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喜鹊(散文)

精品 【江南】喜鹊(散文)


作者:知音 童生,605.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67发表时间:2013-06-21 11:45:57

前些天一个傍晚,坐在家屋檐下的葡萄架下,儿子央着我给他讲故事。可怜见我那个空匮的脑子里总是装不住什么故事,而我又实在是熬不过儿子。正在这个时候,妻从葡萄架上摘下一串熟透的葡萄,送到我俩跟前,“来,爷(ya)俩,吃一串新鲜葡萄解解馋。”
   儿子撒着娇不肯吃,非要我给他讲一个故事,而此时我突发灵感,又快到七月初七了,何不给儿子讲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儿子已经七岁了,让他熟悉一下秉承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于是我正了正身子,对儿子说:“好吧,先吃葡萄,再听老爸给你讲故事。”
   儿子听故事时很认真,他睁大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连一粒大大的没剥皮的葡萄也只是噙在嘴边。看着儿子的样子,我心想:不好了,儿子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要为难我了。果真,我的故事刚讲完,儿子就发问了:“老爸,什么是喜鹊?”
   什么是喜鹊?儿子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一时间难坏了我,我一时不知道要怎么来回答儿子好。是啊,不能责怪儿子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说实在的,我也不能确定我看见喜鹊是在什么时间了,有可能是在只有儿子这般大的年纪的时候,或者说是还迟个一两年吧,反正我也是有将近二三十个年头没有看见过喜鹊了,只不过是喜鹊不能给我工作不能给我纸币,也与我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喜鹊在我易忘的脑子里也就渐渐地淡忘了,很久很久我的脑子里已经没有喜鹊这个概念了。
   是儿子一时间唤醒了我休眠的记忆。
   在我儿时,我家对门的山坡上有一棵古樟。古樟有两抱围粗,高达五六丈。古樟是冲里的镇冲之宝,是任何人都不敢轻意地去伤害的。听冲里的三爷爷说,原来冲里有一个财主造屋时想伐了这棵樟树做房梁,当他家的长工拿起大锯锯时,樟树的树干流出了殷红殷红的血,吓得长工们丢了手中的锯屁滚尿流。这没不算什么,就在当晚,冲里大雨如注,突然一个霹雳,惊雷过去,财主家筑起的新屋顿时倒塌成了一堆狼籍的瓦砾。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谁敢打这棵古樟的主意了,就是大炼钢铁打砸抢大破四旧的那些个疯狂的年月,冲里许多许多的古老古老的树木许多许多的古老古老的事物都在疯狂的演绎中化为灰烬,这棵古樟犹能完美无损地雄驻于冲里的北坡上,这不能说是神奇中的神奇了。三爷爷年龄大,阅历深,三爷爷所说的故事一般说来都是传说中的经典,也是我等晚辈们丝毫不宜置疑的。而也就是有了三爷爷故事中的这种神奇的力量的荫护,古樟是生长得越来越蓊郁越来越茂盛了。
   就在这棵蓊郁茂盛的古樟的顶梢的枝丫间,搭着一个近似球形的斗大的鸟窝,这个鸟窝就是喜鹊的巢。每年新春,雌雄一对鸟儿飞翔于各个山坡间,衔来枯树枝在高高的樟树的顶梢搭建成巢的外形,然后衔来粘土粘合,再铺上一层软软的苔藓、兽毛、羽毛或草根、麻、纤维等,还精心地在巢的上方加上一个顶盖,这样,喜鹊就在古樟的顶梢搭成了一个温暖、舒适而又能避风雨的巢。古樟在冲里是最具有灵性的神奇之树,而它也独独地为喜鹊支撑起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喜鹊能独独地凌架于冲里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的古樟上并且也能不引起冲里人丝毫的忌讳,就这一点来看喜鹊也可以说一种神奇的鸟儿了。
   传说中喜鹊是天宫的仙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喜鹊都会飞上天河,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这对苦命的鸳鸯,在长长的相守相望中,只有在这一天才能疾步登上鹊桥,过天河相会相拥。
   牛郎织女是乡下贫瘠的土壤里生长的几个感动人心的小故事之一,奶奶最喜欢给孙子孙女们讲也就是这样几个小故事,一就是看着天空中圆圆的月亮就讲美丽的嫦娥舞着长袖飞奔到月宫,一就是等到葡萄熟了的时候就在葡萄架下给他们讲讲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特别是在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小故事时,奶奶总是选在夜阑深静时的葡萄架下,说着说着还提醒孩子们静静地不要出声说是此时此刻还能听到牛郎织女情深深意切切的昵语呢。我的奶奶也给我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这个故事时也提醒我听牛郎织女情深深意切切的昵语。那时,我还真个的屏着声息地去听,当奶奶问我听到了吗我也懵懂地点着头说是听到了。其实我当时实在是什么也没听到但我感觉到我似乎是又感受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的缠绵意境,哈,这种感觉真是神奇。
   当然,神奇不仅仅是奶奶的故事,神奇的还有这群搭桥的鸟儿了。在我的印象中,喜鹊是一群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鸟儿,蹦蹦跳跳是它在鸟类中一种独特的本领。喜鹊也飞,但从这个山坡掠到那个山坡,我总感觉到它怎么也飞不高。而就是这样一群爱蹦跳而飞不高的鸟儿,它们居然能飞上天河搭起鹊桥,居然能振着双翅让苦命的鸳鸯能大悲大喜地诉说相思之苦享受相会之乐,这不能不让我感叹这翼肩点缀着大形白斑的黑色的天地间的精灵的神奇了。
   我喜欢上了喜鹊,这不得不说是缘于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但我喜欢上喜鹊,又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传说。
   在我家的窗上,还贴着两幅喜相逢的剪纸。这两幅剪纸是四婶为祝贺我与妻的新婚而剪的,就在我俩的新婚之日相对相守地喜气洋洋地装点于我的新房的窗上。四婶是冲里的剪纸高手,冲里一般有什么婚庆喜事都得请她剪几幅图案贴在门窗箱柜上增加喜庆气氛。四婶的这门技艺是祖先留下来,传到她这一代已是十二代了,首先祖辈们还遵循着传男不传的女原则,后来在四婶的祖母(一个民国时期冲破封建桎梏的女性)的坚持下才获得的继承祖辈传统技艺的资格,四婶也才有幸继承这门传统的技艺。四婶的祖辈们最擅长剪的就是喜鹊,而技艺传到四婶的手里,她更是把一对喜鹊剪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以致于冲里操办婚庆喜事没有一对四婶剪的喜鹊就不为之一件完美的婚庆喜事。
   除了我家窗上四婶的这对喜鹊外,我新房的床前还挂着一幅《喜鹊登梅》图,这幅《喜鹊登梅图》是读了两年高中还有点见识的父亲在文革中从小将们操一个“臭老九”的家时清理的“四旧”物品中冒着生命危险拾起而保存下来的。《喜鹊登梅》图是一幅传统的中国画,落款是宋徽宗的徽章。
   我知道宋徽宗是画花鸟的好手,但我根本没有看到过他的真迹,并且我翻看中国美术史,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宋徽宗还画过一幅《喜鹊登梅》图,由此,不须专家鉴别,我几乎可以否定其为宋徽宗真迹的可靠性,它至多也只是后代哪位想借宋徽宗的名讳出名或谋生的的落魄画士的杰作吧。虽然如此,但这幅画中梅枝的虬劲喜鹊的灵动传神还是挺打动人心的,因此,不管此画是真是假,我还是把它挂在我的新房的最显眼处借以装点门楣粉饰文雅,从根本上来说这也许是缘于我对喜鹊登梅这一意境的无比衷爱吧。
   应该说,青少年时代我喜欢上喜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我能时时看到喜鹊,而且在我捋猪草拾柴火之时还能与它在山坡上原野间与它相亲相近的相对着啁啾几句嬉戏一番,更重要的是我无形间在传承着华厦民族一种情结,一种自古以来凡事讲究吉利、好运的喜鹊文化情结。“鲜鲜毛羽耀明辉,红粉墙头绿树林,日暖风轻言语欢,应将喜报主人知。”欧阳修一语中的,喜鹊报喜、闹春,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也寄托了中国人美好的愿望和情感,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这就是我记忆深处的喜鹊,也是我心中深深烙下的喜鹊文化的情结。而如今,当儿子问一句“喜鹊是什么时”,我迷惘了。是啊,在儿子的识记中,他没有找到喜鹊的印迹,难怪他要问一句“喜鹊是什么”。
   窗上四婶精剪的喜鹊仍然成对,床头的《喜鹊登梅》图仍然朗朗在目,而我走出家门,走过原野,走上山坡,一直走到冲里的那棵古老古老的古樟前。我停下脚步,然后抬头看看古樟的顶梢那个空落落的窝,此时,我是不是真应该引一句刘禹锡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来一声深深的叹息!
   “喜鹊是什么?”儿子抬着头闪着莹莹的目光仍在带着疑惑地问我。我想,我是不是应该拉着儿子的手,给他讲讲喜鹊的名字的含义及由来,给他讲讲喜鹊的体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也再给他讲讲几个喜鹊登梅喜鹊报喜的故事。但我又想,即使我给儿子讲了我所知道的这些许又能怎么样?儿子还不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这不禁使我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哀。喜鹊飞走了,儿辈们就不知道喜鹊是什么了,当然,当我们再指着窗上的喜相逢的一对鸟儿、指着床头的《喜鹊登梅》图,儿辈们更是雾里看花。这也怪不了他们,因为我们失落了喜鹊,失落了喜鹊文化,要让他们子无虚有去寻找空中楼阁,这难度不是勉为其难吗?
   而儿子今天还仅仅只是提出了一个“喜鹊是什么”的问题,而我在想,当儿子长大了,他的疑问不仅仅只在于“喜鹊是什么”,当他的思维已超出了“十万为什么”这个窄小的领域,谁还能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
   掩卷而思,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这是不是我们在不知不觉间犯了一个过错?而更令人深思的是:谁之过?!

共 35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文字,读罢全文,不禁让人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之中。傍晚时分的葡萄架下,儿子问的一句“什么是喜鹊”,不由得唤醒了作者那泛黄的回忆以及作者内心深处对过往的思考。若说记忆是一桢宣纸,那么神奇的古樟树上面的喜鹊,鹊桥归路上的喜鹊,窗上喜气洋洋的喜鹊,床前的《喜鹊登梅》图都是宣纸上晕开了的款款浅墨,在宣纸上浅浅旖旎,淡淡氤氲。散文的结尾将读者们带入了对于“喜鹊文化”的更加深入的思考,人的思维永远是无上限的,但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谁又能给谁一个正确的答案呢?一篇很值得人深思的散文,内蕴深厚,强悍精准,作者将对喜鹊的思考和回忆付诸于笔端,达到了一种很好的表达效果,并且给读者留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美文拜读了,问好老师,推荐共赏。【编辑:芈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22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芈蜜        2013-06-21 11:48:38
  问好老师,,,按语写得不好,,,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老师见谅哈。。。。
回复1 楼        文友:知音        2013-06-22 12:58:04
  多谢了,希望得到你多我的支持。
2 楼        文友:芈蜜        2013-06-21 11:48:55
  美文拜读了,,问好作者,欢迎赐稿江南烟雨,祝您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