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美是此生最大的错误——赏析《美的代言者》

精品 美是此生最大的错误——赏析《美的代言者》


作者:那年风雨那年人 秀才,271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91发表时间:2013-06-19 15:58:48

美的代言者
  
   ——题安格尔名画《泉》
  
   小人鱼在天堂
  
   掐掉所有形容词,我只想膜拜
   一朵花的纯粹
   青山绿水只是盆景
   唯有她是一生故乡,足以安居乐业
   不如请一只高尚的蜜蜂代言
   怎样爱上她的森林。天空。玫瑰。清泉
   ……这一部活色生香的词典
  
   剥掉松动的牌匾,她就是一粒明亮的核
   原谅世上所有的黑夜吧
   看一盏明月捧出一泓悲悯,洗掉罪孽
   照彻一整座花容失色的人间!
  
  
   在动笔写字之前,我吸了一支烟,虽然我已不经常吸烟——我喜欢那种短暂的眩晕感,不过这次,我只吸到了一半,就匆匆坐在了电脑前。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动笔写除了诗歌以外的其它文体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有一种单纯幼稚的想法——保持自己写下的诗歌具有纯粹性。不过,面对这首《美的代言者》,我还是有好多话想用普通人的视角说出来。
  
   一.诗歌与诗人
  
   诗歌已经有足够的魅力让人类当做一种宗教来膜拜。
   诗歌的魅力在于她的美。她的美要高于语言本身,高于人类的文明,高于生活,甚至高于所有的一切——这也是她让无数诗人为之倾倒的主要原因。
   我不想再累赘地去复述诗歌的历史,不管从诗经开始,还是从蓝波开始、从胡适开始,这些都是多余的,诗歌已经在那里,在一场雨里,在一阵大雾里,把她的美,让我们在无意间发现,让我们惊叹而又惊叹。
   诗歌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诗人地位的尴尬。诗人对诗歌的写作,无论是感性地、理性地、心灵地,还是灵魂地写作,在一首诗完成之后,诗人还是原来的那个诗人——窘迫、落寞,时不时地还会绝望几次,但是一首诗已经在镜子前整好衣冠,正打开门走在去会见读者的路上。
   诗歌和她的美除了带给诗人更大的虚空,好像就再也没有别的。可是诗人就像着了魔一样,还对诗歌和她的美念念不忘,甚至会在一生的长河里,敞开了心胸,欢迎所有的诗歌踏过去——踏过去,美留在了人间,诗人却走进了地狱。
  
   二.先说说这幅画
  
   这是一首题画诗,在进入到诗歌正题之前,我有必要先简单地说一下这幅安格尔的名画——《泉》。
   这幅画《泉》,是安格尔一生追求和表现的理想美。在他的画笔下,把少女的形态刻画地极其准确、简洁而概括。此画以裸体少女为主题,“左手以高举手臂的转折处为顶点,不仅水罐与抬起的手臂组成圆和三角的几何结构,胸部和腹部的转折起落也形成波浪式的曲线,这也正好与左边的单纯与宁静形成对比”,从而细腻而微妙地呈现了那种恬静的古典美和现实美。其实,这个少女的美甚至已经超过了所有的女性美——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美。
   此画为安格尔赢得了一生的荣誉,为“美”地永恒而又不存在做了一次完美地诠释。
  
   三.从两个动词开始
  
   此首诗很短,加上标点符号只有139个字(再此特加一句,我从来不认为诗歌要以长短来决定孰优孰劣,其实我更偏向短诗,因为诗歌必须精悍,而只有精悍的诗歌才能符合诗歌的最基本特性),分两段,每一段都是以一个动词作为开始。
   第一个动词,“掐掉”。掐掉,从词语的本身来说,掐掉就是一个很传神的动作,因为一说“掐掉”,我们就会想到掐掉一朵花,而且一定还会有一个温文典雅的女子在伸出芊芊玉手(这也符合此幅画作的少女主题)。此时,诗人“掐掉”的却是“所有形容词”。形容词不一定是丑陋的,但是形容词有时候就是多余的,特别是在一首诗中。“掐掉”了所有的形容词,剩下的就是稠密的情感,就是此首诗的骨架和血肉了。
   第二个动词,“剥掉”。剥掉,从词语的本身来说,这是一个略显强悍的动作,有点野蛮强横地味道,有点男人的味道,有点充满了力量的味道。此时,诗人要“剥掉”的是“松动的牌匾”。牌匾不是一件坏东西,但有时候往往也不是一件好东西,例如中国流传已久的贞洁牌匾,而且牌匾好像越来越不是一件好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代表了过去、虚荣、浮华、墨守成规、吃祖宗老本什么的,这样的东西就应该野蛮地“剥掉”。
   以这两个动词——“掐掉”、“剥掉”,入手此首诗的两段,就把读者的眼球一下子就吸引了过来,好像前面是两个黑洞,正吸收着所有的光芒;而且两个词都有一个“掉”字,“掉”,就是垂直地坠落,就是彻底地丢弃,此时更显得诗歌清清爽爽,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从这两个动词入手,也看出了诗人的一些个人性格——她不是有一颗小女人的心,反而是有那种能装下大海、包裹宇宙的胸襟。
  
   四.走进第一段
  
   第一段诗共七句,却有三层意境的起伏和一句情感的小升华。
   先说第一层意境,“掐掉所有形容词,我只想膜拜/一朵花的纯粹”,这是一首诗的开始,也是一首诗的门,可以不必把情感渲染得多么热烈,可以平稳地让读者能走进来,所以诗人此时在“掐掉所有形容词”后,看似平淡地说了一句“我只想膜拜”。诗歌最初总是以诗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膜拜”一词用得虔诚而又卑微,这与浮世的观点——人是宇宙的“精华”,有点背道而驰,而其实,这个“膜拜”正是全诗思想的第一次小小的闪现。诗人膜拜的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荣誉,也不是声名远播,诗人所膜拜的是“一朵花的纯粹”。诗人的世界总是那么让人捉摸不透,一朵花,也可以像圣洁的宗教一样,引起他们思想的涟漪,可是这仅仅是一朵花吗?不是,这是一朵花的“纯粹”,诗人的重点放在了“纯粹”上,这不仅与此画作者的主题相呼应,也是此首诗思想的又一次小小的闪现。
   第二层意境,“青山绿水只是盆景/唯有她是一生故乡,足以安居乐业”。第二层意境接着第一层而来,“只是”算是一种过渡和承接,“唯有”则为递进和继续。再多的“青山绿水”又有什么用,世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总是那么有限和自我,有时候青山绿水连盆景都不是。不过,世人的心结永远都打不开的,就是故乡心结。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不管高官贵族,还是乞丐小偷,不管学术渊博者,还是一生的文盲,他们,或者她们,都有童年,都有童年的快乐、无邪、纯洁、善良,只是生活在越来越远去的时光里,社会已无情地改变了他们和她们,现实已让所有的人都学会了如何去演戏、如何去卑鄙地活下去,但是在梦里,一切的人都隐藏着一个小小的故乡和一个个小小的童年——那里只有快乐和梦想。诗歌此时从这幅画中延伸出来,也可以说这幅画让诗人看到了一些纯洁的美和梦里的回忆——只要有这幅画里的“少女”就足够了,就足够此生的追求了,包括“安居乐业”这一神圣而不可企及的目标。
   第三层意境,“不如请一只高尚的蜜蜂代言/怎样爱上她的森林。天空。玫瑰。清泉”。这一层意境也是传递上一层而来,“不如”是一个过渡的走廊,也是一个情感的回落和更高的升起。现实已经如此,而此幅画作又让诗人如此浮想联翩,那么在这种现实和理想的交界处,我们找一个平衡吧,或者说找一个代替吧,于是就出现了一只“蜜蜂”,而且是“一只高尚的蜜蜂”——之所以不是蝴蝶,也不是蛾子,是因为她们都不够“高尚”,因为她们的意象所指不是那些劳苦的大众。“爱上”了“她的森林。天空。玫瑰。清泉”,爱上了她的所有,也许这个世界就能够纯洁和干净了一些吧,也许这是诗人的一个愿望吧。
   三层意境结束,有一次小小的升华——“……这一部活色生香的词典”,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总结——第一段至此结束。此句诗也可分三步来品味——细细说来,第一,“……”,这一串省略号此时有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活生活色”,充满了感情,也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让读者有了亲近感,仿佛是我们自己站在了这幅画的面前,仿佛是我们亲眼也看到了这些纯洁的美;第三,“词典”的意象,意指那些说不完的更多的内容吧,到底是什么,诗人留下空白,让读者无限遐想。
   第一段到此也就完美结束。第一段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安格尔的那幅画《泉》,主要是一种美的意境的引领,虽然诗人的思想已经有所闪现,但是还是寡淡地,或者说是线索性质地,为的是引起第二段诗歌波澜壮阔地呈现。
  
   五.跨入第二段
  
   第二段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诗人闪亮的思想所在——顺带再多说一句,一首完美的诗歌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这是诗歌的升华,也是诗歌的主旨,当然,那些大神所写的诗歌除外。细细品味此段诗歌,也可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是递进关系,一层比一层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先说第一层,“剥掉松动的牌匾,她就是一粒明亮的核”。从第一段中走出来,第二段一开始就是野蛮地,不需要讲道理地,这是诗人感情的汹涌而导致。诗人恨不得一下子就剥除掉那些“牌匾”,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直截了当和干干脆脆,就剩下“她”,就剩下“一粒明亮的核”,就剩下这些美、这些纯洁。诗人的眼睛里此时全是火焰一样燃烧的思想——木炭(那幅画和第一段诗算是木炭)已经充足,引火柴(这一层算是引火柴)也已经被点燃,那么熊熊大火就来吧!
   于是,第二层,“原谅世上所有的黑夜吧”,好像是诗人一句声嘶力竭的呐喊,其实是诗人内心无奈的挣扎。“原谅”一词此时用得悲痛,用得准确,让谁来原谅,谁又能来原谅?“世上所有的黑夜”能被原谅吗?——有阳光就有白天,有白天就有黑夜,有黑夜就有魑魅魍魉,就有肮脏,就有见不得人的勾当,就有所有的不纯洁……世界的现实已是如此,那些美,那些永恒的美,也许就只能是被“代言”一下吧。
   第三层里,“看一盏明月捧出一泓悲悯,洗掉罪孽/照彻一整座花容失色的人间!”——大火最终得以成燎原之势。此层诗意也可细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动词开始。第一部分,“看”——诗人让我们看,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盏明月”“捧出”的“一泓悲悯”,世界上有黑夜,但是黑夜里总算还有明月(意指这幅画,或者这首诗),还能让我们看到那些贫穷、落后、饥饿、杀戮、战争……让我们看到还有诗人的“一泓悲悯”(顺便再说一句,这一个“捧出”,绝对是神来之笔!是可遇不可求地藏在灵魂里的词)。第二部分,“洗掉”——洗掉的是罪孽,是尘土,是不应该有的一切,这一个动词承上启下——承接了上面所看的,启下了诗人最大声的呼喊——也就是第三部分,“照彻”——人间已是“花容失色”,人间已是充满了罪恶,人间已是差不多无可救药,可是诗人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明月”能来“照彻”,希望有暗藏的力量能来保护那些容易失去、容易破碎的美(这一个“彻”字,用得也好,也是神来之笔,形象贴切而又无可挑剔地准),诗人的情感也到此到达高潮,带领着读者走到了最高处。
   全诗在此惊艳结束。
  
   六.简单的评价
  
   诗歌的种类有很多种,大体上写得最多的、最主要的一种便是托物言志——让诗歌来诉说诗人的思想,这符合中国传统的诗歌特色。此首诗也属于这一类,诗人假借一幅画来诉说着自己对现实的憎恶和对美、对纯洁的一种追求。
   此首诗的写作,属于当下流行的叙述性、抒情性的写法,意象并不错综复杂,也没有意象里面套着意象的现象出现,诗人在追求一种简练和简单的诗歌写法,但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却又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首诗结构上,属于“先景后情”,用“景”来自自然然地烘托出“情”来。
   此首诗亮点颇多,简单地说三个印象最深刻的。
   首先是诗人思想的闪光性——对美的追求是诗人在这个世界上最不懈的努力,虽然这种美有时候更显得是虚无和空虚,但是作为一种理想,我们不应该忘记,也不应该放弃,诗人就像是一个闹钟,时刻在提醒着世界,时刻在惊醒着世界——这也许是诗人存在的最大意义吧,也是文字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其实,在词语的摘选上,在标点的使用上,很准确,准确到无懈可击,例如“掐掉”、“剥掉”、“捧出”、“照彻”等等,例如“怎样爱上她的森林。天空。玫瑰。清泉”中的句号,“照彻一整座花容失色的人间!”中的叹号——全诗唯一的一个叹号,这些都是不可增减的,增了便多了,像人的手指是六指,减了便像用一把刀砍伤了整首诗,会流血的;这些也足以显示出诗人厚实的文字功底和强大的感悟力。
   第三,整首诗在气势的连贯性和烘托性上做得非常自然,一点也没有矫揉造作之感,一点也没有人工的痕迹,完全就是一个天然的作品,好像这首诗早就在那里等着了,只是诗人此时才发现了她的存在,才把她从幕后请到了前台和读者见面。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点,一个诗人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到”一首如此天然的作品。
  
   七.美是此生最大的错误
  
   什么是美?美是春天、是一朵花、是恋人的眼睛、是秋天的一片落叶、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美,没有确切的定义,就是拿万能的哲学来度量,也是如此;总之,美就是一切,而美又不是一切。但是,对于一个诗人来说,美是——此生最大的错误。
   我们越来越功利,社会越来越浮躁,到处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时刻都在追求奢华的瞬间……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已经把诗歌、把诗人逼迫到边缘化的境况——这可以说成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只是,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我们看到诗歌在逆浪潮而上;在通往理想王国的道路上,我们看到诗人的背影被夕阳拉伸成最勇敢的形单影只。
   文字的作用,不仅是用来叙事,用来抒情,还可以用来惊醒、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还可以让他们在黑夜里能看见指引的星座,让这个社会在寂寞中能感受到温暖的洋流——这也许是一件最美的事情,也是诗人最美的瞬间。但是,对于一个诗人来说,除了诗歌嘶哑的呼喊,除了诗歌在纸面上奔走相告,除了诗歌在梦里呼天抢地,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他像一个苦修者,他像一个异教徒,那些现实的生活,那个现实的自己,已经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或者也可以这样去说,诗人是活在自己独立的世界里,试图用文字的大美,去引导大众、改变社会的人——像在此首诗歌中,诗人对美的描述,对黑夜的鞭笞,诗人的失望和希望,都在如此范畴里。
   不过,这种伟大的目标,往往与现实相去甚远。哎,诗人此生最大的错误,也许就是他命中注定会成为一个诗人。
  
   八.结束语
  
   收藏界经常说,能遇到一件老物件,是一种缘分。我也想说,一个诗人能读到一首优秀诗篇,也是一种缘分。在此感谢诗人,感谢小人鱼在天堂——虽然,我都不知道她的真名字;感谢这首让我们感动的诗,她就像炎炎夏日一场凉爽的大雨,虽然,明天依旧会炎热,但是这场雨让我们在等待秋天的过程里,感受到了真切的希望。
   最后,祝福——所有的诗人、一切的诗歌。

共 57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轻快的诗歌评论。文章解读了诗人描述的画,为读者理解该诗做了铺垫;文章赏析了诗中最重要的两个动词,初步展示了诗歌的魅力;文章的重点是逐段解读诗意,揭示出了诗歌的层层意境。最后,文章对赏析的诗歌做了总评的赏析,把作者的赞美之情表现得浓烈。文章层层深入,写法有新颖。【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2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3-06-20 22:00:18
  风雨辛苦了。有此读者,是作者之福,作品之幸:)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2 楼        文友:花下闲        2013-06-22 22:45:23
  解析得非常透彻,为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鱼姐诗作的印象,问好那年,写得很精心,见微知著。
3 楼        文友:宇麒麟        2013-08-10 20:33:01
  学习受教,跟着您的层层剖析与感悟,我领略到了诗作意蕴凝练的美!
笔名改为“妖菁果”,此旧号作废,新文一并发至新注册的ID笔名“妖菁果”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