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中年的茶(散文)

精品 【流年】中年的茶(散文)


作者:克思一郎 秀才,128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23发表时间:2013-05-16 18:14:44
摘要:中年随意向着适意,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如铁观音,半发酵,进退有度,左温右和。年轻里的绿茶茅尖,转向隐忍,卷缩,厚重,水茶不分的福建铁观音,还有广东凤凰单丛、云南普洱。手捧的这杯铁观音。茶水全化开了,已经是第三道茶。好茶好味,好情好感。中年,期待在漫过挤挤攘攘的茶叶杯平展茶面上,落下一个与往年不同的中秋月。

1
   人到中年,茶到中年。人性和着茶性,不觉选择中,人的年龄与茶的品性,不意对接,反弹到心,方知人到中年。
   捧着紫砂壶,壶口之香,亦是中年之气。茶气和着胸间中气,渐渐化开,人气茶气,一团和气,袭上心来。
   一天,一天,还是一天。问自己,干什么?有意义,还是没意义?
   感觉,感觉,还是感觉。自问自答,事事如茶,来了喝,喝再倒,倒了再喝。茶,或是喝茶,有意义吗?
   人在茶杯里见性,茶在人嘴上带情,性情相接,你说有年龄问题吗?
   神风送我,挟两袖清风。神清气清,心清人清。这是喝到极品的茶,遇上极品心情的时刻。
   人与茶,一闻是寻,二嘬是问,三品是证。茶与人,一遇是缘,二识是性,三依是根。难怪有人说,人在茶,茶在人,无不是与自然对接的心灵窗口。南方有嘉木,云雾高山处。
   什么茶都喝的时候,我年轻,性情未定。喝上绿茶,是1978年,到杭州,用三角钱喝虎跑泉水泡的龙井茶(一般的茶5分钱一碗)。带回几盒中上等的茶回家,本是给父母喝。结果家中没有喝茶传统,全部自己喝了。至此喝成习惯。
   人太年轻,喜好中难免轻狂,不识茶的品级。记得一次在湘潭出差,办完事累得不行。那时没有空调。一把蒲扇坐在招待所前坪,自带的花茶剩下只有茶末。小卖店老板给冲了碗烟燻茶。打着赤膊直喝到小店关门,茶味还在。那天,瘾过得一辈子不忘。买了一斤回家。到了家,再没喝出湘潭时的感觉,倒觉得是庄稼茶。原来这茶不过是饿极中的窝窝头。
   后来,相继的在各个地方品茶,到过不少各有特色的茶馆茶室。经历过的好些的茶馆茶室,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淡忘了。惟有一次朋友请茶,到广州傍着荷塘的茶室,印象特别深刻。首先当然是茶叶好。另外,是茶道氛围浓,茶室里的走廊放着可以让茶客随意翻阅和购买的茶经等各方面相关茶叶的书籍。再就是与茶与茶客特全心情的茶音乐。最不能忘怀的是一幅中堂墨宝,上书二十八叶。这二十八叶,就是拆散了的“茶”字。由此联想到早年毛泽东同志的“二十八划生”,好生趣味。在这家茶室,买了一本陆羽的《茶经》和一部精装的介绍茶和茶具方面的画册。临了,朋友专门送了我一个包装精致,小小的晶莹剔透的瓷壶,说是限量版,嘱我别轻易送人。
   茶,从花茶喝到绿茶,从喝办公室的茶,开别人的油,到自己花钱买茶喝。从什么茶都喝,不讲品级,到喝名茶。从舍不得茶钱,到花钱从外地带茶,一级一级拾级而上,好上了这口。
   喝茶,从雅论,讲究太多。《红楼梦》妙玉说茶,说得人需贡茶为神。从俗说,随性由情,是老百姓的喝法,茶性会无师自通。要我说呀,茶,其实就几口忘情水,却烦去恼,忘忧清乐。
   不同的年龄,喝不同的茶,差不多是爱茶人殊途同归的经验。回想杯杯茶香,激起幕幕心历。
   时间是杯,生命是茶。历史是杯,现实是茶。
   才送春风,秋阳又到。杯壶间,品的不再是前些年刻意叫朋友从福建带来,由外商企业、福州文武雪峰农场配制,并有三大保证(保证高山茶、保证农残不超标、保证不含任何人工添加物)的雪峰高山极品铁观音,而是本地能买到的罐装清香铁观音。茶和人性,早夕不同。中年,正午,如日中天。喝着极品的铁观音,香气随心,边看化满紫砂杯徐徐伸展的“蛤蟆”状茶叶,一口一个咂响。日头偏西,还是中年。同样的极品铁观音,味道虽然不变,喝起来不再悉心,不再咂咂生响。
   中年随意向着适意,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如铁观音,半发酵,进退有度,左温右和。年轻里的绿茶茅尖,转向隐忍,卷缩,厚重,水茶不分的福建铁观音,还有广东凤凰单丛、云南普洱。
   上好的龙井和碧螺春,除了好朋友送的,自己只在出差时逢着时节品品。绿茶,已经不是中年的常客了。以铁观音为主,里面喝些常备的凤凰单丛,酒喝多了来点普洱。苦丁,岩龙,花茶,遇上了就喝点。尝天下可尝,试人间可试,是年轻时的意愿。现在,不再强求了,随缘随性。
   秋阳秋水,秋风秋叶,国庆和中秋伴着片片红叶悄然临近。山上曾经的绿,化在茶杯里了。哈哈,又是一个黄金周,喝茶的上好季节和时光,带着中年的黄金呵欠和懒腰,一口中年茶,一片中年意。
   2
   眼见得片片铁观音在杯中伸懒腰,你磳我,我挤你,不一会撑满紫砂。品品咂咂,好茶,与中年同路。
   茶,不分年龄,每年春天如期而来。茶,又分年龄,遇上好喝茶的人。
   茶,不分品质,与酒一样,只讲对路。红酒,白酒,啤酒,洋酒,你就是爱酒之人,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吗?一时的好,肯定的,对了一时的路。一世的好,就说不好了,变化着……茶,又分品级,还是与酒一样,真的假的,什么牌子,如何香型,豪放着喝,还是小口品咂,挺讲究,与年龄同步。
   人对茶,随着环境和年龄而变,与人对家什、穿着、饮食、阅读一样。“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啊,世上本无情,自从有了人,方风情万种。难怪《红楼梦》有诗为证:“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是为风月情浓。”
   茶,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恋,一个愁,岁增月替各不同。同是一杯水,更是那片茶,还是过去杯,口感各异,已味亦不同。于是,茶有了品级,有了性情,有了年龄。
   窗边,射进秋日暖阳,挟带秋风。人说门前挂满枝叶的桂花香得扑鼻,我竟然一点不察。上班下班,有意的在桂花树下呆一呆,几个深呼吸,还是闻不到香。以为是鼻炎犯了,这几天鼻子老痒。奇怪,同事吃大蒜和放屁的臭味,却能刺透嗅觉。找来上好的铁观音和龙井,分别的泡了,放在鼻口,香味能分辨出来。再找来普洱,隐隐约约带点霉味。还好,茶香不去。
   人到中年,识得几味茶,自得其乐。在闻不到桂花香时,还嗅得出茶香,心中自喜。
   好茶歹茶,大致什么类型,喝上两口,能辨个八九不离十。想到前不久,比俺还大半岁的一位同事,新任一家公司领导。别人送他精装普洱,以为送点茶叶没什么关系,收下了。回家,打开一看,闻到淡淡霉味,心想也不是什么好茶。见茶上标着1964年。只怪送茶人不仔细,发了霉的茶叶还送人。因为包装漂亮,才没舍得丢掉。一天开会与他坐一处,无意说茶,又说到普洱。他说了刚才把一盒普洱送人。因那人不在,将茶放在宾馆的总台。追问了情况后,再问是不是看清了是生普?他回答是。产地是不是思茅?他也说是。我说你送出去的茶值多少钱,你知道吗?他说,发了霉的茶能值多少?见我挺认真,接着问是几百,不会上千吧?我告诉他,这盒茶的价值,少5千到1万,多起码2万。他以为是开玩笑。正好旁边有好事人,立马在网上查了,被我说中,少也值2万,存下去还会升值。这位仁兄急了,赶忙打电话去宾馆总台,欲追回来。那边回话,茶已被拿走了。人到中年,却不识茶,遇上到手上好的中年茶,缘不识货,擦肩而过,有意思。朋友深悔。我在想得茶之人,还会不会也当成发霉的茶,再转送他人。
   人与茶,有暗合之缘。你喜欢茶,茶就喜欢你。你认得茶,茶也认得你。《东郭先生》故事里说,遇事问三老。旅游见过老茶树,在盘根错节,傲霜立雪的老茶树前,身心顿缩,自惭形秽。茶山本高,风冷云急。老茶树,鹤首岩泥,孤居独长,不懈地数着昼夜穿梭枝枝叶叶间的日日月月。凝望老茶树上的青苔,见证着先辈时光岁月,赤脚草鞋间,那份纯朴和执着,老茶树记放树根下,收藏苔层间。所来之人,对望老茶树。有的用手牵着,合抱老茶树。此情此景,无语。淡淡秋气,渐渐是晚,见人见性的月光又从天边,穿过老茶树的枝丫叶蔓,照见绕树古籐,落在根干青苔上,泻在我的脸上。月,在迷离中破碎。清风拂过,希望在前,中秋快来了。
   还是手捧的这杯铁观音。茶水全化开了,已经是第三道茶。好茶好味,好情好感。中年,期待在漫过挤挤攘攘的茶叶杯平展茶面上,落下一个与往年不同的中秋月。

共 31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中年品茶,品出了中年人特有的心境。茶,古来文人皆爱之,俗语道:“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在文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本人作者,写了自己饮茶的历史,并从中参悟出了许多人生道理。开始喝茶时的随性,然后对茶有了讲究,再到后缺不了茶,作者这一步步走过来,对茶与人生的认识也在升华。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与人,也讲究缘分,刻意不得。在纷忙尘世中,隔三差五的约几个友人到家里或是茶馆一起品茗聊天,耳听着优雅的古筝之声,口中品味着清淡纯美的芬香之茶,也是人生一件乐事。品茶好心境,花好月圆时。好文章,推荐阅读。【编辑:雨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17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亭        2013-05-16 18:16:49
  一篇很好的饮茶心得,道出了中年人品茶的心境。
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这样吧。
回复1 楼        文友:克思一郎        2013-05-16 19:25:44
  我挑担茶叶上北京,想起那首名歌。品口茶,再唱一首这歌,送给编辑吧,想毕能听见的,以此作谢!
回复1 楼        文友:克思一郎        2013-05-16 19:25:48
  我挑担茶叶上北京,想起那首名歌。品口茶,再唱一首这歌,送给编辑吧,想毕能听见的,以此作谢!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17 07:36: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忆阳        2013-05-17 15:32:59
  作者一定很懂茶道,遥拜!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