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耕读情深(散文)

精品 【流年】耕读情深(散文)


作者:在水一一方 童生,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39发表时间:2013-05-13 12:44:55

【流年】耕读情深(散文)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每当耳边响起这悠美而熟悉的旋律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会想孩提时代那条早已印刻于我记忆深处的“五丈河”。恰如歌中所唱,一幅幅田园风光,一幕幕课余农耕生活,油然浮现于眼前。
   “五丈河”,一条人工河,由西向东,开挖于建国初期江淮水利大治理时期。它位于里下河腹部区域,射阳县临海公社境内,长约几十华里、宽达数十米,流经奤套最南部等临海数个大队,最终汇入奤套大河,经奤套闸入黄海。
   在人民公社期间,在党的领导与号召下,“五丈河”堤坝上逐渐种满了大量固沙抗盐碱地的刺槐树、楝树、榆树、柳树和桃梨果树。
   从七十年代初期起,奤套等大队开沟挖渠,引洪泽湖、苏北灌溉总渠之淡水,积极洗盐排碱、改良土壤、抗旱排涝,在原来白茫茫一片的盐碱地上,种起了水稻、小麦、大豆与棉花来。
   “五丈河”,我们的母亲河,沿河居住着许多贫下中农。我们跟广大贫下中农一样,淘米、洗菜、游泳划船、捞鱼摸蟹、担水灌溉、喝水煮饭……样样都离不开这条大河。
   样样皆是原生态,件件都是低碳环保。那时候,那儿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源电灯、没有任何工厂与汽车,没有任何废气、废渣、废水与食品添加剂等。
   白天,人们出门赶个“中五”、“八大家”小集市,往往全凭自己光着脚丫的两条腿。一到晚上,家家点起小煤油灯,再遥望远处人口多的生产队,百家灯火,星星点点,跟夏天里的荧火虫一般。若要出村,去其他生产队看个《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什么的,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叽叽喳喳摸黑而去,叽叽喳喳摸黑而归。
   夜路要经常走,走惯了才会走。晴空的月夜,便显得相当珍贵。人们走亲访友则常会随着月色亮度的增强而变得活跃起来,小孩子更是热闹非凡,有的索性在美丽月光下,分成两派,或与隔壁生产队的小孩子们,开起战来。当地没有任何砖块,满地尽是泥巴块,泥巴块在月光下飞行,其弧线十分显眼优美。孩子们往往能及时躲避,很少有人能被砸中的,砸中了,便引起双方一阵欢笑。月夜下,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正月元宵期间,姐姐和我常常推着母亲为我们制作的手推花灯车,沿着河堤路,骄傲地和小伙伴们,漫步在那朦胧的新春月光下。
   春分前后,阵阵细雨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树芽花蕾悄悄露出了小脑袋,纷纷好奇地聆听着风儿燕儿,关于春的诉说。越听越温暖、越听脑袋越大、越听笑脸越开。
   转眼间,袅袅炊烟下,满目春色,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遍地雀跃。明媚的阳光下面,“五丈河”堤坝上,马路两旁林荫上,那成排成排高大的刺槐树树冠上,嫩叶显得更加碧绿,成串成串刺槐树花蕾,白绿相映,显得更加丰满。特别地,刺槐树花,它洁白、素雅而默默吐香,它甜丝丝而又特别精神。孩子们常纷纷采摘下来以作食物或作菜用。
   课余空闲时,我们早早平整好水稻育秧地块,伴着这满空气沁心的花香,及时地把温室里出芽好久的水稻种子播撒在育秧田里。不久,水渠里,蛙声四起;菜田里,菜花继续金黄;天地间,蜜蜂们继续嗡嗡地飞舞个不停。
   待到布谷鸟,“布谷”、“布谷”雄飞雌从绕林间时,我们已快放第一个“农忙假”了。
   在“忙假”中,我们常早起晚归。我家是“上山下乡”插队户,劳力往往不够,如自留地上的插秧、开镰收割、犁地翻地等重体力活,我们常请当地贫下中农来我家帮忙,我们则顺便常常为他们提供当日上好饭菜与香烟。后来生产队长共产党人张正友发话道:“不要拿群众一针一线,凡去‘下放户’家帮忙者,一律算作本生产队正常上工,按‘工分’计算”。
   在“忙假”中,我们学生大多只能捉捉棉田里的害虫“地老虎”,拔拔棉田里长得过多过密的棉花幼苗,拣拣收割后撒落在麦田里的大量“麦穗”。重体力活,队长张正友从不会让我们参与,我们只得在旁边先认真观摩学习一下,广大公社社员是如何辛勤农耕劳作的,是如何收割、如何脱粒晾晒进仓的,是如何犁地平地、如何插秧灌溉的等等。我们恰如现在大学里临近毕业时的实习生哦,有了这种耳渲目染、潜意默化作用后,将来才能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当好种田能手,接好种田的革命班。多年后我也终于明白,这也正是宁波砌街李氏所长期极力主张的“耕读堂”精神。
   “忙假”结束后,我们还得回校去上一个多月的文化课,直到每年七月中旬,我们才可进入最开心的40多天“暑假”生活。
   在暑假里,我们去“五丈河”游泳打水仗,摸鱼捉螃蟹,划小船随着涨潮水、落潮水之水流,慢慢漂向其他大队、其他公社,悠然地欣赏着两岸美丽风景,看看鸬鹚捉鱼,看看养蜂人开箱采蜜,也好奇地看看渔民网鱼,纤夫拉船打号子,看看农民下河割水草挖淤泥堆农家肥……
   暑假里太热,除了给水稻打打药水什么的,农活基本上相对较少。这时,我们常常用母亲缝衣服的四号银针,经煤油灯灯火,将针头烧红打弯成钩,穿上最结实的线,做成渔钩渔线渔杆,往“五丈河”边、或灌溉分渠边一坐,静静地钓起鱼来。
   灌溉分渠的鱼大多是洪泽湖、苏北灌溉总渠人工投放养殖的鱼,而“五丈河”里的鱼多是野鱼、又不多,也很少上钩,涨潮水满时,鱼更少,往往在奤套闸向海里排水时,水退了,鱼才渐渐多了起来。那时,我们不再钓鱼,而是拿起一种“踢网”,沿河边光着脚将“踢网”往鱼的去路上一搁,用脚在“踢网”门面搅动,将鱼往网里赶。这种网有点象“蚊帐”那样,是一种三面一底用渔网合围好,只网开一面的一种渔具。“踢网”一次踢下来,做一二顿荤菜是不成问题的。
   暑假是公认的勤工俭学挣人民公社“工分”、捉鱼捉虾挣钱交学费的大好时期。
   好些同学常常去黄海滩湿地挖野菜用以养猪;下海用滚钩捕海鱼用以出售;夜里再点上自制“马灯”,捉起专门生长在黄海边、喜爱盐碱地的当地小螃蟹,用以下菜,此“马灯”即是一种用无底玻璃瓶作灯罩的自制煤油灯;还有的同学直接在退了潮水的海边上拣拾海贝与海泥螺;有财力、有力气的同学则勇敢地用“抢网”,捕起海鱼、海虾与梭子蟹来。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一年暑期,我随隔壁同学去滩涂湿地挖野菜。忽然天气突变,也许是气压下降太快之缘故,导致滩涂湿地内某主干河道里发生鱼“河泛”。众多大大小小鲫鱼浮上水面,张着嘴艰难地呼吸着空气,象中毒似的摇摇晃晃游来游去。人们去捉它,它更象丟了魂似的一动不动地任人捉拿。那一次,那是我一生中徒手捉鱼最多最爽快的一次,时至今日,仍一往情深,意犹未尽。那时,我们暑期不补课,要补就补这“捕鱼”课和农活课。
   我们奤套小学一年要放二次“忙假”,第二个“忙假”就是深秋的“忙假”。在那期间,我们主要是帮生产队里做些采摘、晾晒棉花,或做些关于“割稻”、打谷、晾晒谷物、进仓、翻地、播种大麦、小麦等的辅助性农活。那时,有好长一段时间内,收割好的庄稼如成熟的大小麦、成熟水稻,常常平铺于平整干燥而又结实的泥场地上,靠牛拉石滚在庄稼上反复碾压而脱粒的。牛力紧张时,也可人力用木制“拍子”反复拍击谷物而脱粒。后来,我们奤套八队尽力购置了手扶拖拉机,从此才有了拖拉机带动“脱粒机”脱粒,从而摆脱了牛力或人力“脱粒”状况。手扶拖拉机是社员们的宝贝,它能干的事很多,能代替牛力犁地、打谷、抽水、拉砖,能装回社员烧火煮饭用的、海滩滩涂盐蒿和芦苇草料等。甚至,谁家大人小孩生病时,可当救护车用,快速将病人送往乡镇公社县医院。我们八队不怎么富裕、是全大队最后一家购买手扶拖拉机的。有了手扶拖拉机后,我们小孩子也跟着高兴、也跟着扬眉吐气,我们也常为我们队里的拖拉机手而骄傲,称他为“大能人”,如同现在的孩子看那些开着“奔驰”、“宝马”、“林肯”拥有者一模一样的。
   我们秋收后的稻草常常卖给射阳县造纸厂去用于造纸。那时,我们煮饭烧火没有沼气、没有煤或煤气、天然气、液化气什么的。而我们煮饭烧火之草料往往用麦材杆、棉花杆以及从海边滩涂运回的茅草盐蒿等。有了手扶拖拉机后,入冬的盐蒿茅草不再用船运输了,直接一拖拉机一拖拉机一天三四趟往回运。每个生产队都一样,两旁长满刺槐树的马路上,你来我往便显得十分繁忙。于是,我们晚上放了学后,一丢下书包,便拿起麻绳扛起竹耙子,急急奔向马路,划起散落在马路上的草料来。
   如果草料已被人划走,那么我们也有事干,奔向有关生产队,到收获过的山芋地里,拣刨起剩余的遗落山芋来,或到收获过的棉花地里,拣拾剩余废弃僵棉花来。
   冬天里,学校常组织起我们帮邻近生产队到刺槐树林里收集枯枝落叶,以作农家肥料。到了一九七五年七六年“开门办学”期间,奤套小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动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学生们,去帮助奤套大队第二生产队,现为奤北村二组,开沟挖渠、引水灌溉。每一班级领得长一百米、宽50米的地块,要开挖成深10米河道的任务。经一二周时间,在同学们辛勤汗水的流淌下,任务居然高高兴兴顺利地被完成。第二年冬天里,我们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学生们,再一次成功地帮助奤套小学挖好了四周的护校河,并填平了二操场间的一条深沟,让二操场顺利连成一起。
   在全民皆兵时代,我们奤套大队曾经是全射阳县军民联防先进大队。这是因为当时民兵训练工作,基本上由当时来“下放”蹲点走基层的老红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来党的“十大”副主席、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同志亲自直接领导而获得先进大队的。当时正值美蒋“反攻大陆”高峰期,所以民兵军民联防构筑海上“铜墙铁壁”倍受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功夫没有白花,六十年代里,那些梦想变天复辟资本主义的美蒋特务们,一上海岸,还在滩涂湿地时,就被我们隔壁“双洋”大队民兵们围了个铁桶一般,最终不得不在诸如李司令等那样首长所领导的贫下中农民兵面前乖乖投了降,交了卡宾枪、发报机、假介绍信、橡皮艇等等所有器械。
   正如《上甘岭》插曲中《我的祖国》所唱,对“上山下乡”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美蒋特务乃至当今死灰复燃的军国军主义分子来了,迎接他们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共 40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优美的歌声唤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作者的文字又把读者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全中国正掀起了一场改天换地的运动。许多人“上山下乡”后把根扎在了乡村,和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作者对农忙的回忆,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劳动,在那个年代是和进学校读书一样重要的事情,甚至还要重要得多。自做钓杆在五丈河里钓鱼,变天后的鱼儿自投罗网,还有踢网,这些原生态的乡村旧事温馨而美好。玩耍、劳作、读书,作者笔下的童年纯真而清新,比之现代孩子的不堪重负,令人感怀。【王世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14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世热        2013-05-13 12:52:07
  拜读佳作,问候朋友。
岁月会流逝,对文学的追求永不变。
回复1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15 05:05:34
  感谢王世热老师的辛勤审阅与热情点评。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14 07:53: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15 05:06:37
  感谢逝水流年老师的热情点评与祝贺。
3 楼        文友:一地流沙        2013-05-14 14:03:16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拜读大作,向你学习,问好!
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
回复3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15 05:07:34
  感谢一地流沙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厚爱。
4 楼        文友:杨克江        2014-02-10 10:55:59
  水一方老师:您的文字,回忆中连时光也变得美好甜蜜起来,谢谢您那穿越时空的文字,带给读者一段美妙的时光,问候新年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4-02-15 19:40:23
  谢谢杨老师的抬爱,谢谢您的热情鼓励与支持,我今后更要向您多多学习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