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曹植墓前三鞠躬(散文)

精品 【文缘】曹植墓前三鞠躬(散文)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14发表时间:2013-05-27 09:58:56
摘要:站在他的铜像前,一睹他凝重飘逸的容颜,恍然间铜像具有了温度,肢体注入了血肉,眼睛焕发了神采。我再次在他的像前站好,忍不住行三次90度的鞠躬礼。

【文缘】曹植墓前三鞠躬(散文) 在月季花盛开的暮春时节,我去东阿的邻县出差。出发之前在百度上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搜索查阅,该地附近方圆百里以内的风俗、特产,名胜古迹,了然于心。东阿鱼山曹植长眠之地,列为首选的拜谒目标。即便公务繁忙,经临此地又怎么能不忙里偷闲悄悄地约会?
   车从东阿县城客运站向西南方向行驶,城外道路干净平坦,路旁树列整齐,树荫匝地。路两边葱绿的田野向远处延伸,看不到边际。喜鹊小精灵不时地飞出巢穴,唱着愉快的歌儿飞上跳下,向远方的客人炫耀它优美的身姿和油汪汪的羽毛。激动的行程约40分钟后在鱼山脚下曹植墓外门前戛然而止。只是简单而古朴浑重的大门,没有牌坊,木门上的红漆因风雨侵蚀而斑驳。
   进入门内,几组石兽(后立于此)守护着的敞亮整洁的墓前神道映入眼帘。信步前行,墓前的方鼎承载了多少凭吊的香火,拾十六级台阶而上,走到仿佛用汉代灰砖封严的墓室门前,整整风纪,不由自主地为他鞠躬三次。
   查资料得知,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坐落在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80公顷,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风;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一抹平川;近看山下房屋鳞次栉比,远看村落星罗棋布,犹如一幅水墨丹青,使人游目寓足,旷然大观。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平台。墓顶悬崖峭壁,灌木葱郁。1700余年来,古墓沧桑,历经磨难。1981年和1985年曾先后进行过修葺。
   据发掘资料表明,墓内发现随葬品共132件。其中除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数件较精外,其他大部为陶制冥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从随葬物品可以看出,曹植墓还是比较简朴的,这不仅仅反映了曹植生前生活的拮据,也可能与曹魏时期薄葬风俗有关,更体现了曹家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除此处鱼山曹植墓之外,有记载的墓地另有两处。一处是河南淮阳城南三里之“思陵冢”。曹植晚年以陈四县被封为陈王,食邑3500户。当年即死在这里。一处为通许县七步村曹植墓。曹植两度被封为雍丘王,在雍丘生活时间最长,此地又是著名的《七步诗》诞生地。
   三种说法,理由与依据各能自圆其说。曹植究竟葬于何处,俨然成为难解的谜团。一般认为,东阿这里的鱼山为其真正的墓冢。这是根据有“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之一《三国志?曹植传》记载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则考古发掘证据: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该墓室前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发现一刻铭墓砖,三面刻有铭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太和”为魏明帝曹睿的年号,“陈王”为曹植生前最后封爵。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在东阿生活的三年中时常登鱼山游览,有安寝于此的愿望,死后其子遵嘱将其葬于此。也有观点认为该墓是兵器墓。1951年春。原平原省副书记吴德在视察黄河时路过鱼山,发现当地一个男孩正在玩耍一把刻有“曹子建”铭文的佩剑,引起了他的注意,考虑到这可能是文物,当即花20元钱买下了。但时过境迁,这把佩剑现已下落不明。他的发现引起了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重视,当年6月,开始了清理曹植墓的工作。当时发现了大体骨殖,比较完整的有28节,惟缺头盖骨。可惜在辗转过程中也下落不明。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登临鱼山巅峰,只是在山脚仰望山体。鱼山属泰山西来余脉,海拔82.1米。相传,因其形似甲鱼,或曰古建鱼姑庙于山顶,故名鱼山。因汉武帝所作《瓠子歌》中有“吾山平兮钜野溢”之句,又名吾山。我看门票印着的航拍鱼山的照片,山形确实酷似横卧的一条扁鱼。
   注视墓室左右遗留的古代碑刻,饱览鱼山苍翠涌动的绿色,感受墓地缭绕的静谧与祥和,我宁愿武断地在心里排除他议,相信曹植“托体同山阿”之地就在眼前。从研读历史的角度说,不该轻易否定言之有理的看法,从洞察人性的特点考虑,这里太适合作为他的归宿,也配得上他非凡的心性。
   曹植不寂寞。山上有龙山时期的灰陶片,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遗物,并且有“重云洞”、“绿葫居”、等八大景观。“抓一把土,都是文化;捡一块瓦块,可以考古。”他的墓建立在底蕴厚实的文化基座之上。
   当地村民都称呼他“曹子建”,大家不觉得这里是墓地,觉得这里就住着个人,一个有名的能人,这么叫着更亲,一家人似的。
   作为外地人,我深感自己对曹植的感情之深,一点也不逊于东阿人。
   司机在门外等我,我一个人在墓前开阔的“庭院”踱步,那些碑刻,那些槐树、梧桐,徐徐吹过的风,山间鸟鸣,似乎都在与我低语交流。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慢步轻声走进“曹子建墓纪念馆”,接受主人的“会见”。看着那些陶制生活用品,睹物思人,似乎他并没有离开那么久。阅读墙上的资料,就是和他进行知心朋友间真诚的交谈。我知道也许我达不到与他对话的思想高度与情感深度,但我乐于借助他的作品追溯时代风貌,参悟生命的格局。站在他的铜像前,一睹他凝重飘逸的容颜,恍然间铜像具有了温度,肢体注入了血肉,眼睛焕发了神采。我再次在他的像前站好,忍不住行三次90度的鞠躬礼。
   我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尊崇?整理纷繁的意念,三方面理由梳理出清晰的轮廓。
  
   【仰慕他的才情】
   稍有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辞采华茂,骨气奇高,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许是遗传了父亲的文化基因,据记载他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老师说:我想不起,在历史的高爽地带,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长久而又安定环境中,哪一个名门望族在文化聚集的浓密和高度上赶得上曹家。父子三人拢在一起,占去了当时华夏的一大半文化。真可谓“天下三分月色,两分尽在曹家。父子三人的文学成排序,曹操第一,曹植第二,曹丕,排在第三。
   也就是说,余秋雨老师认为,从文化的视角看去,曹植的地位要比继承王位的曹丕高得多。
   曹植的辞采与骨气,小学时的我即已领略。语文课有一篇课文叫《视死如归》,讲了王若飞被捕后走上刑场的故事。这个题目本身带给我一种强烈的心里冲击,大气凛然的革命者气度令年幼懵懂的我格外震撼。这四个字如钢浇铁铸,岿然屹立。随着视野的开阔,知道了出自曹植的《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革命先辈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慷慨献身的大无畏气概与曹植笔下边塞游侠抗击外族的忠勇达成性质上的相通。
   后来,上中学学习历史“皖南事变”这一内容,教材引用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所写的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我们一时不理解“相煎何急”为何意,教师解惑说出自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丕让曹植以兄弟为题材又不能直白兄弟之意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的故事人尽皆知,年代久远亦无从对其真实性加以考证,这四句诗的比喻却十分得体,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以上涉及的作品并非他的代表作,他31岁时写就的《洛神赋》,以区区900字,则把一位诗人和洛水女神的爱恨怨愁渲染的如梦如幻,淋漓尽致,千秋传诵,余音绕梁。他的诗每首都是精品,值得我们象珍视古董那样把玩儿。
   他的诗,前期透露出贵族公子的豪迈、高雅和空泛,后期在曹丕父子的严密监视下日子越来越艰难,笔下也就出现了对纯美的幻觉,对人生的绝望,诗境大有推进。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曹植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他的诗,一方面感情真挚强烈,笔力雄健,体现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风,另一方面又呈现着色泽丰富,文采斐然的面貌,度越前人。在中国诗歌史上,他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诚如钟嵘所说的“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曹植诗歌具有明朗、和谐、清新等特色,后人频繁引用,他参与了我们中华民族主干语言的创造。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我感激他构筑了一个美艳的精神别苑。
   曹植不仅在文学上成绩斐然,而且在研究传播佛教音乐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梵呗永远跟曹植和鱼山联系在一起。坎坷的身世,彪炳的才华,使曹植有缘亲近佛教。被封为东阿王的曹植于太和四年(230年)游览鱼山,山涧流水、岩穴来风、林鸟晓唱、草虫低吟,忽而空中传来悠悠梵响,清扬悦耳、美妙动听,产生一股巨大的精神抚慰力量。富有灵性的曹植被此深深吸引,并拟其音调记录成谱,再依据《太子瑞应本起经》的内容,编纂唱词,填入曲中。将中国语言音韵与梵呗巧妙结合,创制鱼山梵呗,由此创作而成中国最初之汉语梵呗;使得用汉语也可以唱诵出清静庄严、哀婉悠长、觉悟心灵的音声,正因如此,曹植成为中国佛教梵呗第一人。
   这清净和雅、哀婉悠长的音声穿越时空,启人向善,净化了生生世世无数善男信女的心灵。因此,曹子建鱼山闻梵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事,由于他与佛教的结缘,中国佛教有了自己的汉语梵呗范本。“鱼山梵呗”佛教音乐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曹植“鱼山闻梵”不仅是传说典故,还是文化。曹植与鱼山一相逢,便提升了东阿这个古县城的文化精神高度。
  
   【感叹他的深情】
   曹植的情感体验深度,蕴含在了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的每一句,每一字,每一个笔画之间。据说曹植对曹丕的妻子甄妃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洛神赋》里的洛神,其实就是暗指甄妃。据说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氏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妃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洛神赋》被一些人认为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故此她一般被称为“甄宓”或“甄洛”,有时又称为甄妃、洛神宓妃等。令曹植赋予洛神身份的甄氏,究竟是怎样的女子,她的人生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变故?
   她是一个秀外慧中、极其美丽的女子,一个有才华的女子,一个贤淑的女子,一个经历了失去家园、再嫁、狂欢、失望、疑惧等种种折磨的女子。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可见甄宓与大、小乔在当时并列为倾城美女,足以说明他的美丽。因为她美丽,当时的实力派人物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她的美丽,早就被曹操父子听闻,官渡之战后曹操派重兵包围府邸,不许伤害家眷。但曹丕挣得先机,喝退士兵,进入府中带走甄宓,并护其安全。战后,向曹操请求迎娶,曹操虽然也被其深深吸引,怎么好与自己的儿子争妻,便被迫割爱顺水推舟送给曹丕。而当时,曹植也表态想娶甄宓,未果。就是说,甄洛的美,征服了曹氏三父子。曹氏父子是文学史上占据一席重要位置的文学家,曹操与曹丕也是阅人无数的政治家,我相信他们三位的眼光,不是特殊美丽有内蕴的女人,怎么可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后宫有宠的姬妾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为子孙昌盛多娶妻妾。曹丕要废黜嫡妻任氏时,甄氏曾“流涕固请”,为任氏求情。表明她并非侍宠跋扈之人,相反她是一个心胸阔达,不善于嫉妒的女人。
   甄宓能诗,有一首很感人的五言诗《塘中行》传于世。诗的内容是:“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读xiè)?莫以麻枲(读xǐ)贱,弃捐菅(读jiān)与蒯(读kuǎi)?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读xiāo)!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抒发了一位含冤女子的心声,读到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甄洛最后等来的只是当上皇帝的曹丕赐给她的一纸死令。
   在薄海腾欢,万民称庆,歌颂改朝换代的升平外貌之下,一场宫廷夺床斗争,使甄洛陷入了红颜薄命的宿命。有郭夫人在,甄洛注定要死。曹丕获胜,一部分功劳,得力于郭夫人的谋略。曹丕在夺取政权时,郭夫人一直跟在身旁,甄氏则被留在邺城陪伴卞夫人。郭夫人为了争得皇后位不惜对曹丕大进谗言,《三国演义》上说她以甄洛行“巫蛊”之术的罪名诬以谋反。结果是曹丕“大怒”,忘了昔日“痴立落剑”的恩情,立刻派出专使,逼甄洛服毒自杀。甄洛的身世畸零,有很严重的缺陷,易受人攻击。她不但是曹家仇人之媳,而且是再嫁之妇,在与曹丕其他小妾竞争时大打折扣。与郭夫人比,她欠缺出谋划策为夫君分忧解难的谋略。唯一支持自己的是自身的美貌,后宫可不缺这个。况且她也避免不了年老色衰,色衰而爱迟的现实,她不能象海伦那样让爱神阿佛洛狄忒在危难来临的时候帮自己解除危机。据传甄洛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郭夫人恐惧她死后向阎罗王控告,让她的灵魂,既无脸见人,又有口难言。对她极尽侮辱与凌虐。虽然郭夫人一时得逞被封为皇后,但甄洛儿子曹睿即位后,向父亲一样将郭太后赐死,像当年葬甄氏一样将郭太后蓬头垢面口中塞糠予以下葬,对于甄夫人的惨死,曹植一定是极为同情,因自己无能为力救助所爱之人而无比惆怅。

共 74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东阿鱼山曹植长眠之地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无论工作多忙,任务多紧,忙里偷闲也要去瞻仰曹植之墓,深深的三鞠躬,并向世人诉说着旷世奇才曹植。他性格豪爽,为人正直,不为权贵,只想为国家效自己的微薄之力,反遭亲兄弟的迫害,那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对爱情矢志不移的〈洛神赋〉曹植的人格魅力,世代相传。欣赏美文,问作者好,推荐共赏!【编辑:展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75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展屏        2013-05-27 10:06:58
  一直很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荷叶漂水的详解比我亲自读此文还要受益。祝写作快乐!
2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3-05-27 10:09:09
  这篇散文,通过游览曹植墓引发开来,写得别具一格,非常厚重,一篇很不错的游记散文!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3-05-27 13:47:03
  很耐读的佳作,彰显着作者厚重的笔墨。问好,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4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5-27 15:33:06
  多谢大家鼓励,不过,我觉得还有很多感想没有写出来,有时候语言十分有限。还有一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
真诚
5 楼        文友:梅东瑞        2013-05-27 18:03:16
  历史题材,文笔老成。别拘一格,超群出众。问好荷叶漂水!
6 楼        文友:梅东瑞        2013-05-27 18:27:56
  第一时间祝贺荷叶漂水的散文《曹植墓前三鞠躬》获精品!
回复6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5-27 20:13:41
  谢谢,也祝贺你签约。感谢文友们诚挚的勉励!
7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5-27 20:14:46
  感谢文友们分享我的旅游经历和思索。
真诚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