吃过女人奶水的男人,如果忘记了这个女人,除非他不是人。
   奶奶104岁了,也算樊城的寿星了。张小翠没结婚前,争做劳动模范;结婚后,又想做个贤妻良母,有了事业后,还想更上一层楼,每天是马不停蹄。老去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感觉。她也在空闲的时间,给奶奶剪过几个肖像图案,都不理想。剪纸也成了张小翠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五十多年过去,从没有间断。但是,张小翠自从听了奶奶的故事,就轻易不出手自己的作品了。她觉得自己的奶奶太伟大了,即使自己的剪纸技艺再高,会高过一个救过战士命的人吗?技艺不过技艺而已,如果技艺可以救人,就伟大多了。
   张小翠接到秦秋岸馆长电话的时候,她正在老家照顾奶奶,奶奶这几天不舒服,张小翠想接奶奶去樊城的大医院看看,奶奶死命不去,说:“吃五谷杂粮,还有不生病的,用大姜熬点红糖水,冒冒汗就好了。”奶奶这几天咳嗽,她以为自己感冒了。奶奶一辈子抽烟喝酒,几乎没吃过药片,有时看她不舒服,张小翠让她吃几片药,她就说;“是药三分毒,吃了还不如不吃。”
   奶奶103岁那年,电视台来她家采访,要她谈谈长寿的秘诀。奶奶回答:“没有”。电视台的记者说,怎么会没有呀。奶奶说,没有就是没有。张小翠不愿意给记者难堪,就说;“奶奶,人家是要你谈谈你是怎么活这么大年纪的。”
   奶奶很固执,从来不抽纸烟,还是使用那杆年轻人很少认识的旱烟袋杆。她抽了一口老旱烟,说:“活到这把老骨头,还不是这口烟顶着。”
   “大娘,可不敢吸烟,吸烟有害的。”记者是个姑娘,说话一惊一乍的,像只飞动的蝴蝶。
   “死了正好,早就活够了。”奶奶把旱烟袋朝自己的鞋底咔哒两下子,看着天说。“死了好,死了就可以看到他了。”
   张小翠的爷爷49岁的时候就死去了,奶奶说是长疫病“疑”死的。张小翠不知道奶奶嘴里的他,是哪一个他?
   前段时间,张小翠听到自己的邻县滁县申报了剪纸。剪纸起源于樊城,却被自己的邻县申报了,张小翠不是生气,而是愤怒,一怒之下,她辞去茅台酒的总代理职务,发誓专职剪纸,给樊城争光。她的这种不可理喻的行为别人称为“更年期”,不是更年期是什么,她一个月就收入好几万呢。
   “更年期该更的时候就得更,做人该争气的时候也得争,否则,活着,也是死了。”张小翠说这句话的时候,奶奶接上说:“做人要感恩戴德,知恩图报。我当年救那个战士,就是要感谢他们拼命地替咱老百姓打天下,咱的命是命,人家的命就不是命了。你爷爷打我,我一点不怨恨,我觉得我这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光明磊落的事情。”
   拂不去的心事,就像月光。张小翠知道奶奶一辈子的心事,就是不知道这个战士的下落。月亮每晚都会升起,它会照亮一切的残缺和遗憾。
   张小翠亮相的第一幅剪纸作品是樊城的历史风貌,获得省级民俗文化一等奖,当年就加入了省民俗协会。她的这幅长卷,以樊城的民风民俗,加上樊城特有的地方风情和樊城的历史发展,用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错综起伏的独特点染,作品欢快、明朗带着历史的足音和前进的步伐。
   “母亲节剪纸”比赛,是樊城自己搞的一个母亲节活动。张小翠在老家照顾奶奶,不知道情况,秦秋岸馆长就给她打电话了。他非常欣赏张小翠,他搞文化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热爱剪纸,这么有创造性的剪纸。张小翠的剪纸不但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还凝聚着樊城人民勤劳善良的智慧,她下剪大胆,删繁就简,手到心到,心到手到,小中见大,大中见精。
   张小翠急匆匆地赶回樊城,就为了参加这次母亲节征文活动。老家正是耕种时节,很多人在田里忙活着,麦子卯足劲地长,刚刚泛出油光。路边开了很多的野花,春风一刮,那些灰暗也陈旧的东西,拼命地尝试着开放。
   张小翠看过很多反映沂蒙红嫂的电影,也在电影中看到过很多红嫂给红军喂奶的镜头,可是都没有奶奶给战士喂奶的镜头鲜活,尽管她没有亲眼目睹奶奶是如何给战士喂奶的,但是一幅神圣也水乳交融的画面清晰地出现在张小翠的脑海里,她连夜打了几个通宵,一幅《爱》就光鲜出炉了。她是叠剪,成型的时候,一般是四幅。
   张小翠把《爱》剪完的时候,自己都被画中的女人感动了,女人的眼角很柔软,画中的岁月,闪着母爱的光辉。
   让张小翠措手不及的是,当她把自己的作品摆在桌子上时,会出现这种局面。民俗协会的副主席环姐几乎要暴跳如雷:“张小翠!”她说这个“小”的时候,像一个投篮运动员一样,先抛高,然后狠狠地下落,只听嘭地一声,声浪又提了上去。“你这是耍流氓,知道吗?女人的奶子是喂孩子的,不是给男人吃的。”
   环姐刚从政协单列,自恃资历、学历和“实力”都比张小翠高一码,说话也就比张小翠高几个分贝。她以为声音可以压倒一切,可是她却不知道声音也可以毁灭一切,很多事情,就是因为声音的高度,而降低了一个人的素养。
   “真不要脸,剪这些东西,还‘庄一剪’的传人,难怪她爷爷说她奶奶,和那个战士相好。”这个人的声音很小,但是秦秋岸馆长是听到了,他就换了个姿势,看似回过头来,却还是望着窗外,这个人那里都好,就是遇到争论,他是一言不发。
   “以前网络上有个芙蓉姐,后来有个凤姐,现在樊城要出个‘小翠姐’。”这个说话的女人在这群人里最年轻,也就四十岁左右,据说是一个局长的夫人。她的参赛作品是一个扶着小孩过马路的妈妈。
   环姐的作品很张扬地铺在会议桌的最前边,是一个拉风箱的老大娘。那几个对张小翠作品提出辱骂的女人都聚集在环姐的四周。
   还有几个女人没出声,但是都用不解的眼神看着张小翠,好像看一只从火星上来的猴子。
   以张小翠快嘴快舌打拼江湖的性格,她早就火冒三丈了,今天她很反常,出奇地冷静,她不回话,只是看着窗外。风,大了些,更多的李子花花瓣,飘在风中。张小翠眸子里枯萎下去的东西,只能靠视觉的想象来补偿了。
   忽然,秦秋岸以一个大的弧度转过身来,盯着张小翠的作品:一个穿碎花大襟的女人,挽着一个发髻,脸带祥和,衣扣敞开,眼睛明亮,景色悠远。她的左手握着自己浑圆的乳头,且是用了力的,奶包里不会储存着丰盈的奶水,自己都没饭吃呀!奶头隐约可见粗黑的毛孔,乳晕是可爱的朱红色。倘若万念尚存一念有望成莲,衣裳、眼睛、乳头、乳晕,皆是佛心。
   女人半跪着,只有这样,她才可以接近身下的战士,就在她的腿弯和战士嘴的空间,一只大碗,碗携着生命,带着呼吸。战士双眼紧闭,嘴角全是血迹,衣裳残破不堪,他的胸前还插着四棵手榴弹。
   乳汁,一滴滴到了碗里。带着女人特有的温暖。奶水的热气,像火。
   女人的右肩头,趴着一个男孩,也就八九个月大。一双大眼睛,像一个山洞。女人挤奶的时候,孩子咋着嘴巴子,他也哭着要吃奶,肯定遭到妈妈的拒绝和呵斥,他就委屈地攀着妈妈的肩膀,撕扯着妈妈。但是孩子不叫了,他也被妈妈的举动镇住了。大爱,无声。
   爱和爱的碰击。爱,在传递时,只有一个动作,奉献!
   秦秋岸差一点就脱口而出“好”,可是他看了一眼环姐,就把这个字生生地咽进了肚子里。窗帘又动了一下,一片李子花花瓣飘到了桌子上,正好落在女人的奶头上,奶头,如花。
   “把那个地方改改吧!”秦秋岸说完这句话,就像和谁赌气似的,就大步离开了会议室,像逃一样。
   以张小翠的性格,她就是不参赛,也不会随便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但是她希望奶奶的有生之年看到自己为她剪的作品可以得奖,就忍疼割爱,另辟蹊径,把女人的奶头“剪”了去,不留痕迹地和“碗”融为一体。
   张小翠交上了自己的两幅作品,一幅参加樊城的征文比赛,一幅是计划获得前三名后,可以去省里参赛的,这也是征文的要求。这两幅作品,女人的奶头都被“剪”去了,家中的那两幅,张小翠没有动它,她不忍下剪。
   家中打来电话,说奶奶病重时,张小翠就急匆匆地往老家赶,她知道奶奶这次是凶多吉少。
   梧桐花开了,挂满一树树的风铃。张小翠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麦子排列整齐,用爱固守着这片热土。
   接到秦秋岸馆长的电话,告诉张小翠的《爱》获得樊城征文三等奖。听到得奖的消息,张小翠的脸上很麻木,秦馆长还告诉他环姐得了一等奖,那个局长夫人得了二等奖。秦馆长还告诉她,她的《爱》拿到省里时,专家都说如果设计上女人的乳头,这幅作品就完美无缺了。她不知道秦馆长向她传递这些消息的目的是什么,只听到秦馆长叹了一口长气。
   张小翠继续走着,麦子拔节了。像一声又一声的佛偈,敲打着灵魂。
   张小翠还没到家,奶奶就咽气了。可是奶奶不仅张着嘴巴,还睁着两只眼睛,任张小翠的母亲说尽好话,奶奶就是不闭嘴,也不闭眼睛。大家都说张小翠是奶奶的传人,也是最喜欢的孩子,肯定是没见到小翠,而死不瞑目。可是等小翠到家了,奶奶只是闭上了嘴巴,眼睛依然睁着。
   大家无计可施时,张小翠打开带来的《爱》,在奶奶的眼前展开,奶奶就闭上了眼睛。

共 602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幅参赛的剪纸作品《爱》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母亲的品德、品行和品貌。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山水楼台在庄奶奶的剪下都显现出生命的活力,成为求之难得的过年紧俏品,在当地深受周围百姓的厚爱。张小翠六岁就师从奶奶名下,得受过真传,虽然过程很是漫长辛苦,可也显现出青出于蓝的可喜成绩,受到奶奶的爱戴。小说描写了两代女子的传奇故事,她们秉承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传统,又在新的形式下有了更为可喜的进步与创新。剪纸作品《爱》最好地诠释了她们的人生状态,就是在故土中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坚忍。也喻示了这种文化在发扬光大的当代随着社会变迁的宽泛,她们依然保持的尊严与生命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10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3-05-10 10:07:41
  没的深厚的文化基底,就没有成熟的作品《爱》。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也无法诠释出两代女子的坚毅与倔强。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