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木马】礼佛与管理(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木马】礼佛与管理(杂文随笔)


作者:仲跻和 童生,51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7发表时间:2013-06-24 06:50:28

礼佛与管理
  
   从怡心园的观音堂的观世音菩萨像开光起,礼佛成了我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不要说他人奇怪,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不只是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允许信佛,更关键的是我发自内心不信佛。一个偶然的机缘,信仰发如此大的变化,非亲眼所见,不敢相信。
   第一年礼佛,也就是二零一一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起,开始吃素戒酒,坚持只要在家,早晨必去观音堂上香叩拜。五点钟开始,六点钟结束,也就半小时左右。因为耗费的时间不多,也就没觉得有啥影响。到公司上班,基本上还是第一个到达的人。
   第二年礼佛,也就是二零一二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起,拜知音法师为师,受“居士戒”,法名:惠济。早晨,不但上香叩拜,还增加了早课:念《大悲咒》《心经》。起初,听主持的和尚念。后来,照书跟着念。现在,已可脱书默念。
   农历的十一月七日,又在宝华山隆昌寺受“菩萨戒”。至此,我已从礼佛向懂佛跨越。同时,来自于外界的干扰也多了起来。有担忧影响工作,劝阻“不要痴迷”的;有借助“慈悲为怀”,为自我谋私利的;有见我“顾不上”,偷懒混日子的。杂音多了,分贝高了,怎么办?南无阿弥陀佛!
   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关键在于打赢“本我”与“真我”的战争。“本我”,本性的我,利己的我。本性的我,是人,凡夫俗子,一个日趋衰老的凡夫俗子。烦恼、担忧、着急、怨恨、焦虑、妒忌、贪婪、虚荣、自恋、猜忌,时不时的会支配“本我”。
   “真我”,信仰的我,利他的我。“真我”似阳光,带来温暖、愉悦。“真我”似雨露,带来滋润、生命。“真我”似弥陀,带来微笑、和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真我”,差别在是不是喜欢它。喜欢它的人,就能看到它,并爱上它。
   “真我”怎样打赢“本我”?“五戒”之外,再加一戒——五年不买新衣服。其实,也就是借此抑制本性的欲望与邪念,断绝利己的冲动。
   “真我”似五谷,“本我”似杂草。人生,犹如田园。如若不管,则杂草丛生。同是同学、同行、同事,相似的开始,不一样的结果。只有当“苦自己”“为难自己”“抑制自己”成为习惯,人生才能收获五谷,否则,人生只能与杂草相依为命。心中有了滋生利他的思想,才会慈悲为怀,包容一切。如此,人也就做好了。
   影响他人。影响人,有若干途径,惟人格影响为佳。礼佛的过程,也就是修炼人格的过程。戒掉的是“本我”的欲望,滋生的是“真我”的信仰。吃素两年多了,不但没瘦,反而胖了好几斤。特别是肚子,越来越像弥陀佛了。随之而来,原来不能容忍的人与事,现在能够坦然自若,一笑置之。
   前些天,去北京,拜访朋友。酒桌上,朋友见我的同事,既不抽烟,又不喝酒,感慨道:“真是跟什么人,学什么人”。意料之外的提醒了我:“老板”对下属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不可想象的。
   再说管理。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管理的手段很多,视适宜为选。自以为,我现在的阶段,管理的核心就是做好自己、影响他人!说具体点儿就是宣布: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由当事人自己决策。尔后,用欣赏的眼光,分享工作的快乐。谁做?有共同语言的、值得信赖的、不为私欲所动的、不为得失发愁的、有相对适应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做我的同事。
   回首近期,注重于做好自己多,轻视了影响他人的作用。特别是过去的一年,更是如此,这是需要改善的地方。身为企业的最高权力者,也应该是最大影响者。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企业的员工,是老庄“无为”智慧的最好发挥。
   故此说来,礼佛是管理,管理是礼佛。礼佛利于管理,管理利于礼佛。礼佛的过程是管理的基础,管理的过程是礼佛的提升。
  
   法门寺(外一篇)
  
   法门寺有两个。旧的法门寺,位于扶风县的法门镇,东有西安,西有宝鸡,南邻渭河,北依美山。始建于唐代,中间屡经修葺,传统风格依然如故。曾经,因出土了佛指舍利而名舆四海。今天的法门寺,在旧的法门寺西侧,以投资二十多亿元、风格怪诞而闻名遐迩的新法门寺。
   十年前,与旧的法门寺初次结缘。那时候,好友沈在西安工作,工作途中出车祸,同时被抢,惊魂未定,前来探望,以示友情。没想到遇见沈的大学同学李,他也是顺便看望沈的。随后的三天,在沈的精心策划下,我们爬华山的北峰,拜法门寺舍利,望神奇的乾陵。
   更为难得的是托佛祖舍利加持,与李结下了同事缘兄弟缘。西安一别不久,李即辞去原来的工作,从武汉来到江苏海安与我一起打拚,助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十年过去了,我们成为了好同事好兄弟。
   五月三日至六日,与新的法门寺再次结缘。参加天行健国学班游学已有三年,此次游学法门寺,在佛光阁的佛像前,跟随吴言生教授览阅《菜根谭》,参悟人生,品难得的精神盛宴。
   因住新的法门寺景区佛光阁,早晚也就有了游览的便利。坦然的说,对这个景致不太恭维。觉得新的法门寺缺少了传统的寺院风范,多了现代的世俗因素,有点儿不伦不类。禅心阁似一个四合院,甚为高大。站在禅心阁的滴水观音像前,放眼望去,蒙蒙胧胧中的舍利塔,似合掌双手。四角的圆房,似大的蘑菇。佛舍利已被商业了,少了神圣,多了凡俗。虽说我能理解“和尚也是人,也要生存”,化缘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商业味儿太浓烈就有违佛祖之初衷。
   虽然如此,并未影响到游览的兴趣,更不用说膜拜佛指舍利的敬畏心。到达的当天晚餐后,即从佛光阁走到舍利塔,边散步欣赏沿路的夜色,边礼拜沿路两翼的菩萨。四日清晨,洗刷之后,即从禅心阁礼拜观音菩萨开始,默念阿弥陀佛,至最北边的佛指舍利塔,再沿塔周绕行三圈。
   中午,在吴教授的带领下,与同学们一起参拜了佛指舍利塔。在塔底的化身佛殿过道上,无奈的混杂在长长的人群之中,远远的望着金色的宝塔,还没来得及注目,已被催促的人群推行向前。
   走出佛殿后,我问同学郭:“你看到佛指舍利吗?”
   他反问我:“你看到了吗?”
   我实说:“没看到!”
   他才说:“还没来得及看,就被后面的人推开了”
   佛指舍利塔化身佛殿有一个“永久供养化身佛殿佛龛众相世界”项目,出于信念,诚挚随心,我选择了“1959”号佛龛,与法门寺结供养缘,期盼佛慈加被。阿弥陀佛!算是弥补未睹佛指舍利的的遗憾。
   人生在世,追求的很多,需要的很少。一日三餐,山珍海味,过一天;粗茶淡饭,也过一天,那个是向往的?人与人不同,今天与明天不同,惟心知。佛光阁三晚两天的素食,我觉得很受用,够丰盛。而有的同学就忍耐不住,跑出去吃了。
   此时方知,两年多的素食人生,令我改变甚多!感谢佛菩萨!!
   现在的我,有一个地方,可以放下外在的一切,安安静静,聆听本心;有一个场所,可以卸下所有戒备与欲望,用心体会,人生智慧;有一种旅行,可以不为山水的陶醉,洗涤尘俗,瞻仰神圣,是我之盼。回顾近两年多来的日月,法门寺、中台禅寺、佛光山、白马寺皆赐予了我如此期盼。
   十年前,与旧的法门寺初次结缘,助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十年后,与新的法门寺再次结缘,助我调和身心,获得健康;转化烦恼,品味喜悦;清凉智慧,长袖善舞;活出真我,静水深流。人生五福,惟善举求
  
  
  

共 2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佛教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由来已久,一些人的参与,我在这里不作评论,不过,我有一点需要声明,那就是它的历史和现实,的确带动了地方上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一些人的就业提供了机会,至于谈到和企业的管理,我想,这大概只有和作者本人一样有信仰的人才会体悟。问好!【木马社团编辑:陈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