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音】浅谈“汉味”(杂文)

编辑推荐 【心音】浅谈“汉味”(杂文)


作者:候鸟的翅膀 秀才,2879.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98发表时间:2013-05-14 22:28:47

说起武汉,自然而然的会想起伟人的诗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武汉屹立于巍巍中华大地,不失为一颗璀璨的明珠。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打响,直接拉开了几百年的封建清朝崩溃瓦解的序幕。
  
   武汉在外地人的眼里还是相当神秘的。滚滚长江贯穿而过,将武汉划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大名镇。长江南北,巍峨耸立的龟蛇二山遥相呼应,呈鼎足之势。
  
   一座威武雄壮的长江大桥直通南北,使得千年天堑变通途。
  
   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耸立在蛇山上,千年不倒。站在楼顶,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便有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那分豪气了。那感觉,仿佛越过了千年。
  
   武汉亦称百湖之城。城里大大小小的湖泊数不胜数。只因近几年房产的无限开发,不少湖泊已无了踪迹。但作为城市中最大的湖泊,东湖。依然骄傲的灿烂着。
  
   东湖的面积是西湖的六倍,临湖看景,湖天一色,豪气干云。
  
   东湖有很多令有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冬赏梅花,夏观荷。春品桃李,秋看菊。一年四季,季季有阅不尽的自然风光。
  
   东湖的海洋世界,不仅仅是小孩子喜欢游玩的地方。便是大人置身其中也是乐而忘返了。看各种各样的鱼儿从头顶,身边游过。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条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遨游着。
  
   许多信佛的人极爱逛汉阳的归元寺。里面的大小罗汉数以百计,且没有一尊是一模一样的。
  
   来游玩的人喜欢顺着罗汉摸,摸到哪尊是哪尊。便凭着那一尊罗汉的言行举止来揣摩今生的命运了。自始人间就有了宿命这样的一种说法,“站的菩萨做一生,坐的菩萨玩一生”。
  
   我不信那个,所以便是去了归元寺也是看看热闹而已。
  
   武汉的风景名胜别说去玩,就是凭嘴说至少也要一两个时辰才能说完。
  
   武汉大,购物很方便。不似沿海城市物价奇高。武汉的商品物美价廉,品种奇多。仅仅是弹丸之地的汉正街便几乎网罗了天下的任何商品。除了飞机大炮,倒卖军火没有外。我想,再没有哪个人买不到的东西。
  
   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歇后语:汉正街的商品——水货。
  
   其实那只是一种误解罢了。在汉正街,从低档到高档的商品样样俱全,应有尽有。汉正街这样的结构无非是想吸引更多的消费层次的人来光临了。每日里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贩在次打货。一派车水马龙,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过节一般。
  
   武汉人对穿衣似乎不是很讲究,对吃却情有独钟了。来过武汉的人如果没有逛过武昌的户部巷,干脆就可以说白来了武汉一趟了。
  
   不大不小的一条小食街,汇集了武汉三镇的各种名特小吃。
  
   而在汉口的吉庆街,不仅仅可以吃到各种名吃。还可以欣赏到民间艺人演绎着带有楚风文化的曲苑杂坛。
  
   无论哪里,人未至,香味便先入鼻了。
  
   最具盛名的还是要数四季美的汤包了。皮薄,肉嫩,汁多。一口下去,回味无穷。还有五芳斋的汤圆,晶莹剔透,味甜圆润。李记的热干面,精武鸭脖,周黑鸭……
  
   如果想吃完武汉的小吃,非十天半月才能吃完不可。好吃不贵,是武汉小吃的最大特色了。
  
   武汉人豪爽,说话大大咧咧的,口无遮拦。动不动那一句:吧嘛克的便溜了出来。然后什么克老子的,信了你的邪的话就更多了。
  
   其实他们说出此话并无恶意。但是不懂武汉方言的人便老以为武汉人在骂街,占便宜。武汉的那句汉骂和北方的方言“草”有异曲同工的奇妙。尽管不很斯文,但千年沿袭下来,便再难改掉了。
  
   武汉的大专院校的数量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每年有百万大学生就读于武汉各大院校,无形的给武汉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人文特采。
  
   武汉人始终有一个恶习,上公交喜欢挤。无论车上座位空多少,人手一座。他们还是会一拥而上,唯恐落后了一样。这也称得上武汉人的习性了,不俗套,不做作。
  
   正因为如此。那些外地来求学的学子,久而久之也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上公交车很少有人排队了。
  
   武汉是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处处散发着神秘而奇异的色彩。
  
   你若不信,也来逛逛。
  
   保证你来了一定会流连忘返,有一种家的感觉……
  

共 16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来由我这武汉人编辑最还不过了。作者从各方面描写武汉,武汉九省通衢,融贯中西南北,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当然汉味最浓的要数歇后语了,不信?请看: 苕货和怀货两兄弟打伙做生意,遇到淡季加之经营不善亏了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鼻子不对脸地操起来了。 苕货:资金大头是我投资的,我是芝麻里的黄豆——老大,我说了算。 怀货:你嘴巴里含灯草——说得轻巧,出钱不出力,简直就是关公打屁—— 不知脸红,也不怕我川剧演员演戏——变脸不认你。 苕货:我是和尚不吃荤——心里有数【素】,你是不是被子里打屁——独吞?我看你是蚊子叮菩萨——认错人了,你也不称四两棉条——访【纺】访我。 且说上次讲到兄弟二人互不相让,最后打铁的上班——打起来了;隔壁左右都来相劝,说他们是盲人剥蒜——瞎扯皮,刚开张半年冇赚到钱,就屁股后面长草——慌【荒】了。苕货和怀货的脸象十一月的柿子——红了,于是向裁缝/厨师/和船夫讨主意。 裁缝说:我要你们两个先莫绣花姑娘打架——【针】锋相对,生意刚开始主要靠守,要张木匠吃鸡蛋——莫慌。生意这过东西要学,你们像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只要针过去了,想就一定能过去。你看我也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也才是十窍通了九窍——只剩一窍不通。 随后厨师登场了。厨师说:以我看你们莫再婆婆吃腊肉——尽扯皮,吵架有么益呢?无非就是清水煮豆腐——淡而无味,冇得油盐,希望你们韭菜炒藕丝——清清白白,把货物和账本记好,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莫锅呀/碗呀裹不清白。船夫说:你们要学会瞄准市场,看风使舵,停篙罢浆弯到船在屋里扯横皮哪行咧?上季度亏了,再五马路的茶馆——重新开张,厕所里搽雪花膏——互相【香】互【臭】助,这样才能把事情解决圆满。 苕货和怀货听了像小鸡啄米——直点头说是。 作者通过对汉味的描写反映出对大武汉的热爱,虽不尽然,确由衷喜爱。问好作者夏安【编辑:将军县的农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3-05-14 22:42:54
  我是一个对景致记忆不力的人。倒是记住了农夫不少的歇后语。祝文友创作丰收!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2 楼        文友:黄娇娇        2013-05-15 11:08:24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富影响力的大都市,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而且在自然地理上具有无法替代的枢纽优势。围绕珞珈山、喻家山、桂子山、狮子山形成的浓厚人文氛围,又在中国近代史上屡屡将武汉推至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这份历史的厚重,酝酿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
   从古至今,武汉一直都具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从“辛亥革命第一枪”,到“最早开埠立商”;从“第一个引进外国专家”,到“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市长问总理“武汉在哪里?”,到如今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武汉“敢为人先”的历史诠注,从中也折射出一股革古鼎新之豪气,而这恰恰是复兴大武汉的关键所在。
   做为一名在汉求学工作十余年的奋斗者,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人都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城市终究会一步步向前发展。
回复2 楼        文友:候鸟的翅膀        2013-05-15 15:52:53
  你眼里的武汉更加焕然一新。我虽然在武汉小住了数年,对武汉似乎仍然一知半解,谢谢你的画龙点睛之笔,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