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凡人的封禅大典 (散文)

编辑推荐 【文缘】凡人的封禅大典 (散文)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4发表时间:2013-06-11 09:08:54
摘要:白天登泰山,晚上观盛典。品味帝王事,指点天地间。昔日天子路,不见君回还。中华气概在,雄魂绕泰山。今夜若有梦,梦长五千年!凡人也封禅,励志盼梦圆。

【文缘】凡人的封禅大典 (散文)
   “泰山北斗”,“重如泰山”,“人心齐,泰山移”……在我的印象中,没有哪一座山的文化内蕴能与泰山比肩,五岳之中最重要的是东岳泰山,它具有“五岳独尊”的崇高地位。旧时谓泰山为四岳所宗,故有别称“岱宗”。
   泰山的海拔在五岳中不是最高,为什么古往今来它受到特殊尊崇?
   泰山的重要影响力因历代帝王在此举行封禅仪式得以扩大和巩固。据史料记载上古、先秦时期有七十二代帝王曾在泰山封禅,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封禅于泰山的举动成为后世历代帝王遵循的范例。泰山周围是东夷族的重要聚居区,涿鹿之战,黄帝战胜了东夷族的首领蚩尤。为了稳定政局让东夷族永远臣服,黄帝经常前往巡视,与东夷首领相聚、盟誓,祭拜天地,地点就选择泰山。泰山地处黄帝和东夷领地的交界处,又是周围几百里最高的山,也是当时能登顶的最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山。上古时期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化为华夏民族的神,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伟人相聚于泰山,泰山遂变成君民眼中众神汇聚之地。
   有详细记载的封禅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受地理知识、生活范围所限,当时齐、鲁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
   泰山南天门之上的街道被誉为“天上的街市”,泰山顶被视为登天的入口,对天神近距离告祭的场所。泰山神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替帝王向天神转达旨意的使命。
   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泰山,是一座神山!
   五月中旬,我和同事一行18人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亲临泰山,在傍晚的天烛峰观看了一场如醉如痴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该节目通过最生动、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一次把中国古代帝王封禅泰山盛大场面以实景演出的方式呈现观众面前。突出的特点是将360度全景式的自然风光作舞台,融入现代高科技手段,凭借精致的舞美制作和大规模的演员阵容来诠释当地特色文化。主演区的基本形态像是一个巨大的封禅台,在五色灯光与周围山林背景的映衬下,为观众展现出典型的泰山自然环境与历史意境。让观众置身于不可复制的自然剧场之中身临其境,体验一种全新的、震撼的融入式艺术演出;并在结尾设计互动环节,观众化身为剧中主角,参与了节目的压轴表演。
   演出第一环节,听挑山工爷爷对孙女缓缓讲起泰山的故事。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就学会了把泰山当成他们与上天交流的通道,点燃了第一堆祭祀泰山的圣火……纯朴的自然崇拜是封禅的雏形吧。
   造物主赐我一双慧眼,当初主动选择历史专业,封禅大事,多有涉及。
   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地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滋生了封禅泰山的活动,并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封禅成为每代帝王一生渴求的梦想。
   封,是祭天的意思,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是祭地的意思,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可以理解为封禅应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
   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加以引用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封禅目的是报天地之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载有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论封禅的一段话。说齐桓公称霸后想行封禅之祀,管仲反对。理由是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七十二代帝王都是受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那时候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而至。桓公自知没有先贤那么大的福气,不得不放弃了封禅的愿望。
   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封禅泰山,其场面最为壮观的分别是秦、汉、唐、宋、清(祭祀)五个朝代。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封禅活动,荣幸地被司马迁记载于《史记》之中。
   秦始皇有资格第一个举行真正的封禅大典。雄才大略的他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自信傲岸,却未忽视上天的存在,认为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的委命。为了彰显他的丰功伟绩答谢神灵的佑护,第三年(公元前219年)就到泰山举行壮观的封禅仪式,开创了中国封建帝王封禅的先河。他自己乘车从山南登上泰山之顶去行封礼,并刻石歌功颂德,记录了那个庄严的时刻。然后又从山北下来,到梁父山去行禅礼。
   只见舞台上烈焰翻腾,士兵在台阶上撕杀、翻滚。一排排士卒从高处滚下,同时有勇士向上冲击。刀、枪、剑、戟,金戈铁马,六国士兵倒下了,秦国的兵将傲然挺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当“秦始皇”用雷鸣高亢的帝王之音告诉上天他“一—统—天—下!”的时候,他的形象无限延伸,顶天立地。我血脉贲张,一刹那,充分体会了为什么秦国的士兵在他宏大抱负的感召下奋勇杀敌,浴血奋战!在实现国家、帝王梦想的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建功立业的机遇。秦始皇身上具有实现这一梦想的凝聚力与鼓舞力!他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秦朝创立的体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才能令操着不同方言的人跨越地区与部族的界限无障碍地沟通,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数千年绵延。“千古一帝”,大气非凡。
   如果当年秦始皇没有结束战国的纷争,如果不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会呈现怎样的走向?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的状况?不敢设想。
   秦皇走了,汉武来了。
   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按古礼举行封禅。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重臣先到梁父山行禅礼祭地,然后举行二次封礼祭天。满山放置奇兽珍禽,以示祥瑞。汉武帝在庄严的音乐声中跪拜行礼,为了纪念这次封禅典礼,还特改年号为元封。
   汉朝采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特别重视丧葬礼仪,祭祀先祖。汉武帝在位期间曾八次登临泰山封禅,过程十分庄重。不仅皇帝要斋戒沐浴,参与的群臣百官,都要身着黄色祭服,封禅礼毕后,赏赐当地居民肉食,免除租税,大赦天下。汉武帝当年在泰山亲手种植的柏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无限,已经在这里替主人伫立守望了二千多年。
   舞台上响起天籁般美妙的韶乐,乐官们在礼的状态下静默地向乐器汇合。华盖从中央平台上升起来。汉武帝从华盖里走出,盛大的仪式开始……汉武帝一个华丽的转身,开始向上攀登。一轮巨大的太阳突然跃出云海,汉武帝朝着太阳走去的背影仿佛也燃烧起来……
   韶乐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也让我们观众忘记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舞台上“汉代”舞蹈演员的舞姿与岱庙展出的汉墓出土画像砖宴乐图中的舞伎如出一辙,是她们被泰山神点化成仙,复活再现吗?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将中华帝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他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创造了光耀千古的汉武盛世。
   唐朝是继秦汉之后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皇帝借封禅给臣僚加官进爵,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严,同时向百姓施恩,免除赋税,把自身的道德修养同封禅资格联系起来,在帝王封禅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境界。更为独特的是,在唐高宗的封禅大军队伍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身影。
   舞台上,数支法号一字排开,朝天吹奏,拉开了大唐封禅的序幕。灯光将右则山道打亮,展现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波斯、日本、高丽、印度的舞姬翩翩起舞。盛大的皇家仪式入场,一队唐朝宫女从观众席过道缓缓走过,衣袖飘着唐风雅韵,步态轻盈,婉若游龙。霓裳羽衣舞惊艳山峦,看呆观众。
   好一派大唐气象!繁荣的社会,开放的胸襟,吸引了周边各国惊羡的目光。
   宋朝灿烂的科学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宋真宗的泰山之行,为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活动画上了句号,但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无数文人墨客登临泰山,留下了众多颂唱千年的经典诗篇,积淀了泰山厚重的文化底蕴。
   舞台中央,一张案台,一副纸墨,一缕香烟。真宗皇帝一身道服,坐在案台前抚琴。花,一朵朵盛开,鸟儿,从花丛中飞过。《溪山行旅图》于舞台上铺就,《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宋代市井人物在画境中移动……我领略了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从宋真宗最后一次在泰山封禅以后,明清两代都变成了祭祀,清代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不仅派官员到泰山祭祀,有的还亲自登临,对于利用泰山促进民族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巨大的台阶缓缓开启,震天的炮响,烘托了大清八骑入关的气势……同时,众大臣从舞台两侧鱼贯而入,一队身着格格服的宫女由观众席上列队而行,仪态万方。康熙大帝由下拾级而上,掌事公公一路小跑将他的治国懿旨传遍四方。一幅大清疆域图跃然台上,北方少数民族歌舞在平台上缓缓升起,歌舞升平……康乾盛世让我们回味惊叹。
   时代在变迁,消散了历史烟云。帝王封禅盛大的仪式、华丽的场面,渐行渐远。无以伦比的旷世大典让我们在心里借机重温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强大与辉煌,自豪感与自信心春潮般涌动。它激励着我们投入为梦想而拼搏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是帝王的封禅大典,也是属于凡人的封禅大典。
   尾声:挑夫们讲完了故事,象往常一样,挑动担子上山。挑夫老爷爷的山东口音在云中传来:皇帝老儿们都走了,可泰山还在,泰山神还在,我们还在。要俺说啊,封禅就是祈求老天爷保佑。没有对象的,祈求后就会交桃花运,盼子成龙的,祈求后,孩子就努力学习……
   老爷爷让大家象帝王那样对山神伸出双手,闭上眼睛,想着一个愿望,默默祈祷。至此,封禅活动回归凡人的自然崇拜。
   孙女问:“爷爷,泰山能听到吗?”
   爷爷说:“你自己去问泰山吧!”
   女孩跑到半山腰,双后罩在嘴前,以高八度音量喊:“泰山!你听到了吗?”
   下面的人不知不觉地跟着喊:“泰山!你听到了吗?……泰山!你听到了吗?……泰山!你听到了吗?……”
   喊声在夜晚的山中回响,那么地浪漫,那么地庄严,那么地动情!
   泰山会满足我们的祈求吗?
   《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帝王封禅所必需的条件: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二者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帝王贤明、天下太平、天降祥瑞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帝王当政期间要有一定的政绩,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禅向天报功。
   那我们凡人呢?封禅要双向的交流,怎么好意思只祈求上天保佑而自己无所作为。我相信泰山神不会不明察秋毫,不会保佑了怠惰的人,忽视勤奋的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用我们的努力向泰山封禅吧!
   白天登泰山,晚上观盛典。品味帝王事,指点天地间。昔日天子路,不见君回还。中华气概在,雄魂绕泰山。今夜若有梦,梦长五千年!凡人也封禅,励志盼梦圆。
  

共 43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何首先以提问的方式拉开文章的序幕:泰山的海拔在五岳中不是最高,为什么古往今来它受到特殊尊崇? 泰山的重要影响力因历代帝王在此举行封禅仪式得以扩大和巩固。先秦时期有七十二代帝王曾在泰山封禅,叙述了历代皇帝作者在在泰山封禅的目的,“封禅”一词的由来与详解。叙述了在游览泰山时观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的详细环节与感触。登泰山,观盛典,品味帝王事,指点天地间。中华气概在,雄魂绕泰山。今夜若有梦,梦长五千年!凡人也封禅,励志盼梦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泰山的神奇与其中的神秘,知道了古往今来泰山受到特殊尊崇的原因所在。不乏一篇佳作!【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3-06-11 09:09:36
  值得品读的文章!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 楼        文友:王志强        2013-06-11 10:09:49
  佳作,期待加精!
回复2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6-11 21:35:06
  谢谢鼓励!
3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3-06-11 14:14:27
  细细地拜读了这篇散文,全文围绕“封禅”娓娓道来,很好地展示了泰山作为五岳之尊的独特地位,写得很大气,很新颖。感谢赐稿!欣赏作者文采!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回复3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6-11 21:35:45
  多谢鼓励,多谢分享我的旅游感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