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半饱的人生(散文外二篇)

精品 【流年】半饱的人生(散文外二篇)


作者:朱成玉 进士,608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60发表时间:2013-07-08 20:54:46

有一个女性朋友正在减肥,赘肉倒是没减掉多少,可是通过减肥却总结出一套人生感悟来,令我们刮目相看。她说她现在一天的进食量是往日的一半,宁可少一点欠着一点,舒服,胃有空间心灵才有空间。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她说,自己以前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凡事追求百分之百的满意度,可往往事与愿违。比如朋友做了错事,就不予原谅,搞得朋友尴尬,自己疲惫,还错失了不少朋友。后来经过了一些事,也就渐渐想通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此自己也就多了一些包容,多了一些坦然。她认为,半饱不仅是对朋友的包容,更重要的是自己做事的态度,积极但不十全十美,尽人力,听天命,不给自己过不去,不给朋友找别扭,对人对事,半饱即可。这样的人生豁达而从容,宽厚而仁爱,幸福而美好。当你要求自己尽善尽美的时候,反而束缚了前进的步伐。
   她总结出来的半饱理论同样适用于感情生活中。对待感情,夫妻之间的要求也是以半饱为好。很多夫妻一生都没闹明白,为什么夫妻感情从亲密无间渐渐地就变成亲密有间了呢?有人认为,夫妻之间应当不再有什么秘密,毫无保留才能证明夫妻感情的真实,实际上,夫妻之间如果彼此有一点私人的空间,不能视之为对爱情的不忠,反而是一种夫妻相处的艺术。
   香港人欧阳应霁在《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中说:“半饱是一种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蓝天。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头总有更好玩的事情,会在下一个阶段出现。”因为半饱,呵护好自己的肠胃,以及让精神时刻处于一种半饥渴状态,能让每一口美味的食物到达口中时得到最大的享受;因为半饱,当你在下一个街口发现了新的美食的时候,你才不至于胃口没有了容量。
   一位科学家拿两窝小白鼠做过一个实验,一窝给予充足的食物,另一窝只给予少量的食物,结果饿鼠的寿命是饱鼠的两倍。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动物或人类的寿命是与摄入的食物量成反比的,或许半饱才是最恰当的生命状态。国学里也有“不饥而食、食不过饱”的说法,吃饭要吃七八成,做事留下三四分。半饱的人生,表面上看是亏损的,实则是丰盈的。
   弘一法师放弃繁华,遁入空门;梭罗为躲避世事纷扰,独居瓦尔登湖畔的丛林;而被誉为“韩国梭罗”的法顶禅师,亦是隐居山林三十余载……他们都是半饱人生的典范。为人不要太过贪心,取舍有度,方为做人最上乘的境界。
   只是,尘世中的人啊,又有几个能够忍得住眼前的饕餮盛宴呢?
  
   【一粒米的暖,一块煤的光】
   一个人的心灵,如女人的皮肤,是需要不断滋养的,要补水要防晒,也要以内养外。而善行,是最好的护肤品。因为善意,总是闪着动人的光泽。你做的每一件善良之事都是一粒耀目的珍珠,你行善的一生,定会串出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常常感念那样的情形:鸟儿怀着感恩的心在地上啄着米粒儿。每颗米粒都是善意的,鸟儿来不及说谢谢,只是把自己的头,降得一低再低。我想那些米粒一定会在鸟儿的心里发芽,会开出暖来。
   母亲就是那样的一只鸟儿。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深秋的时候,总是出去“捡地”,“捡地”就是去大地里捡拾农人秋收后遗落在地里的粮食。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豆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那么多的黄豆吧。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给我们换豆腐吃,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
   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筛豆子的情景,她把每一粒豆子都当成了珍宝。有一次,我看到她匍匐到地上,不停地在柜子底下伸手够着什么,后来才知道,她在找一粒和她捉迷藏的淘气的豆粒。
   就是这样无比珍爱着粮食的母亲,却做了一件令我在当时有些无法理解的事情。
   那天,家里来了一个乞丐,那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骨瘦如柴,走路直打晃,让人不免担心,如果风再大一点,就会把他连根拔起。
   他向母亲讨些吃的。母亲慷慨地让他吃了一顿饱饭。最后还不可思议地从装黄豆的口袋里舀出一碗豆子,放到了他的袋子里。对他说:“路过豆腐坊的时候,自己换碗豆浆喝吧,你太缺营养了。”
   乞丐老泪纵横。他知道,他眼前的人间,因为那些黄豆粒,又重新升起了温暖的烟火。
   善,不分大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都可以镀上善的光辉。
   比如母亲总是劝我:别总是跟路边起早贪黑的小贩讨价还价;走路的时候顺道帮着推一把上坡的人力车;给卖烤地瓜的老人零钱,别用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让他惶恐;把钱递到乞丐手里,而不是扔给他……
   这就是最简单的善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此刻,我正在写作,一只小飞蛾不停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告诉那只小飞蛾,此刻,我就是你的上帝。你再不乖乖的,我可要惩罚你了。它仿佛读得懂我的心思,静静地停落在我的电脑上,一个晚上,一动不动。
   与这小飞蛾和平相处,也算是小小的善良吧。
   在我所处的矿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久远的故事:
   一个老矿工,为了救一个年轻的矿工,被砸死了。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死亡赔偿,矿上只给了微薄的一点抚恤金。老矿工家里有妻儿,还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母亲。每日里提心吊胆地盼着他平安归来,却终于还是没能躲过这个劫难。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没了,家也就塌了。
   从那天起,每个升井的矿工,都会挑一块儿闪闪发亮的煤,藏到衣兜里。路过老矿工家里的时候,随手扔进院子里。日子久了,那里慢慢地就攒了一堆煤。
   我愿意将那堆煤称作善良的火山。那一块块煤就是矿工们的一颗颗心。
   作家毛志成曾经说过,人生的一个高境界,就是做一个生动的人。我想,这份生动里面,善良是断不可少的吧。
   善良,往大了说是人间大爱,往小了说,就是一粒米、一块煤。一粒米,虽不及珍珠璀璨,但它含满暖意;一块煤,虽不及金子夺目,但它充满热情。
   如果你选择去做一颗米粒,那么一定要吸足够多的阳光,饮足够多的露水,让自己饱满;如果你选择去做一块煤,那么一定要攒足够多的热量,聚足够多的沉默,等待有朝一日,厚积薄发。
   只愿这人间,多一些那样的米粒,多一些那样的煤块儿。
  
   【给马儿一片草原】
   在第三中学,有一个“撒旦”,那就是教导主任。他的严厉是出了名的,所以学生们背地里都这么叫他。他不苟言笑,成天紧绷着脸,学生们都怕他。“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他的信条,不管谁犯了纪律,都会在他那里得到惩罚。他惩罚学生的方式五花八门,要么罚站,顶着一本书站在操场正中间;要么罚跑步,背着四五个沉甸甸的大书包;要么用教鞭打手心儿,再纤细的小手都能给你打胖了......
   令人不解的是,这么严厉的教导主任,却令学校的风纪每况愈下。
   就像暴君的统治下必有揭竿而起的义士一样,总有那么几个顽劣的喜欢叛逆的小子,不但不怕他,还喜欢和他唱对台戏,“与撒旦斗,其乐无穷。”是他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背地里嚼着口香糖,叼着小烟卷,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这就是这个校园里的一小帮“古惑仔”。他们常常在一起交流“斗撒旦”的心得,这个说,“那天我就当着他的面来了句国骂,真过瘾,我看他当时脸都青了,可是又不能发作,他也不能捡骂啊。”
   那个说,“那天我在他后背上贴了一首打油诗,全校的人都笑岔气了。他还查不出来谁贴的,因为我不是手写的,是打印出来的。”
   这帮坏小子,处心积虑地上演着一个个恶作剧,搅得学校鸡犬不宁,教导主任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只好把这些事都反映给了校长,希望校长可以找个理由将他们开除掉。
   “那是几个害群之马,不能因为他们影响了整个学校。”主任说。
   校长并没有点头默许,也没有摇头反对。
   “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吧,害群之马谈不上,充其量是淘气的小马驹,免不了要撒欢儿尥蹶子的。”
   校长的作风和教导主任完全两样。在校长看来,主任严厉得有些病态,而在主任看来,校长宽厚得有些不着边际。主任常常说校长这样是在宠溺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而校长也常常批评教导主任的做法极端,不科学。两个人总会因为学生的事情争执不休。
   不过有些事校长尽量不去插手,他既然放权了让主任来主抓纪律,就不好太过于干涉。不过这一次,他还是决定要亲自出马了。
   校长决定先从屡禁不止的学生跳围墙这件事抓起。
   因为离校门太远,有些同学放学了就想走个捷径,偷偷翻越围墙。学校有明文规定,翻越围墙者,一次罚款200元。尽管如此,依旧有很多同学抱着侥幸的心理,偷偷翻越围墙。有不幸者,就被逮到。有的就和父母撒谎,说学校又要交费,把钱骗来交了罚款,有的不敢和父母说,就向同学借。然后在每日的饭钱里往外抠,一点一点还债。碍于教导主任的严厉,很多学生都不敢再跳墙了,只有那几个小“古惑仔”还是屡教不改。
   校长觉得这并不是个小事,必须认真对待。一连好几日,他都蹲守在围墙边上,果然,被他抓到了好几个跳墙的学生。他逐一进行了登记,那几个跳墙的学生心怀忐忑,心想,又要准备交罚款了。
   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不但没交罚款,还被校长亲自请到了办公室,校长对着他们竟然深深鞠了一躬,说他们让他明白,学校还有很多没做到位的地方。这几个坏小子,见惯了校方的蛮横,冷不丁的见到这个软弱的姿态,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一个个小声嗫嚅着:我们知道错了,我们愿意交罚款。校长笑了笑,没说什么,让他们各自回去。
   第二天,他们看到,他们经常偷偷翻越的那个地方,竟然安装了一扇小门。
   那是一扇小木门,还没来得及刷上油漆,可是他们却看到它仿佛镀着阳光的金色,异常耀眼夺目。他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掐灭了手中的烟。
   推开门,阳光呼啦啦地闯了进来,泼给他们,满身满身的金黄。
   说来奇怪,从那以后,不见了那些调皮捣蛋的坏小子,学校的风纪也随着这个小集团的“覆灭”而有了很大改观。教导主任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想不明白,自己绞尽脑汁累脱了发也没搞好的校园风纪问题,竟然因为一个小木门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校长笑着说:“栅栏里的小马驹如果尥蹶子,你就打开栅栏,给它一片大草原好了。等它绕着大草原尽情驰骋回来以后,它就会长大了。”

共 40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半饱,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是健康的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是做人的智慧。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多一分宽容,少一份苛责,收获的是友情和幸福。作者从女性朋友减肥而有所悟的小事谈起,结合香港人欧阳应霁的论辩和科学家的小白鼠实验,以及弘一法师、梭罗、法顶禅师这些半饱人生的典范告诉人们为人不可太贪心,要取舍有度这个道理。 【一粒米的暖,一块煤的光】这是一曲大爱的赞歌。无比珍爱粮食的母亲,在乞丐求乞时,不仅大方地让他吃了一顿饱饭,而且舀给他一碗豆子。文章借母亲的言行,揭示了何为善,何为爱。文章最后矿工的故事,作家毛志成的话,将善良的境界加以升华,突显了主题。 【给马儿一片草原】中国流传着一句老话“人是苦虫,不打不成”,在这句话的影响下,棍棒教育风靡一时,文中的教导主任便是这类人的代表。可是,在这样的高压教育下,学校的纪律却每况愈下,学生以与之对着干为乐,这是什么原因?在一次翻墙事件中,校长不但没惩罚他们反而鞠躬认错,并安装小门,这一举动让几个调皮捣蛋彻底改头换面,“给马儿一片草原”句话引人深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的实质。 这三篇散文,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揭示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喜欢这样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的小文,推荐共赏。【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7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3-07-08 20:56:50
  小故事,大道理,是朱老师散文的特点,读朱老师的文,感受到的是人生的智慧。欣赏拜读。感谢赐稿流年,问好朱老师,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07-12 20:20:4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