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秋籁听音识古琴

精品 秋籁听音识古琴


作者:克思一郎 秀才,128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8发表时间:2013-06-14 01:15:29
摘要:人生如琴,命运如韵。十指尖尖,音韵中,一页一页翻开,先琴者的人生跌宕俯仰,与玲珑剔透宁碎不折玉质般的思想境界。说到底,听琴识音,不是人人都能有份琴心的。需要修养,也需要学养,还需要一份空灵之心。

又见萧娴的书法,为古琴师成公亮题写的“秋籁”。好多年前,大致是在《书法》杂志上,见过她写的“爱毋欲”,不是一般的喜欢,三个字,精气神,呼唤应答,恰到好处。“秋籁”,是萧娴为成公亮“秋籁居”的题字。同时,也是把唐琴(仲尼式)。“琴体浑圆修长,漆色深褐,断纹冰裂。其音微妙而细腻,圆润而绵长。琴底篆刻‘秋籁’并‘德斋珍藏’,腹内朱书‘大唐开元三年李晋制’。”
   这把琴,成公亮1985年在济南得手并修复。“秋籁”启之于“天籁”,想是必然。《庄子》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其者谁邪?”
   声色世界,声与色平分着天空。不听音,不领略“秋籁”,不会觉得少了些“底韵”,以静观红尘中的“声色犬马”么?
   世界是巧合的,“爱毋欲”与“秋籁”,邂逅在萧娴的大气闲适书法的缘分上,俺以为是书法与古琴的某些殊途同归的境界。
   读完成公亮的《秋籁居琴话》,想起与古琴相关的事,想说说古琴初识的感觉。
   (1)
   买这本三联书店出的《秋籁居琴话》,冲着太不了解古琴现实,与又太想了解古琴的愿望。当然,还冲着随书送的成公亮古琴演奏选辑CD碟。
   手头没有一碟古琴曲,除了电脑里的MP3古琴曲。听了成公亮古琴CD碟,定价49元的书不及翻阅,知道这本书买对了。几天后,在长沙,买一碟张子谦《广陵散韵》(古琴曲)75元,龚一的一碟德国音响版《千古绝唱》(古琴曲)125元。听了,与成公亮的对比,也分不出大多的优劣。听了古琴CD碟,收集在电脑上的古琴MP3,基本就不听了,区别太大。
   买《秋籁居琴话》,真赚了。花49元买碟古琴碟,本已经超值。捧在手中的《秋籁居琴话》,反倒像是附送的了。
   对古琴,太想了解,又太外行。不得不生吞活剥,对不了解的跳过去,读能懂的,琢磨半懂不懂的。这,也是种阅读和欣赏古琴的方法。
   过去,只是喜欢指间弹奏出特有的空灵之音,在寂静辽远的背景之下。有了这本《秋籁居琴话》,等于开了扇门,能够漫步其中,观其皮毛。
   古琴之音,是种从耳朵进去,传到心里,再窜入灵魂的声音。像是与琴者对话,也像是与时空对话,还像是与永远飘荡天空诉说不止的灵魂对话。听得入神,倘若相信神仙、佛主、上帝、真主的话,似乎可以神游出境,与他们在高山流水间相会,共赏沉思的旋律,凤翔千仞空灵的声音。
   边听古琴,边读《秋籁居琴话》,琴音入书,书带琴音。
   人生如琴,命运如韵。十指尖尖,音韵中,一页一页翻开,先琴者的人生跌宕俯仰,与玲珑剔透宁碎不折玉质般的思想境界。
   (2)
   古琴,遇上了,听到了,叫人难忘。不意中听了古琴,空旷的声音,直入人心,简直就是招魂曲。“咚……”的一声,之后乃是不尽的沉长绵延,吟猱震颤,似有似无,无边无际……然后,接着一声一声,声声弦弹着听者的心弦,音音扣着弹奏人与欣赏者的魂魄。
   高山流水遇知音,其实欣赏古琴,并不需要钟子期与俞伯牙邂逅,也不需要一定是惺惺相惜的“知音”。不识古琴,照听古音。欣赏,随着机缘,沿着自己认得的路。
   听古琴声时,时而的迷茫,时而的格外清醒,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有种心情的漫步和灵魂的遨游感。正如古琴家姚丙炎先生说的:“打谱对于我,正像新天地对于旅游家那样具有吸引力,在新的音乐天地里漫游,使我感到其乐无穷。”听琴,也一样。
   喜欢古琴,但不识古琴。多年前,想弄碟古琴CD碟,在一个朋友开的音像店买回家。听过之后,才发现是古筝碟。老板说,古琴,就是古筝,没你说的古琴,也从来没卖过。后来,找了几家,没找到,只遇到教学碟。当然,也没硬是当件事,非到手不可。
   在电视收藏节目中,又遇上讲古琴的了。说古琴收藏,原样原藏,不要弄巧成拙的把琴的断纹新漆一遍。琴的断纹是琴的价值所在。如:蛇腹、蛇腹龙鳞、大蛇腹、小蛇腹、流水蛇腹、细流水、细碎等。每把琴,有自己特有的名字,特别是从古代传承下来古琴。如:九霄环佩(唐)、太古遗音(唐)、玉间鸣泉(南宋)、寒泉落涧(明)、落花流水(唐)、天风海涛(唐)、空谷流泉(元)等。这辈子不可能收藏古琴,但并不妨碍在电视上网上书上以及各种图片上欣赏古琴。如此辽远而空灵的声音,古韵古风间,真的从古琴中夹带古人的灵魂吗?
   古琴打谱既是创作,又是寻找。听琴,同样也是种寻找。同样的一首曲子,同一古琴打出来的古谱,会截然不同,其差别可比棋坛九段与入门的初段。技艺是一方面,身心合一的生命体验与对音乐的天然悟性是关键的关键。有些人,天生就是玩琴的。另一些人,刻苦一辈子,也难抵达“庐山的真面目”。
   寻找什么呢?成公亮说:“在大自然的日月风云中享受每一天……古琴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琴人在琴乐理解中的一个难题……古代琴曲创作时的自然环境,现已经破坏得面目全非了,自然环境赋予人的精神感受、自然环境造就的人性当然也与古人不一样了,更不用说现代人在心灵上遭受的种种污染、扭曲……或许在这里我能渐渐地感知这些古琴曲与天与地、与人与情的关系,渐渐领悟古代音乐的真谛。”“琴者心也。”“我来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
   穿行古琴,打谱识音,原来是在寻找古人,寻找别人,也寻找自己。
   (3)
   古代的琴棋书画,到了现代功利社会,有强烈的颠倒之感,成了画书棋琴。古琴,本是孤诣高蹈的稀音,本不该作为公器四处张扬的声音,如今只要弹拨得两下,会得几首曲子,就能开馆收徒。说是北京有70多家古琴馆,有点泛滥。成公亮说,一些琴会,喝的茶很高级,坐的座客很讲究很礼貌,讲很多哲学话题,但最后听到弹的曲子,一点也不好听。
   2003年11月,在巴黎,联合国宣布古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了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倾向:一是古琴的政治化,二是古琴的商业化。
   说到底,听琴识音,不是人人都能有份琴心的。需要修养,也需要学养,还需要一份空灵之心。

共 23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濯洗身心。听琴,是种高深的艺术修养。懂琴,则需要相当的文化知识与艺术境界。作者二者并用,用心来解读并感受琴音,并传授与古琴相关的历史与知识,使得文字古色古香,兼具多种元素,展示作者的情怀与才识,给人教益,推荐!【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15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06-14 01:18:54
  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读此文,感慨最多的是,琴音易得,知音难觅!因此,不管是按还是评,都显得微不足道,期待精彩继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克思一郎        2013-06-14 09:45:18
  谢谢美语按评,借古琴音,遥颂编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