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行走在梦想之间(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行走在梦想之间(散文)


作者:心境如水 布衣,34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5发表时间:2013-07-22 17:01:01
摘要:行走在众人梦想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里,作者解读、感悟、遐想,也留下深深的遗憾。

一场暴雨冲刷后的北京,天空和南方的一样澄澈如洗,白云在空中如丝轻徉。带着无限膜拜的心境,走进清华的校门。道路两旁,依然是和北京城里一样,整齐排列的国槐,随风洒下的落蕊,带着淡淡的清香。走在宽阔的校园大道上,也就走进了这所名校明媚俊朗,开阔大气的境界里。
   站在书写着“清华园”三字的二校门之下,无限感慨油然而生:从教20多年来,教出学生无数,可没有一个学生能走进这所学校,以后的教书生涯里,也很难有。伸手拍拍它,留下一个高中教师无法言说的遗憾。俊秀的山林,一弘清水,典雅的古亭,圆满地诠释着水木清华的别致俊朗。近春园里,站在荷花争相绽放的荷塘边,似闻到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朦胧的月色下淡淡的荷香,但我的心里却没有朱自清昔日那淡淡的忧愁了。
   站在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前,梁启超激励的讲话似回响在耳边: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在这所朴实而不屈不挠的校园里,产生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其中突出的物理四杰: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邓稼先,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朱光亚。其中,邓稼先的父亲是清华美学教授,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邓以蛰。而杨振宁是清华数学家杨武之的儿子,真是将门出虎子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中国是官员平民、富商穷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是所有学生为之奋斗的梦想。两所学校里,学生旅游团队随时可见,除了黄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之外,金发碧眼的欧洲人,黑得发亮的非州人,都怀着对这两所名校的向往,漂洋过海来到这知识的圣殿。如果说开阔大气的清华代表着科学和秩序,是科学研究的巅峰,而别致幽雅的北大则引领了一个世界的思想。
   北京大学造型别致而气势恢弘的图书馆,是亚洲校园中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孕育了无数的学者。北大校园里,哲学系,法学系等牌匾的后面,不是僵硬的大楼,而是藤萝掩映的四合院,显露出学术交流的严谨与自由。层叠掩映的树林里,伫立着披着一身藤萝的教学楼,地上是青青的草坪,世界便一片沉静的绿色。拖着长尾巴的喜鹊,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惬意的起落,觅食。在这里读书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概括了读书的三个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认为最低层次的读书是随意散漫的读,自然无收获。其次是严谨死板的读,纵然有收获,但读得很累,知识得于脑却没有得于心。最高境界的读书则是貌似随意而用心地读,于不读书处在读书,读书是一种极致的快乐。
   校园里,树木,草地,藤萝交织的境界里,长椅随处可见。在晨风的微寒里,午后的阳光下,如纱的暮霭中,捧一卷书卷,长椅上或坐或躺,有书香相伴,将心安放在一份宁静安然之间,便任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校园书店门口,挂一横幅——“校门之外,即是天涯。带一本书离开,也带走,那些年的风华”,深深的眷恋与微略的伤感,是这所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学校情感的传承吧。
   未名湖畔,坐看湖水的迂回曲折之景致,看博雅塔的倩影在依依垂柳的陪同下,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之中。四周钟亭落霞,湖山林木,层楼幢影,充满了诗情画意。不由想起那些曾在湖边随意漫步却凝神苦思的大师们。恍惚之间,分不清自己身处的是学校,是公园,还是园林?是天堂仙境还是人间圣地?
   “在湖畔求学的一代代莘莘学子,求学时也许寂寂无名,但终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些一定会名扬天下。”这就是学者钱穆给湖命名的缘由了。钱穆《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一文,如空谷足音,文中说,人有身生命和心生命,人们都在研究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其实我们还应该想想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这一说法如醍醐灌顶,让在烦躁的社会里奔逐名利的我们,去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这园中最大的魅力,不仅是来源于这些湖光山色,藤萝树影,芳草庭院,而是来自于一种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蕴。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闻一多……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承载着一部深沉丰厚的中国近代史。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被称为“改变中国文化的三只兔子”,他们引领了一个时代思想的潮流,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
   不接受美国的援助,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气节的朱自清,美学大师朱光潜,在家里抽着烟斗、喝茶谈天指导博士生的王瑶,语言大师王力,国学大师季羡林这些学识渊博、道德高尚、个性鲜明的“圣人”,使北京大学沉浸在深厚的文化底蕴里。
   70年代末期的北大学子,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踏上了建设国家的征程。
   建国35周年国庆大典上,北大学生在白布上打出朴素的心声“小平你好”,表达了平民和领袖之间轻松的问候。
   我知道其实这就是名校“名”之所在了。正如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身处北大清华,就与大师们精神相依,这就是名校的魅力所在了。
   身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心灵有着登上了长城,走进了故宫,在颐和园里泛舟一样的震撼,不,有过之而不及,因为,前者无非不过是景区,让人欣赏到的仅是自然景观的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拜读而已,而后者呢,景区之外更是学术的熏陶和知识的润泽。能成为这两所学校的学生,能在这环境幽美、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几年,即使走出校门,浪迹天涯,也终身无悔啊。
   当众人口头流传的名词成为了活生生的真实展现在眼前,在梦想的校园里欣赏,沉醉,拜读,遐思,恍惚之间,物我相融。但回到现实,我与这个梦想之间已隔着今生无法逾越的千山万水了。站在北大典雅尊严、古色古香的西门口,挥手和它作别,带着五味杂陈的心事: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自己还是一名学生,那么即使是头悬梁锥刺股,也将会为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而拼搏。
   可惜,这只能是再也无法实现的梦想了。因为,过去的时光,我们是回不去的了。

共 25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行走在梦想之间】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对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中国最高学府的欣赏、沉醉、拜读和遐思,让人在感受名校里环境的幽美、学术氛围的浓厚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名校里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蕴,得到了学术的熏陶和知识的润泽,给人的身心以无比的震撼。这也就是学生们不惜头悬梁、锥刺股,为考上清华、北大而拼搏的原因。文中,作者也为自己无法实现进这两所名校读书的梦想而遗憾。整篇散文描写细腻,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感悟深刻,为读者呈现了名校无穷的魅力和自己对它们无限的向往。欣赏,问候作者!【山水神韵编辑:鹏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鹏程        2013-07-22 17:07:49
  清华、北大无穷的魅力让人无限向往。要是有机会返老还童,我也想拼搏一下,力争进去当一名学生。谢谢心境如水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辛苦了!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3-07-22 17:15:50
  看完之后,很想在假期带孩子去感受一下!
3 楼        文友:恒一        2013-07-22 19:21:12
  能看到这篇文章,真是有缘啊。这生没份了。但愿来生拼一次。谢谢。
4 楼        文友:心境如水        2013-07-22 20:42:46
  有这么多的文友与我有同感,真是幸福。
5 楼        文友:幽香清远        2013-07-22 22:23:33
  北大、清华,多少莘莘学子的梦想!
6 楼        文友:贤子        2013-07-23 09:05:41
  几次去北京都没能去一睹清华的校园风采,今天跟着如水姐畅游了一番,问好,姐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