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9.5支泸”的火线广播员

编辑推荐 “9.5支泸”的火线广播员


作者:言川 秀才,243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51发表时间:2013-07-19 23:27:00

1967年,我姐姐正在泸州高坝航校读书。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泸州红联站(就是和隆昌革联总一派的)和泸州红旗派(就是造反派)已经势不两立了。姐姐是泸州红联站派的,她亲历了泸州武斗,特别是“9.5支泸”,姐姐还当了火线广播员。她经常跟我讲述那些难忘的一幕幕经历,讲述那些刻骨铭心的血和泪。
   姐姐虽然是红联站的,但从小就安分守纪的她,不愿意搅入派性斗争里。67年的暮春,学校早已停课,姐姐呆在学校,成天看到的就是两派辩论、吵架,甚至动拳脚,武斗一触即发,非常危险。她就偷偷跑回了家,躲在家中看书学习,帮妈妈带年幼的弟弟。但没过好久,学校红联站通知所有这一派的学生必须回校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姐姐只好回学校去了。但两派的文攻武卫越演越烈,泸州爆发了规模空前的武斗,“9.5支泸”打响了。
   “9.5支泸”是在四川省具有相当大影响的事件。早在7月份时,泸州两派就在城内进行首次武斗,主要用纲钎、大刀、长矛、棍棒等互相殴斗,持续数日,死伤多人。时任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的负责人王茂聚,发动了第一次“武装支泸”,组织了大批外地武装人员奔赴泸州,武斗骤然升级。但在第一次武装支泸后,红联站又渐渐占了上风,把红旗派围困在泸州医专那一带。眼看红旗派就要败走麦城了,这时,为了解泸州红旗派之围,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付组长刘结挺,成员张西挺和王茂聚等再次组织“武装支泸”,调集了成渝两地18个县市,数万的武装人员,陆续驰援泸州红旗派。由王茂聚亲自指挥,这就是著名的“9.5支泸”。
   9.4日晚上,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武装支泸的队伍从各个方向奔赴被红联站围困的泸州。一路由宜泸公路,一路由隆泸公路,一路由永泸公路杀气腾腾而来。9.5日武斗全面打响,泸州城里城外,战云飞舞,火光冲天,枪声大作,炮声隆隆。所有武斗人员使用的枪支弹药差不多都是从部队抢来的先进武器,有些武器中有的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装备部队。双方坚守着各自的阵地,进行着一场惨烈而悲壮的较量。各路支泸大军和红旗派向红联站发起猛烈进攻,前线吃紧,难以支撑,为了鼓舞士气,他们弄了个大卡车改装了一下,装上大喇叭搞宣传,鼓舞士气,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线移动广播站。这时,火线广播站需要一名播音员。
   红联站把姐姐她们不能上前线的女学生全部拉到“二五厂”装手榴弹。姐姐后来回忆起那一幕,常常惊得一身冷汗。没有正规培训过的,一点军工知识都不懂的学生娃,在那成吨的弹药堆里装手榴弹,稍有不慎,将是灭顶之灾。现在前线需要广播员,就在姐姐她们这群学生娃里面来找。姐姐天生丽质,嗓音甜美,被选上了,不由分说就拉去上前线,当火线广播员,那是姐姐终身难忘的经历。前面是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的战场,广播站就在稍后一点点。子弹嗖嗖地在车棚上飞,姐姐吓得根本念不出稿子,趴在车厢里不敢动。这时火线广播站的站长就对姐姐说,你看我们的战友为了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流血牺牲都不怕,真枪实弹地在打仗,你怕什么?你广播一下,鼓舞士气有什么难?快振作起来,勇敢点好好播音。再不好好广播,就让你上前线拿枪打仗。被逼无奈,姐姐只好壮起胆子,用颤抖的嗓音机械地念起稿子来。直到9月8日,双方交战已经第四天了,红联站仍然顽强地抵挡着各路支泸大军的疯狂进攻,姐姐他们所在的泸州小市打得尤为激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慢慢地红联站在各路支泸大军的强大攻势下,抵抗不住了,死守的几个主要战场开始溃败撤离,支泸大军乘势由撕开的口子迅速纵深挺进,直捣红联站总部。晚上,泸州市区标志性建筑——钟鼓楼,被火箭炮击中燃烧起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这古老的建筑在熊熊的烈火中化为了灰烬。姐姐看到自己熟悉的同学、朋友瞬间到在血泊中,既害怕又愤怒。在那残酷的现实面前,年轻人的血性被激发起来。她顾不得多想,慷慨激昂地高呼,为同学们报仇雪恨;热情洋溢地“歌颂”自己这一派的“英雄”。从9月5号开始,一直到10号,时间不长,可姐姐似乎经历了几个世纪一样,看见太多的鲜血汩汩流成河,看见太多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了,她不想做这种无谓的牺牲,坚决不当广播员了,再三要求回去装手榴弹。姐姐有个同学在当一个小头目,也帮姐姐说了许多好话,姐姐终于被放回去装手榴弹了。惊魂的几天广播员经历,让姐姐终身难忘,什么时候想起都很后怕。
   “9.5支泸”长达半个月的铁壁铜墙合围,武装剿杀,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损失惨重。死亡人数达到二千多人,伤万余人,留下无数破碎的家庭。工厂停产,商店关门,交通断绝,房屋被毁,数十万群众背井离乡逃离武斗,美丽的江城泸州满目创痍,一片狼藉。这大规模的武装支泸迫使红联站大部分人被困在泸州高坝的二五五厂内。很长时间没有恢复元气,红联站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高坝周围。
   在前线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姐姐那甜美的声音还是被我们街上参加“9.5支泸”的红旗派邻居听出来了。1967年10月的一天,姐姐和几个隆昌的同学,冒着危险,穿越了几道红旗派的封锁线,翻山越岭偷跑回来了。可姐姐刚刚到家几个小时,就被红旗派邻居发现了,去悄悄点了水,说姐姐是红联站的“麻匪广播员”,几名红旗派的武装人员把姐姐抓到隆昌去了。霎时,我们全家陷入了惊恐之中,大家面面相觑,六神无主,不知怎么办好,年幼的弟弟妹妹吓得哇哇大哭。后来还是妈妈不顾一切地跑到隆昌四处求情,我们一个远房表叔是红旗派的头目,妈妈去求他帮忙说情,加上姐姐拒不承认是广播员,红旗派也拿不出证据,最后放了姐姐。妈妈和姐姐从隆昌胆战心惊地走路回来,已经是晨曦染窗了,我们一直在家等着她们回来才放了心。然后父母商量了一下,把姐姐送到双凤乡下的姨妈家躲起来,才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9.5支泸”,让那么多人刻骨铭心,是因为那段岁月铭记了多少人的血泪,记载着多少风雨兼程!

共 23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9.5支泸”,一场泸州的灾难,也是中国众多灾难中的一个缩影,那一个荒唐的岁月,让多少人不寒而栗。文章以纪实的笔法,流畅的语言,讲述了“9.5支泸”这一场恐怖的武斗,写出了它给普通百姓生活和家庭带来的灾难。同时,也从灾难中看到了人性问题。一篇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警示意义的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7-20 00:12:06
  这段历史,过来者看着亲切,没有经历者看到该文了解了历史。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言川        2013-07-20 13:27:46
  谢谢编辑,最近突然想起了武斗往事,觉得应该写出来,让大家记住这段历史,不能让它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从小酷爱文学,梦想当作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