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三农今昔之劳动者的收入(散文)

  【春秋】三农今昔之劳动者的收入(散文)


作者:河杨 举人,4311.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73发表时间:2013-07-03 17:17:29
摘要:《三农今昔》简介 农民,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业,是提供人们衣食的行业;农村,是社会整体繁荣与否的标志。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巨大,回顾起来,既扼腕叹息又欢欣鼓舞。 河杨根据这些情况,撰写了这部《三农今昔》的书。全书102篇,以叙述的形式书写而成。 这部书力求文辞简洁,客观具体。叙述的是从生产队到农民们大规模“转业”的具体经过。是五十多年来“三农”变化的历程。

生产队时期,劳动者被称为劳动力,收入多少,取决于自己在生产队所做的工分。
   一般情况下,整劳动力全年的劳动工分在二百六十个左右,半劳动力则根据工分棵子的大小,可以推论出所做的大概工分。放牧耕牛是固定工分。根据耕牛的情况,一般一年是40到60个。晚上在仓库里值班,一般是男性劳动力轮流,每人每夜2分工;也有的固定给某两个人,长年报酬是100斤之谱的稻谷,或者是30个左右的工分。此外便没有可挣的工分了。
   劳动力们每年出勤日,在三百天以上。除去下大雨和过大年以及重要节日外,几乎天天出勤,因此有“太阳满天过,天天有活做”的说法。
   做手艺的人,人数不多,一般一个生产队仅一两名。工种也只在木工、瓦工、竹工和剃头匠之类。他们多数在生产队需要的时候才做手艺活,没有手艺活做,便与普通社员一样做农业活。如果受外队请工,在得到队干部的允许下,可以外出,每天收入一元五角,交给生产队一元二角,给记一个工分。
   人们在生产队里劳动,挣得工分后,全年收入是多少呢?这要根据生产队的收入情况决定。
   东圩这里都是圩田,产出的产品以水稻为主。稻谷收上来后,必须按照政策“先国家,再集体,后个人”的原则进行分配。完成了国家的公粮、余粮,后期还有三超粮,再留下集体的种子,储备粮后,才是分配给社员的部分。
   劳动工分的价值,称作“工分值”,简称“工值”。它包括分得的现金和稻谷。稻谷是按国家定价计算的。分配时,包括口粮,都在工分值里扣除。东圩村的工值历来与周边好的生产队相当,比差的生产队优越得多。“四清”运动前后,每个工值是七角左右,稻谷二斤之内;七十年代中后期,常在一元,稻谷三斤左右。
   “大跃进”结束的初期,没有“自由市场”(后期的自由买卖,称作“黑市”,粮价一般是国家定价的两倍以上),稻谷只是国家规定的单一价格,每市斤是九分六厘。这个价格一直维持了生产队的整个历史。
   生产队在具体分配上,国家政策对粮食有严格规定。在可分配的总数中,一般是三七开(或者在这个谱子上稍微左右一点)。即人们的口粮要占可分配粮食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劳动工分分配占百分之三十(之内)。
   试看这样一例,可以知道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当年的五口之家,可以有一个半(男女)劳动力。全年的工分大约360个之谱,按照工值0.75计算,工分款是270元;应进工分稻谷,按每个工分1.8斤计算,可以进648斤;口粮按平均500斤计算,除去工分百分之二十五,每人还可分配375斤。这样,这一户当年应进稻谷:口粮1875斤,加上工分粮,合计是2523斤,每人平均是504.6斤。
   这2523斤稻谷,是239.69元。他全年的工分得款减去这些粮食款,还进款30.31元。如果生产队还分配一点鱼虾之类的东西,则进款只能更少。这是有代表性的户型,像这样的人家,要占整个农户的一半左右。
   以上是生产搞得好的队分配情况。那搞得差的,口粮平均只能在二三百斤,工分值二、三角之谱,一个大劳动力,自己只养自己,还是“超支户”,他们的小日子实在艰难。

共 12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到当年的工分值的算法,现在的人大多是看得一头雾水,甚至是不知所云,根本搞不清这其中到底说的是什么。但,这的确是曾经发生的真实故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编辑:三微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3-07-03 18:14:34
  小的时候的记忆,有着对“大跃进”模糊的记忆,只知道那时父母很忙,除了吃饭、睡觉,几乎不在家里。
三微花
2 楼        文友:河杨        2013-07-03 21:39:17
  这一段历史并不遥远。回忆它,可以说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了解它,可以知道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谢谢编辑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