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十年,我与《婺源》内刊共成长(散文)

编辑推荐 【碧海】十年,我与《婺源》内刊共成长(散文)


作者:单培文 进士,835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48发表时间:2013-06-08 11:50:37

2003年9月,我有幸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语文教师。跟着颠簸的客车,抵达偏僻的古坦,一呆就是七年。
   十年前,古坦真的闭塞。一条惟一的土路,漫天的灰尘挡住了与文明接轨的脚步。没有网络,没有理念,教学很难,全靠自己摸索,步步维艰。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太强,而我,刚中专毕业,专业不对口,文学素养太低,课堂的糟糕,可想而知。追求上进,是我的原则。提高写作能力,锻炼自身修为,似乎成了最好的途径。
   读,写,改,写作三字经。我遵此而行。读,学校图书馆有许多旧书,一本本借来,一篇篇读。写,给自己定下任务,一天一千字,衣带渐宽终不悔。改,读中改,请同事改,细中求细。开始,我的文字蹩脚,自己看过都不仅摇头。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像抱蛋的母鸡,四处啼鸣,生怕世人不晓。文字改好后,装进信封,四处投寄,皆石沉大海。
   如此三年,信心点滴丧失。写作之路,布满了阴霾,终不见阳光。恰在此时,见到《婺源》内刊,婺源人自己的报纸,倍感亲切。决定一试。当时,学校已装了网络,投稿方便快捷多了。没抱希望,倒插柳成荫,《金衣白玉话冬笋》被录用。第一次看到样刊,心潮澎湃。兴奋之余,不忘细读。编辑很负责,以他独到的眼光修改,我稚嫩的文字有了点睛,刹那升腾。品味中,能力大有长进。
   动力失而复得,路越走越宽。陆续地,《长虹卧波彩虹桥》《千古奇观灵岩洞》等十余篇在《婺源》内刊发表。报纸为证,墨香为凭,我在学校,荣获丝丝名气。赞扬声中,我拓宽视野,将文字投向各地,《上饶日报》、《上海教育》等多家报纸杂志,也看中我的拙作,纷纷录用。分外高兴的是,《我的班主任老单》在《儿童文学》上刊登,得稿费二百余元,这真比上天砸下一林妹妹还略胜一筹。
   有了文字辅垫,上课变得兴致盎然。特别是作文课,因为自身素养的略微提高,指导学生胸有成竹,讲解方法顺理成章,点评分析有声有色。我讲得入味,学生听得着迷。成绩提高,势成必然。因而,不少学生爱上我,爱上语文,爱上作文,这也是《婺源》内刊的间接功劳。
   09年,我参加县城老师招聘考试。侥幸中榜,落户紫阳一小,与《婺源》内刊更近了,不光是地域上的。在乡下,《婺源》内刊难得一见,更难得拥有。我投搞时,都是拜托朋友关注是否中稿。到了县城,此类限因不复存在。于是,我又匀出时间,关注学生投稿。学生习作中,日记里,多有佳作,我稍加修改,投往《婺源》内刊和其他报纸。多投少中,一年中共计发表二十九篇,其中《婺源》内刊发表十三篇。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激起他们心中写作的波澜,没事也爱爬起了格子,舞起文字的枪。我相信,终他们一生,会记住写作,会保留那些印着他们文字的报刊,哪怕纸质泛黄,哪怕白发苍苍。
   如今,《婺源》内刊走过十年,我从教恰也十年。十年时间,说长也长,常年累月,已算不清多少个时辰;说短也短,白驹过隙,只在一瞬间。但不管怎样,只要有成长,只要不虚度,这已足够。
   笑一笑,我的十年;谢一谢,《婺源》内刊十年。

共 12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励志文章。作者以自己与《婺源》内刊的故事经历阐述了这点。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平日里的积累,做不到厚积而薄发,是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毕业工作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深,是本文的最后诠释。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当深厚的知识积累,才能随心所欲地写作;只有具备了对生活和社会相当的了解,蓄积了深厚的知识,水到渠成,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白驹过隙,只在一瞬间,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好的词语、句子的积累,注重对写作方法思路的理解,最终做到为我所用。【编辑:谢文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08 12:05:57
  欣赏好文,问好培文,送去祝福。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08 12:06:18
  周末愉快!
3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08 12:17:48
  佳作欣赏,问好培文,周末愉快!
4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10 18:15:18
  祝福端午节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