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土地随想

编辑推荐 土地随想


作者:冷月无声 秀才,129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1发表时间:2013-07-21 15:32:02
摘要:看起来最卑微的泥土,却是世间一切生命的根本,其他一切,对生命本身而言,只不过是一些华丽的装饰而已。

(一)
   选择在这里居家,主要是由于喜欢楼下的那一大片农田。每日在厨房做饭时,总习惯性地抬眼望望窗外的田野。在那一片广阔的土地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间一天天走过的足迹。
   楼下的风景真可谓赏心悦目:春天,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含蓄,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张扬,都给人生命勃发的希望;夏天,田野里更是生机昂然——金色的麦浪随风荡漾,粗壮的玉米疯狂拔节,各种野花在争奇斗艳;秋天,饱满结实的玉米咧着黄澄澄的牙齿笑着,金黄的向日葵低下了沉甸甸的头沉思着,放眼远处,天高云淡、瓜果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冬天,田野一览无余地裸露着灰褐色的肌肤,像一位洗净铅华的女子——褪去了春的灿烂、夏的繁华、秋的绚丽,回归为朴素和平淡,肃穆的大地更引人无限的遐想。
   每日,临窗而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生命的律动,每每感动于大自然的这份无私的馈赠。
   周末,偶尔和家人一起去田野走走,全身心地融入自然,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二)
   可是,今年春天以来,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打开窗户,听到的是刺耳的机器轰鸣,看到的是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那一片庄稼地全被铲平了,那一株株蓬勃旺盛的生命,都被粗暴的机器手连根拔起、埋于地下。很快,那里就修成了一条宽阔的马路。不久,马路两旁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出了许多店铺,远处的空地上,建筑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兴建高楼,据说是新的学校和医院。许多人为此欢呼雀跃——啊,我们这小镇也大踏步地迈向城市化了!也许,再过几年,这里将变成一个县级城市。
   难道所有的农村都变成城市,这世界就越美好吗?难道学校和医院建设越阔气、设施越完备,就越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吗?如果现实真是这样,那诚然很好。但是,我们看到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有些学校的设施不可谓不完备,师生的素质却每况愈下;有些医院的器械不可谓不精良,医术和医德却越来越令人失望。
   人们总想改造自然,大地上的一草一木渐渐都被逼到生存的绝境。看看我们的脚下,土地一天天地被水泥硬化着;看看我们的头顶,天空一天天地被高楼割裂着……其实,被硬化和割裂的,难道仅仅是土地和天空?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务工的趋势下,农田日益荒芜,村庄日渐荒凉。儿时记忆里那快乐温馨的故乡已渐行渐远,陶渊明笔下的那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情趣,也许只是异乡游子奢侈的梦境。
   许多曾经的美好,我们再也找不到了。
   (三)
   去年的国庆假期期间,我回老家帮家人干了几天农活。十几年没干农活了,操起铁锨、镰刀等农具来,居然还是那么娴熟。做完一天农活,晚上会睡得格外香甜,看来我骨子里还是适合做个农民。
   那几天才切实地感觉到,对人类来说,土地才是真正的财富。在这里撒播下种子,只要有阳光雨露,就会生根发芽。在这里,只要有生命的绿色,就会有生活的希望。可惜,在化肥和农药的频繁摧残下,土地已不堪重负,渐渐改变了它丰富而纯净的本色。
   那天回来,用老家地里出产的新扁豆做了饭,满屋溢香,孩子也吃得津津有味。这是真正的纯天然味道,这是一种带着泥土的清香、带着童年美好记忆的味道,这是一种不带有农药、不掺和防腐剂的真正的食物的味道。难怪那些被地沟油、毒大米之类的东西吓怕了的城里人,渐渐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了乡村的田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有机蔬菜,有的想方设法联系乡下亲戚为他们供应放心食品,有人索性搞一块菜地亲自种植蔬菜。可是,如此杯水车薪的办法,怎能从根本上改变日益严重的食品危机?
   作家李存葆在其散文《渐行渐远的滋味》中感叹:“当人们用双手紧紧握住金钱和财富的时候,偶尔伸开手掌一看,一些固有的美好的东西,却像烟雾一样悄悄飘散了。”
   是的,渐渐消失的往昔美味,已经是我们人类难以挽回的记忆。真正的土地的味道,也许再也回不去了。
   (四)
   突然记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总感觉自己的价值不如别人,自卑得要命。一天遇见一位老者,了解到他有这种心理,就问他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在培育生命方面相比,哪个更有价值?年轻人一听,顿觉释然。
   是啊,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就如这看起来最卑微的泥土,却是世间一切生命的根本,其他一切对生命本身而言,只不过是一些华丽的装饰而已。
   可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甘愿抛弃土地,纷纷赶去钢筋水泥构筑的的城市去卖苦力、受欺凌呢?是对土地的厌倦?还是对灯红酒绿的向往?是为生计所迫,还是社会的浮躁使然?不管怎样,许多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在外面的世界灯红酒绿的繁华表象下,渐渐失去了本真,他们离开了土地,天南海北地在外闯荡。偶尔,他们的腰包也会鼓起来,打扮也会酷起来。可是,无论何时,没有跳出农门的他们,离开土地,终究还是一片无根的浮萍。
   记得中学时曾学过秦牧先生的文章《土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
   懵懂少年时期,对这句话并没什么感受。人到中年,重温这句话,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共 20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话题沉重的文章。面对城市的扩张,面对绿色的消失,面对远离土地的人群,作者从社会个体的角度,表达了作者独自的看法。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作者选择现在居住环境的原因,就是那一片绿色,写了走在那一片绿色之中的感受;第二部分写了城市扩张中这片绿色的瞬间消失,写了作者对一味城市化、现代化的质疑;第三部分,写作者回到老家参加劳动,写吃着老家纯天然食品的感受,想到了今天城市进程中的有害食品的层出不穷;第四部分,文章从农民工的角度,解读了土地与农民的永远没法割舍的关系。是呀,没有了土地,没有了绿色,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作者的隐忧,也是社会性的隐忧,值得社会管理者们思考。【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7-21 21:12:28
  文章表现出的忧思有作者独特的情怀,但是,这种问题,究竟是开发是进步,还是留住土地是进步?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3-07-23 09:33:07
  谢谢春雨编辑,看到您细致而准确的按语,非常感动!一点不成熟的个人感悟,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2 楼        文友:铁禾        2013-07-22 16:43:13
  身外的土地正被一寸寸地开发,但是我们内心的土地要坚决捍卫.
铁禾
回复2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3-07-23 09:36:57
  谢谢铁禾,您这句评论准确精当,深得我心。握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