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事聚焦】家电市场能效标识造假八家巨头骗补近亿元

编辑推荐 【时事聚焦】家电市场能效标识造假八家巨头骗补近亿元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7发表时间:2013-07-22 21:07:37

为扩大需求拉动消费,改善民生促进生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先后实行了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这两大促进家电消费的优惠政策。就是这样一项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却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味,企业存在的骗补现象严重,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可谓拿补贴“上瘾”(6月24日人民网)。中央财政拨款进行节能补贴本是一项惠民工程,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本该实打实地落实到位才对,如今八大企业弄虚作假,套取中央补贴资金,显然这是一种涸泽而渔的短视行为,这无异于自断生路。出现恶意骗补现象,除了企业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虚报冒领之外,与相关部门把关不严监管不力、制度存在漏洞有着直接的关系。骗补乱象清晰地折射出目前我国节能市场的不规范、政策制定不完善,企业信誉低下,节能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上周五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一份审计公告,格力、TCL、格兰仕、美的等八家知名家电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超过9000万元,许多不为人知的猫腻开始浮出水面。公告显示,广东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骗取金额最高,达2157.76万元;陕西省宝鸡长岭冰箱有限公司位居第二,金额为2093万元;广东省TCL空调器有限公司排名第三,金额为1830.88万元。经过记者调查得知,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只是家电企业骗补手段之一,更加恶劣的是,有些家电企业通过对产品能效造假,使得本不属于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混入补贴名单。这已经不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违规。如果说只是一些小企业搞点“小聪明”骗补,人们不会感到意外,而这些中国的名牌大企业,也参与骗补大军的行列,令消费者和政府都失望至极,很多网民都不能接受,网友“河山”就公开评论说“中国企业的良心被狗吃了”,我也有同感。
   记者经调查发现,一些标称享受国家节能补贴的家电产品,实际能效指数并不符合节能补贴要求,为了骗补花样不少。一是虚标能耗成企业的惯常手段,企业把原本没有达到能耗标准的产品拿出来,贴上达到标准的最新标识,原本是二级能效,却改标为一级能效,以次充好卖给消费者;二是存在“空手套白狼”行为,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却没有按照政策给消费者补贴。但为了骗取国家财政补助,拿着消费者身份证复印件和发票去领取“财政补贴”;三是是以少充多。假设企业卖了一台空调,原本是要给消费者400元的补贴,但企业为了挣钱,只给了消费者200元的补贴。或是,原本只销售了1000台电器,但却开了1200张单据,从而领取了更多的财政补贴;四是虚标价格,比如47寸液晶电视机原价4300元,改标4600元,称向消费者让利300元,实际上一分钱都没有让。
   早在去年7月9日就有媒体报道《海信等品牌家电能效不符要求,涉嫌骗取国家补贴》,文章透露:节能补贴新政出来后,有企业把不符合要求的家电收回,换个零件,改个型号,摇身一变就成了可享受节能补贴的产品。企业能效虚标的后果是,一方面消费者受欺骗,没有如愿买到他想要的高能效节能家电,而对国家来说,补贴没有用到刀刃上,该淘汰的低能效家电没能按计划淘汰,相关产业没能完成转型升级。针对媒体的发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呼应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范围的抽查活动,严厉打击虚标能耗行为,只是这一要求没有认真落实。第二天海信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剑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存在骗补行为,是媒体对个别一线促销员促销口径的误读。”不知是公司公关得力,还是腐败因素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重视,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今年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到国家审计署考察指出:“审计监察要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几天之后,国家审计署就交出了飘亮的成绩单,证明节能补贴已经成为唐僧肉,八家知名家电企业违规套取国家节能补贴达9千万之巨,这说明媒体报道并非空穴来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必须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产品可追溯体系,做到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全程动态跟踪,每台产品、每分钱的流向都有据可查。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部门却简化程序,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拿国家补贴当作个人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的工具,由此看来企业销售管理存在巨大的漏洞。
   节能补贴政策对市场销售的拉动不言而喻,新一轮节能补贴政策覆盖了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五大类产品,根据功率、耗电量不同,各类又分为不同等级,各级补贴也不同。围绕补贴一些企业开始动起了“歪脑筋”。特别是在家电下乡中,企业骗补的手段更是用到极致。一些没有取得家电下乡资格的企业产品,冒充家电下乡的产品,或者企业产品库里只有一两款产品进入下乡目录,就把其他滞销的落后的产品也都捎带贴上下乡的标签;有的家电经销商甚至还直接带着复印机到农村去,收老百姓的身份证复印,然后拿着这些身份证复印件,由厂家和经销商一起开具假发票,根本不卖产品,直接骗取补贴。一个企业,如果不靠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闯市场,还要求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靠国家补贴求生存,靠钻政策的空子发一笔小财,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例如新飞电器,就因为5月27日接到相关部门通知,“本月31日到期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将不再延期”。故紧急决定,5月30日已全面停工。
   曾经的新飞冰箱名扬全国,“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而且曾经是外地人认识和了解新乡的一扇文明窗口。然而,真没想到,一个企业,就因为“节能家电”失去补贴政策就活不下去了,就要全面停产,一个好端端的驰名企业变成这个模样值得深思。我认为新飞企业,就是过于依赖补贴产生了惰性和依赖,这样反而使企业失去造血的功能。事实上,无论是家电下乡还是以旧换新,可以说有些企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在大搞骗补的勾当。正因为出现这样极不正常的现象,工信部就家电下乡是否延续征求意见时,多数网民认为再继续实施对拉动市场增量作用不大,而且负作用不小,没有延续的必要。
   实施一整年的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在今年5月底正式宣告退出,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可骗补就达到近1亿,这些人的胆子也太大了。为什么给消费者的钱进了企业的腰包?这主要是企业把补贴政策当成了一种“人人有份”的财路,难免扭曲正常的自由市场激励机制,扭曲了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这次审计还只是针对节能惠民的,之前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骗补现象更普遍,也更严重。”而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家电行业专家陆刃波感叹:“财政补贴说到底还是纳税人的钱,这些补贴本来是为了让消费者在购买节能产品时享受实惠的,但最终却落到了企业的腰包,令人愤怒。”
   人们走进家电卖场,往往注意到琳琅满目的各式样机右上方贴的“中国能效标识”,标识上分别由5种颜色代表5个能效等级。其中,深绿色代表一级:产品节电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能耗最低;浅绿代表二级:产品比较节电;黄色代表三级。四级、五级的产品,现在没有顾客愿意买了。一级和二级的产品是国家能效补贴的对象,其中一级的能效产品是重点。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能效标识的真伪,国家也只是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检验,一些不法厂商就钻了这个空子,私下更换能效标识。因为不同能效等级的产品价格相差几百乃至上千元,加上如今家电市场竞争激烈,一些生产企业利润被挤压,就出现了为追逐高额利润,置诚信和行业规则于不顾,大量贴出虚标。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价格,攫取更多利润。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高能效的产品是认同的,因此这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手段,最终增加产品的销量。
   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16个省、直辖市149家企业生产的155种产品,公布25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其中17种产品涉及能效不合格。按照目前通行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生产厂家自行递送样本选择第三方机构检测,对检测者是否是第三方机构没作硬性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在本企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这种能效标识管理,事实上是企业的一种“自检”,为弄虚作假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即使相关部门查出是假标示,对于造假者的处罚,一般是责令停止使用能效标识。最严重的,也只由地方质检部门处理罚款1万元,这比起不法厂商“造假”获得的利润,简直是九牛一毛,根本震慑不了造假者。能效虚标骗补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家电能效等级检测方面没有严格的标准。
   越节能的产品,价格越高,而且这些产品一般都是新上市,产品价格包含了企业前期研发等费用,这当然无可厚非。老百姓哪里知道,很多一级能效产品,都是假的。无疑,消费者是虚标的最大受害者,因为他们唯一可判断是否节能的依据,就是一张贴在产品上的那个能效标识。对于能效虚标的产品,他们只能是花了更高的价格换来的却是一个并不节能的产品,并且被蒙在了鼓里,甚至永远都发现不了。即便他们对声称的能效等级存疑,也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没有专业设备去检测,厂家说耗电多少就是多少、说是能效一级就是一级。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不良厂商对虚标能效有恃无恐,甚至通过送检更高能效的产品,实际生产出来的却是较低能效的产品,来专门应对监管部门的抽检。
   家电补贴是政府惠民的好政策,通过补贴扩大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推进节能减排战略。没有想到躲在补贴政策背后的蛀虫们,很猖獗,骗补的方式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如何使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望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骗补行为已经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歪风。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责任,保护好消费者利益。发现企业造假,主管单位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除了重罚,还要在媒体曝光,记录黑名单。惩罚如果不“打痛”,就等同于默许和纵容,后果就会导致恶性循环。要彻底根治家电市场骗补这一顽疾,除了需要媒体的广泛监督、企业的自律、以及加大对市场的处罚力度外,还需要政府规范能效等级准入门槛等法规措施,让企业不敢铤而走险,才能净化家电市场。
   2013-06-2519:45:06

共 40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触及到了今天的一个敏感领域,看完文章让人感慨。有钱的领域就有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出现,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几大企业的“家电”骗补金额,让人震惊。文章深入剖析了“家电补贴”政策在拉动市场消费中的作用,可名企业却因为“补贴”的丧失而面临企业困难,这成了怪事。企业怎样骗“补”?文章分析揭露了其中的招数,揭示了“骗补”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7-23 00:28:13
  国家出台一项政策,就有人挣政策钱,医补出来,吃医补,家电补贴出来吃家电补贴。唉,这国家的钱呀好挣,就是百姓挣不到。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