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拥抱和平的土地(散文)

精品 【心灵】拥抱和平的土地(散文)


作者:燃烧的火把 秀才,172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71发表时间:2013-06-08 20:47:22
摘要:芷江,大湘西一个侗族自治县,位于雪峰山下,舞水河畔。虽有上千年的历史,名声似乎并不响亮。直到上个世纪的1945年,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县,因建有盟军远东第二大机场,直接威胁着侵华日军以及日本本土。日本人决意夺取芷江机场,于是就有了雪峰山保卫战,也称芷江保卫战。这是对日作战的最后一仗,日本完败,中国完胜,八年抗日战争终结之地。两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战争正式结束。历史选择了芷江作为有关日本人投降具体事宜的洽淡之地,完成了日本人投降、我方接受日方投降的程序安排。从此,芷江成为创建和平之胜地,创立了和平文化节,同时也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人们来这里缅怀先辈,重温历史,以强化民放气节和爱国情怀。

在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版图上,这个面积不到三千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四十万的山区小县,实在是无足轻重。但是,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史上,它又的确地重千秋,非同凡响。那曾经让中华民族为之扬眉吐气的空前绝后;那曾经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之翘首以盼的尘埃落定,铸就了它无以伦比的辉煌。从这层意义上看待这块既山清水秀又还欠发达的红色土地,它独有的历史人文,不仅毫不逊色于国内任何一座繁华闹市,甚至也不逊色于国外任何一座名城重镇。
   这个地方,就是芷江。一方让人心潮激荡的美丽山水,一块让人热血沸腾的热土沃地,一个让人载歌载舞的山区小县。
   六十多年前,打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以日本天皇声泪俱下的一纸降书,宣告彻底结束。“八格呀鲁”的日本鬼子战败了,他们苦心经营的“大东亚共荣圈”破碎了,从来既不畏强暴又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胜利了。从1840年以来的百年屈辱,从此开始洗涮荡涤;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败军记录,从此开始大笔改写。
   血,没有白流,也不会白流。
   艰苦卓绝的八年,前赴后继的八年。
   碧血染沙场,浩气贯长空。
   历史情有独钟,选择了芷江,选择了这个自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以来,似乎一直在不声不响之中,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偏僻小县;选择了这方自三皇五帝以来,就没有褪过色的绿水蓝天。
   1945年的8月21日,虽然难熬的夏天即将结束,凉爽的秋意即将来临。而对于其扩张野心远远大过国土面积的日本,对于曾经气焰嚣张的侵华日军,1945年的夏天已把他们烤得焦头烂额,即将到来的秋天对他们又将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倒霉时刻。他们,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归入了战败者的行列,不得不放下武器,不能不挥动白旗,以战败者的无奈与沮丧,向曾经被他们肆意横行践踏而伤痕累累的神圣土地,向曾经被他们任意宰割蹂躏而不得不拼却一腔热血的战场对手,低头领降,听从发落。只可惜“那一低头”并不“温柔”,更没有“如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但却再一次验证了一个朴实而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报销”。而那一天,对于曾经有过太多流血牺牲,太多仇恨与太多愤怒的中华民族,理所当然是一个杨眉吐气的日子,是一个让那些背井离乡、流离颠沛了八年的人们,“漫卷诗书喜若狂”“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日子。
   全世界的目光,凝聚于芷江,凝聚于雪峰山下的舞水河畔,凝聚于叫着“七里桥”的弹丸之地。中日洽降,将在那里庄严举行。
   历史选择了芷江,自然有它的偶然与必然。
   说其偶然,是因为能够承载起这份特殊荣耀的名城与重镇太多了。古城金陵,既有六朝古都的丰厚人文,又是当时的一国之都;山城重庆,抗战的大后方,中华民国的战时陪都,万里长江惊涛拍岸,巴山蜀水地灵人杰,还有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长沙、桂林以及汉唐古都长安,哪一座不是芷江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想找一个既风景秀美又不受干扰的“世外桃源”,心旷神怡地书写这震天憾地的千古一笔,开心惬意地描绘这光昭日月的千秋一页,那么浙江奉化溪口,中国战区最高司令蒋先生的故乡;那么江西九江庐山,“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既有苍茫秀丽的奇峰峻岭,又是历代风云人物的际会之地,蒋先生与他的幕僚高参们也曾在此谋划国事,运筹军机,同时也在那里挑起了两党之争和后来的三年内战。但是,历史并没有把这千载难逢的殊荣交给它们,而是潇潇洒洒、落落大方地选择了芷江。这份殊荣,也许对于自古就是“蛮荒”之地的芷江,有点儿来得太突然了。惊喜之余,它可能还来不及清扫战争洒落在门前的厚厚尘土,还有可能忘记了礼仪之邦待客的应有礼数,尤其是对待这样的特殊客人,那也算是“有朋自远方来”呀,能“不亦乐乎”吗!
   说它必然,又缺少让人信服的权威依据,但如果要寻找这样的依据,就只有翻阅国家的历史档案,尤其是台湾国民党的历史档案。除此之外,即便是当事人的回忆,也因时过境迁而难免记忆错位,况且决定放在哪里洽降属于绝密中的绝密,只有蒋先生和当时他身边屈指可数的心腹知道,只有当时的盟国美国人知道。当时的其他人尤其是后来人,谁也不是三国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猜不透蒋先生当时的心态与心思。
   偶然也好,必然也罢,都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那座既是中国近代的历史丰碑,也是世界近代的历史丰碑,真真切切地矗立在芷江的白云蓝天之下,矗立在静静流淌的舞水河畔,目睹曾经的天翻地覆,饱览如今的日新月异。
   透过历史尘烟,说洽降放在芷江是一种必然,也不是毫无道理。而这中间的道理,或许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种玄机,一种奥秘。这样的玄机与奥秘,珍藏在湘西的神奇与神秘中,凡夫俗子不通《易经》,或许难以识得。
   日本人发动的侵华战争,始起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从1937年7月7日爆发,到1945年8月21日芷江洽降,历时八年零一十四天。在这烽火连天、中原板荡的八年里,由于蒋先生努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导致了他和他的国民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消极抗战、片面抗战的错误政策。日本人所向披靡,从华北一直打过长江,占南京,攻武汉,进长沙,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号称“国军”的国民党军队,虽然也曾有过多次浴血奋战,但除了台儿庄等屈指可数据的几个战役胜得漂漂亮亮外,其它战役虽然也有过小胜,但几乎又都是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最终以自身惨败退却,而偃旗息鼓。
   由于蒋先生的消积抗战,造成了“国军”败多胜少,但是,这既不等于中华民族不堪一战,也不等于“库无充饷之银”“国无御敌之兵”,更不等于四万万同胞甘为亡国之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既向往和平,更不畏强暴。大敌当前,以挽救民族存亡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地站到了抗日战争的最前沿,把昨天还在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不得不爬冰卧雪的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与新四军,集结于蒋先生的大旗之下,出太行,扼华北,战山西,据华东,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朱德《出太行》)。“弯弓射日到江南,昼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陈毅《卫岗初战》)。“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叶剑英《和朱德同志诗》)。
   北国烽火连天,江南弯弓射日。广泛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让千千万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优秀儿女同仇敌忾。八路军、新四军机动灵活的敌后游击战,打得日本鬼子晕头转向。趾高气扬的侵华日军,最终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也许谁也不会想到,对日的最后一战,竟然发生在素有大湘西“天然屏障”之称的雪峰山下,史称“雪峰山战役”或“湘西会战”;同时由于日军的战役目标是夺取芷江,也称为“芷江保卫战”。国民党在八年抗战中,所经历的战争几乎都用“保卫”二字命名,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常德保卫战、重庆保卫战等等。听这名字,就多少给人以一种被动作战的感觉。而最具讽束意味的是,这些“保卫战”却没有几仗保住,华北、上海、南京、武汉丢了,长沙、重庆、常德被炸得伤痕累累,唯有“芷江保卫战”名符其实,保住了机场,保住了芷江,保住了湘西,保住了全中国。
   日本人的侵华战争是从白山黑水开始的,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战场摆得太宽,随着战争不断向纵深延伸,补给保障难以跟上。而占地一多,必然会造成兵力分散,不得不留下一定的兵力,管辖已夺得的土地,最后形成了前方跃武扬威,后方脆弱空虚,给中国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提供了广阔的天时与地利。日军南下势如破竹,后方却成了八路军以及其它抗日武装的根据地,这就在战略态势上促成了日本人有去无回的必然结局。
   雪峰山战役,侵华日军的最后“晚餐”。他们的战役目标企图一举占领芷江,夺取远东第二大国际机场,即今天的芷江机场。因为这座机场让日本人伤透了脑筋,不摧毁它,连隔着大海的日本天皇,觉也睡不安稳。
   芷江机场始建于1936年10月,既是中国空军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也是盟国在远东的大型前进机场之一。苏联志愿航空中队,中国空一、四、五大队都曾经驻扎于此。1944年5月,作为前进机场之一的衡阳机场被日军占领后,由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率领的“美国志愿航空队”(后称第十四航空队)同年6月进驻芷江。芷江机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陈纳德的航空队是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而组建的空中志愿者。他本人从1937年到1945年一直在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芷江机场也是根据他的建议进行相应扩建的。扩建后的芷江机场,一是承担国际援华物资空运护航和对滇缅公路的空中保护;二是承担对衡阳、长沙、岳阳、汉口、南京等地日军军事设施的直接打击;三是掩护由昆明机场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对华北、华中驻华日军以及对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由于战功卓著,陈纳德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被时人誉为“飞虎队”。日本人不把这颗钉子拔掉,不仅侵华战争难以结束,本土也无宁日。但是,面对天然屏障的雪峰山,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气焰嚣张的侵华日军到此一筹莫展。
   雪峰山战役于1945年4月正式打响。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临芷江,坐镇指挥。一场以芷江为中心的敌攻我守之战,在雪峰山下的洞口、武冈、新化、安化、常德、桃源、怀化、溆浦、辰溪、沅陵两百多公里的范围内正式打响,历时四十二天,以日军的惨败、我军的胜利而宣告正式结束。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日本人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由北京的卢沟桥开始,经过八年生死较量,最后在雪峰山下的芷江七里桥畔缴械投降。历史似乎有点幽默滑稽,给“不可战胜”的大日本皇军开了一个世世代代都值得把玩品味的大玩笑,那就是桥上始作蛹,最后桥上写降书。七里桥成了侵华日军的“奈何桥”,上桥容易下桥难,想过已过不去了,想下也下不来了!这大概就是大湘西的神奇与神秘所在,魅力与灵气所在!让侵略者在他最终战败之地洽谈降事,这样的戏剧色彩与讽刺韵味,别的地方不一定有。
   今天,这块曾经血雨腥风、而今莺歌燕舞的红色土地上,风吹芳草绿,蝶飞百花香。几栋欧式旧木屋讲述着当年的激动人心,洋溢着当年的胜利豪情。公理战胜强权,正义战胜邪恶,人类历史总是不厌其烦地证明这一颠破不灭的真理。而让人惋惜的是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原本是国共两党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的所有抗日武装共同奋战的结果,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蒋先生小家子气了,洽降没有在野党的席位,受降没有给八路军、新四军划分区域,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有失执政党、中央政府、最高领袖的政治风范。
   在大陆与台湾隔海对峙的近半个世纪里,受降旧址沉默不语,“文革”中几曾废弃。一桩让中国五千年历史,让世界近代历史增色生辉的重大事件,一段时期内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里,听任风吹雨打,任其尘土飞扬,鼠窜虫蛀,实在不可想象。政治理念上的分歧,导致对历史各取所需,不仅可笑,更可悲也!
   一位伟人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其实岂止是当今,而是永恒。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生存发展更需要和平。在芷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六十多年前上演的那一幕辉煌,如今已哺育出一轮和平的阳光。国际“和平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健在的“飞虎队”队员,参加过中国抗战的前苏联老战士以及其他国际友人,当年为缔造和平视死如归,今天为歌唱和平不远万里,在这块他们曾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上,寻觅旧时战况,沐浴和平阳光。
   芷江,有胆有识,把和平上升为一种文化。而文化是一种永恒,是一种当今与后世都会受益无穷的力量之源。
  

共 47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芷江”一座历史山区小县,一方红色土地,1937年日本人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由北京的“卢沟桥”开始,经过八年生死较量,1945年最后在雪峰山下的芷江“七里桥”畔缴械投降。这不仅是偶然,也是必然,具有非常讽刺的意味。作者站在芷江的土地上,由历史到现在,把所有的过往和感慨一一展现,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历史意义非凡的芷江,也对这块土地有了更加爱深刻的认识。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编辑:夕阳ann】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610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夕阳ann        2013-06-08 20:50:12
  问候火把老师,欣赏您带有厚重历史的文字,每到一处,总能让读者从中学到很多,在美景背后总有历史重现,欣赏并学习了!预祝端午快乐!
以文会友
回复1 楼        文友:燃烧的火把        2013-06-10 13:39:23
  节日快乐。以文共勉。
2 楼        文友:晚枫        2013-06-10 13:03:54
  赏读。问候火把,端午节快乐!
诗,生命揉搓出来的悲欢离合。
回复2 楼        文友:燃烧的火把        2013-06-10 13:40:59
  节日不忘忧国情怀,缅怀屈子报国情操。共勉。
3 楼        文友:山里的孩子        2013-06-10 16:31:54
  欣赏火把老师的文字功底,只因为你对历史荣泰了解,所以才把芷江的历史清楚地表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加了解历史,也告诉当代的人更要珍惜这个从战火纷飞的的年代走到现在的和平生活,欣赏遥祝端午节快乐!
我想努力写文章,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文章写手,也希望我能在文字里找到一份肯定和认可。
回复3 楼        文友:燃烧的火把        2013-06-10 17:48:52
  谢谢你的赞美。祝你节日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