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李子情

编辑推荐 李子情


作者:980539319 秀才,126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1发表时间:2013-05-11 09:39:41


   李子刚上市,老妻就买回一兜。我很不喜欢李子,虽然它有着嫩黄嫩黄的如玉一般的诱人色泽,可一咬到嘴里,它那又酸又涩的味道总是使我呲牙裂嘴,难以下咽。可孩子们偏是喜欢,你看,妻刚把沉甸甸的兜袋往炕沿上一放,他们便嘻嘻哈哈地大抢。看着孩子们的那股高兴劲儿,我不禁又想起了一桩往事来。
   那是“文革”刚开始的时候,我被“下放”到一个名叫芙蓉的小山村里。按说,说我们是“下放”也不准确,因为县上安排我们下来时也有个“农村工作队员”的名号。那时,县城里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运动”,大字报满天飞,批判会天天开,骨干、积极分子当然不能抽出来“下乡”,于是,就将我们这些有着这样那样“问题”但又不是“问题”太严重的人“放”了下来,算是农村也有人“抓革命,促生产”。芙蓉是个靠山的村子,村南进山的路口有座古庙,泥塑没有了,现在既是学校,有一位老师,姓赵,十几个孩子在这里上课;也是大队办公的地方,村民开会学习和上工的集中点。我被安置在这里,和老师睡在一条土炕上。我既然是县上派下来的“工作队员”,队干部们有个大事小情的也就来和我商量。
   芙蓉村紧挨深山老林,多雨。山口里一出云,就会有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一天傍晚,又落下一场雨,开始还只是不紧不慢地下着,不一会儿,一道道闪电亮亮地划过去,雷声便嘎嘎啦啦地响了起来,雨点紧起来了,很快便似倾盆而下。世界像闹翻了天,雷声搅着轰鸣,翻江倒海、地震山裂般地吓人。我急忙钻进被窝,像一只可怜的小甲虫般地躲了起来。这天正是星期六,老师回了家,遇着这样的天气,我真如陷入荒冢一般的恐惧。谁知就在这时,门一推,进来一个人,他披着一件破麻袋,水淋淋的,活像刚从大海里冒出来的一个怪物。开始还真把我吓了一大跳,但很快我就认出他来了,是老解,我见过他几次,只是没有和他交流。听村里人说,他是国民党部队的逃兵,兵荒马乱中独自来到村里落户,和本村一个寡妇成婚,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可他冒着这么大的雨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老解就地蹲了下来,颤颤地,身下顿时成了一泓水池。
   我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下炕,也在他的面前蹲下来,问:“老解,有什么事吗?”
   他平日说话声音像响锣,可眼前他已像冻僵了似的,声音冷颤颤的,有些嘶哑了:“他们说,他们说明天要开大会批斗我,说我在水井沟里挖了圪崂地,种了菜,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哩!”略停顿了一下,他又说:“可村里不少人都种哩,怎么就我一个人是走资本道路呢?”
   我一时语塞。我知道他说的是村里有些人在水井沟里种菜的事。这一段,“运动”波及农村,有人就说在水井沟里种菜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甚至“上纲上线”,说这是明目张胆地破坏“以粮为纲”,破坏“抓革命,促生产”。我却认为,村里人们吃不到蔬菜,利用沟渠里的水和闲散地块,种点蔬菜调整剂调剂生活,这也是正常的,民以食为天嘛!
   老解说:“他们要批斗我,还说要抄我的家哩!”说罢显出十分惊吓的样子。
   我知道,他说的“他们”是指村里刚成立起来的“红卫兵”组织。我是在县城被“红卫兵”掀起的革命浪潮轰下来的,一听“红卫兵”就有一种畏惧感。可看着老解那可怜兮兮的样子,我还是答应为他做做工作,让他安心回家休息。
   雨似乎下得小了点。没有了雷鸣电闪,没有了嘈杂轰响,只能听到雨点打着树叶的刷刷声音。
   老解站起身,走出门,身影很快便消失在那茫茫的雨幕里。我又钻进被窝,睡不着,就想着明天该对“他们”如何解释,让这场即将来临的“风暴”平息下去。
   第二天,“他们”果然来了,一个个臂戴红袖章,威风凛凛的,看来是要准备开大会的样子。我先让“他们”坐下,然后就讲开了昨天夜里想了一个通宵的“道理”。可他们不听,说这是对“国民党残渣余孽”采取“革命行动”。我说,那也只是个吃饭问题,“革命”要抓大方向,毛主席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所以,不要把吃饭问题硬上纲上线到“革命行动”上来。“他们”说他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他这样做就是破坏“以粮为纲”。我说那其他人在水井沟里也种了菜,比如说一些贫下中农,就不是破坏“以粮为纲”了吗?大家都要吃饭的,肚子都是一样的,在吃饭的问题上,“好人”“坏人”是没有区别的。“他们”之中也有在水井沟里开了菜地的,见说到这个份上,也觉着理屈词穷,就不再说话了。一场将要掀起的风浪平息下去了。
   老解对我十分感激,但也没有什么特别表示。就实话,也不敢表示。过了一个多月,我要回县上了。那天夜里也是下着雨,不过不是太大。老解来了,提着一袋李子要我带回去。我再三推辞,可他硬是坚持要我带上,操着他那响着铜锣般的大嗓门,说:“这是我地堎上的那棵树上结的,你带回去,孩子们肯定喜欢!”果然,我沉甸甸地把这袋李子带回来,刚往炕沿上一放,孩子们便嘻嘻哈哈地抢开了。我在高兴之后,还是想到了老解。
   这虽是那个“大时代”里的一个小故事,但却深深地刻骨铭心地牢记在我的心里。每当见到那嫩黄嫩黄的李子,老解那铜钟般的高嗓门以及他那高梁般的紫红的脸膛便会在我的眼前浮现出来……
  

共 20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平实的笔触,沉稳的行文,娓娓的讲述了一段往昔的故事。无疑,这段尘封的记忆是特别的,这段记忆是痛苦的。然,篇章的内涵却是感人的,尤其是前后相呼应,愈加彰显了篇章的主题魅力。欣赏,问好。【编辑:静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3-05-11 13:02:39
  唉,那段特殊的岁月,实在是不堪回首啊。遥握,周末快乐。
淡然静美悟禅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