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小鹅可可>一部优美的童话故事(黄树芳序一、边云芳序二)

一部优美的童话故事(黄树芳序一、边云芳序二)

作品名称:小鹅可可      作者:徐永红      发布时间:2013-07-31 18:09:01      字数:3453

  一部优美的童话故事(序一)
  黄树芳
  第一次见到徐永红的名字是在博客的访客中,名字并没引起我的注意,但是那张并不大的照片却很鲜艳夺目。照片上的徐永红抱着一个三几岁的孩子。孩子穿着小红袄,很鲜艳;两个人都在笑,很亲昵。正是这张照片吸引我多看了几眼,徐永红的名字也记在我的脑海里。不久,他和我结为博客的好友,这又加深了对他的印象。又不久,他到家来访——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带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照片上的那个,而应该至少已经上了中学的老高个子的男孩儿。孩子有点认生,直直地坐着,不太自然。徐永红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看了看窗外,见我太太正在外面的菜地忙活,便对孩子说:“奶奶在外面种菜,你去看看能帮什么忙吗?”孩子听了立刻站起来高兴地跑出去了。
  徐永红是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他热爱他的工作,热爱他的工作对象——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他有一颗童心,童心总是相通的,他热爱所有的孩子,和孩子们心心相映亲密无间。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有共同的欢乐、共同的向往和共同的爱好。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手机等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阅读对孩子们来说仍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对文学的阅读。人类需要文学,鲁迅说: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徐永红从他的生活实践中感悟到:孩子们需要的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能为人类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滋润孩子们精神生命的甘露,是诱导孩子们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于是他爱上了文学,尤其是爱上了儿童文学,并且下大力开始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
  现在,一本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书桌上,题目是《小鹅可可》,作者就是徐永红。人们一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部儿童文学,更确切地说,这是一部童话。是的,我看完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部优美的童话故事。一般地说,童话是一种小说体裁的通俗的文学作品,通常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小鹅可可》的故事塑造了一群超自然人物,会说话的鸡妈妈、鹅女儿、乌鸦大哥……它们在自己的天地里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它们有家庭、有爱情、有孩子、有欢乐、有苦恼、有灾难、有渴望、有奋斗……在这样的生活中就产生了说不上是复杂而却很诱人的生动故事。在我看来,徐永红不仅是位优秀的教师,而且是一位很懂得儿童心理和儿童语言的作家。《小鹅可可》不仅通篇是儿童语言而且很优美流畅准确生动,他清新的笔墨总是引领着读者一口气地看下去,因为在阅读中会得到温馨的享受,在享受中也就感悟到这部著作深沉而重大的主题,会联想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
  童话是儿童文学,他总是与童年的想象联系在一起的。在孩子们的眼中,童话便是美丽的天堂。《小鹅可可》在艺术手法上做到了“文以情动人”。书中的主人公小鹅可可、小西施、大红袍、霹雳响……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无时无刻不牵扯着读者特别是小读者的心。他们会随着书中人物幸福而喜悦,随着它们的不幸而悲伤。在这里,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是与非都悄无声息地浸入小读者的心底,而且会在那些稚嫩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善美之花。
  徐永红是位轻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他在起步中就开了一个好头。《小鹅可可》的面世,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很快更上一层楼。他有这个功底,他文笔很有潜力。他有这条件,他整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有机会去思考童年的人生,去沉淀对童年的感受。我愿同孩子们一起,期待着看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1-8-8
 


 以虚构触摸现实的疼痛(序二)
  ——读徐永红长篇童话《小鹅可可》
  ○边云芳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徐永红创作的长篇童话《小鹅可可》情节离奇曲折,语言丰富流畅,结构饱满精密,特别引人入胜,是一部难得的童话佳作。作者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塑造了小鹅可可这一可爱、善良、勇敢的形象,反映了当下人类与动物错综复杂的生存矛盾以及生态环保等概念主题,以虚构的方式触摸现实中的疼痛。作品传达出自然清新的浪漫气息,表现了对真、善、美的纯真呼唤。文本中的荒诞美、悲剧美、象征美,演绎了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
  荒诞美。小说、报告文学等文体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热情。而童话则相反,越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觉得没味。童话的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小西施、霹雳响、大红袍、黑羽仙子、云遮月、满天星等一群小鸡和它们的主人林大叔生活在桑干河边的一个村庄里,日子过得快乐平静,无忧无虑。可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受伤的大鹅不小心将小西施的丈夫霹雳响给砸死了。大鹅临终时将生下的一只鹅蛋托付给小西施,请求将鹅蛋孵化,养大成人。小西施忍着失去丈夫的悲痛用宽容的爱心将鹅蛋孵化了,小鹅破壳而出,这就是小鹅可可。小鹅可可在一群鸡妈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一天,小鹅可可从乌鸦嘴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决定跟随乌鸦学会飞翔,去匈牙利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小西施不放心,提出跟随可可去匈牙利。小鹅可可将鸡妈妈小西施放在一只篮子里,然后挎在自己的脖子上,告别了故乡,飞越千山万水,逃过无数劫难,终于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历经艰难险阻,可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苏格,但是,可可和父亲苏格、母亲小西施没有过上快乐的生活,而是在法国看见了自己的同胞被人类残害的悲惨景象。作者按照无限的想象透过表面的荒诞来体现本质的合情合理,创造出一个暗喻现实生活的别开生面的幻想世界。表面上来看,小鹅可可和鸡妈妈的关系本身就是荒诞的,但是这种荒诞蕴藏着动物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这一合情合理的本质。同时也衬托出人类为了吃到鹅肝而摧残动物的暴虐的一面。可以说,这里的荒诞是出色的荒诞,在荒诞中体味人间真实的痛感,引发人类和动物究竟该如何和谐相处而不是鱼肉刀俎的深刻命题。
  悲剧美。对于主要给儿童阅读的童话来说,它的悲剧不是采取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主要是通过悲剧来展示一种崇高悲壮之美,体现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它更倾向于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展示,弱化悲剧结局、注重情感与精神境界的渲染。《小鹅可可》有三个故事转折点体现了这种悲剧美。霹雳响被大鹅砸死后,小西施捶打着大鹅哭喊道:你还我丈夫,你还我丈夫。但是,作者没有停留在渲染小西施如何如何哀痛欲绝的层面上,而是笔锋一转,细致描述了小西施如何辛苦抚养大鹅留下的孩子。表现出小西施善良、包容和高贵的品格。第二个悲剧点,是大鹅和她的丈夫苏格。大鹅名叫阿吉娜,阿吉娜和苏格原本在匈牙利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阿吉娜看到人类屠杀鹅的场景后,精神失常,然后出走,最后死在中国。苏格在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中,盼望阿吉娜回到他的身边。但是他等到的是小鹅可可,也就是他的女儿带来的阿吉娜去世的消息。故事情节的表面呈现给读者的是这对恩爱夫妻生离死别的伤怀,但实质揭示的是人类屠杀动物的残忍。作者没有正面描述这种残忍,而是叙述了苏格和阿吉娜忠于爱情的纯真,苏格痴情的等待和思念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三个悲剧点,苏格被农场主掳走,在农场里,苏格看见许多同胞被圈在铁制的笼子里,被强制吃大量的食物,以撑大鹅肝。农场主把这些鹅肝肥大的鹅们卖到法国,然后屠杀,鹅肝成为酒店食客餐桌上的美味。苏格被克迪尔救出来后,因目睹了农场主的惊心动魄的残酷,遂“跳河”自杀。小鹅可可和丈夫克迪尔赶到法国,亲见了法国的绅士淑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将肥美的鹅肝送入口中……,此时,动物保护人士的抗议和呐喊在法国大街上嘹亮地响起来了。作者着力衬托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意境,从而使悲剧不“悲”,现实含义十分深刻。
  象征美。童话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是超现实的,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透过表象看本质,在这些奇异的世界中又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这就是童话的象征美。《小鹅可可》发生的故事,实际上都隐含着人类生活的世相百态,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动物之间真挚美好的情感和人类对待动物的残暴凶狠,使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似乎始终无法实现。“人类的屠刀都逼得它们飞起来了。”故事的结尾,小鹅可可和丈夫克迪尔决心找一个没有人类的地方生活。它们宁可被狐狸和狼吃掉,也不愿和人类一起生存了。鹅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它所传达的人类在寻求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过程中的艰难与困惑的现实,这艰难与困惑有着找不到解决途径的疼痛。
  《小鹅可可》,是一部值得儿童阅读更值得成年人阅读的童话。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