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黛玉之死我的一点点看法即驳刘心武的沉湖一说

精品 【江南散文】黛玉之死我的一点点看法即驳刘心武的沉湖一说


作者:且贪杯醉 举人,428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91发表时间:2008-10-13 10:59:33

黛玉之死,历来是最为牵动人心的,也是《红楼梦》的未解之谜,二三百年来,众说不一。高鹗的续书写成了为了给处于疯癫状态的贾宝玉冲喜,贾母弃林黛玉于不顾,采用了王熙凤的“调包计”,安排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于是,林黛玉在“焚稿断痴情”之后,魂归离恨天。
  
   我在《黛、钗婚配之谜及顺道替高鹗辩白几句》一文中已经说了,这里再重复一遍,就是为了给贾宝玉冲喜,贾母采用王熙凤的“调包计”,安排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只是贾母不会弃林黛玉于不顾,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也不可能发生在潇湘馆里。
  
   那么,会发生在哪里呢?是不是真像刘心武先生所说的黛玉最后是沉湖了呢?
  
   刘心武还一个劲地说黛玉最后是沉湖而非跳湖,以显示黛玉之死的诗意,以显示自己的高雅,以显示自己是最能合乎曹雪芹的原旨原意——我看可笑得紧。
  
   既然你都说了林黛玉弱不禁风的,照我说是弱质纤纤,她葬花都得用特制的花锄(这可是你刘心武的原话,当然,我也相信),显然她缺乏运动,又缺少睡眠(《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她对史湘云说一年当中最多就睡十日足觉),又整天长吁短叹的,又不知道保养,所以生得比谁都娇弱,说话带喘。《红楼梦》里说她“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又说她“病似西子胜三分”,是一种病态美。以其纤纤弱质,最后还带病。因为黛玉是来还泪的,泪尽了自然香消玉殒,魂归天界,身体自然是日渐消瘦了下去。《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宝玉劝她的话就可以看出来:“你必是自寻烦恼。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试想想以黛玉的性子,如何胖得起来?最后怕是瘦得不成样了。
  
   贾府第一次被抄家,贾母说不定就病倒了,贾宝玉疯了,林黛玉平常没事的时候都能想出一些事情来伤心流泪,遇到这样的事情,她能撑得住?自然是病得比以前厉害,怕是还添出新的病来。行动都不便了,如何诗意地安排后事?必定是要有人相帮,但何人会相帮呢?谁又会有如此歹毒的心肠,不去劝阻,反倒在背后推她一把?当然,暗地里是很多人希望黛玉死,好成其美事。但明地里谁都不会如此明目张胆的,多半是如薛姨妈等辈还爱语相慰。既然没有人相帮,那么,黛玉即便是有这样的念头,怕也难以办到。况且此时必定会有贾母派人前来相探,高鹗续书最后写贾母喜钗怨黛,怕不是实。(我个人觉得,贾母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死,那么派来的很有可能是琥珀。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贾母就是派琥珀来伺候林黛玉。)而这个时候,紫鹃肯定也会不离左右,如何会任由黛玉沉湖而无人知晓呢?
  
   即便是黛玉支开了所有人,自己费尽了力气“爬”到湖边(虽然很不雅,但也是刘心武提出来的“沉湖”,我据此想象,所能得出的最为可能的方式了。因为以紫鹃之慧,如果是她扶黛玉到湖边,如何能不有所察觉呢?),她也沉不下去。你可别忘了,水是有浮力的,以黛玉的身段,她想沉下去,根本就不可能。我们这里不讨论黛玉要沉湖需要多大的浮力。但你别忘了,沉湖是要一步步走向湖中央,让水淹没了全身。那么,水又是有张力的,可能还没齐腰,黛玉就要感到胸闷气喘了。
  
   即便黛玉真的能克服了水的浮力、张力,那这需要多长时间呢?这么一段时间,紫鹃能不找来吗?
  
   那么,你说跳湖呢?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她跳不起来啊。那你说她是不是失足落水了?你可别忘了这是小说,曹雪芹能这样去写吗?
  
   刘心武的沉湖一说,显然太过牵强了。更何况他忘了一个细节,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文本细读。照理这一段不该忘,或许是刘心武为了验证自己的“沉湖”这样的歪理的正确而把它忽略了、漠视了,或者根本就不敢去提。
  
   你还记得《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怎么写黛玉葬花的初衷的吗?贾宝玉要将花抖到水里,林黛玉怎么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你看看,连花她都怕让人家的脏的臭的混倒给糟蹋了,更何况她冰清玉洁的自身呢?
  
   那么,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当然,她不能称之为死,她原本就不是凡人,她最后是魂归天界的。
  
   在我看来,更为可能的解释,黛玉应该是泪尽而逝。地点在桃花林中,更确切地说,是她当年葬花的地方;也是她跟贾宝玉偷读《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的地方(此处临水,才有将花抖到水里一段)。
  
   林黛玉觉得自己大限已至,因为她并不知道自己是绛珠仙子,不知道自己在天界的身份,不知道自己其实就是来还泪的。那么,临时之前,她让紫鹃将她搀扶到当年的葬花之处,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因为黛玉是爱花、惜花之人,甚至认为自己是花的化身。她的身份并不是象刘心武所说的只是草,她还是花,是芙蓉花,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就写到了她抽到的是芙蓉,众人就说:“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而薛宝钗是牡丹,可别忘了。(我觉得刘心武是故意忘了的,这有点象史家编史在选择史料,对于其观点有利的,就择出来,对于其不利的,索性就放弃,或者是含糊其词。)
  
   那么,林黛玉就认定了自己就是花,是芙蓉花,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宝玉的祭文其实是念给林黛玉的。你看第七十九回,林黛玉听到贾宝玉说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是什么反应?
  
   可见,林黛玉终归还是要归到黄土当中,那么,她显然会选择花冢。再者,跟花葬在一处,也不失为一种诗意的选择。而此葬花之处,林黛玉说不定还会联想起当年的许多情景来,(比如葬花,比如偷读《西厢记》)也有可能在此处“焚稿断痴情”(这点也可以解释“粉堕百花洲”,盖因焚稿的灰飘到了水里头),或者还留下了首诗也未可知。
  
   更何况,沉湖一说,与前文的判词“玉带林中挂”,也不相符。有人说,那么林黛玉会不会是上吊啊?我觉得不会,玉带并不等于是其自身。前文也废话了那么多,就是说紫鹃应该是陪在她身边的,不大可能任由她自生自灭。而“世外仙姝寂寞林”,既是对林黛玉的眷恋,点明了其最终葬身在桃花林中,也是对其的一种缅怀,对其一生的感伤之语。林缘何寂寞?盖因人去楼空(鸟去巢空),落花满地无人葬。

共 24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有见地的阐述,对红楼中较有争议的话题能如此清晰透彻的分析,引经据典将黛玉之死讲为香消玉陨着实了得,可见作者平日了绝对是个红楼迷,可谓之一家只言,今天学习的好,希望作者继续赏赐珍品,让大家一览为快--无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莲儿        2008-10-13 13:48:52
  其实我觉得曹雪芹最伟大的就是他留下了文学中的断臂维纳斯,正因为没有,所以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理解和想象红楼梦,其实我比较欣赏林黛玉的,我觉得林黛玉没有死在大观园里,而且也许她的死亡也不美丽,如果真的那么美的话,她也不算薄命,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死后要成仙的,所以她死的时候一定很凄惨,有可能是漂零在外,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我觉得那个一朝漂泊,可能也漂泊在一个寺庙里,因为葬花词中还有" 青灯照壁”这样的句子。不过不管怎么死的,这篇文章都是另辟蹊径。问好!
只愿躲避世间,得此莲花以伴
2 楼        文友:琥珀        2008-10-14 14:23:37
  杯杯同学,最近写的东西很有追求嘛,哈哈。额……知道我是谁么?我是那个有很多职位的公主殿下。嘎嘎。
青春文学电子刊物《帜》期待您的支持。“青春风尚标,帜在必行。”www.zhibook.cn
3 楼        文友:且贪杯醉        2008-10-14 15:09:08
  小样,烧成了灰我都认识你。
从此消失
4 楼        文友:李锦恒        2009-01-14 23:26:34
  我们需要回过头来,继续阅读这些文章,我们总能在在文章中发现新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那么,我们的文字会提高的很快,同时我们对文章的鉴赏水平会提高很多,这是对阅读者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5 楼        文友:雨莹        2009-05-26 11:26:50
  作者观点我九分肯定,有空交个朋友,好好谈谈红楼,刘心武有时确实爱瞎说!顶你!
芙蓉如面柳如眉,胭脂淡扫盼神飞。 中有佳人号玉楼,不入燕都誓不休
6 楼        文友:焦揉泛        2015-09-12 17:30:39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