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人生随缘(散文)

精品 【江南】人生随缘(散文)


作者:曹娅 秀才,150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1发表时间:2013-07-31 16:52:11

[一]
  
   记得一个朋友对我说过:“人的一生会遭遇很多份情感,但真正能陪我们走完人生的只有一个。”
   岁月匆匆,春去秋来。许多人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然后消失了,又有许多人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也消失了,这个世上注定大部分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情如潮水,潮涨潮落,人如浮萍,缘聚缘散。蓦然回首,终于明白,人生其实不过如此!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干。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今伫立这方茫茫大地,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生会有许多次美丽的错误,让我们误以为握住一段可以天长地久的情缘,然一切终成云烟散去。有人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因为对天长地久的绝望”。多少人曾以为遇到了生命的“另一半”,于是视若真命天子般宠之爱之怜之惜之,“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就为了这一句誓言,甘心情愿放弃一切,相伴天涯,生死以之。再回首才幡然悔悟,原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只是一个成人的童话。
   物质功利的世界,熙熙攘攘的人群,纯洁的灵魂龟缩到了角落,一身的灰尘蒙蔽了心灵的天窗。物厚情薄,自古皆然。滚滚红尘中,谁还会固守一段永恒不渝的爱?
   或许世上本无恒常的东西,无常才是世间的永恒。《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一切东西都在变化,没有一样是永恒的。“无常”才是世间的真实。一切都好像是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
   有一个哲学家,在郊外散步时遇见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哲学家问他为何哭泣。那人说失恋了。哲学家听了哈哈大笑。那人很生气地问他为何嘲笑愚弄人?哲学家解释说:“非我取笑你,而是你自己取笑自己。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既然爱在你这边,你并未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这又有何伤心呢?该哭的人应该是那个舍弃你的人,她不仅失去了你,而且还失去了心中的爱,多可悲啊。”那人听了破涕为笑,向哲学家示谢而去。
   是非天注定,缘分莫强求。既然上天注定要让我们短暂地相守,然后擦肩而过,然后各奔东西,然后老死不闻,然后渐渐遗忘,如梦如幻……就让我们冷静地面对,自然地顺应吧。
   庄子说,人其实只会被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所羁绊,如果你什么都不在乎,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捆绑住你的心,于是便能臻至“乘物以游心”之化境了。
   “人能无着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是啊,人不要太执着,太较真,学会随缘,懂得放下,才能心无挂碍,体会到日日是好日,处处皆月圆。一位哲人说,开悟的人生总是圆满的,无论它有时候看上去是多么支离破碎。世事和人情都是暂时的,如过眼云烟,而真如与自在才是永恒的,如凉天佳月。身处红尘闹市,却能“鸣琴幽谷里,洗钵古松间”,这是高士的自在与潇洒。“终日吃饭不着一粒米”,这是禅师的品位与意境。
   爱,不要苛求天荒地老,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美丽的永远只存于刹那。强求执着只会让自己限于苦海无法泅渡,莫如一切顺应天意与自然,是你的终是你的,不是你的切莫强求。既然爱过,便可无怨无悔。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遗忘。
  
   [二]
  
   饶恕是一种超越了恨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林则徐有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果一个人能够摒弃个人的私愤,宽容他人人性的缺陷,将自己的胸怀拓展到大海容纳百川般宽阔的境界时,那么这个人就拥有了饶恕这种大爱的力量。而一个人一旦对人类充满了大爱的力量时,他心里的私欲成分就会越来越少,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于是他不会耗费精力去恨、去怨、去争夺、去报复,而是把这些时间都用在崇高的事业和灵魂工程的建筑上。所以一般能够成就非凡事业令世人景仰的人往往都有一颗博爱宽容的心。
   与爱的力量相对的是恨的力量。恨是一切战争爆发的根源。纵观古今,代代争战不休,举例来说,今天张三杀了李四,明天李四的儿子为父报仇杀了张三,后天张三的孙子又来找李四的儿子报仇,如此循环往复,能不血流成河?虽然大家都明白怨怨相报何时了,但真正能超越恨的又有几人?这是人类自身难以战胜的一大弱点。但世上还是有不少得道之士,以道家庄子为例,其《逍遥游》篇中的“逍遥”二字,即为超越世俗偏见、个人恩怨之后心灵的大自在境界。
   “饶恕与爱”也是基督教极力倡导颂扬的一种为人境界。创始人耶稣在被绞死的前一刻,还在为那些杀他的人做祷告,祈求主宽恕他们的罪行。这种伟大的精神世上无人能及。我们虽然难以望其项背,却不妨学做一心胸宽广之士,不必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睚眦必报。
   对世人多一分爱心,你会发现原来憎恨之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般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但人性本善,人有良知。对他们多一分宽容,也就给他们多一次革新的机会。记得有这样一个事实,一位失足青年出狱后,家人见了他好似瘟神,都避而远之,他去社会上找工作时人们都拒他于千里之外。他感到很苦恼,本想洗新革面重新做人,可是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好人”。最终他只好重操旧业,又一次锒铛入狱。试想:如果身边的人都来帮助他,饶恕他曾犯下的罪行,给予他公平的关爱和待遇,那他可能就不会再走上犯罪之路。
   不要过于苛求他人,多去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而忽略一些缺点,这样人与人的相处会变得更加和谐。对自身来说,也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那些尖酸刻薄之人往往活在怨恨、嫉妒的阴影里,所以他们不可能是真正快乐的人。很多人终其一生寻找快乐,却始终不懂得饶恕与爱才是快乐的源泉。
   这里我想起了两个人——李寻欢、叶开。虽然只是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但从他俩的身上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李寻欢一生悲天悯人,菩萨心肠,他的飞刀不是用于杀人而是救人。他从小就教导叶开如何去饶恕与爱世人。后来,当叶开知道杀父仇人之后并没有杀他,而是放过了他。试想连杀父之仇都可以宽恕,更何况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磨擦、小矛盾?一旦悟通了,又何妨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曾看到报上登载的一则新闻:一名男子在旅社将他女友的头砍断,并挖出五脏。原本这对男女在谈恋爱时,是多么的柔情蜜意、卿卿我我,但却因彼此的冲突,而造成如此悲惨的结果,真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类似的情杀事件层出不穷,实让人咋舌。因爱生恨,因恨而起杀人之念。让人不能不感到恨的可怕。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却可以一下子反目成仇,干戈相向。自私的占有欲完全占了上风,又有何爱可言?如果夫妻之间能够多一分包容,三角恋人之间都多一分爱心,就是分手也仍然可以成为朋友。所谓报复,两败俱伤的行为都是极其愚蠢的。当你被恨的力量所左右时,就会丧失理智,陷于疯狂,而导致终生无法弥补的悔恨。而当你被爱的力量所支配时,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饶恕与爱别人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升华,从而获得了灵魂的大安宁、大自在。

共 28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爱与恨其实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不强求,不走极端,顺其自然,才是对爱的尊重与敬畏,恨也将悄然无踪。人生总不会一路坦途遂心而走,无论事业还是情感,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碰撞与挫折。其实爱不容易,恨更不容易。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坦然接受,从容面对,宽容化解,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救赎。全文语言凝练简洁,结构清晰明了,字字句句透着深刻,一些经典名言的引证更为文章增添了可读性和说服力:人生随缘,是我们理应持有的处世之态。哲思美文,推荐赏阅!【编辑:简希】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8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希        2013-07-31 16:54:29
  感谢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
简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