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老屋 我永远读不透的深蕴(散文)

精品 【杨柳】老屋 我永远读不透的深蕴(散文)


作者:yangxuemei 秀才,2285.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19发表时间:2013-05-20 21:22:05
摘要:我再次站在这熟知的地方。老屋依山傍水,山上树木葱茏绿意融融。门前隔着晒场,就是两口深深的水塘,两塘之间是一条外面通往老屋的沙子路。水塘对面的塘埂上,接连栽有好几棵香椿,中间路旁傍着大水塘有一棵歪脖子榆树,我对这棵老榆树敬而有之,内忧外患的三年自然灾害,它曾经救过多少乡亲的生命。水塘边的木槿花花期短暂,有朝开暮落的说法。虽然木槿绽放生命的期间短促,但她们姐妹相继开放的花期却很长,从每年的五月末六月初,一直要开到十一二月。所以古人有诗为证:“谁道槿花生短促,可怜相计半年红。”五月一到,塘埂上的几树楝树让人感动。宋代何梦桂的“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王安石的“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这些爽利自然清新唯美的诗情绝句,和这塘埂上的楝花如出一辙。水塘里长满了菱角和水葫芦,繁殖很快,它们又是养猪的好饲料。茭白长势茂密连成一片,犹如成片芦苇密不透风容易遮人视线,自然是水鸟栖息的好地方。每到太阳落山时,母亲就早早地烧好了绿豆稀饭,把红郁郁的凉床端到院子里。先是泼一桶凉水,让地下的热气烟一般散去,然后再在凉床周围放几只小凳子,这乘凉的睡床就作为临时餐桌,摆上几碟自家腌制的小菜,有辣椒、豇豆、萝卜、小黄瓜。我记忆最深的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的桌子旁,就着泥巴炉子耳朵锅,喝点小酒。泥巴炉子里的火旺旺的,使耳朵锅里的菜肴咕嘟嘟翻滚,氤氲着浓香满屋直钻。仿佛煮进整个冬天的风雪,锅边人吃得火热,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温馨。总能看见祖父坐在老屋门口的石墩上慈祥地笑着,灶上飘出一阵阵诱人的菜香。老屋的温馨和韵味,也只有在梦中捡拾。久远的故事渐渐清晰,可为何眼中饱含着热泪?是因为对老屋爱得深沉。作者围绕着老屋,向读者奉献出一副农家“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的优美画卷,所有的乡情、亲情、友情、农家情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你仿佛也转身于这种诗情画意之中!

我再次站在这熟知的地方,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温馨和自然,闭上眼睛依然可以觉得身侧的一切。落日的余晖暖暖地浸染着山间每一片绿叶,似血的晚霞映照着屋舍房顶,显得那样的徇丽多彩。一缕冉冉升起的炊烟,在绿树丛中缭绕。归人淡然地走在紫陌杂草的小径上,一抹霞光映在他们刻满沧桑的脸庞,轮廓清晰隽永。此刻我仿佛闻到阵阵饭菜的浓香;听到母亲喊着我的乳名那声声贪玩的责怪。醒来,明白,是梦!我梦见了魂牵梦莹生我养我的老屋。
   我深深地眷恋着这段梦,我不知道何处见到这个梦境,然而每一次念起,都是那么的真真切切,每一次淡淡的相遇,都像是重温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从未有过陌生。每次醒来后,都会回味着梦境中的那人,那景......
   我明白这是梦,因为我珍视着那里的袅袅炊烟、顽皮的孩童、沁人心肺的芬芳,还有在那钢筋水泥包裹中的城市里很难见到的血红的晚霞。我流连在梦里,暗淡的光线仿佛将这段梦境拉长。
   老屋依山傍水,山上树木葱茏绿意融融。一到初春,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开放,大红、粉色、还有淡黄,将周围的山川点缀,使老屋掩映在绿叶花丛之中,似乎显得奢华。
   门前隔着晒场,就是两口深深的水塘,两塘之间是一条外面通往老屋的沙子路。正门塘埂上是两棵很有年成的杏树,深褐色的主干高矮粗壮相仿,似是一对双胞胎兄弟,默默地对老屋尽职地守望;再往右挑水浇菜、女人浣洗的塘口石阶旁,是一蓬蓬拇指粗细的紫竹,将水塘装扮得分外典雅,似乎有一种弥漫的书香气。
   水塘对面的塘埂上,接连栽有好几棵香椿(这在我的《春风拂面野味浓》的文章里提到过),中间路旁傍着大水塘有一棵歪脖子榆树,只可惜他那腰杆似乎承载不住过多的重负,枝干倾斜弓腰趴在水面上,仿佛亲昵地与塘水亲吻。
   我对这棵老榆树敬而有之,浓浓的情怀将我拽回到那艰苦的岁月,亩产超千斤的虚报浮夸,内忧外患的三年自然灾害,不知将多少亲人饿死路旁。也就是这棵老榆树,毅然敞开坦荡的胸怀任你剥皮捋叶。它曾经救过多少乡亲的生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犹如我的故乡亲人让人尊敬和怀想!
   靠右侧稍小的水塘山坡旁,栽有一排楝树和木槿。春天土地潮湿再加上天时地利,塘埂上就滋长出片片嫩油油的马兰头,不由地让人嘴馋。门口小水塘紧挨晒场的侧边,两棵茁壮挺拔的泡桐非常引人注目,每到三月底四月初,泡桐就绽放出朵朵喇叭样的花蕊,白中带粉的桐花不时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花香。到了炎炎夏日,泡桐那大而密集的叶片,遮盖着阳光直射,给人一股清凉的感觉。秋天一到,那在风中摇曳的串串果实,发出莎莎的声响,不觉让人驻足聆听、观望。
   水塘边的木槿花花期短暂,有朝开暮落的说法。虽然木槿绽放生命的期间短促,但她们姐妹相继开放的花期却很长,从每年的五月末六月初,一直要开到十一二月。所以古人有诗为证:“谁道槿花生短促,可怜相计半年红。”面对众多繁花似锦,内敛柔美的木槿花犹如乡村淳朴美丽的姑娘,亭亭玉立素雅大方。那朵朵淡粉,深紫色的花朵,是那样的艳丽纷呈,勾人眼帘。写到这里不觉使我想起了母亲,记得母亲在世时,有严重的头疼病,每到春夏之交,这种病就要犯几次,疼起来感觉天旋地转,抱头呻吟。后来有位老郎中传了一个药方,用木槿花煎鸡蛋,每天吃一次,必有好转。好歹这种药方无需花钱,自家就有,简单好用。母亲就照着药方长时间坚持吃,一直到晚年,我似乎也没有发现她的头疼再犯过。
   五月一到,塘埂上的几树楝树让人感动。在这芳菲落尽的初夏之交,除了蔷薇还在苦苦坚持守望以外,还能欣赏到满树的繁花,在微风习习中嗅到那花香满溢的芬芳。楝花开于暮春收稍于初夏。《花镜》上说:“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楝花一开就预示着春天即将匆匆而去,炎热的夏日随即而来。所以说花木和节气是有着渊源默契的联系。“二十四番花信风”,它是人与自然的诗意解读。
   其实不单单如此,因了楝花古人还酿就了如醇酒一般叫人惊羡的妙诗绝句。宋代何梦桂的“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王安石的“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这些爽利自然清新唯美的诗情绝句,和这塘埂上的楝花如出一辙。看花读诗念词赏花,好不惬意。怪不得一肚子文才的祖父在这塘埂上栽下这几棵楝树,原来是有着如此的深蕴。
   也正是在这种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丰子恺先生那幅与楝花词有关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于是我想,当年丰老在创作这幅画时,一定是楝花飘飞的季节,一轮新月如钩,月光如水的良辰美景。如果没有新月,没有楝花,也就不会有词人谢逸《千秋岁.楝花飘砌》的千古绝唱;也就不会有画家令人叹为观止的漫画珍品。赏丰老的画,那静虚疏朗的的意境,让人瞬间就有永恒的感受。人与花花与人,似乎有一种姻缘。那塘埂上几株白中带紫,紫白相间的美丽,一团团,一簇簇,如轻云,如紫霞,是那样的淡雅而幽丽;那样的清香而柔美;那样的妩媚而羞涩,就像纯洁俏美的山里姑娘,引我驻足惹我忘情,让我不自觉地多凝视几眼。
   老家水塘边的几株楝树,一直在我的心中,时常令我怀想。它拉紧着我的思索,仿佛就像我那逝去的至爱亲情,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底。
   五月的阳光暧昧地暖照着,那几株楝花,在细碎的绿叶间,轻飘飘地绽放,恍然是阳光下蒸腾出来的一片袅袅紫光。紫色是冷色调,予人以优雅、沉静的美感。这冷色调也正是我所喜欢的。人在俗世心里难免会滋生一种浮躁和奢望之心,我觉得心生燥热,就需要一种冷静的色调去涂染退热,于是与楝花久久对视,欣赏它淡雅的颜色和平实的神态,恍惚间,自己仿佛就像那蹁跹翻飞在楝花丛中的蝴蝶,整个身心都被楝花的香所牵引浸染,心境自然就觉得宁静了许多。这也就是我每次,大多在清明前后给父母上坟或是回老家探望时,总要在老屋塘埂上久久凝视那满树楝花而如醉如痴的缘由。
   正对门口那两棵杏树,每到初春之时,满树的芽孢犹如樱桃小口,着点点粉红,过不了一两天,朵朵杏花就出落成淡雅美丽的新娘一般,灼灼动人丰韵美丽。淡白里透着粉,浓艳而不失雅致;怒放而又不失沉稳。这时一只只小蜜蜂忙不迭地在杏花丛中穿梭忙碌,采蜜授粉。忽如一夜春雨的抚慰,一夕杏花雨满地落红。每当看到此情此景,少女的心总有说不出的伤感,不觉让人扼腕!叹息着那短暂怒放的生命。
   到了秋日,满树尽带黄金甲,滴溜溜的杏子挂在枝梢,让人垂涎欲滴,但又怕它酸涩而又不敢轻易咬一口。
   水塘里长满了菱角和水葫芦,这种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殖很快。它们又是养猪的好饲料。如果没空打猪草,就随手拿一根长长竹竿,竹竿一头牢牢地绑上一把镰刀,在水底里稍稍用力一钩,就是一大把菱角菜或者水葫芦,三下两下一竹篮猪饲料就轻松搞定。拎回家用菜刀粗斩,再与米糠或玉米渣拌匀,猪的饲料就大功告成。
   大小水塘周围的拐角,都栽有一片一片茭白,来人客往来不及准备酒菜,主妇们就下塘扳几根茭瓜,切上肉丝配上少许青椒大火爆炒,一会功夫一盘白生生绿莹莹的茭瓜肉丝就端上了方桌,再蒸上咸鸡腊鹅,到自家小菜园里拽一点时蔬回家小炒,就成了一桌待客下酒的菜肴。
   由于茭白长势茂密连成一片,犹如成片芦苇密不透风容易遮人视线,自然是水鸟栖息的好地方。一到晚上,声声“苦啊!苦啊!”一种叫做“苦鹭鸟”那凄厉的叫声让人听着不觉揪心伤感。
   主妇们有时在扳茭瓜时,运气好的话还能惊喜地发现一窝“苦鹭鸟”蛋,回家将鸟蛋打散与小葱拌炒,一大碟黄澄澄的炒鸟蛋勾你味蕾,使你急于想让舌尖品尝。我小时候就吃过,味道比鸡蛋还鲜美。
   老屋土坯墙面,清一色的青灰色小瓦,前厅后堂,两边是厢房。步入后堂右手边是老屋的后门,后门外是一居家小院,院内栽有山里不太稀罕的兰花、月季、鸡冠花,虽谈不上奇花异草,但一样徇丽多姿;一旁的石榴和樱桃,在这个季节也压枝开放,尽管樱桃的花开稍早些,但一直不输颜色,院落始终四季花开没有消停,将这一方小院装点得美轮美奂。
   院外砌有围墙相隔,留有院门,院墙北侧有小路直通菜园,筑有小桥,桥下有一小溪,涓涓细流常年不息。这种小桥、流水、田园、人家的景致,包含着中国诗画中的境界,实在是人在景中,景在诗中而有诗意地居住。感觉山因水富含灵气,水因山变化多端。老屋在这纯碎的山水之间,独辟一景,自成风格。
   菜园的前面有数亩良田,每当这时节,禾苗叠翠,麦浪滚滚。尽管我已在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但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老屋北侧那一行行栽插得整整齐齐的水稻,像美丽的诗行,蕴含着我祖祖辈辈居住的那个小山村、那老屋人的梦想。当水稻一天天长高长密,块块良田便变成了绿茸茸的地毯,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将希望的田野装扮成了人间天堂;当一棵棵成熟的水稻头戴朵朵粒状白花随风翩翩起舞时,数亩良田便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而那无数白色小花便犹如细细的浪花在阳光下绽放,此时最惬意的莫过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一棵棵成熟的水稻弯腰向村民点头称谢时,整个田野金黄一片,于是老屋便在镰刀的忙碌声中沸腾,老屋门前的晒场也穿金戴银,辛劳的祖辈们枕着丰收入睡,梦也格外香甜。
   老屋后堂有一小小的天井,天井里有一株富贵牡丹,但这株牡丹我倒真的不敢恭维。自从它移栽到这天井,就从没有看见它长得旺盛过,植株老是那么几根,叶片娇小总是舒展不开,就像孩子缺少营养老是长不高,老巴巴的。不知是牡丹有负于老屋,还是老屋负于了牡丹,在我的记忆中从没见它出彩过。究其原因可能是阳光和雨水的关系,致使它受到局限,根部得不到充分的伸展而已吧。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即将小学毕业而紧张复习迎考的我,正坐在方桌边,做着老师布置的作文而正对着天井里的牡丹发呆,忽然有两只小燕子盘旋着飞进了后堂小天井院,叽叽喳喳地叫着,顿时给老屋增添了一些生机。它们双双不停地像是在寻找着它们的家,剪刀似的尾巴在天井上空犹如蜻蜓点水忽高忽低,雪白的肚皮迅疾翻飞,嘴里发出声声呢喃。不大一会它们便选中了天井旁边后堂屋檐下,作为垒窝做巣的最佳地方。然后只见它们飞进飞出衔泥搭窝,渐渐地便发现屋檐下出现了一个鸟窝的雏形。燕子跟人很亲近,燕窝则是一个温馨家庭里点缀的风景。民间传说燕子在谁家垒窝筑巢,就会给谁家带来祥和之气。它们垒好窝后,燕子就在里面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欢快的叫声给我们兄妹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每到太阳落山时,母亲就早早地烧好了绿豆稀饭,把红郁郁的凉床端到院子里。先是泼一桶凉水,让地下的热气烟一般散去,然后再在凉床周围放几只小凳子,这乘凉的睡床就作为临时餐桌,摆上几碟自家腌制的小菜,有辣椒、豇豆、萝卜、小黄瓜,做工精细配搭考究。把从坛子里掏出的这几样小菜,伴以生姜蒜子,在热锅上拨炒几下,淋上几滴麻油,红椒翠叶入眼清爽,入口蹦脆。晚餐稀饭配以馒头或锅贴馍,以干带稀。有时母亲也做一些韭菜盒子,给我们享用。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酒菜盒子,软软薄薄的皮,趁热,双手捧着咬一口下去,带着汤汁的韭菜鸡蛋馅,越烫越欲罢不能,吃完一个再来一个,吃得满手满嘴都是汁水,痛快淋漓。因为喜欢吃,就在旁边看着母亲怎样做。韭菜盒子温水和面,鸡蛋打散加盐搅拌,放入油锅炒熟搅碎,韭菜切小段加盐放少许油再加入炒熟的鸡蛋。把面团擀成皮放半边馅料对折而成,锅放入少许油,将韭菜盒子入锅剪烤两面翻身,待金黄色就大功告成了。写到这,母亲那音容笑貌就萦绕在我的面前,仿佛看见母亲正在老屋里忙忙碌碌的身影......
   晚上我们就睡在这凉床上乘凉,一边听着大人讲故事,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看着北斗,凝望牛郎织女天河相隔。夜深了,周围的一切静谧,凉床的凉意也越来越浓,眼皮也快耷拉了,连手中的小扇子也懒得摇了,迷迷糊糊中是母亲不时地给我们摇着扇子,扑打着蚊虫。
   院门外靠老屋南侧为山之余脉,筑有一口自家老井。圈井的麻石将井沿垒高,悬浮于坡坡的土地之上,几株碧绿的垂柳围井而植,井水是碧粼粼的清冽纯净,一口喝下去甜透心窝。尤其是夏日炎炎酷暑,生津解渴,舒服得令人叹气。用井水煮出的米粥,喷鼻香,且颤悠悠的粘,当下的自来水是无法与这井水相比。老井究竟有多老,我也说不清楚,只是岁月的沧桑,护井的青石井栏,已被扯水的井绳勒出无数道沟壑,镌刻着岁月的流逝。
   最让老屋孩子们惬意的是冬天下大雪。我似乎感觉老家的雪是有灵性的。当大人们把粮食收进仓,红薯埋进了窖,柴火码成了垛,雪就如期而至了。这时候家里就准备好了迎接寒风和飞雪的到来。我记得有一种四方形的火盆架子,里面镶嵌着大小合适的铁火盆,那时买不起木炭,就用大灶烧过的片柴渣子,先在大灶里引火,然后移到火盆里,再多抓几把放进去,这样火盆里的热量很大。一家人围着火盆而坐,母亲和嫂子一边添火一边在旁纳着过年的鞋底,父亲和哥哥们就天南地北地聊着,聊着手艺人的辛苦。我们姐弟就趴在火盆边的桌子旁做作业。任凭窗外漫天飘雪飞舞,因为雪底下埋着老屋人丰收的期盼。

共 68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梦中在留恋曾经的老屋,梦醒来怀念的还是曾经的老屋,老屋的杏树、香椿树、榆树、水塘、木槿花、楝树、 都留下了岁月的年轮,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老屋的周围弥漫着饭菜的幽香和绚丽的百花园,让人流连忘返,散文情景交融,抒情离不开写景,作者笔下的景物是活灵活现的,是让人感动生情的。因为生情,所以有情;因为有情,所以让人读后动感情!相信,你在读了之后,也同样会有和作者一样的深沉的情素犹然而发!老屋——这也许是每一个在外游子永远读不透的深蕴!【编辑:争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1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争游        2013-05-20 21:27:01
  从没有读这杨雪梅的文章,这是第一篇。文笔好!立意好!情感好!向您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yangxuemei        2013-05-21 15:13:25
  感谢老师辛苦点评,敬茶!
2 楼        文友:争游        2013-05-20 21:29:54
  杨雪梅:问好!读您的文章是一种享受!相信你会有更新更美的佳作呈现给我们。期待着!
回复2 楼        文友:yangxuemei        2013-05-21 15:14:50
  老师的鼓励对我来说是一种动力。再谢!
3 楼        文友:争游        2013-05-20 21:33:32
  问候作者:笔键!创丰!夏凉!
回复3 楼        文友:yangxuemei        2013-05-21 15:15:52
  谢谢老师精彩编按!遥祝夏安!
4 楼        文友:雨春        2013-05-21 08:02:44
  恭喜你佳作成精!杨柳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4 楼        文友:yangxuemei        2013-05-21 15:17:26
  谢谢雨春鼓励!并祝您创作丰收、笔健!
5 楼        文友:性淡如菊        2013-05-22 20:02:10
  拜读美文,分享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yangxuemei        2013-05-22 20:34:21
  感谢如菊朋友留墨雅评!同时也祝你夏安、笔健!
6 楼        文友:凌莺        2016-07-05 05:29:17
  梅,这儿看见你的文字,心里好亮堂。你的文笔细腻,文章内容丰富,是写作的行家啊!
生活中出文学。
回复6 楼        文友:yangxuemei        2016-07-05 13:33:39
  多谢凌莺文友留墨雅赞!雪梅给您敬茶!问候文友!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